《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40)
內集·卷二 (40)
1. 治熱門
桐葉,處處有之,用白桐二月開淡紅花,結子可作油者。葉,味苦,寒。無毒。主惡蝕瘡著陰皮,主五痔,殺三蟲,療賁豚氣病。皮,主五淋,浴發去頭風,生髮滋潤,及癰瘡疽痔瘻惡瘡小兒丹,煎膏敷之。其花飼豬,肥大三倍。油,冷微毒。主消水腫,敷惡瘡疥及鼠咬。一種梧桐,四月開淡黃小花如棗花,五六月結子,此即月令桐始花者,其子多食之動風氣。白皮,主腸中生痔,肛門邊有核者,又可敷瘡,並酒服之。
理石,生兩石間,皮黃赤,肉白,作斜理文,不似石膏。味辛甘,大寒。無毒。主身熱,利胃解煩,除榮衛中去來大熱結熱。解煩毒,止消渴,及中風痿痹。破積聚,去三蟲,益精明目。滑石為之使,惡麻黃。
長石,生長子縣,文如馬齒,方而潤澤,頗似石膏,但厚大縱理而長為別。味辛苦,寒。無毒。主身熱胃中結氣,止消渴下氣,除脅肋肺間邪氣,及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脈,明目去翳砂,下三蟲,殺蠱毒。
乾薹,生石上者,名乾薹。味鹹,氣寒。主心腹煩悶,冷水研飲。療痔殺蟲,及霍亂嘔吐不止,煮汁服之。又發諸瘡疥,下一切丹石,殺諸藥毒,不可多食,令人痿黃少血色。生水中者名陟釐,南人取為紙,名苔紙,色青黃體澀,味甘大溫。主心腹大寒,溫中消穀,強胃氣,止泄痢斷下藥用之。
屋遊,即古瓦屋上北陰青苔衣也。八月採,去泥陰乾。味甘,寒。無毒。主浮熱在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及小兒癇熱,時氣煩渴。生古牆側北陰青苔衣,名垣衣。三月採,陰乾。味酸。無毒。主黃疸心煩咳逆,血氣暴熱在腸胃中,金瘡內塞。久服補中益氣,長肌悅顏。生牆上者名土馬鬃,歲多雨則茂盛,比垣衣更長。治骨熱煩毒壅鼻衄。井中苔,味苦寒。無毒。主熱瘡漆瘡水腫,殺野葛、巴豆諸毒,療湯火瘡。
海金砂,味甘,平。無毒。主通利小便,得梔子、馬牙硝共療傷寒熱狂。收全料紙襯曬乾,以杖擊之,其砂自落。
苧根,即今織布苧麻根也。味甘,滑冷。無毒。主天行熱疾大渴大狂,服金石藥人心膈熱,善能安胎,小兒赤丹,其漬苧汁療渴甚驗。丹溪云:苧屬水,而有土與金,大補肺金而行滯血,故能破血止血暈,及產後腹痛。又治五種淋疾,水煎濃汁服之即通。治諸癰疽發背、乳癰初起、熱丹毒腫毒、箭蛇蟲咬,並搗根敷上,日夜數易,腫消則瘥。
菰根,生水中,葉如蒲葦,刈以抹馬甚肥,春亦生筍,堪啖,歲久者中心生白胎如小兒臂,謂之菰手,南人呼為茭草。味甘,大寒。無毒。主腸胃痼熱煩渴,止小便利,去胸中浮熱風,利五臟邪氣,酒皶面赤、白癩、瘰瘍火瘡,除目黃,止熱痢。雜鯽魚為羹,開胃口,解酒毒,壓丹石發熱。多食動冷氣,滋牙齒,傷陽道,令下焦冷,發痼疾。不食為妙。
白話文:
治熱門
白桐樹葉,到處都有,指的是二月開淡紅色花,果實可以榨油的那種。葉子味苦,性寒,無毒。主治惡性潰瘍侵蝕陰部皮膚,治療五種痔瘡,殺死三種蟲類,治療賁豚氣病(胃脹氣)。樹皮主治五種淋症,用其煎水洗頭可去除頭痛,生髮滋潤頭髮,並治療癰瘡、疽、痔、瘻管、惡性瘡瘍和小兒丹毒,煎膏敷患處。白桐花可以餵豬,豬會肥胖三倍。白桐油性寒微毒,主治消水腫,敷治惡性瘡瘍、疥瘡和鼠咬傷。還有一種梧桐,四月開淡黃色小花,像棗花一樣,五六月結果,這是月令中梧桐開始開花的那種,其果實多吃會引起風邪。梧桐白皮主治腸內生痔瘡,肛門周圍長有腫塊,也可敷瘡,並可加酒服用。
理石,生長在兩塊石頭之間,外皮黃赤,內肉潔白,有斜紋理,不像石膏。味辛甘,性大寒,無毒。主治身熱,健胃消煩,消除榮衛經脈中的往來寒熱及鬱結的熱邪,解毒消煩,止渴,治療中風、痿痹。破除積聚,驅除三種蟲類,滋補精氣,明目。滑石粉是其輔藥,忌與麻黃同用。
長石,產於長子縣,紋理像馬齒,方形且潤澤,頗似石膏,但較厚大,紋理縱向延伸,以此區別。味辛苦,性寒,無毒。主治身熱、胃中氣滯,止渴降氣,消除脅肋肺部的邪氣,以及四肢厥冷,利尿,通血脈,明目去翳,驅除三種蟲類,殺死蠱毒。
乾苔,生長在石頭上的叫做乾苔。味鹹,性寒。主治心腹煩悶,用冷水研磨後飲用。治療痔瘡,殺蟲,以及霍亂嘔吐不止,煮汁服用。也能治療各種瘡疥,瀉下各種丹石藥物,解毒,但不可多吃,會導致人體痿黃少血色。生長在水中的叫做陟釐,南方人用其製作紙張,稱為苔紙,顏色青黃,質地粗澀,味甘,性大溫。主治心腹大寒,溫中消食,增強胃氣,止瀉痢,治療下痢,可用於斷絕下瀉藥物。
屋遊,就是古瓦屋頂北向陰涼處生長的青苔。八月採摘,除去泥土陰乾。味甘,性寒,無毒。主治皮膚浮熱、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之氣,以及小兒癇熱、時疫引起的煩渴。生長在古老牆壁北向陰涼處的青苔,叫做垣衣。三月採摘,陰乾。味酸,無毒。主治黃疸、心煩、咳嗽逆氣,血熱暴漲於腸胃,金瘡內塞。長期服用可以補益中氣,增強體力,使肌膚光澤紅潤。生長在牆上的青苔,叫做土馬鬃,雨水多時則生長茂盛,比垣衣更長。治療骨熱、煩毒、鼻塞、鼻衄。井水中的苔蘚,味苦寒,無毒。主治熱瘡、漆瘡、水腫,解野葛、巴豆等毒,治療湯火傷。
海金砂,味甘,性平,無毒。主治通利小便,與梔子、硝石同用,治療傷寒熱狂。收取全部藥材,墊上紙張曬乾,用棍棒敲打,砂粒自然脫落。
苧麻根,就是現在織布用的苧麻的根。味甘,性滑冷,無毒。主治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口渴、神志狂亂,服用金石藥物後引起的心膈熱,善於安胎,治療小兒丹毒,其汁液治療口渴效果甚佳。丹溪(朱丹溪)說:苧麻屬水,但兼有土和金的特性,能大補肺金,運行瘀血,所以能夠活血止血暈,以及治療產後腹痛。又治五種淋症,用其煎煮濃汁服用即可通利。治療各種癰疽、發背、乳癰初期、熱毒丹腫、箭傷、蛇蟲咬傷,均可搗碎根部敷於患處,每日更換數次,腫消即愈。
菰根,生長在水中,葉子像蒲葦,用來餵馬能使馬肥壯,春天也長筍,可以食用,多年生的菰根中心會長出白色胎狀物,像嬰兒的手臂一樣,叫做菰手,南方人稱之為茭白。味甘,性大寒,無毒。主治腸胃痼熱、煩渴,止小便不利,去除胸中浮熱風邪,利五臟邪氣,治療酒糟鼻、白癩、瘰瘍、火瘡,消除目黃,止熱痢。與鯽魚一起做成羹,可以開胃,解酒毒,壓制丹石藥物引起的發熱。多吃會引起寒邪,滋養牙齒,但會傷陽氣,導致下焦寒冷,誘發痼疾。最好不要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