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39)
內集·卷二 (39)
1. 治熱門
景天,葉似馬齒莧而大作層,上莖極脆,開紅紫花,今人以盆養於屋上以闢火,故又名慎火草。味苦酸。氣平。無毒。主大熱身熱煩邪惡氣,諸蠱毒痂疵寒熱,諸不足。治火瘡風疹惡癢,遊風瘡毒。小兒丹毒赤腫,生搗敷之。其花主女人漏下赤白。七月採陰乾。
萹蓄,在處有之,苗似瞿麥,葉細綠如竹,莖赤如釵,股有節,花青黃色,可食。味苦,氣平。無毒。主熱黃五痔,及丹石毒發沖眼腫痛,並搗汁頓服。霍亂吐利不止,以五味調和煮羹食之。又主浸淫疥瘙熱腫,惡瘡癢痛,並搗敷之女子陰蝕。小兒蛔蟲攻心心痛,面青口中沫出欲死者,空心服之,其蟲自下。五月採苗,陰乾用。
王不留行,在處有之,高七八寸,葉尖如小匙頭,實如松子,四月開花黃紫色,本名剪金花。因蜀主素好此花,後因降宋遷汴,人言此花曰王不留行。味苦甘,氣平。無毒。陽中之陰也。止心煩鼻衄,除諸風痙風痹內寒,金瘡止血,逐痛出刺,癰疽惡瘡瘻乳發背遊風風疹。通血脈,調月經,催難產,下乳汁。三月收苗,五月收子,蒸兩時,入漿水浸一宿,取出焙乾用。
貫眾,生山谷陰處,苗赤葉綠,如葉莖干三稜,似雉尾,根大如瓜,紫黑色,有毛,凌冬不死,又謂之貫節。味苦,微寒。有毒。主腹中邪熱氣諸毒,除頭風,破癥瘕,止鼻血金瘡,殺三蟲,去寸白。二八月採根陰乾,去毛皮。赤小豆使。
白英,生山谷,似葛葉有毛,實如龍葵子,一名白草。春採葉,夏採莖,秋採花,冬採根用。味甘,寒。無毒。主寒熱八疸消渴,補中益氣,故作羹飲,甚療勞。夏月煮粥食,極解熱毒。又主煩熱風疹丹毒瘧瘴寒熱,小兒結熱,煮汁飲之。
爵床,生田野,似香薷葉長而大,今人謂之香蘇。味鹹寒。無毒。主腰脊痛不得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
翹根,味甘,寒平。小毒,主下熱氣,益陰精。久服悅顏明目耐老,以作蒸飲酒病人。
屈草,味苦,微寒。無毒。主胸脅下痛邪氣,腸間寒熱陰痹。久服益氣,輕身耐老。
羊桃,山野甚多,似家桃,又非山桃,葉蔓,花赤,實如棗核。味苦,寒。有毒。主熛熱身暴赤色,風水積聚,除小兒熱,去五臟五水大腹,利小便,益氣。可作浴湯,洗風癢惡瘍,諸瘡腫毒。二月採陰乾。
溲疏,與枸杞相似,但有刺,味辛苦耳,氣寒,無毒。主皮膚中熱,除邪氣,止氣溺,通水道,除胃中熱下氣。漏蘆為使。
梓白皮,即梓樹之皮。處處有之,似桐而葉小花紫色,即揪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味苦,寒。無毒。主熱,去三蟲,療目中疾,及吐逆反胃,小兒熱瘡身頭熱煩蝕瘡,湯浴之。葉搗敷手腳火爛瘡;飼豬,肥三倍。一法:立秋日太陽未升時,採葉煎膏,敷瘻瘡瘰癧。昔有人患發背,腸胃可窺,百方不瘥,一醫者用此膏敷其外,用雲母膏作小丸,服盡四兩止,不累日,雲母丸透出膚外,與膏藥相著,其瘡遂瘥。凡使勿誤用椅樹皮,椅皮梓實相反。
白話文:
治熱門
景天,葉子像馬齒莧但更大更厚實,莖上部很脆,開紅紫色的花。現在人們用盆栽種在屋頂上以避火,所以又叫慎火草。味苦酸,氣平,無毒。主治身體燥熱、煩躁、邪氣、各種蠱毒、瘡瘍、寒熱、各種不足。治療火傷、風疹瘙癢、遊走性的瘡毒。小兒丹毒紅腫,可搗碎敷用。它的花主治婦女陰道流出赤白帶下。七月採收陰乾。
萹蓄,到處都有,植株像瞿麥,葉子細小翠綠如竹葉,莖赤紅色如髮釵,莖上有節,花青黃色,可以食用。味苦,氣平,無毒。主治熱黃疸、五痔,以及丹石中毒導致眼睛腫痛,搗碎取汁服用。霍亂嘔吐腹瀉不止,可以用五味子調和煮成粥服用。還主治濕疹、疥瘡、瘙癢、腫痛、惡瘡、疼痛,搗碎敷用,也可用於治療婦女陰道潰爛。小兒蛔蟲攻心引起心痛、面色青白、口吐白沫、瀕死,空腹服用,蛔蟲會自行排出。五月採收苗,陰乾備用。
王不留行,到處都有,高七八寸,葉尖像小匙頭,果實像松子,四月開花,花是黃紫色,本名剪金花。因為蜀主很喜歡這種花,後來蜀主降宋遷到汴京,人們就稱這種花為王不留行。味苦甘,氣平,無毒,屬於陰中之陽。能止心煩、鼻出血,治療各種風症、痙攣、風濕痺痛、內寒,金瘡止血,排出刺傷物,治療癰疽、惡瘡、廔管、發背、遊走性風疹。能通血脈,調經,催生,催乳。三月採收苗,五月採收種子,蒸兩次,放入漿水中浸泡一夜,取出曬乾備用。
貫眾,生長在山谷陰濕的地方,莖赤葉綠,葉柄有三個棱角,像雉雞的尾巴,根像瓜一樣大,紫黑色,有毛,冬天不枯死,又稱貫節。味苦,微寒,有毒。主治腹中邪熱、各種毒氣,治療頭痛,破除癥瘕,止鼻血、金瘡出血,殺蟲,治療寸白(一種皮膚病)。二八月採收根,陰乾,除去毛皮,赤小豆為輔藥。
白英,生長在山谷,像葛的葉子,有毛,果實像龍葵的果實,又名白草。春天採收葉,夏天採收莖,秋天採收花,冬天採收根。味甘,寒,無毒。主治寒熱、黃疸、消渴,補中益氣,可以做成羹或飲料,尤其能治療勞損。夏天煮粥食用,非常能解熱毒。還主治煩熱、風疹、丹毒、瘧疾、寒熱,小兒發熱,煮汁服用。
爵床,生長在田野,葉子像香薷但更長更大,現在人們叫它香蘇。味鹹寒,無毒。主治腰脊疼痛不能躺臥,俯仰困難。可以煎湯沐浴以去除熱邪。
翹根,味甘,寒平,小毒,主治下焦熱氣,滋養陰精。長期服用可以美容養顏、明目、延年益壽,可以蒸煮服用,也可用於治療酒病。
屈草,味苦,微寒,無毒。主治胸脅下疼痛、邪氣,腸胃寒熱、陰寒痹痛。長期服用可以益氣,輕身,延年益壽。
羊桃,山野很多,像家桃,又不是山桃,葉子蔓生,花紅色,果實像棗核。味苦,寒,有毒。主治發熱、身體發紅,風濕積聚,治療小兒發熱,去除五臟積水、大腹水腫,利尿,益氣。可以煎湯沐浴,洗滌風癢、惡瘡、各種瘡腫毒。二月採收陰乾。
溲疏,與枸杞相似,但有刺,味辛苦,氣寒,無毒。主治皮膚燥熱,去除邪氣,止尿頻,通利水道,去除胃中熱氣。漏蘆為輔藥。
梓白皮,就是梓樹的樹皮。到處都有,像桐樹,但葉子小,花紫色,樹皮纖維疏鬆,白色,結果實。味苦,寒,無毒。主治發熱,去除三種蟲症,治療眼疾,以及嘔吐、反胃,小兒熱瘡、身體發熱、煩躁、潰瘍,可以用來沐浴。葉子搗碎敷治手腳火傷;餵豬,可以使豬增肥三倍。一種方法:立秋日太陽未升時,採收葉子煎膏,敷治廔管、瘰癧。以前有人患發背,腸胃都看得見,百方不治,一位醫生用此膏外敷,用雲母膏製成小丸,服用四兩後,不久雲母丸從皮膚外透出,與膏藥粘在一起,瘡瘍就痊癒了。使用時不要誤用椅樹皮,椅樹皮與梓白皮藥性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