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36)
內集·卷二 (36)
1. 治熱門
止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痠疼。破癥癖,落胎。逐四肢骨節中水。散癰腫留血鼠瘻,療馬骨刺入瘡,婦人帶下及小便遺溺不禁。又治黃疸變黑疸,生搗汁頓服,當有黃水隨小便出。汁和酒服,吐蠱毒;為末酒下,下乳汁。子,潤心肺,治黃病生用;肺痿、吐血、腸風下血、赤白痢疾炒用。
地龍,
地龍鹹寒治熱狂,蠱毒蛇瘕服之良,更醫腎風註腳脛,糞治痢丹及犬傷。
即蚯蚓。無毒。丹溪云:屬土而有水與木,性寒。大解諸熱毒,行濕病及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殺伏屍鬼疰蠱毒蛇瘕,去三蟲長蟲。治腎臟風,下注腳風不可缺也,仍須鹽湯為使。又治中風癇疾喉痹,小便不通,及交接勞復陰縮,並絞汁服之。中蠱吐下血若豬肝欲死者,取十枚,以苦酒漬汁飲之。
一方將地龍入蔥葉中,緊捏兩頭,頻搖動即化成水,塗蜘蛛咬,點耳中,治耳聾及蜒蚰入耳。糞,主赤白熱痢,取無砂者炒令煙盡,水沃濾汁服之。治熱瘡丹毒蛇犬傷,並鹽搗敷之。入藥炒用。取白頸自死者,去土,鹽水洗微炙。雷公用糯米泔浸一宿取出,又用酒浸一日取出焙乾。
凡制二兩,入川椒、糯米各一分同熬,令糯米熟,去椒米用。若人被其毒,以鹽湯飲之。並洗傷處即解。
石決明,
石決明鹹寒又平,去皮鹽水瓦瓶烹,善除肝肺經風熱,更治青光內障盲。
出南海,附石而生,形似蛤,大如掌,小如指,明耀五色,內亦含珠,生七孔九孔者良。凡用先磨去粗皮,用鹽水入瓦罐中煮一伏時,取出為末如粉。無毒。主肝肺風熱,骨蒸勞極,及青盲目障翳痛,水飛點之。五淋水調服,服後永不得吃山桃,犯之令人喪明。
珍珠,
珍珠氣寒除煩渴,鎮心墜痰細作末,點翳膜兮催死胎,小兒驚風亦可活。
珍,珍重也;珠,圓明也。生南海,採老蚌剖珠充貢。無毒。主手足皮膚逆臚,鎮心墜痰止泄。為粉點目中,主膚翳障膜,用綿裹塞耳主聾,敷面令潤澤好顏色。合知母療煩熱消渴,合左纏銀治小兒麩瘡入眼,為末酒下,治難產下胞衣及子死腹中。小兒驚熱藥中多用之。取新完未經鑽綴者研極細方可餌服,不爾傷人臟腑。
禹餘糧
禹餘糧殼味甘寒,大熱煩滿不自安,咳逆癥瘕並痞痢,崩帶赤白鎮之安。
大禹行山乏食,採以棄糧而棄其餘。無毒。主大熱邪氣,咳逆寒熱煩滿,血閉癥瘕,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及婦人崩中帶下赤白。《本經》云:重可以去怯,禹餘糧之重為鎮固之劑也。又治小腹痛結及骨節煩疼,四肢不仁,痔瘻等疾。久服益脾,安五臟,耐寒暑,輕身延年。
形如鴨卵,外有殼重迭,輕敲則碎,中有黃細末如蒲黃者佳。如卵內有子一塊者,不堪用,令人腸干。火煅醋淬七次,研末水飛,用杜仲、牡丹為使,畏貝母、菖蒲、鐵落。又有一種石中黃,即禹餘糧殼中未成糧黃濁水也,功同上,去殼研用。
白話文:
治熱門
能治療口渴、體內瘀血阻塞、月經閉止伴隨寒熱痠痛。能破除癥瘕、導致流產。能驅逐四肢骨節中的水腫。能散解癰腫、瘀血及鼠瘻,治療馬骨刺入瘡傷,婦女的帶下病及小便失禁。還能治療黃疸轉變成黑疸,將其搗碎取汁立即服用,會有黃色液體隨著小便排出。汁液與酒混合服用,能吐出蠱毒;磨成粉末用酒送服,能催乳。地龍的果實能滋潤心肺,治療黃疸病時生用;治療肺痿、吐血、腸風下血、赤白痢疾時炒用。
地龍性味鹹寒,能治療熱症狂躁、蠱毒、蛇傷、腹部腫塊,還能治療腎臟風寒下注腳脛,其糞便能治療痢疾和犬傷。地龍就是蚯蚓,無毒。丹溪先生說:地龍屬土,兼具水與木的特性,性寒。能有效治療各種熱毒、濕病及傷寒引起的熱狂、腹脹、黃疸。能殺死伏屍、鬼魅、蠱毒、蛇傷及腹部腫塊,能驅除三種長蟲。能治療腎臟風寒下注腳部,不可或缺,需用鹽湯引導藥力。還能治療中風、癇疾、喉痹、小便不通,以及房事過度導致陽萎,可用其絞汁服用。若因中蠱而吐下如豬肝般的血,危及生命者,取十條地龍,用苦酒浸泡取汁飲用。
有一方法是將地龍放入蔥葉中,用力捏住兩端,不斷搖動,直至化成水,塗抹蜘蛛咬傷處,滴入耳中,能治療耳聾及蜒蚰入耳。地龍的糞便能治療赤白痢疾,取無沙的糞便炒至煙盡,用水沖洗,過濾取汁服用。能治療熱瘡、丹毒、蛇傷、犬傷,可加鹽搗碎敷於患處。入藥時需炒用。選用白色頸部的、自然死亡的地龍,去除泥土,用鹽水清洗,微火烘烤。雷公的方法是用糯米水浸泡一夜,取出後再用酒浸泡一天,取出烘乾。
一般需準備二兩地龍,加入川椒、糯米各一分,一起熬煮,直至糯米熟透,去除川椒和糯米即可。若有人被地龍毒傷,可用鹽湯飲用,並清洗傷口,即可解毒。
石決明性味鹹寒平和,需去皮後用鹽水在瓦罐中煮一小時,取出磨成粉末。無毒。能治療肝肺風熱、骨蒸勞損,以及青光眼、目障、眼痛,可用水飛法點眼。治療五淋時用水調服,服藥後永遠不能吃山桃,否則會導致失明。
珍珠性寒,能治療煩渴,鎮定心神,化痰,磨成粉末使用。能治療眼翳、障膜,能催產,治療死胎,也能治療小兒驚風。
珍珠,珍貴而圓潤。產於南海,採自老蚌,剖取珍珠貢獻朝廷。無毒。能治療手足皮膚病,鎮定心神,化痰止瀉。磨成粉末點眼,能治療眼翳障膜;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能治療耳聾;敷於面部,能使皮膚潤澤,改善膚色。與知母一起使用,能治療煩熱口渴;與左纏銀一起使用,能治療小兒麩瘡入眼;磨成粉末用酒送服,能治療難產、胎盤不下及胎兒死在腹中。小兒驚熱的藥方中常用珍珠。需選用新鮮完整,未經鑽孔穿綴的珍珠,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才能服用,否則會損傷臟腑。
禹餘糧殼性味甘寒,能治療大熱、煩躁、滿悶不安,咳嗽、逆氣、癥瘕、痞塊、痢疾,崩漏、帶下、赤白帶下。
大禹治山時缺乏食物,採集此物充飢,棄糧取其餘。無毒。能治療大熱邪氣、咳嗽、逆氣、寒熱、煩躁、滿悶、血瘀、癥瘕、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小便不利、以及婦女的崩漏、帶下、赤白帶下。《本經》記載:其重量能補益不足,禹餘糧的重量使其具有鎮固的作用。還能治療小腹疼痛、結塊,以及骨節煩痛、四肢麻木、痔瘻等疾病。長期服用能益脾、安五臟、耐寒暑、輕身延年。
形狀像鴨蛋,外殼層層疊疊,輕輕敲擊即碎,內有黃色細末,像蒲黃一樣的最好。若蛋內有一塊硬塊,則不能使用,會導致腸道乾燥。需用火煅後用醋淬煉七次,研磨成粉末,再用研磨法使藥物更細膩,用杜仲、牡丹作輔藥,忌與貝母、菖蒲、鐵落同用。還有一種石中黃,是禹餘糧殼中未成熟的黃濁水分泌物,功效與禹餘糧相同,需去殼研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