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35)
內集·卷二 (35)
1. 治熱門
草蒿,
草蒿寒苦祛癆熱,能止痢泄與汗血,開胃補中和心腹,金瘡惡疥痛可劫。
蒿,高也,至秋而高即青蒿,可雜香菜食之。無毒。主骨蒸勞熱,冷熱久痢,泄瀉盜汗最妙。開胃明目,補中益氣,駐顏色,黑毛髮。止心痛熱黃,及鬼氣屍疰伏連婦人血氣、腹內滿。療惡瘡疥癬,風疹殺蟲。生搗敷金瘡,止血生肉止痛。燒灰淋汁,和石灰煎膏,去惡肉。根莖子葉併入藥,四者慎勿同用,若同用成痼疾。
春夏採苗,秋冬採子,以童便浸七日夜,取出曬乾用。
蘆根,
蘆根甘寒清胃熱,時行熱疫大煩渴,止霍亂及小便多,孕婦心煩更可活。
蘆,疏也,條長而節疏也。在處有之,生下濕坡中,狀似竹,無枝葉,抱莖而生,花白作穗,即蘆茅也。無毒。主清胃中客熱及寒熱時疾,煩悶大熱,消渴五噎膈氣,乾嘔霍亂,吐逆不下食,止小便利,及孕婦心熱煩悶。又治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䐜脹發熱妄語,及食馬肉魚蟹中毒,並水煮服之。二八月採,逆流水肥厚根,去節須並土,日乾用。
馬蘭花,
馬蘭花甘氣亦平,除胃中熱咽喉疼,風寒濕痹並疝痛,帶下崩中血妄行。
一名蠡實,生河東川穀。葉似薤而長厚,開紫碧花,結實如麻,赤色有稜,根可為刷,其葉才出土便硬,故牛馬不食。無毒。主喉痹腫痛,喘息不通,去白蟲,敷鼻齄。賦云:治疝有益。多服令人溏泄,入藥醋炒。實,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心煩滿。除風寒濕痹,堅筋骨,長肌膚,令人嗜食。
治婦人血氣煩悶,產後血暈並經脈不止,崩中帶下。止鼻洪吐血,通小腸,利大小二便。解酒毒,消一切瘡癤腫毒金瘡。治黃病,敷蟲咬,殺簟毒,莖葉功同。根,治中蠱毒,下血如雞肝欲死者,取為末,水下寸匕,隨吐效。三月採花,五月採實,陰乾。
川楝子,
川楝子苦寒微毒,傷寒大熱痛心腹,利疝氣又補血精,皮洗遊風根殺䘌。
子,可浣衣練絹,即金鈴子。陰中之陽也,入心經。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利水道,止上下部腹痛,心暴痛,非此不除。治腎臟氣傷,膀胱連小腸氣痛。東垣云:治疝氣而補精血是也。又治臟毒下血,殺三蟲疥瘍、酒浸濕蒸軟去皮核,取肉曬乾。皮、葉治遊風疹瘡疥癩,小兒壯熱,煎湯浸洗。
根,殺諸蟲,利大腸,以醋磨汁塗疥甚良。俗名苦楝樹,今人端午佩葉以辟惡。處處有之,川產者佳,入藥當用結子雌樹。凡雌樹根皮一兩,入糯米五十粒煎煮,殺毒,瀉多以冷粥止,不瀉以熱蔥粥發。其不結子雄樹,能吐瀉殺人。
王瓜,
王瓜寒苦除邪熱,愈聾止渴清諸血,利疸腫兮消癰毒,帶溺不禁尤堪齧。
王,大也,獨生於諸瓜之前,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一名土瓜根。處處有之,生田野及人家垣牆間,藤蔓,葉圓無缺,有刺如毛,閩人謂之毛桃。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如栝蔞,小如梔子,無稜,色黃,根如葛,細而多黏。三月採根,陰乾。無毒。主諸邪氣熱結,及天行熱疾,愈耳聾益氣。
白話文:
治熱門
草蒿性寒味苦,能祛除癆病引起的熱症,能止痢疾、腹瀉和汗血,能開胃、補益脾胃和調理心腹疼痛,治療金瘡、惡性疥瘡引起的疼痛也有效。
蒿,意指高大,到秋天長高了的蒿就是青蒿,可以和香菜一起食用。無毒。主治骨蒸勞熱、久痢(寒熱交替型)、泄瀉、盜汗,效果極佳。能開胃、明目、補益脾胃和元氣,使面色紅潤,頭髮烏黑。能治心痛、黃疸,以及鬼氣、屍疰(因屍氣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等邪氣,以及婦女血氣不調、腹部脹滿。治療惡瘡、疥癬、風疹,殺蟲。鮮草搗碎敷於金瘡,能止血、生肌、止痛。燒成灰,用汁液混合石灰煎成膏藥,能去除腐肉。根、莖、葉、子均可入藥,但四者不可同時使用,否則會導致慢性疾病。
春夏採收莖葉,秋冬採收種子,用童子尿浸泡七天七夜,取出曬乾備用。
蘆根性甘味寒,能清熱解暑,治療時行疫病引起的煩渴,能止霍亂,治療小便過多,孕婦心煩也能有效。
蘆,意指疏鬆,莖條細長而節間疏鬆。各地都有,生長在潮濕的坡地,形狀像竹子,沒有枝葉,葉片抱莖而生,花白色,穗狀花序,就是蘆葦。無毒。主治清熱解暑,治療寒熱交替的時疫,煩悶、高熱、消渴、呃逆、膈氣、乾嘔、霍亂、嘔吐、不思飲食、小便不利,以及孕婦心煩熱悶。還能治療食用狗肉後消化不良,心下堅硬或脹滿發熱、胡言亂語,以及食用馬肉、魚、蟹中毒,均可用水煮後服用。二八月採收,選擇逆流處生長的肥厚根部,去除莖節、鬚根和泥土,曬乾備用。
馬蘭花性味甘平,能去除胃中熱邪,治療咽喉疼痛,風寒濕痺以及疝氣疼痛,治療崩漏、帶下等出血症狀。
又名蠡實,生長在河東、山谷。葉片像薤(一種蔬菜)但較長而厚,開紫碧色的花,結實如麻,赤色有稜角,根部可作刷子,葉片出土即硬,因此牛馬不吃。無毒。主治喉嚨腫痛、呼吸困難、驅除蛔蟲,敷治鼻塞。古籍記載:治療疝氣有效。服用過多會導致腹瀉,入藥時需用醋炒。種子主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心煩滿悶。能除風寒濕痺,強筋健骨,使皮膚光滑,增加食慾。
治療婦女血氣煩悶、產後暈厥、經期出血不止、崩漏、帶下。能止鼻出血、吐血,通利小腸,通利大小便。能解酒毒,消散一切瘡癤腫毒和金瘡。治療黃疸,敷治蟲咬,殺滅毒蟲,莖葉功效相同。根部治療中蠱(食物中毒)、下血如雞肝狀危及生命者,研磨成粉末,用少量水送服,隨即吐出即可見效。三月採收花朵,五月採收種子,陰乾備用。
川楝子性味苦寒,微毒,治療傷寒、大熱、心腹疼痛,治療疝氣,還能補益精血,樹皮能治療遊走性風濕,根部能殺蟲。
果實可以洗滌衣物和絲綢,也就是金鈴子。屬陰中之陽,入心經。主治溫病、傷寒、大熱、煩躁狂亂,通利水道,止上下腹部疼痛、心絞痛,非它藥物不能去除。治療腎臟氣虛、膀胱和小腸氣痛。東垣(醫家名)說:能治療疝氣,又能補益精血。還能治療臟腑毒邪引起的出血,殺滅三種蟲和疥瘡,用酒浸泡,蒸軟後去皮核,取果肉曬乾。皮、葉能治療遊走性風濕、疹瘡、疥癬、小兒壯熱,煎湯浸洗。
根部能殺蟲,通利大腸,用醋磨汁塗抹疥瘡效果很好。俗稱苦楝樹,現代人端午節佩帶其葉子以辟邪。各地都有,川產的最好,入藥應選擇結子的雌樹。凡雌樹根皮一兩,加糯米五十粒煎煮,殺毒,瀉下過多可用冷粥止瀉,不瀉下則用熱蔥粥促進發汗。不結果的雄樹,能引起嘔吐腹瀉,甚至危及生命。
王瓜性寒味苦,能除邪熱,治療耳聾、消渴,清熱解毒,能利水消腫,治療癰疽,治療尿失禁也有效。
王,意指巨大,在各種瓜果中最早成熟,月令記載四月王瓜成熟,就是指這種瓜,又名土瓜根。各地都有,生長在田野和人家牆垣之間,藤蔓植物,葉片圓形,無缺刻,有刺毛,福建人稱之為毛桃。五月開黃色花朵,花下結出果實,大小如彈丸,像栝蔞,小如梔子,無稜角,顏色發黃,根部像葛根,細長而多黏液。三月採收根部,陰乾備用。無毒。主治邪熱壅結,以及流行性熱病,治療耳聾,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