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34)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二 (34)

1. 治熱門

文蛤、海蛤,

文蛤海蛤味皆咸,治胸脅腰痛因痰,能降疝氣澀崩帶,癭瘰痔惡瘡仍兼。

出東海表,相合而生。《說文》云:千歲燕化為海蛤,伏翼化為魁蛤。雁食海蛤從糞中出,大如巨勝,有紫文彩、未爛者為文蛤,無文彩、已爛者為海蛤。二蛤相類,主治大同,惟分新久。文蛤無毒。主咳逆胸痹、腰痛脅急,墜痰軟堅,止渴,燥濕,收澀固濟之劑也。止大孔出血,崩中漏下,惡瘡鼠瘻五痔等證。

又治疝痛,能降能消,能軟能燥,同香附末薑汁調服。療急疳蝕、口鼻盡欲死,燒灰,臘豬脂和塗之。凡修事一兩,用漿水煮一時,後以地骨皮、柏葉各二兩,又煮一時,取出東流水淘三遍拭乾,火煅研粉用,不入湯藥。蜀漆為使,惡狗膽、甘遂、芫花。海蛤無毒。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

療陰痿,利大小腸。《液》云:蛤粉咸能走腎,可以勝水,故治十二水氣浮腫,治項下癭瘤。余同文蛤。魁蛤,形圓,長似檳榔,兩頭有孔,外有縱橫文理。味甘平。無毒。主痿痹、泄痢、便膿血。《食療》云:潤五臟,止消渴,開關節,服丹石人食之免有熱毒瘡腫。

以上治下焦熱藥。

竹葉,

竹葉氣寒味辛甘,主虛煩熱清心痰,除喘咳渴與嘔血,痙痹喉風腫癥堪。

䈽竹、淡竹為上,苦竹次之,余不入藥。䈽竹堅而節促,體圓而質勁,皮白如霜,即水白竹也。味辛平。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主除虛煩,清心經,胸中痰熱,咳逆上氣。止消渴、嘔吐、吐血,熱毒風痰,筋急風痙喉痹。壓丹石毒,利小水,通淋閉,消惡瘍腫毒,殺小蟲。

根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消毒。汁主風痙。實生於竹林茂盛蒙密之中,大如雞子,竹葉層層包裹。味甘。主通神明,益氣輕身,令人心膈清涼,鳳凰所食也。淡竹肉薄,節間有粉。味甘平。無毒。治同䈽竹葉。根,大下心肺五臟熱毒氣,消痰,治熱狂煩悶。苦竹有白有紫,味苦平。

無毒。心云:除虛煩,緩皮而益氣,治不睡,療口瘡眼痛喑啞,利九竅,解酒毒。作瀝功同。

竹茹,

竹茹微寒治虛煩,清肺痿衄與血崩,更治嘔噦通噎膈,傷寒勞復益陰筋。

即刮去竹青皮也,淡、䈽竹皆好。味甘無毒。主下熱壅,虛煩不眠,溫氣寒熱。止肺痿唾血,鼻衄吐血崩中。嘔噦噎膈,傷寒勞復,陰筋腫縮腹痛。兼治五痔,及妊娠因驚心痛,小兒癇口噤,體熱。

大青,

大青無毒大苦寒,主療天行口渴干,大熱頭疼腰脊強,解金石毒風疹丹。

花浸水,晝夜色甚青翠,故名。主天行瘟疫熱毒,寒熱口乾作渴,頭疼心煩,身強腰脊痛時疾藥多用。又治金石藥毒及小兒身熱、風疹、丹毒。春生青紫莖,花似馬蓼花,四月採莖葉陰乾。

白話文:

治熱門

文蛤和海蛤味道都是鹹的,可以治療因痰引起的胸脅腰痛,能治療疝氣、止血崩帶下,以及癭瘤、瘰癧、痔瘡、惡瘡等。

它們生長在東海邊緣,互相依存。古書《說文》記載:千年燕子變化成海蛤,伏翼變化成魁蛤。雁吃海蛤,排泄物中排出的大海蛤,如同巨勝一般大,有紫色花紋的是文蛤,沒有花紋、已經腐爛的是海蛤。兩種蛤類很相似,主治功效大致相同,只是區分新舊。文蛤無毒,主治咳嗽、胸悶、腰痛、脅肋疼痛,能化痰、軟堅、止渴、除濕、收斂固澀。能治療大孔出血、崩漏、惡瘡、鼠瘻、五痔等症狀。

還能治療疝氣疼痛,能消腫、軟堅、燥濕,可以和香附末用薑汁調服。治療急性的疳蝕症(一種兒童疾病),口鼻潰爛將死的情況,可以燒成灰,和豬油混合塗抹。使用時,取一兩文蛤用漿水煮一小時,然後加入地骨皮、柏葉各二兩,再煮一小時,取出後用流水淘洗三次擦乾,火煅研磨成粉使用,不用煎煮入藥。配伍蜀漆,忌用狗膽、甘遂、芫花。海蛤無毒,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寒熱等症狀。

治療陽痿,能通利大小腸。《液》書記載:蛤粉鹹味能走腎經,可以勝水,因此可以治療十二種水腫和頸部癭瘤。其他功效與文蛤相同。魁蛤形狀圓,形似檳榔,兩頭有孔,表面有縱橫紋理。味道甘平,無毒,主治痿痹、泄瀉、便血等。古書《食療本草》記載:魁蛤能滋養五臟,止渴,舒通關節,服用丹藥的人食用可以避免熱毒瘡腫。

以上都是治療下焦熱證的藥物。

竹葉性寒,味辛甘,主治虛煩熱、清心火、痰熱,能治療咳嗽、喘息、口渴、嘔血、痙攣、喉痹、腫脹等症狀。

箬竹、淡竹的療效最好,苦竹次之,其他的竹葉不入藥。箬竹莖堅實,節間短促,莖圓而質地堅韌,皮色潔白如霜,就是水白竹。味辛平,無毒。可以升也可以降,屬陽中之陰。主治虛煩,清心經熱,胸中痰熱,咳嗽氣喘。能止渴、止嘔、止血,治療熱毒、風痰、筋急、痙攣、喉痹等。能解丹石毒,利尿,通淋,消腫毒,殺蟲。

竹根煮水能益氣止渴,補虛降氣,殺菌消毒。竹葉汁能治療風痙。竹實生長在竹林茂盛陰蔽的地方,大小如雞蛋,層層竹葉包裹著。味甘,主治通神明,益氣輕身,使人心膈清涼,是鳳凰的食物。淡竹竹肉薄,節間有粉。味甘平,無毒,主治功效與箬竹葉相同。淡竹根能瀉除心肺五臟的熱毒之氣,消痰,治療熱病、煩躁、悶熱等。苦竹有白色和紫色兩種,味苦平,無毒。古書《心經》記載:苦竹能除虛煩,緩解皮膚病,益氣,治療失眠,治療口瘡、眼痛、聲音嘶啞,通利九竅,解酒毒。其功效與其他竹葉相同。

竹茹性微寒,能治療虛煩,清肺熱,治療鼻出血、吐血、血崩,還能治療嘔吐、呃逆、噎膈,治療傷寒後遺症,能滋養陰血筋脈。

竹茹是刮去竹青皮的部分,淡竹和箬竹的竹茹最好。味甘,無毒。主治下焦熱盛,虛煩失眠,溫邪寒熱。能治療肺痿、唾血、鼻出血、吐血、崩漏。治療嘔吐、呃逆、噎膈、傷寒後遺症、陰虛筋縮腹痛。還能治療五痔,以及孕婦因驚嚇引起的心痛,小兒驚癇、口噤、發熱。

大青無毒,味苦寒,主治天行熱病引起的口渴、發熱、頭痛、腰脊痛等症狀,能解金石毒、風疹、丹毒。

大青花泡水後,顏色青翠,故名。主治天行瘟疫、熱毒、寒熱、口乾渴、頭痛、心煩、腰脊疼痛等症狀,常用于治療瘟疫。還能治療金石藥物中毒、小兒發熱、風疹、丹毒等。春天生長,莖青紫色,花朵像馬蓼花,四月採集莖葉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