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29)
內集·卷二 (29)
1. 治熱門
兼明目消痰止痢,乃清心鎮肝之劑也。出武陵、交州、寧州近海山中,牛首豬腹,腳有三蹄似象,力敵千牛,有殺而得者,有自退者,無水陸二種。惟㹀犀角長,紋理斑白,有重七八斤者,可作器皿耳。入藥用牯犀,烏黑色,肌粗皺裂,光潤,闢塵試毒,露之不濡者真,通天犀照百物,駭雞驚鳥破水,尤為難得。凡修治取生角尖,未經藥水煮者,銼末以紙裹懷中一宿,令受人氣易研,故曰人氣粉。
尋常湯藥磨水刺服,多用令人煩,以麝香一字水調解之。松脂為使,惡藿、茵、雷丸。凡治一切角忌鹽。抑論古方治血,多以升麻代犀角,惟血出於胃,則用升麻為君代之可也,若出他臟,但可為佐,不然,犀性走而降,升麻發而升,其性味亦不甚和合也。
羚羊角,
羚羊角味苦鹹寒,主傷寒熱清肺肝,痛風毒痢皆能止,又消食噎辟邪干。
羚,聆也,耳邊聽之有聲,然他角亦有聲,但取角節蹙圓繞攣中深銳,緊小有掛痕者真。無毒。入足厥陰經。主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清肺能止熱毒下痢血痢,清肝能治風毒伏骨疼痛蜷攣。古法為末,酒調服之,催產難;燒灰服之,治產後血衝心煩,又治食噎不通。雷公云:角有神,能闢蠱毒夢魘驚狂,小兒驚癇,山嵐瘴氣,故又曰𦏰羊,言有神靈也。
入藥勿令單用,須要不拆原對,以繩縛定,銼為末,勿令犯風,研極細入藥,免刮人腸。
羖羊角,
羖羊角鹹苦微寒,退心肝熱治驚癇,止血止泄清頭目,解蠱又令產後安。
牡羊角也,牛羊之字,以形舉也。無毒。退心熱,治驚悸,小兒驚癇;退肝熱,止吐血止泄,療百節中諸風頭痛,青盲明目。又解蠱毒瘴毒,燒之辟邪魅虎狼與蛇。又婦人產後瘀血煩悶,腹中余痛,燒灰酒調服之。青羖者佳。取無時,勿使中濕,濕即有毒。菟絲子為使。
以上治中焦熱藥。
黃柏,
黃柏苦解五臟熱,疸痢痔崩諸瘡癤,安蛔除痿小腹疼,無非火瀉水不越。
柏,巨也。木大而皮厚實鮮黃者佳,俗名黃柏。氣寒,無毒。沉而降,陰也。足少陰手厥陰本藥,足太陽引經藥。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中痔,止泄痢,女子崩中,帶下赤白。陰傷蝕瘡,男子莖上瘡,煮汁洗,更為末敷之。蜜炙為末治口瘡,佐以細辛尤神。又蜜炙入青黛、龍腦一字,治頰舌瘡,吐涎而愈。
眼赤、鼻齄、喉痹及癰疽、發背、乳癰、臍瘡亦用。東垣云:瀉下焦隱伏之龍火,安上出虛噦之蛔蟲。單制而能補腎不足,生用而能補陰痿厥。凡下體有濕,癱瘓腫痛,及膀胱有火,小便黃,小腹虛痛者,必用之。兼治外感肌熱,內傷骨熱,失血遺精陰痿。抑考黃連入心,梔、芩入肺,黃柏入腎,腎苦燥停濕,柏味微辛而能潤燥,性利下而能除濕,故為腎經主藥。然《本經》謂其主五臟熱者,蓋相火狂越上衝,腸胃乾涸,五臟皆火。
白話文:
治熱門
犀角能清心鎮肝,明目消痰,止痢。產於武陵、交州、寧州近海的山中。形似牛頭豬腹,腳有三蹄,像象腳一樣,力大無比,能敵千牛。取得犀角的方式,有的獵殺而得,有的犀牛會自行脫落角。犀角分水犀和陸犀兩種。唯有水犀角長,紋理斑白,重的能達到七八斤,可以製作器皿。入藥則使用牯犀角,顏色烏黑,肌理粗糙,表面光滑,能辟除塵埃,試驗毒性,將其暴露在露水中而不沾濕的是真品。通天犀能照亮百物,能嚇跑雞和鳥,甚至能破水,更是難得之物。使用時取生犀角的尖端,未經藥水煮過的,磨成粉末,用紙包好放在懷裡一夜,使其吸收人體的溫度,這樣更容易研磨,所以稱為「人氣粉」。
一般湯藥研磨成粉末後,用清水送服,服用太多會令人煩躁,可用麝香少許,用水調和後服用。松脂是犀角的輔藥,忌與藿香、茵陳、雷丸同用。所有用犀角的藥方都忌諱加鹽。古代治療出血的方劑,多用升麻代替犀角,但是只有出血部位在胃部時,才能用升麻代替犀角為主藥;如果出血部位在其他臟器,升麻只能作為輔藥,否則犀角性寒向下,升麻性溫向上,兩者藥性並不相合。
羚羊角味苦鹹寒,能治療傷寒熱症,清肺肝之熱,能止痛風、毒痢,又能消食、治噎膈,辟邪氣。
羚羊角,因其角摩擦時會發出聲音而得名,其他動物的角也會有聲音,但真品的羚羊角角節緊密,圓而彎曲,角尖銳利,有掛痕。無毒。入足厥陰經。主治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清肺能止熱毒下痢、血痢;清肝能治風毒伏於骨中引起的疼痛、蜷攣。古法是將其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可催產;燒成灰服用,可治產後血衝心煩,又治食噎不通。雷公說:羚羊角有神靈,能辟除蠱毒、夢魘、驚狂,治療小兒驚癇、山嵐瘴氣,所以又稱作「神羊」,意指其有神靈。
羚羊角入藥時,不可單獨使用,必須保持角的完整,用繩子捆綁好,磨成粉末,避免接觸風,研磨至極細後再入藥,以免刮傷腸胃。
羖羊角味鹹苦微寒,能退心肝之熱,治療驚癇,止血、止瀉,清頭目,解蠱毒,並能使產婦安穩。
羖羊角也叫牡羊角,以其形狀來命名。無毒。能退心熱,治驚悸,小兒驚癇;退肝熱,止吐血、止瀉,治療百節疼痛、頭痛,治療青盲眼疾,明目。又能解蠱毒、瘴毒,燒掉後可辟邪魅、虎狼及蛇。又能治療婦女產後瘀血、煩悶、腹痛,燒成灰,用酒送服。青色的羖羊角最好。採集時沒有時間限制,但要注意避免受潮,受潮後會有毒性。菟絲子是羖羊角的輔藥。
以上是治療中焦熱證的藥物。
黃柏味苦,能治療五臟的熱症,治療黃疸、痢疾、痔瘡、崩漏、瘡癤等,能安蛔蟲,除痿證,治療小腹疼痛,總之,凡是由於火熱導致的瀉痢,黃柏都能治療。
柏樹,樹體巨大,樹皮厚實,顏色鮮黃者為佳,俗稱黃柏。性寒,無毒。沉降,屬陰。為足少陰經、手厥陰經的本經藥,足太陽經的引經藥。主治五臟、腸胃中的熱結,黃疸,腸中痔瘡,止瀉痢,女子崩中,帶下赤白。治療陰部潰瘍,男子陰莖上的瘡瘍,可以用黃柏煎水洗,再磨成粉末敷在患處。蜜炙黃柏磨成粉末,可以治療口瘡,佐以細辛效果更好。又可將蜜炙黃柏與青黛、龍腦少許一同研磨,治療頰舌瘡,能使人吐出涎液而痊癒。
治療眼赤、鼻塞、喉痺及癰疽、發背、乳癰、臍瘡等也可用黃柏。東垣說:黃柏能瀉下焦隱伏的相火,安蛔蟲,能治上出虛噦的蛔蟲。單獨服用黃柏能補腎虛,生用黃柏能補陰痿厥。凡下體有濕,癱瘓腫痛,及膀胱有火,小便黃,小腹虛痛者,都必須用黃柏。還能治療外感肌熱,內傷骨熱,失血遺精、陽痿。黃連入心經,梔子、黃芩入肺經,黃柏入腎經,腎經容易燥熱停濕,黃柏味微辛,能潤燥,性味偏利,能除濕,所以是腎經的主藥。但《本經》說它主治五臟之熱,是因為相火妄動,上衝犯肺,腸胃乾燥,五臟皆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