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30)
內集·卷二 (30)
1. 治熱門
以上諸證,皆火之所為,濕亦火之鬱而成也。用以瀉火,則腎水自固而無狂越漏泄之患。所謂補腎者,亦此意也。丹溪謂腎家無火而兩尺脈微,或左尺獨旺者,皆不宜用。惟兩尺脈俱旺者最宜。銅刀削去粗皮,生蜜水浸半日,取出炙乾,再塗蜜慢火炙之,每兩炙盡生蜜六錢為度。
入下部鹽酒炒,火盛者童便浸蒸。惡乾漆。
苦參,
苦參氣寒吐大熱,平胃能除心腹結,逐水利疸破癥瘕,大風惡瘡蟲疥殺。
味至苦,入口則吐。無毒。沉也,純陰,入足少陽經。主時氣惡病大熱,伏熱結胸,用此為末,醋調吐之。平胃氣補中,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治疸逐水,除心腹結氣癥瘕積聚,及大風赤癩眉脫,遍身胸脛臍腹近陰處生風熱細疥癢痛,殺疥瘡蟲、下部䘌。又能明目止淚,治卒心痛、腸澼熱痢、熱毒風、皮膚煩躁止渴醒酒,狂邪發惡,飲食中毒。
丹溪云:苦參屬水而有火,能峻補陰氣。有用揩齒而致腰重者,以其氣降而不升,非傷腎之謂也。胃弱者慎用。糯米泔浸一宿,蒸三時久,曬乾,少入湯藥,多作丸服。治瘡,浸酒;治腸風,炒至煙起為末。玄參為使,惡貝母、菟絲子,反藜蘆。
防己,
防己苦辛氣亦平,善治腰腳腫且疼,風濕熱寒邪可利,瘧喘瘡癰用亦靈。
已,止也,防止足疾也。無毒。沉也,陽中之陰也,太陽本經藥,通行一十二經。主腰以下至足血分濕熱腫疼腳氣,中風手足攣急,諸癇,傷寒,寒熱邪氣,通腠理,利九竅。膀胱有熱、二便不利者最宜。風濕頭汗身重便難者必用之。又治風寒溫瘧及水腫風腫,肺氣喘嗽,膈間支滿,肺痿咯血多痰,殺癰腫疥癬蟲瘡。
出漢中,紋如車輻,黃實而香者勝;出華州,青白虛軟者名木防己,次之。但漢主水氣,木主風氣,古方亦通用之。酒洗去皮,治肺生用。雷公以車前根同蒸,去車前用。殷孽為使,惡細辛,畏萆薢、女菀、滷咸,殺雄黃毒。
柴胡,
柴胡苦寒瀉三焦,在肌行經臟血調,傷寒溫瘧胎產主,升清且退內傷潮。
柴,木也;胡,系也,以木代系相承也。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瀉三焦火邪,所以能除手足少陽寒熱,瀉肝火也。東垣云:在肌主氣行經,在臟主血調經。凡外感內傷及溫瘧往來寒熱,胸脅滿疼,諸痰熱咳,腸胃結氣,五臟遊氣,皆在經而未入於臟也,宜此行經和中解肌,佐以人參適宜。
凡婦人經脈不調,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秦艽、牡丹皮輩調之;若有血積,更加三稜、莪朮之類。又經行適外感熱入血室,夜潮譫語,及胎前產後感冒,時行寒熱不可汗吐下者,仲景用小柴合四物四君子和之。經云推陳致新,除大腸停水作脹,發黃,飲食積聚,骨節煩疼,肩背強急,濕痹拘攣,皆在臟而為血分疾也。宜此宣暢血脈,佐以黃芩尤妙。
白話文:
治熱門
上述各種症狀,都是火邪作祟,濕邪也是火邪鬱積而成。治療方法是用瀉火的方法,這樣腎水就能自行固攝,而不會出現狂躁、遺精、遺尿等問題。所謂的補腎,也是這個意思。丹溪認為,如果腎臟沒有火氣,而兩尺脈微弱,或者左尺脈獨旺,都不適合使用此法。只有兩尺脈都旺盛的人才最適合。將銅刀削去粗皮,用蜂蜜水浸泡半天,取出烘乾,再塗上蜂蜜用小火烘烤,每兩藥材烘烤至用盡六錢蜂蜜為度。
放入鍋中用鹽酒炒制,火盛者可用童便浸蒸。忌用乾漆。
苦參:
苦參性寒,能瀉除大熱,能平胃氣,能去除心腹脹滿結痛,能利水消腫,能破除癥瘕積聚,能治療風濕惡瘡及疥癬。
味道極苦,入口即吐。無毒。屬沉降之品,純陰之性,歸足少陽經。主治時行疫病引起的大熱,伏熱結胸,將其研成末,用醋調和服用以催吐。能平胃氣,補益中氣,養護肝膽之氣,安五臟,安定心志,益精壯陽,通利九竅。治療黃疸,利水消腫,去除心腹脹滿結痛、癥瘕積聚,以及大風、赤白癬、眉毛脫落,全身胸部、脛部、臍腹、陰部等處出現風熱引起的細小疥癬,奇癢難忍,能殺滅疥癬蟲,治療下部濕疹。還能明目止淚,治療突然發生的心痛、腸胃燥熱引起的痢疾、熱毒風、皮膚煩躁口渴、酒醉醒酒、狂躁發狂、飲食中毒。
丹溪說:苦參屬水而兼具火性,能峻猛補益陰氣。曾有人用其刷牙而導致腰部沉重,這是因為其氣性下降而不上升,並非傷腎所致。胃弱者應慎用。用糯米泔水浸泡一夜,蒸煮三小時,曬乾,少量入湯藥服用,多則做成丸劑服用。治療瘡瘍,可用酒浸泡;治療腸風,炒至冒煙研成末。玄參為其輔藥,忌貝母、菟絲子,反藜蘆。
防己:
防己味苦辛,性平,善於治療腰腿腫痛,風濕、熱邪、寒邪皆可治療,瘧疾、喘咳、瘡癰亦有效。
己,停止之意,防止足部疾病之意。無毒。屬沉降之品,陽中之陰,為太陽經藥物,能通行十二經脈。主治腰以下至足部血分濕熱腫痛、腳氣、中風手足拘攣、各種癇症、傷寒、寒熱邪氣,能疏通肌膚腠理,通利九竅。膀胱有熱、大小便不利者最宜。風濕頭汗、身重、小便不利者必須使用。又可治療風寒溫瘧及水腫、風腫、肺氣喘嗽、膈間脹滿、肺痿咯血多痰,能殺滅癰腫、疥癬、蟲瘡。
產於漢中,紋理如同車輪輻條,黃色飽滿而氣味芬芳者為佳;產於華州,青白色,虛軟者稱為木防己,次之。但漢防己主治水氣,木防己主治風氣,古方也常通用。用酒洗去外皮,治療肺病則生用。雷公方將其與車前子根同蒸,再除去車前子根使用。殷孽為其輔藥,忌細辛,畏萆薢、女菀、鹽鹵,能解雄黃毒。
柴胡:
柴胡味苦寒,能瀉三焦之火,能運行於肌表,調和臟腑氣血,主治傷寒、溫瘧、妊娠疾病,能升清降濁,消除內傷潮熱。
柴,木也;胡,系也,以木代系相承也。無毒。屬上升之品,陰中之陽。能瀉三焦火邪,因此能治療手足少陽經的寒熱,瀉肝火。東垣說:在肌表主氣機運行,在臟腑主血行調經。凡外感內傷及溫瘧往來寒熱,胸脅脹滿疼痛,各種痰熱咳嗽,腸胃氣滯,五臟氣機紊亂,這些都停留在經脈而未深入臟腑,宜用柴胡行氣和中,解表散寒,佐以人參效果更佳。
凡婦女經脈不調,可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再加入秦艽、牡丹皮等藥調治;如有血瘀,再加三稜、莪朮等藥。又如經期外感熱邪入血室,夜間潮熱、神志恍惚,以及孕期前後感冒,時行寒熱,不可汗吐下瀉者,仲景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四君子湯等藥合用。經書上說推陳致新,能治療大腸積水脹滿、發黃、飲食積滯、骨節煩痛、肩背僵硬、濕痹拘攣,這些都已深入臟腑,屬於血分疾病,宜用柴胡宣通血脈,佐以黃芩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