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28)
內集·卷二 (28)
1. 治熱門
葛洪治風熱眼,用新罐先入熱水,次以朴硝投之,攪化掛屋檐下,俟硝出,掃之以人乳調一字點眼效。凡入湯藥,先安盞內,俟藥熟乘熱攪服。青白者佳,黃赤者傷人,此即隆冬掃地霜淋汁一煎而成者。本草云: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年不變色。
畏麥句姜。單朴硝散,取末二錢,茴香煎湯調服,治小便不通,膀胱濕熱。風化硝,即朴硝以沸湯浸化,用絹濾收瓦盆內,懸井中經宿,結成牙子,瑩白如水晶也用,否則再化再濾,直待瑩白為度。卻取硝為末,置竹箕內,單紗掩之置通風處,兩月乃化,治一切痰火。
芒硝,
芒硝即樸再煎成,潤燥軟堅一樣情,傷寒積熱方多用,下癧通淋破月經。
即朴硝取汁,煉之減半,投於盆中,經宿有稜如麥,故謂之芒硝,又謂之盆硝;有四五稜白瑩如白石英者,又謂之英硝,又謂之馬牙硝。辛能潤燥,咸能軟堅,除五臟積聚久熱,停痰瘀血,與朴硝一樣,但此經火性稍緩,故古方多用此以代朴硝。下瘰癧黃疸,通月經,破五淋,推陳致新之劑也。石葦為之使、畏麥句姜。
硝石,
硝石即芒下凝者,治同芒樸亦善瀉,通十二經療五淋,頭痛惡瘡真難捨。
即芒硝下凝結如石,狀如釵股,長五分者佳,能化諸石為水,故名硝石。燒之成焰,能發煙火,故又曰焰硝。三硝本一物,主治相同,但朴硝性緊,芒硝次之,硝石更緩。《本草》云:療五臟十二經脈中百二十疾,五種淋疾,諸藥不效者,服之立愈。頭痛欲死,鼻內吹硝末即效。
瘻、蝕瘡、發背、瘡腫、癮疹初起,及服丹石發熱發瘡並宜用之。惡苦參、苦菜,畏女菀。
玄明粉,
玄明粉味甘辛寒,膈上虛煩熱燥寬,破積開痰除腸垢,漫說虛勞效百般。
《釋藥》云:玄門中多用之。以明瑩者為上,太陰之精華,水之子也,陰中有陽之藥也。法以冬月取朴硝和蘿蔔各一斤同煮,蘿蔔熟為度,取出,以紙濾過,露一宿,結成青白塊子。善退膈上虛熱,心中煩躁,頭昏目眩,口苦咽乾,背膊拘急,腸風痔漏淋癧,傷寒疫痢,腹脹便閉,一切痰火熱毒,風毒風瘡腫痛,並五臟宿食滯痰癥結,中酒中膾。丹溪云:諸硝善驅逐,以之治病致用,病退即止。
若云煉服輕身延年,補五勞七傷,豈理也哉!惟老弱虛人挾熱及傷寒妊娠,用此以代諸硝更緩。或曰硝性墮胎,然仲景治傷寒妊娠可下者,用大黃為引,子母俱安。《內經》云:有故無殞是也。
犀角,
犀角苦酸鹹氣涼,大治傷寒熱衄狂,中風驚癇殺百毒,化膿為水治諸瘡。
犀,明也,陰物受月之精,積於角尖,晦明之夕,光正赫然如炬。主傷寒溫疫,頭痛煩悶,大熱發狂,吐血衄血及上焦蓄血發黃。又治中風失音,小兒風熱驚癇,殺百毒蠱疰,邪鬼魘寐,解山溪瘴毒、鉤吻、鳩鳥、蛇毒。又治發背癰疽瘡腫,化膿為水,散痘疹餘毒。丹溪曰:犀性走散,痘無餘毒而血虛發燥熱者禁用。
白話文:
治熱門
葛洪治療風熱眼疾的方法,是用新的瓦罐先注入熱水,然後放入朴硝攪拌溶解,懸掛在屋簷下,待朴硝析出後,收集起來,用人乳調成一字形,點於眼中,即可見效。凡是服用湯藥,都要先放在碗裡,待藥煮熟後趁熱攪拌服用。藥液呈青白色為佳,黃赤色則有害。這種藥液,如同隆冬時節收集掃地霜的汁液煎熬而成。本草綱目記載:它寒熱、滑澀、辛苦、酸鹹兼具,埋在地下千年都不變色。
畏麥芽、生薑。單獨用朴硝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茴香煎湯送服,可治療小便不通,膀胱濕熱。風化硝,就是將朴硝用沸水溶解,用絹布過濾後收集在瓦盆裡,懸掛在井中過夜,凝結成晶體,潔白如水晶,即可使用。如果不夠潔白,就需要反覆溶解過濾,直到潔白為止。再將風化硝研成粉末,放入竹篩內,用單層紗布覆蓋,放置通風處,兩個月後即可化為細粉,治療一切痰火。
芒硝,即朴硝再煎熬而成,具有潤燥、軟堅的功效,治療傷寒積熱的方劑多用它,能下膿、利尿、通經。
芒硝是取朴硝的汁液,煉製至減半,倒入盆中,過夜後會結晶成麥粒狀,故稱芒硝,又稱盆硝;如果結晶成四五棱,潔白如水晶的,則稱為英硝,或馬牙硝。它辛能潤燥,鹹能軟堅,能消除五臟積聚的久熱、停滯的痰液瘀血,與朴硝功效相似,但藥性較緩和,因此古方多用它代替朴硝。治療瘰癧、黃疸,通經,治療各種尿路感染,是促進新陳代謝的良藥。配伍石葦,忌麥芽、生薑。
硝石,是芒硝下沉凝結而成,治療功效與芒硝、朴硝相似,都能瀉下通便,通利十二經脈,治療各種尿路感染,頭痛、惡瘡等疾病,功效卓著。
硝石是芒硝下沉凝結成的結晶,形狀像釵股,長約五分者最佳,能將其他礦物溶解成水,故名硝石。燃燒時會產生火焰和煙霧,故又稱焰硝。三種硝(朴硝、芒硝、硝石)本是同類物質,主治功效相同,但朴硝藥性最強,芒硝次之,硝石最緩和。《本草綱目》記載:它能治療五臟十二經脈的百二十種疾病,各種尿路感染,其他藥物無效的,服用它即可立即見效。頭痛劇烈欲死時,鼻內吹入硝石粉末即可見效。
治療廔管、潰瘍、發背、瘡腫、癮疹初期,以及服用丹藥後引起的發熱、長瘡等,都適用。忌與苦參、苦菜同用,畏女菀。
玄明粉,味甘辛而寒,能治療膈上虛煩、熱燥,能破積、化痰、除腸垢,治療虛勞等百病。
《釋藥》記載:道家經常使用它。以潔白晶瑩者為上品,是太陰之精華,水的精華,陰中有陽的藥物。製作方法是在冬天取朴硝和蘿蔔各一斤一起煮,蘿蔔煮熟即可,取出過濾,晾一宿,就會凝結成青白色的塊狀。善於治療膈上虛熱、心煩躁、頭昏眼花、口苦咽乾、背部拘緊、腸風痔漏、尿路感染、傷寒、痢疾、腹脹便秘、一切痰火熱毒、風毒、風瘡腫痛,以及五臟宿食滯痰癥結、飲酒過度、吃生冷食物引起的疾病。朱丹溪說:各種硝石類藥物善於驅逐邪氣,治療疾病時應適量使用,疾病痊癒即可停止。
如果說煉製服用它能輕身延年,補益五勞七傷,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老年體弱的人伴有內熱或傷寒妊娠,可以用它代替其他硝石類藥物,因為它的藥性最緩和。有人說硝石類藥物有墮胎的功效,但張仲景治療傷寒妊娠可以下藥的,就用大黃引導,母子都能平安。《內經》說:有原因才會有結果。
犀角,味苦酸鹹,性涼,能治療傷寒、高熱、鼻出血、狂躁,中風、驚癇、百毒,能化膿為水,治療各種瘡瘍。
犀,明亮的意思,陰物接受月亮的精華,積累在角尖,陰晴交替之時,光芒閃爍如同火炬。主治傷寒、溫疫、頭痛煩悶、高熱發狂、吐血、鼻出血以及上焦蓄血引起的黃疸。又能治療中風失語、小兒風熱驚癇、殺百毒蠱毒、邪祟魘寐、解山溪瘴毒、鉤吻、鳩鳥、蛇毒。又能治療發背、癰疽、瘡腫,能化膿為水,散痘疹餘毒。朱丹溪說:犀角藥性走散,痘疹痊癒但血虛燥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