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26)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二 (26)

1. 治熱門

小兒諸瘡客熱最宜,去穰。根名連軺,苦寒,《本經》不見注,惟仲景傷寒用治身熱發黃。

葛根,

葛根甘平善解肌,陽明頭額痛乃宜,嘔渴瘧痢酒毒解,痹風脅痛亦能醫。

葛,革也,藤也可為絺絡也。無毒。浮而微降,陽中陰也,足陽明經藥。善解肌發汗,目痛鼻乾,身前大熱,煩悶欲狂,頭額痛者陽明證也,可及時用之。若太陽穴痛而用此,是引邪傳入陽明也。止嘔吐乾嘔不息,生津止渴者,能升胃氣,除胃熱故也。胃虛者少用。治熱毒血痢,溫瘧往來,解酒毒、諸菜毒、諸藥毒、野葛巴豆毒。

諸風痓痹,風脅痛用之,胃陽升而邪自散也。兼通小便,排膿破血止血,故金瘡家亦用之,著箭毒,敷蛇蟲咬,亦驗。五月採入土深者,去皮曬乾用。生根汁大寒,治天行時病,壯熱煩渴,熱毒吐血,及妊娠熱病心悶,小兒胎熱;葉主金瘡止血;葛殼,主下痢,十歲以上;花主消酒,並小豆花乾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葛粉甘寒,主壓丹石,解鳩毒,水調三合,去煩熱,利大小便,止渴。取粉以冬月採生葛,於水中揉出粉,澄成片,擘塊,下沸湯中,以蜜生拌食,酒客渴炒。

又一種野葛,不可緝者,有毒,墮胎殺人。

石斛,

石斛甘平平胃氣,皮間熱痛多生痱,定驚長肉益精神,內絕虛羸腳膝痹。

生石上,樹有斗子,故名斛。無毒。平胃中虛熱,逐皮間邪熱痱痛,除驚定志,長肌肉,倍氣力,強陰益精,補腎內絕不足,五臟虛勞羸瘦,除腳膝冷痹軟痛。酒洗蒸,惡凝水石。巴豆,畏殭蠶、雷丸。

石膏,

石膏甘辛瀉胃熱,止渴解肌頭痛裂,更清肺火與三焦,散風寒邪及中暍。

昔黃帝用封九鼎,膏黏太甚,命之曰石膏。氣寒。無毒。沉而降,陰中陽也,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經。瀉胃火痰火,食積,或不食,或善食,口乾舌焦,齒痛咽腫。以味甘,能緩脾生津止渴;以味辛,能解肌熱出汗,上行至頭;以氣寒,能清肺潤肺制火,除三焦大熱。凡傷風、傷寒、時行,頭目昏眩,寒熱,氣逆喘急,腹痛,及中暍壯熱煩躁,日晡潮盛,小便卒數如淋,惟胃虛寒人禁服。搗粉,甘草水飛曬乾,或火煅紅。

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石大者方尺,小者如拳,皮上有土及水苔色,破皆作稜,性燥,能去風熱耳。石膏大如棋子,白瑩細理光澤者良,黃者令人淋。雞子為使,惡莽草、巴豆,畏鐵。

香薷,

香薷味辛性微溫,清肺火邪解暑煩,消腫下氣兼止血,霍亂調中第一論。

薷,音柔;香辛而柔細也。俗名香茹,言可作萊茹也。無毒。丹溪曰:屬金與水,而有徹上徹下之功。上清肺氣,治暑除煩熱,使火不得爍金也。又治肺郁,濁氣上升於胃而作口臭,止鼻衄。舌上忽出血者,單服之亦可。下利小便,消水腫,寬腸消食下氣。霍亂腹痛轉筋要藥。去梗,薑汁炒。又有一種石香柔,生石上,香甚,治霍亂尤捷。

白話文:

治熱門

小兒各種瘡瘍,內熱最為常見,應去除膿液。葛根,味苦性寒,《本經》未有詳細記載,只有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用它來治療身熱發黃。

葛根味甘性平,善於解肌表之熱,陽明經頭痛(頭額痛)時服用最為適宜,還能治療嘔吐、口渴、痢疾、酒毒,以及痹證、脅痛等。

葛,指其藤蔓可製成織物。無毒。藥性平和,略微向下走,屬陰中之陽,是足陽明經的藥物。善於解肌發汗,適用於目痛、鼻乾、胸前發熱、煩悶欲狂、頭額痛(陽明證)。若太陽穴痛而用葛根,則是邪氣傳入陽明經的表現。葛根能止嘔吐、乾嘔不止,生津止渴,因其能升舉胃氣,清除胃熱。胃虛者應少用。葛根能治療熱毒血痢、瘧疾、酒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以及野葛巴豆中毒。

各種風濕痹痛、脅痛,可用葛根治療,因其能升舉胃陽,邪氣自然消散。葛根還能利尿、排膿、破血止血,因此金瘡(外傷)也常用它,治療箭毒、蛇蟲咬傷等,也有療效。五月採收,選取埋藏較深的葛根,去皮曬乾使用。鮮葛根汁性寒,可治療流行性疾病、壯熱煩渴、熱毒吐血以及孕婦因熱病引起的心悶、小兒胎熱;葛根葉可止血;葛根皮主治痢疾(十歲以上兒童);葛根花能解酒,與小豆花曬乾研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飲酒不易醉;葛根粉味甘性寒,主治丹石中毒、鳩毒,用適量水調和三合(約15克),可清熱、利大小便、止渴。冬季採收鮮葛根,在水中揉搓出粉末,澄清後製成片狀,掰成小塊,放入沸水中煮,再拌入蜂蜜食用,酒醉口渴者可用炒葛根粉。

還有一種野葛,藤蔓不能編織的,有毒,會墮胎殺人。

石斛味甘性平,能調和胃氣,治療皮膚間熱痛、痱子,安神、長肌肉、益智,治療內虛羸弱、腳膝痹痛。

生長在石頭上,莖幹像斗笠,故名石斛。無毒。能平胃中虛熱,驅除皮膚間邪熱、痱子、疼痛,安神定志,增強肌肉,增強體力,滋陰益精,補益腎臟虛損,治療五臟虛勞、消瘦羸弱、腳膝冷痛痹痛。宜用酒洗淨後蒸制,忌用含鐵或水質不好的器具。石斛畏忌殭蠶、雷丸。

石膏味甘辛,能瀉胃熱,止渴,治療頭痛、頭裂痛,清肺熱、三焦之熱,散風寒邪氣,治療中暑。

相傳黃帝用來封九鼎,黏性很強,故名石膏。性寒。無毒。藥性沉降,屬陰中之陽,入入手太陰肺經、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能瀉胃火、痰火,治療食積、不思飲食或飲食過多、口乾舌燥、齒痛咽腫。因其味甘,能緩和脾胃,生津止渴;因其味辛,能解肌熱、發汗,藥力上行至頭;因其性寒,能清肺潤肺、降火,除三焦之熱。凡傷風、傷寒、流行病,出現頭目昏眩、寒熱、氣逆喘急、腹痛以及中暑、壯熱煩躁、午後潮熱加重、小便頻數如淋者,均可使用,但胃虛寒者禁用。使用前需研磨成粉,用甘草水飛,曬乾,或用火煅燒至紅。

使用石膏時,不要誤用方解石,方解石大的像尺子,小的像拳頭,表面有土或苔蘚樣的顏色,敲碎後有稜角,性燥,能祛風熱。好的石膏像棋子般大小,白色,質地細膩,光澤好,黃色的石膏會令人尿頻。雞蛋是石膏的輔藥,石膏忌諱莽草、巴豆,畏鐵。

香薷味辛性微溫,能清肺熱邪氣、解暑熱,消腫利氣,止血,治療霍亂、調理脾胃,是治療霍亂的首選藥物。

薷,音róu;香而柔細。俗稱香茹,說的是可作蔬菜食用。無毒。朱丹溪說:它屬金與水,具有通上達下的功效。上能清肺氣,治療暑熱煩悶,防止火邪損傷肺金;又能治療肺氣鬱結,濁氣上逆於胃而導致口臭,止鼻出血。舌上突然出血者,單獨服用香薷也可。下能利尿,消腫,通便,消食,降氣。是治療霍亂腹痛、轉筋的重要藥物。使用時應去除莖梗,用薑汁炒制。還有一種石香薷,生長在石頭上,香味更濃,治療霍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