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一 (6)

1. 諸脈體狀

浮按不足舉有餘,浮,不沉也,脈在肉上。

沉按有餘舉則無。

沉,不浮也。浮沉二脈,以舉按輕重取之。浮為在表,沉為在裡。

遲脈一息剛三至,數來六至一吸呼。

遲,不及也;數,太過也。遲數二脈以呼吸息數取之,遲為冷,數為熱。

滑似累珠來往疾;

滑,不澀也,累累如珠,往來流利疾速。

澀滯往來刮竹皮。

澀,不滑也。往來澀滯如刀刮竹皮然,不通快也。滑澀二脈以往來形狀取之,滑為有餘,澀為不足。

大浮滿指沉無力,大,不小也。浮取滿指似洪,沉取闊濡無力。

緩比遲脈快些兒。

緩,不緊也。仍四至,但往來更和緩耳,比三至遲脈更快些。大緩二脈以指下急慢分之,大則邪勝,緩則正復。

白話文:

浮按指輕輕按壓,脈搏感覺不到沉重,脈象在皮膚表面;沉按指用力按壓,脈搏感覺不到有力,脈象在深層組織。

浮沉這兩種脈象,要根據按壓輕重來判斷。浮脈代表病症在表層,沉脈代表病症在深層。

遲脈是指一呼吸的時間內脈搏跳動三次;數脈是指一呼吸的時間內脈搏跳動六次。

遲脈代表脈搏跳動緩慢,數脈代表脈搏跳動快速。遲數這兩種脈象,要根據呼吸次數來判斷,遲脈代表體內寒氣重,數脈代表體內熱氣重。

滑脈是指脈搏跳動流暢,如同珠子快速滑動;澀脈是指脈搏跳動澀滯,如同刀刮竹皮一樣不順暢。

滑澀這兩種脈象,要根據脈搏跳動的形狀來判斷,滑脈代表體內氣血充盈,澀脈代表體內氣血不足。

大浮脈是指脈搏跳動時,手指感覺充滿,但按壓時沒有力量;沉脈是指脈搏跳動時,手指感覺寬大而濕潤,但沒有力量。

緩脈是指脈搏跳動比遲脈快一點,但仍然比正常脈搏慢。

緩脈代表脈搏跳動緩慢而有力,比遲脈快一些。大緩這兩種脈象,要根據手指下感覺的快慢來判斷,大脈代表邪氣盛,緩脈代表正氣恢復。

洪如洪水湧波起,洪大而湧上且實也。如洪水之波浪湧起,浮沉取之有力,其中微曲如環如鉤,故夏脈曰鉤。鉤即洪也。

實按愊愊力自殊。

實,不虛也,舉按皆愊愊有力。

弦若張弓弦勁直,弦,勁直如弓駭也,舉按皆然。

緊似牽繩轉索初。

緊,急而不緩也,如轉索之狀。

長脈過指出位外,長,不短也,過於本位。

芤兩頭有中空疏。

芤,如芤菜中空也。

微似蛛絲容易斷,微,不顯也,若有若無。

細線往來更可觀。

細,微渺也。較之微脈差大,往來有常。

濡全無力不耐按,濡,無力也。輕手乍來,重手卻去。

白話文:

洪脈就像洪水波浪湧起,又大又滿,力量很強,摸起來有浮沉感,脈象微微彎曲,像環一樣、像鉤一樣,所以夏脈稱為鉤脈。鉤脈就是洪脈。

實脈按下去有力量,但力量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

實脈就是不虛的脈象,無論輕按重按都很有力量。

弦脈就像拉緊的弓弦一樣,勁直有力,無論輕按重按都是這樣。

緊脈就像剛開始拉緊的繩子或索子一樣。

緊脈就是急促而不緩慢的脈象,就像轉動索子的樣子。

長脈超過手指的正常位置。長脈就是不短的脈象,超過了本位。

芤脈兩頭空虛,中間疏鬆。芤脈就像芤菜一樣,中間空空的。

微脈像蜘蛛絲一樣,很容易斷裂。微脈就是不顯著的脈象,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細脈像細線一樣,往來有常,可以觀察。細脈就是微小渺茫的脈象,比微脈稍大一些,往來有規律。

濡脈完全沒有力量,經不起按壓。濡脈就是無力的脈象,輕輕一按就來了,重一點就消失了。

弱則欲絕有無間。

弱,不盛也。按之欲絕,似有似無,舉之則無。

虛雖豁大不能固,舉按雖闊豁而不堅固也。

革如按鼓最牢堅。

革,改易本來氣血也,浮沉取之,皆實如按鼓皮然。

動如轉豆無來往,舉無尋有,如豆厥厥動搖不離其處,無往無來。

散漫乍時注指端。

散,不聚也。來去不明,漫無根柢,指端輕按則有,重按即失,有表無里也。或問:散乃敗脈,何心肺平脈皆浮而散耶?蓋心浮大中帶濡,肺浮澀中帶大,有似於散耳。若真散,豈為平脈?但不帶散,則又為真夏秋脈矣。

伏潛骨里形方見,伏,不見也。按之推之,至於骨乃見。

白話文:

弱則欲絕有無間。

弱,不盛也。按之欲絕,似有似無,舉之則無。

意思是,脈象虛弱,力量不足。輕輕按下去,感覺脈搏快要消失,似有似無,再用力按就摸不到了。

虛雖豁大不能固,舉按雖闊豁而不堅固也。

形容脈象虛弱,雖然摸起來比較寬大,但並不堅實,力度不足。

革如按鼓最牢堅。

意思是,革脉就像按鼓面一樣,堅實有力。

革,改易本來氣血也,浮沉取之,皆實如按鼓皮然。

革脈指的是氣血運行不暢,改變了原本的運行軌跡。無論是浮脉還是沉脉,摸起來都像按鼓皮一樣堅實有力。

動如轉豆無來往,舉無尋有,如豆厥厥動搖不離其處,無往無來。

形容脈象像一颗豆子在原地晃动,没有规律,摸起来没有固定位置,也不像正常的脉搏那样有规律的跳动。

散漫乍時注指端。

意思是,脉象散乱,没有固定位置,有时在指尖可以摸到,用力按下去就消失了,像是表面的脉象,没有深入到里层。

散,不聚也。來去不明,漫無根柢,指端輕按則有,重按即失,有表無里也。或問:散乃敗脈,何心肺平脈皆浮而散耶?蓋心浮大中帶濡,肺浮澀中帶大,有似於散耳。若真散,豈為平脈?但不帶散,則又為真夏秋脈矣。

散脉指的是脉象散乱,没有凝聚力,摸起來感覺飄忽不定。轻按指尖的时候能感觉到,用力按下去就消失了,表面有脉,但没有深入里层。有人可能会问,散脉不是不好的脉象吗?为什么心肺的正常脉象也会出现浮散?这是因为心脉浮大带濡,肺脉浮涩带大,跟散脉有点类似。如果真的出现散脉,就不是正常的脉象了。但是如果沒有带散,就可能是正常的夏季或秋季脉象。

伏潛骨里形方見,伏,不見也。按之推之,至於骨乃見。

意思是,脉象沉伏在骨头里面,摸不到。要用力按压,甚至推到骨头附近才能感觉到。

总结: 这些文字描述了各种不同的脉象特征,从虚弱到坚实,从散乱到沉伏,反映了中医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絕則全無推亦閒。

絕,亦古脈名。

短於本位猶不及,短,不及也。見指中間。

促急來數喜漸寬。

促者,急也。脈數時一止復來,曰促。

結脈緩時來一止。

結,不續也。脈來遲緩時一止,曰結。

代脈中止不自還。

代,更代也。先有澀濡定止,方見代脈,止歇有定數,不比促結,止而不定。如十動一止,雖數十動,皆見於十動之後。如二十動一止,雖數十動,皆見於二十動之後,三十四十動皆然。

白話文:

如果脈象完全消失,就表示沒有脈了,也屬於一種特殊的脈象。

“絕”也是古時候脈象的名稱。

脈象短於正常位置,就表示脈象不夠有力,短,就是不夠的意思。指的是脈象在中間位置。

脈象跳動很快,而且每次跳動都比上次快一些,這種脈象叫做“促”。

“促”就是快的意思。脈象跳動的時候,會突然停止一下,然後又繼續跳動,這種現象叫做“促”。

脈象跳動緩慢,每次跳動到一定程度就停止。

“結”就是不連續的意思。脈象跳動速度很慢,每次跳動到一定程度就停止,這種現象叫做“結”。

脈象跳動時會突然停止,而且不會再恢復。

“代”就是更替的意思。在脈象出現澀、濡、定、止之後,才會出現“代”脈,而且停止的時間是固定的,不像“促”和“結”一樣,停止的時間不固定。比如說,脈象跳動十次停止一次,即使跳動很多次,也是在十次跳動之後才停止;如果脈象跳動二十次停止一次,即使跳動很多次,也是在二十次跳動之後才停止,三十次、四十次也是一樣。

2. 諸脈相類

浮似芤,芤則中斷浮不斷,浮似洪,力薄為浮厚者洪;浮似虛,輕手為浮無力虛。滑似動,滑珠朗朗動混混(混混然無頭尾;)滑似數,滑利往來數至多。實似革,革按不移實大長。弦似緊,弦言其力緊言象(弦如張弓,緊如轉索。)洪似大,大按無力洪有力。微似澀,澀短遲細微如毛。

沉似伏,伏極其沉深復深。緩似遲,緩比之遲仍小快。遲似澀,遲息三至澀短難。弱似濡,濡力柔薄弱如無。結促代,結緩促數止無定,代歇有常命鮮回。散似大,散里全無大翕翕(散形緩漫里全無,大則其中還翕翕。)

白話文:

脈象浮似芤,芤則脈搏中斷,浮卻不斷。浮似洪,力薄卻脈搏強勁者為洪;浮似虛,手輕按之,脈搏無力者為虛。滑似動,滑如珠子般朗朗有聲,混混然無頭無尾地跳動;滑似數,滑利往來,數目很多。實似革,按壓不移,實大且長。弦似緊,弦指的是脈搏有力,緊指的是脈象像張弓般緊繃,又如轉動的繩索。洪似大,按壓無力,但脈搏有力。微似澀,脈搏短促、遲緩、細微,如毛髮般。

沉似伏,伏得很深,極其沉重。緩似遲,緩比遲還要慢,但仍稍快。遲似澀,脈搏遲緩,三至一息,澀短難得。弱似濡,濡指的是脈搏力量柔弱薄弱,如無力一般。結促代,結指的是脈搏緩促,數目不定,止住之後又無定時出現;代指的是脈搏歇息,有規律,鮮少復回。散似大,散指的是脈搏散漫,里全無,散形緩慢,里全無,大則其中還起伏不定。

3. 諸脈主病

浮風芤血滑多痰,浮主風者,風氣浮蕩也。芤主血虛,血屬陰,陰道常乏,故中有間斷也。滑主血多,隨氣壅上為痰。

實熱弦勞緊痛關。

實主氣,實有熱,血隨氣行,氣血俱熱候也。弦主勞傷,氣血拘斂。緊主邪搏,氣血沸亂,故痛。

洪熱微寒臍下積,洪乃氣血燔灼,表裡熱極。微乃氣血虛寒,臍下冷積,作痛作瀉。

沉因氣痛緩膚頑。

沉為氣鬱疼痛。緩大非時得之,則氣血不周,肌膚頑痹麻木。

澀則傷精陰敗血,澀乃精血枯燥,男子得之房勞傷精。女子有胎得之,胎中少血作痛;無孕得之,瘀血滯也。

又聞遲冷伏格關。

遲為陽虛里寒,外見冷症,伏乃陰陽潛伏,關格閉塞。

白話文:

浮風芤血滑多痰,浮主風者,風氣浮蕩也。芤主血虛,血屬陰,陰道常乏,故中有間斷也。滑主血多,隨氣壅上為痰。

  • 浮現風氣,風氣飄忽不定。芤表現血氣不足,血液屬陰,陰性物質往往供應不足,因此脈象中有間歇感。滑脈表明血量多,隨著氣流壅塞向上形成痰。

實熱弦勞緊痛關。

  • 實證表示氣體旺盛,熱象明顯,血液隨氣運行,體內氣血都處於熱象狀態。弦脈表示勞損,氣血收縮。緊脈代表邪氣困擾,氣血混亂,因此感到疼痛。

洪熱微寒臍下積,洪乃氣血燔灼,表裡熱極。微乃氣血虛寒,臍下冷積,作痛作瀉。

  • 洪脈表明氣血被燒灼,體內熱到極點。微脈表示氣血虛弱寒冷,腹部下方積聚著冷氣,引起疼痛和腹瀉。

沈因氣痛緩膚頑。

  • 沈脈表示氣體鬱結導致疼痛,肌膚僵硬不靈活。

澀則傷精陰敗血,澀脈表明精血乾枯,男性由於房事過度而損傷精氣。女性若懷孕,由於血液不足而引起疼痛;若無懷孕,可能是血液淤滯。

又聞遲冷伏格關。

  • 遲脈表示陽氣不足,體內有寒氣,外在表現出冷症狀。伏脈表示陰陽的潛藏,脈象閉塞。

濡多自汗偏宜老,濡主氣血衰疲,陽虛自汗,老人氣血已衰故宜。少壯得之,危。

弱脈精虛骨體酸。

弱由真精氣虛極,骨髓空虛,故作痠痛。老人得之,亦無妨也。

長則氣理短則病,長乃氣血有條理而不亂,滯緩則百病易治。短因氣滯,或胃氣衰少,諸病見短難治。

細氣少兮代氣衰。

細本元氣不足,精血亦乏。代乃元氣衰極,他臟代至,死脈也。

促為熱極結為積,促乃陽盛而陰不相濟,熱蓄於裡也。結乃陰盛而陽不相入,內外邪滯為積。

虛驚動脫血頻來。

虛乃氣血俱虛,故多恍惚驚悸。動亦虛勞之脈,主脫漏崩中泄痢,血分之疾。

白話文:

容易出汗,多半是因為年紀大了,容易出汗是氣血衰弱的表現,陽氣虛弱導致自汗,老年人氣血已經衰弱,所以容易出汗。年輕人如果容易出汗,就很危險。

脈象虛弱,精氣不足,骨頭酸痛。

虛弱是因為真精氣虛弱到極點,骨髓空虛,所以才會感到酸痛。老年人出現這種情況,倒也不必擔心。

脈象長則氣血順暢,脈象短則生病。脈象長表示氣血運行順暢,沒有阻礙,百病容易治癒。脈象短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或者胃氣衰弱,各種疾病在脈象短的情況下,都很難治癒。

脈象細弱,表示元氣不足,精血也缺乏。脈象代替,表示元氣衰竭到極點,其他臟腑來代替運作,是死脈。

脈象促,表示陽氣過盛,陰氣不足,熱氣積聚在內。脈象結,表示陰氣過盛,陽氣不能進入,內外邪氣阻滯積聚。

容易驚慌失措,身體虛弱,經常出血。

氣血虛弱,所以經常感到恍惚、驚悸。脈象動,是虛勞的脈象,主要表現為脫漏、崩中、泄痢等血分疾病。

數則心煩大病進,數亦熱極脈也,主心煩發狂。大乃邪盛,氣血虛不能制,故病進也。

革去精血亦奇哉。

革乃變易,血氣去留常度,男子不交精泄,女子崩中漏下,有孕半產,真虛寒怪症脈也。

白話文:

數則心煩,病情加重,數字代表熱度極端,主導心煩,甚至出現狂亂的症狀。大則表示邪氣旺盛,導致氣血虛弱,無法控制病情,因此病情逐漸惡化。

革去精血,實在令人驚訝。革意為改變,正常的血液和氣息的流動都超出正常範圍。在男性,不進行精液交換或洩漏精液;在女性,則是崩中漏下,懷孕後的半產,這些都是真正虛弱、寒涼且古怪的病症表現。

請注意,這些描述可能涉及特定的中醫診斷和治療原則,對於具體的健康問題,應該尋求專業醫生的意見。

4. 諸脈相兼主病

滑伯仁曰:人之為病,雖曰不過寒熱虛實四者,而脈多兼見也。熱則流通,凡浮大數長,皆熱也;寒則堅凝,凡沉小遲短,皆寒也。實則形剛,凡實滑弦緊,皆實也;虛則形柔,凡虛澀濡緩,皆虛也。

他如《難經》所謂一陰一陽者,脈來沉而滑;一陰二陽者,脈來沉滑而長;一陰三陽者,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一陽一陰者,脈來浮澀;一陽二陰者,脈來長而沉澀;一陽三陰者,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者,盡皆兼見義也。

浮而有力則為風,風包四氣而言:如浮緩浮弦則為傷風,浮緊則為傷寒,浮虛則為傷暑,浮濡則為傷濕。四氣在表皆浮,更與人迎相應,則為外感在經無疑。

白話文:

滑伯仁說:人體生病,雖然說不過寒熱虛實四種,但脈象卻常兼而有之。

熱則氣血流通,脈象表現為浮大、數快、長,皆屬熱;寒則氣血凝滯,脈象表現為沉細、遲緩、短,皆屬寒。

實則氣血充實,脈象表現為實、滑、弦、緊,皆屬實;虛則氣血不足,脈象表現為虛、澀、濡、緩,皆屬虛。

此外,《難經》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脈,即脈象沉而滑;「一陰二陽」之脈,即脈象沉滑而長;「一陰三陽」之脈,即脈象浮滑而長,時而沉下;「一陽一陰」之脈,即脈象浮澀;「一陽二陰」之脈,即脈象長而沉澀;「一陽三陰」之脈,即脈象沉澀而短,時而浮起,這些都是兼見的脈象。

浮而有力則為風,風包四氣,其表現為:浮緩浮弦則為傷風,浮緊則為傷寒,浮虛則為傷暑,浮濡則為傷濕。四氣皆屬於表證,脈象皆浮,且與人迎脈相應,則無疑是外感在經。

浮而無力斯為虛;

經曰:諸浮者,腎不足也,瞥瞥有如羹上肥,定知此脈陽氣微。乍病見浮脈,乃傷風邪,久病宜沉反見浮脈,裡寒表熱也。然必與氣口相應,則為內傷,氣血虛損。

浮數風熱微欲解,浮數,傷風挾熱也。帶微者,邪不傳而欲解。

浮遲身癢汗亦無;

裡虛不能作汗,其身必癢。

獨浮喘脹表中熱,表邪盛,故氣逆喘脹。

浮緊滑疾百合辜;

百合,傷寒病也。

浮大隱疹久為癩,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發癢,久久為癩。

浮滑痰飲痛如錐。

浮滑為風痰,為走刺疼痛。

白話文:

浮而無力為虛症;

經典說:所有浮現的脈象,表示腎氣不足,脈象輕盈,猶如湯羹上的油脂,確定脈象中的陽氣微弱。新病出現浮脈,是風邪所傷,久病若出現浮脈,則是裡部寒冷、表面熱性的表現。然而,必須與氣口脈相應,才表示是內傷,即氣血虛弱。

浮數脈象表示風熱症狀逐漸緩解,浮數脈象表示風邪夾帶熱邪所引起。帶有微細脈象的,表示邪氣未深入而將要緩解。

浮遲脈象表示身體瘙癢,且不易出汗。

裡部虛弱無法產生汗液,所以身體會感到瘙癢。

獨浮脈、喘息、腹脹表示表層有熱性病徵,表層邪氣旺盛,導致氣體逆流、喘息、腹脹。

浮緊滑疾脈象表示為百合病,即一種由傷寒引發的疾病。

浮大脈象伴隨長時間的皮膚疹子,表示長期患有麻風病,浮脈表示風邪虛弱,大脈表示氣體強盛,風邪和氣體相互作用,必定會形成疹子、發癢,長時間後發展成麻風病。

浮滑脈象表示風痰,引發刺痛感。

沉而有力則為積,凡脈浮盛為病,在表在外;沉堅為病,在裡在內。

無力應和氣不平;

沉為諸郁。

為水為泄為厥逆,停飲脅脹兼癥瘕;沉數里寒內熱盛。

與人迎相應,則邪伏陰經而為實熱。

沉遲血冷裡寒生;

與氣口相應,則血凝氣滯而為沉寒。

沉重傷暑弱墮發,沉重為傷暑發熱。沉弱者,發必墮落。

沉弦腹心冷痛並;沉緊而數冷又熱,沉緊不數懸飲成;

沉細少氣臂不舉,兩寸則兩臂不舉。

沉重前絕瘀血凝。

沉重,如重物沉水,不復浮起,故冬脈曰石。直前絕者,有瘀滯也。

遲而無力虛且寒,與人迎相應,則濕寒凝滯;與氣口相應,則虛冷沉積。

白話文:

脈象沉而有力,代表病情積聚在內。凡是脈象浮盛,代表疾病在表,在身體外;沉而堅實,則代表疾病在裡,在身體內。

脈象無力,代表氣血不平;

脈象沉,代表諸般郁結。

脈象沉,代表水濕、泄瀉、厥逆等病症,也代表停飲、脅脹、癥瘕等病症;脈象沉數,代表裡寒內熱。

如果沉脈與人迎脈相應,代表邪氣伏於陰經,導致實熱。

脈象沉遲,代表血寒、裡寒。

如果沉脈與氣口脈相應,代表血凝氣滯,導致沉寒。

脈象沉重,代表傷暑、虛弱、脫髮。沉重,也代表傷暑發熱。脈象沉弱,則必定脫髮。

脈象沉弦,代表腹心冷痛;沉緊而數,代表寒熱交替;沉緊不數,代表懸飲成形。

脈象沉細,代表氣少、臂不舉,兩寸沉細,則兩臂不舉。

脈象沉重前絕,代表瘀血凝滯。

脈象沉重,就像重物沉入水中,再也浮不起來,所以冬脈稱為石脈。直前絕,代表有瘀滯。

脈象遲而無力,代表虛寒。如果遲脈與人迎脈相應,代表濕寒凝滯;如果遲脈與氣口脈相應,代表虛冷沉積。

遲而有力痛為害;

或心痛,或腹痛,或脅痛。

應尺血虛寸氣虛,寸口得之為氣虛,尺中得之為血虛,總是腎虛不安。亦有痰凝氣滯,伏熱蹇澀而然者,必尋之無力,乃為真遲。

遲沉寒內浮寒外;

脈遲沉或芤,寒在裡則腹痛。遲浮,寒在表則肢冷。

遲澀咽酸癥瘕成,遲澀則濕熱凝滯,或為咽酸,或為癥瘕。

遲滑腹中覺脹大;

遲而滑為腹脹。

惟有季夏及左尺,逢此便是腎經敗。

季夏,六月也。此時得遲脈,則土旺水虧,須急滋腎水以救之。非六月而左尺見遲脈者,亦為土剋水,須急滋補以救之。

數而有力則為熱,與人迎相應,則風燥熱煩。

白話文:

脈診解析:

脈象遲而有力,痛為害:

脈搏遲緩而有力,常伴隨疼痛,這是病症的徵兆。

或心痛,或腹痛,或脅痛:

疼痛可能出現在心、腹、脅等部位。

應尺血虛寸氣虛,寸口得之為氣虛,尺中得之為血虛,總是腎虛不安:

脈象應於尺脈為血虛,應於寸脈為氣虛。寸口脈得遲脈為氣虛,尺中脈得遲脈為血虛,總體而言是腎氣虛弱,導致身體不安。

亦有痰凝氣滯,伏熱蹇澀而然者,必尋之無力,乃為真遲:

也可能因痰濕凝結、氣機阻滯,或有伏熱鬱積,導致脈搏遲緩不暢,這才是真正的遲脈。

遲沉寒內浮寒外:

脈象遲沉,寒氣在內則腹痛;脈象遲浮,寒氣在外則肢體冰冷。

脈遲澀咽酸癥瘕成,遲澀則濕熱凝滯,或為咽酸,或為癥瘕:

脈象遲澀,表示體內濕熱凝滯,可能導致咽喉酸痛,或形成癥瘕(腹部腫塊)。

遲滑腹中覺脹大:

脈象遲緩而滑利,表示腹中脹滿。

惟有季夏及左尺,逢此便是腎經敗:

唯獨在季夏(六月)或左尺脈出現遲脈,就表示腎經虛損。

季夏,六月也。此時得遲脈,則土旺水虧,須急滋腎水以救之:

季夏,是六月,此時出現遲脈,表示脾土旺盛而腎水虧虛,必須急需滋補腎水來救治。

非六月而左尺見遲脈者,亦為土剋水,須急滋補以救之:

若非六月,而左尺脈出現遲脈,也表示脾土過旺而克制腎水,同樣需要急需滋補來救治。

數而有力則為熱,與人迎相應,則風燥熱煩:

脈象數而有力,表示體內有熱,如果與人迎脈同步,則表示風熱燥熱,患者會感到煩躁不安。

無力瘡瘍痛癢亟;

平人遇此,主即發瘡瘍癰疽,年幼者或發疹痘。

若還細數又無力,陰虛火動休輕視;

與氣口相應,則陰虛陽盛。甚者左右俱細數無力,或左尺寸數尤甚。

數浮火炎煩且滿,數浮,表有熱也。數為煩滿。

數沉裡熱不須議;

數沉,里有熱也。

上見煩熱與頭疼,中為口嗅兼嘔逆;左則目赤肝火炎,右下二便秘而赤;數而帶滑痰火盛,或為嘔吐或痛極。

滑脈為實為停痰,滑為氣血實,與人迎相應,則風痰潮溢;與氣口相應,則涎飲凝滯。

或為瘀血宿食兼;為滿為咳為鬼疰,不勻氣逆嘔涎黏;

滑而大小不勻,必吐,為病進。滑為逆氣。

白話文:

無力的膿腫疼痛瘙癢急迫;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主症就是會發生膿腫癰疽,兒童可能會發疹痘。 如果還細數且無力,陰虛火動不可小覷; 與氣口相應,則表示陰虛陽盛。嚴重時左右脈象都細數無力,或者左側脈象更為明顯。 數浮現象代表火熱煩躁且充盈,數浮表明體表有熱。 數沈現象代表內部熱氣,不必多議; 數沈表示內部有熱。 上見煩熱與頭痛,中間可能伴有口臭和嘔逆;左側脈象可能出現眼睛紅腫、肝火炎熱,右下部可能出現二便不通且色赤; 數而帶滑代表痰火旺盛,可能會引起嘔吐或疼痛極度。 滑脈代表實質性問題,停滯著痰,滑表示氣血實質,與人迎相應,則是風痰潮溢;與氣口相應,則是涎飲凝滯。 或者還有瘀血、宿食混雜;引起滿脹、咳嗽、鬼疰(一種疾病名稱),不均勻的氣逆嘔吐粘稠物質; 滑脈大小不均,必會嘔吐,表示病情加重。滑脈提示逆氣。

滑浮大小腹作痛,滑浮者,大小腹皆痛。

滑弱陰痛溺如挽;

滑弱則陰中痛,小便亦然。

滑散癱瘓不仁症,痰多氣血少也。

滑實胃熱非廉纖。

滑實為胃熱,帶數則為結熱。非廉纖者,言熱重也。

澀為不足傷精血,與氣口相應,則精竭血枯。

為厥為痢為惡寒;

澀為四肢逆冷,為下痢,為惡寒。澀細則大寒。

或為無汗為心痛,澀為無汗,為心痛。

澀芤瘀血結成團;

澀芤為衄血,或為失血。

澀緊為痹因寒濕,澀而緊為痹,為寒濕,為中霧露。

澀沉之病亦一般;

澀沉亦為寒濕,與人迎相應,則風濕寒痹。

白話文:

肚子痛,有滑浮感,表示肚子上下都痛;滑弱則陰部疼痛,小便也疼痛;滑散則容易癱瘓無知覺,這是痰多氣血少造成的;滑實則胃火旺盛,熱氣重;澀則身體虛弱,精血受損,四肢冰冷、腹瀉、怕冷,甚至無汗、心痛;澀芤則容易流鼻血或失血;澀緊則容易患風寒濕痹症,全身僵硬;澀沉則也容易患風寒濕痹症,四肢麻木。

婦人有孕胎中痛,無孕還須敗血成。

大為病進脈之賊,經曰:脈來渾渾革革如湧泉者,病進而危。昔人以秋潮之洶湧者,狀其大也。要之即非時而見洪大脈也。

浮大表病沉里厄:

經曰:大則病進。浮大表病,沉大里病。浮大晝加晝死,沉大夜加夜死。

前大後小頭痛眩,前小後大胸滿塞;

《難》曰:前大後小,頭痛目眩;前小後大,胸滿短氣。前謂寸,後謂尺。

氣愈盛兮血愈虛,大為血虛而氣盛。

必緩而大為正脈。

中緩而大者為正脈。

緩為正復脈之本,緩為胃氣將復,為病退。

非時得之氣血虛;

非土旺之時單見緩脈,則氣血雖和,而投虛身必倦怠。

白話文:

女人懷孕期間如果肚子痛,即使沒有懷孕也會導致血氣虧損。

病情嚴重時,脈象會出現異常,經書上說:脈象浮大,像湧泉一樣,表示病情加重,情况危急。古人用秋季漲潮的汹涌澎湃來形容這種脈象的巨大。總之,就是不應該出現的洪大脈象。

浮大脈象代表表面的病症,沉大脈象代表裡面的病症:

經書上說:脈象洪大,病情加重。浮大脈象是表面的病症,沉大脈象是裡面的病症。浮大脈象白天加重,白天死亡;沉大脈象晚上加重,晚上死亡。

前脈大而後脈小,會出現頭痛眩暈;前脈小而後脈大,會出現胸悶氣短。

《難經》上說:前脈大而後脈小,頭痛目眩;前脈小而後脈大,胸悶氣短。前指的是寸脈,後指的是尺脈。

氣盛則血虛,洪大脈象就是血虛而氣盛。

脈象緩慢而洪大才是正常的脈象。

中等程度的緩慢和洪大才是正常的脈象。

緩慢是恢復脈象的根本,緩慢代表胃氣將要恢復,病症正在消退。

不應該出現的緩慢脈象,代表氣血虛弱;

不是土旺的季節單獨出現緩慢脈象,即使氣血調和,身體也會疲倦乏力。

在上項強下腳弱,寸緩項強,尺緩腳弱。

沉緩眩暈浮痹膚;

沉緩為虛,故眩暈;浮緩風寒,故麻痹。

帶滑為熱緊為痛,緩滑為熱中,緩緊為脾疼。與人迎相應,則風熱入臟;與氣口相應,則怒極傷筋。

緩遲虛冷咽難哺;

緩遲為虛寒相搏,食冷則咽痛;

緩弱吞酸食不下,緩者,胃氣有餘;弱者,陽氣不足。胃欲消化而陽氣不運,故噫而吞酸,食卒不下,填於胸膈也。

左尺單見命將殂。

左尺腎部,單見緩脈,全無沉滑,為土盛水虧,不治。

以上八脈,《內經》謂之八要。蓋浮沉二脈以別其表裡,遲數二脈以別其寒熱,滑澀二脈以察氣血虛實,大緩二脈以察病之安危。苟能得其要領,雜脈可以類推。

白話文:

上半身力量強壯,下半身虛弱,寸脈緩慢,上半身力量強壯,尺脈緩慢,下半身虛弱。

脈象沉緩,伴隨頭昏眼花、浮腫麻木的症狀。

沉緩的脈象代表虛弱,所以會頭昏眼花;浮緩的脈象代表風寒,所以會麻木。

脈象帶滑代表熱症,緊則代表疼痛,緩滑代表熱症在內,緩緊代表脾臟疼痛。如果與人迎脈相應,則代表風熱入侵臟腑;如果與氣口脈相應,則代表怒氣傷筋。

脈象緩遲,代表虛寒交搏,吃冷的食物會導致咽喉疼痛。

脈象緩弱,會出現吞酸、食不下嚥的情況,緩的脈象代表胃氣充盈,弱的脈象代表陽氣不足。胃想要消化食物,但陽氣不足,無法運作,所以會打嗝吞酸,食物也無法順利下嚥,停留在胸膈之間。

左尺脈單獨出現緩脈,命不久矣。

左尺脈屬於腎臟,單獨出現緩脈,沒有沉滑的脈象,代表脾土過盛,腎水虧損,無法治療。

以上八種脈象,是《內經》中所稱的八要。浮沉脈象用來區分表裡,遲數脈象用來區分寒熱,滑澀脈象用來觀察氣血虛實,大緩脈象用來觀察病情危急程度。只要掌握了這些要領,其他各種脈象都可以類推。

洪為脹痛為熱煩,為脹滿,為頭痛及遍身疼痛,為熱,為煩,大便不通。

洪實為癲洪大祟;

洪實者癲,洪大者祟。

洪緊癰疽喘急粗,洪緊與氣口相應,則氣攻百脈,為癰疽,為喘急,亦為脹。

洪浮陽邪症來見。

洪浮與人迎相應,則寒壅諸陽,外見陽症,大小便秘。

實為伏熱咳且吐,實與人迎應,則風寒貫經,鬱熱在內,熏蒸脾胃不食,氣喘作咳,或時嘔吐。

實澀氣塞痢且墜;

實澀與氣口相應,則氣血壅滯,為三焦痞塞,食積濕熱成痢,裡急後墜。

實緊作泄胃家寒,或時腰痛亦難住。

實緊為陰不勝陽,為胃寒,為大便不禁,為腰痛。

白話文:

脈象洪大,常伴隨脹痛、發熱、煩躁,腹脹、頭痛、全身疼痛,發熱、煩躁,以及便秘等症狀。

脈象洪實則可能伴隨癲癇、中邪等病症。

脈象洪實則易發癲癇,洪大則易中邪。

脈象洪緊、脈象粗大,常伴隨癰疽、喘急、腹脹等症狀。

脈象洪緊與氣口相應,則氣血攻伐百脈,導致癰疽、喘急、腹脹等症狀。

脈象洪浮,常伴隨陽邪入侵的病症。

脈象洪浮與人迎相應,則寒邪壅塞陽氣,外在表現為陽性症狀,如大小便不通。

脈象實則可能伴隨伏熱咳嗽、嘔吐等症狀。

脈象實與人迎相應,則風寒侵入經絡,鬱熱滯留在內,熏蒸脾胃導致不思飲食,氣喘咳嗽,甚至嘔吐。

脈象實澀常伴隨氣塞、痢疾、裡急後重等症狀。

脈象實澀與氣口相應,則氣血壅滯,導致三焦痞塞、食積濕熱成痢,裡急後重等症狀。

脈象實緊常伴隨腹瀉、胃寒、腰痛等症狀。

脈象實緊代表陰氣不勝陽氣,導致胃寒、大便不禁、腰痛等症狀。

弦為血弱有勞傷,弦乃肝部本脈,見於他部,則為血虛。主盜汗,手足痠疼,皮毛枯槁。

中虛且寒停飲漿;

弦與氣口相應,則飲水停積,令人中虛寒。

胸脅疼痛體拘急,與人迎相應,則風走注痛,甚者四肢拘急,冷痹。

瘧疾寒熱善驚惶;

為瘧為驚。

弦緊惡寒疝癖病,經絡中有寒故也。

上下左右積弦長;

弦而長,為上下左右有積。

弦鉤脅下痛如刺,弦而鉤,為脅下刺痛。

雙弦急痛轉難當。

雙弦為脅下急痛,乃無水以緩之也。

緊則為寒為疼痛,與人迎相應,則經絡傷寒;與氣口相應,則臟腑作痛。

為咳為喘為滿胸;人迎緊盛傷寒症,人迎緊盛,為傷寒。

白話文:

脈象弦,代表身體血氣虛弱,勞損過度,肝臟氣血不足。患者常有盜汗、手腳痠痛、皮膚乾燥等症狀。如果脈象弦同時伴隨氣口緊,則可能體內有寒氣停滯,導致身體虛寒,容易積聚水液。如果脈象弦同時伴隨人迎脈緊,則可能是風邪入侵導致胸脅疼痛、肢體僵硬,甚至出現寒痹。脈象弦也可能是瘧疾、驚恐、疝氣等病症的表現,這是因為經絡中有寒氣滯留。如果脈象弦同時伴隨上下左右脈長,則可能是身體內有積聚的病邪。如果脈象弦同時伴隨脅下刺痛,則可能是肝膽經絡有寒氣。如果脈象弦同時伴隨兩側脅下急痛,則可能是體內缺水。總之,脈象弦緊代表身體有寒氣、疼痛、積聚等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治療。人迎脈緊盛,則是傷寒的表現。

氣口緊盛食沖沖;

氣口緊盛,為傷飲食。

緊沉必知痛在腹,恐成冷氣與癇風;緊數寒熱相來往,緊而數,為寒熱往來。

緊滑宿食吐蛔蟲;

緊滑為蛔動,為宿食吐逆。

緊急遁屍亂血脈,緊而急,為遁屍。

單緊而浮肺水攻;

浮緊為肺經有水。

浮沉俱緊中霧露,頭項強急溺妄通。

浮緊,或寸緊,則霧露中於上焦。見太陽症發熱,頭項強痛,腰攣脛酸。沉緊,或尺緊,則霧露中於下焦。見少陰症足冷,便溺妄出,為難治。若浮沉俱緊,三焦俱中其邪,臍痛,手足冷者死;手足溫,自吐利者生。

長為陽毒入臟深,熱閉陽明煩莫禁;坐臥不安身壯熱,長脈來去不絕,見於左關人迎之位,感於陽邪熱毒,在心肝二經。傳之下焦,其熱壅閉,乃陽淫熱痰,主渾身壯熱,坐臥不安。表證多則微汗,里證多則下之。又,尺寸俱長者,陽明本脈也。

白話文:

氣口緊縮有力,食慾不振,可能是飲食傷脾胃。

氣口緊縮沉重,必是腹痛,恐是冷氣或癇風作祟;氣口緊縮而脈搏跳動頻繁,寒熱交替,說明是寒熱往來症。

氣口緊縮滑利,宿食不消,可能吐出蛔蟲。

氣口緊縮滑利,是蛔蟲作祟,導致宿食吐逆。

氣口緊縮急促,血脈亂竄,是遁屍症。

氣口單獨緊縮且浮,肺水壅盛。

氣口浮緊,或寸脈緊,則霧露停滯在上焦,出現太陽症發熱,頭項強痛,腰部攣縮,脛骨酸痛。氣口沉緊,或尺脈緊,則霧露停滯在下焦,出現少陰症足冷,大小便失禁,難以治療。若氣口浮沉俱緊,三焦都受邪氣侵襲,出現臍腹疼痛,手足冰冷者必死;手足溫暖,能自行嘔吐腹瀉者可活。

脈象長而有力,是陽毒入侵臟腑深處,熱邪閉阻陽明經,令人煩躁難忍,坐臥不安,渾身發熱,脈象綿長不斷,見於左關脈和人迎脈部位,是感於陽邪熱毒,侵犯心肝二經。熱邪傳至下焦,熱氣壅閉,形成陽虛熱痰,導致渾身發熱,坐臥不安。若表證明顯則微汗,若里證明顯則瀉下。此外,寸脈和尺脈都長的,是陽明經脈本氣。

長大癲癇更迷心;

長大則為癲狂癇疾,乃痰熱迷於肝心所致。

長緩微邪犯下體,與人迎相應,則微邪自愈;與氣口相應,則臟氣平治。

寸長足脛痛相侵。

經曰:長而緩者、病在下。又云:寸口中手長者,足脛痛。

芤主血瘀不流通,芤與人迎相應,則邪壅吐衄;與氣口相應,則榮虛妄行而為瘀滯。

熱入小腸淋瀝膿;

心主血則不受邪,故熱入小腸,淋瀝膿血疼痛。

崩漏衄吐隨所主,寸芤則為衄血吐血,關芤則為便血,尺芤則下虛有瘀,崩漏尿血。

芤緊或數腸內癰。

芤緊或挾洪數者,主榮脈留滯於腸胃之間。多見關部,致生血癰。

白話文:

成年後出現癲癇,是因為痰熱迷於肝心所致。

如果病症發展緩慢,微邪侵犯下體,與人迎脈相應,則微邪會自行消退;若與氣口脈相應,則臟腑之氣可以自行調節。

寸口脈長,則足脛疼痛。

古籍記載:「脈長而緩者,病在下。」又說:「寸口脈長於手中者,足脛痛。」

脈象芤,說明血瘀不流通,若芤脈與人迎脈相應,則邪氣壅滯,會導致吐血或鼻出血;若與氣口脈相應,則營氣虛弱,妄行無序,而導致血瘀。

熱邪入侵小腸,會導致淋漓膿血。

心主血,不受邪氣侵犯,因此熱邪入侵小腸,會導致淋漓膿血疼痛。

崩漏、衄血、吐血等症狀,依其脈象而定:寸口脈芤,則為衄血吐血;關脈芤,則為便血;尺脈芤,則為下虛有瘀,導致崩漏或尿血。

脈象芤緊或數,則可能為腸內有癰。

脈象芤緊或挾洪數者,說明營氣停滯於腸胃之間,多見於關部,容易導致血癰。

微主中寒氣血虛,微與氣口相應,則陽虛脫泄。仲景云:脈縈縈如蛛絲細者,陽氣衰也。

為衄為崩為急拘;

衄血,崩漏,四肢拘急。

微浮嘔逆分內外,內傷則為陽虛,外感則為風暑。

微沉自利汗有無;

微沉,陰氣已虧,臟寒下利作泄,或虛汗不止,或亡陽無汗。

微弱少氣面無色,男精女帶共焦枯;

微弱為少氣,主男子失精溺血,女子崩中漏下,致面色焦枯。

微澀亡血增寒熱,曾經汗下醫之辜。

脈微而澀者,病當惡寒,後乃發熱。所以然者,醫發其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陽微惡寒,陰弱發熱,理也。久則夏月惡寒,冬月惡熱。蓋夏月陽氣在外,胃中虛冷,陽氣內微,故反惡寒。冬月陽氣在內,胃中煩熱,陰氣內弱,故反惡熱。晝寒夜熱,亦此義也。

白話文:

脈象微弱,說明體內寒氣重,氣血不足,與呼吸道相通,容易導致陽氣虛弱而外泄。脈象細如蜘蛛絲,說明陽氣衰弱。這類人容易出現鼻出血、月經量多、四肢抽筋等症狀。

如果脈象稍微浮起,伴隨嘔吐反胃,可能是內傷導致的陽虛,也可能是外感風寒暑濕。

脈象稍微沉下去,說明陰氣不足,容易腹瀉,或虛汗不止,甚至出現無汗症。

脈象微弱,氣息不足,面色蒼白,男性容易出現遺精、血尿,女性容易出現月經量多、白帶異常,導致面色枯黃。

脈象微弱而澀,說明身體寒熱交替,容易出現惡寒,之後又發熱。這是因為治療時使用了發汗或瀉下方法,導致陽氣和陰氣都受損。陽氣虛弱容易怕冷,陰氣虛弱容易發熱。時間久了,甚至會出現夏天怕冷、冬天怕熱,白天怕冷、晚上怕熱的現象。

細為寒濕為脹泄,細與人迎相應,則諸經中濕,濕則脹滿,濕多成泄。

細滑僵仆兼嘔熱;

細而滑,為僵仆,為嘔吐,為發熱。

細緊癥瘕積聚縈,或為刺痛為痿蹶;

細而緊,為癥瘕積聚,為病在內,為刺痛,為身痛痿蹶。叔和云:脛酸髓冷是也。

內傷得之心神勞,憂思過度也。

五臟凝涎損氣血;

與氣口相應,則五臟凝涎,氣血俱虛。

惟有冬季為時脈,不療自痊王氏訣。

冬脈宜沉細而滑,故叔和云:如逢冬季經霜月,不療其疴必自痊。

濡為亡血為冷痹,濡為亡血,為冷痹。仲景云:脈來綿綿,如瀉漆之絕,前大後小者,亡其血也。痹亦有因寒濕散漫而脈濡者,必與人迎應也。

白話文:

脈象細微,多半是因為寒濕導致腹脹或腹瀉。细脉与人迎脈相对应,说明身体各经脉都有湿气,湿气导致胀满,湿气过多就容易腹泻。

脉象細而滑,代表身体僵硬无力、呕吐,还可能发热。

脉象細而紧,代表体内有癥瘕积聚,病症在体内,会感到刺痛,还会出现身体疼痛无力。叔和说,腿部酸痛、骨髓寒冷就是这种情况。

内伤多半是因为心神劳损,过度忧思造成的。

五脏积聚涎液,损耗气血。

细脉与气口脉相对应,说明五脏积聚涎液,气血都虚弱了。

只有冬季的细脉是正常现象,不治疗也能自行痊愈,这是王氏的诀窍。

冬天脉象宜沉细而滑,所以叔和说,如果是在冬季霜降的月份,即使不治疗,病也会自然痊愈。

脉象濡缓,代表失血或患上寒痹。濡缓脉象代表失血,也代表患上寒痹。仲景说,脉象绵绵如泻漆般,前端强劲,后端细弱,就是失血的表现。寒痹也可能因为寒湿散布而出现濡缓脉象,这时一定与人迎脉相对应。

虛汗不止又乏氣,濡為自汗,為氣弱。

蒸熱飧泄下體重,濡與氣口相應,則飧泄腳弱,骨蒸潮熱。

濡弱內熱外又寒,其人小便必不利。

濡而弱,內熱外冷,自汗小便難。

弱主陽虛脛體酸,弱乃六極之脈,與人迎相應,則風濕緩縱;與氣口相應,則筋絕痿弛。

客風冷氣巧相鑽;

關上得之主挾風熱,關後得之主挾冷氣。訣云:弱主氣居於表,產後客風面腫。又云:只為風邪與氣連。

陰弱血虛筋急痛,尺屬陰,主血虛,不能潤筋,故筋急能。

陽弱氣喘行步難;

寸屬陽,主氣虛作喘,行步無力。

虛汗泄精成痼冷,少壯得之不等閒。

白話文:

汗出不止又容易感到疲倦,這是因為氣虛導致的。

身體發熱、消化不良、身體沉重,這些都是氣虛的表現,也會導致腳無力、骨頭發熱發潮。

氣虛導致內熱外寒,這種情況下,患者的小便一定不順暢。

氣虛導致內熱外冷,就會出現自汗和排尿困難。

氣虛則陽氣不足,容易出現小腿酸痛,因為氣虛是六經中最虛弱的脈象,它與人迎脈相應,就會導致風濕緩慢、四肢無力;與氣口脈相應,就會導致筋絡斷裂、肌肉萎縮。

外來的風寒之氣容易侵入體內;

在關上部位得病,主要表現為風熱;在關後部位得病,主要表現為寒氣。古人說:氣虛的人,氣都在體表,產後容易受風導致面部腫脹。還有人說:這都是因為風邪和氣相連。

陰虛血虛就會導致筋絡緊繃疼痛,因為尺脈屬於陰,主血虛,血虛無法滋潤筋絡,所以筋絡就會緊繃疼痛。

陽虛則容易氣喘、行動不便;

寸脈屬於陽,主氣虛,氣虛就會導致喘不過氣、行動無力。

虛汗不止,還會導致精氣外泄,形成痼疾,即使年輕力壯也不容小覷。

老年人得弱脈則順,少壯人得弱脈則逆。

虛則為虛為傷暑,與人迎相應:則經絡傷暑;與氣口相應,則榮衛虛損。

腳弱喘促食不消;

虛為腳弱,為喘促,為食不消。

恍惚驚風皆所主,虛煩多汗亦同條;

虛主心中恍惚,小兒驚風,虛煩自汗。

虛大勞役損元氣,虛而大,為勞役損氣。

虛澀房勞腎水焦。

虛而澀,為房勞損精。

革乃虛寒相搏成,崩漏半產亡血精;

仲景云: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曰革。女人半產崩漏,男子亡血失精。

更是中風兼感濕,為滿為急異常情。

與人迎相應,則中風暑濕;與氣口相應,則半產脫精。

白話文:

老年人出現弱脈是正常的,年輕人出現弱脈則表示身體有問題。虛弱的脈象可能代表因暑熱而虛損,如果與「人迎脈」相應,可能導致經絡受暑熱影響;若與「氣口脈」相應,則可能是榮衛之氣虛損。

腳軟、喘息、消化不良是弱脈的表現。

虛弱的脈象可能引發心神恍惚、小兒驚風、煩躁和自汗。

過度勞累會耗損元氣,虛弱且脈象大,表示是勞累損傷了氣。

房事過度會導致腎水乾涸。

脈象虛弱且有澀感,可能因房事過度損傷精液。

脈象強硬且大,是虛寒相交的結果,可能導致出血、半產或失精。

這種脈象也可能與風濕相結合,引起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等不尋常症狀。如果與「人迎脈」相應,可能是中風伴隨濕邪;若與「氣口脈」相應,則可能是半產或失精的情況。

動脈多見關部中,仲景曰: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脈也。

或驚或痛來相攻;

與人迎相應,則寒疼冷痛;與氣口相應,則心驚膽寒。

四肢拘攣多疼痛,虛勞血痢與崩中;

動為拘攣,動主體虛勞,崩中血痢。

陽動汗出陰發熱,形冷惡寒陽不通;

仲景曰:陰陽相搏名曰動。言陰陽相搏則虛陽動,為陽虛,故汗出。陰動為陰虛,故發熱。如不汗出發熱,而反形冷惡寒者,陽氣不通,而致身冷惡寒也。

若見轉豆如麻促,此是肺枯胃亦亡。

散脈不聚命將崩,到此無由得再生;

與人迎相應,則淫邪脫泄;與氣口相應,則精血敗耗。

白話文:

動脈多半出現在關脈的位置,張仲景說:「如果在關脈位置上發現多條脈象,上下沒有頭尾,像豆子一樣大小,而且微微跳動,就叫做動脈。」

有時候會伴隨驚恐或疼痛發作;

如果與人迎脈同時出現,就表示寒邪入侵,導致疼痛和寒冷;如果與氣口脈同時出現,就表示心神不寧,膽怯害怕。

四肢容易抽筋疼痛,還會出現虛勞、血痢和崩漏;

脈象跳動則表示抽筋,跳動也代表著體虛,崩漏和血痢。

陽氣動則會出汗,陰氣動則會發熱,身體冰冷畏寒表示陽氣不通;

張仲景說:「陰陽相搏,叫做動。意思就是陰陽互相沖撞,就會導致陽虛,所以出汗;陰虛,所以發熱。如果沒有出汗發熱,反而出現身體冰冷畏寒,就是陽氣不通,導致身體冰冷。」

如果脈象像轉動的豆子一樣細小,就代表肺氣枯竭,胃氣也衰敗。

散亂的脈象沒有聚合,命不久矣,到了這個地步就無法再活了;

如果與人迎脈同時出現,就表示淫邪外侵,導致精氣外泄;如果與氣口脈同時出現,就表示精血耗損衰敗。

五臟氣散利不禁,六腑氣散四肢青。

手足寒,上氣。

伏因邪閉成霍亂,與人迎相應,則寒暑濕邪固閉,而成霍亂。

積疝溏泄貫膿窠;

伏為宿食,為疝瘕,為溏泄,為惡膿貫肌。

寸伏痰熱尺寒積,關伏寒熱兩為疴;

寸得之為痰為熱,尺得之為寒為積,關中則痰熱俱有,寒熱不定。

蓄水停痰氣厥逆,為停痰蓄水,為諸氣上衝,為厥逆。

伏澀吐逆神思多。

伏則吐逆,澀則食不得入,關格症也。與氣口應者,乃凝思勞神過多,不可專責外邪也。

短為氣滯心腹痛,宿食內積三焦壅;

與人迎相應,則邪閉經脈;與氣口相應,則積遏臟氣。

白話文:

五臟的氣散失,身體無法控制,六腑的氣散失,四肢發青。

手腳冰冷,氣往上衝。

潛在的邪氣阻閉,形成霍亂,與人迎脈相應,則寒暑濕邪阻塞,而導致霍亂。

積聚的疝氣,腹瀉,膿水流出。

潛伏的宿食,會形成疝氣、瘕積,腹瀉,膿水流入肌肉。

寸脈伏著痰熱,尺脈伏著寒積,關脈伏著寒熱交雜,皆為疾病。

寸脈得病,表現為痰熱,尺脈得病,表現為寒積,關脈得病,則痰熱皆有,寒熱不定。

水停積,痰氣逆上,表現為停積痰水,氣逆上衝,厥逆。

潛伏著氣滯,吐逆,思慮過多。

潛伏著氣滯,則會吐逆,氣滯,則飲食無法進入,是關格症。與氣口相應,則思慮勞神過多,不可單純歸咎於外邪。

氣滯,心腹疼痛,宿食積聚,三焦阻塞。

與人迎脈相應,則邪氣阻塞經脈;與氣口相應,則積滯阻塞臟腑之氣。

陰中伏陽血不行,短脈屬陰而又伏於陽者,何也?經云:脈有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在秋時則為正脈,在三時則為七情、宿食壅滯,氣不足以導血行也。

短急病上亦可惡。

經曰:短而急者病在上,寸口短者頭痛。又曰:短而數者心痛必煩,皆上體病也。短亦可惡,無胃氣也。

促脈陽盛陰不足,氣血痰食壅為毒;

陰陽之氣不和,不相續也,非若結代之脈動而中止。有因氣血食飲痰涎留滯不行而止,促不可概為惡脈,凡臟腑熱盛則促急。故曰:與人迎相應,則痰壅陽經;與氣口相應,則積留胃府。

裡熱瘀血發狂斑,風熱壅盛,則瘀血凝滯,發為狂斑。

白話文:

陰虛陽盛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脈搏短而沉,屬於陰虛但又潛伏著陽氣,這是為什麼呢?經書上說:脈搏有一陽三陰,指的是脈搏沉澀而短,偶爾會浮起來。在秋季,這是正常的脈搏,但在其他季節,則可能是七情不順、宿食積滯、氣血不足導致血液流通不暢。

短促而急的脈象,也預示著疾病在上焦。

經書上說:短促而急的脈象,代表疾病在上焦,寸口脈搏短促則頭疼。又說:短促而數的脈象,代表心痛且煩躁,都是上焦病症。短促的脈象也預示著脾胃虛弱,缺乏胃氣。

促脈代表著陽氣盛而陰氣不足,氣血、痰食阻塞,形成毒素;

陰陽之氣不協調,彼此不連貫,不像結代脈那樣跳動一下就停止。可能是因為氣血、飲食、痰涎停滯不流而暫停,促脈不一定是惡性脈象。凡是臟腑熱盛,脈象就會促而急。因此,如果促脈與人迎脈相應,則表示痰濁阻塞陽經;如果與氣口脈相應,則表示積滯在胃腑。

內熱瘀血導致發狂和長斑,風熱壅盛,則瘀血凝滯,導致發狂和長斑。

怒氣激之發厥搐;

或因怒氣,氣逆發厥,上盛下虛。

漸加即死漸退生,久病得之亦非福。

促脈雖非惡脈,但老病及久病得之,上愈盛而下愈虛,亦非福也。

結因陰盛主有積,結甚積甚微則微;

與人迎相應,則陰散陽生;與氣口相應,則積阻氣節。陰盛則結,脾間積大,大腸秘痛,結甚則積甚,結微則積微。

陽結茫茫如車蓋,脈藹藹如車蓋大者,名陽結。為陽氣鬱結於外,不與陰氣和雜也。

陰結累累與陽違。

脈累累如循長竿強直者,名陰結,為陰氣鬱結於內,不與陽氣和雜也。

結浮寒邪滯經絡,結沉痰飲瘀血基;

亦有七情氣鬱者,脈道不通實由之。

白話文:

生氣會導致身體抽搐,或者因為生氣,氣逆上衝,導致頭部充盈而下半身虛弱。病情加重就會死亡,病情減輕就會活下來,但久病之後再患上這種病,也不算好事。

脈搏急促雖然不是惡劣的脈象,但老年人或久病之人出現這種脈象,頭部愈發充盈而下半身愈發虛弱,也不算好事。

結塊是由於陰氣盛而導致的積聚,結塊嚴重,積聚就多,結塊輕微,積聚就少。

如果結塊與人迎脈相應,說明陰氣散去,陽氣生長;如果結塊與氣口脈相應,說明積聚阻礙氣血流通。陰氣盛就會形成結塊,脾胃積聚就會膨脹,大腸就會便秘疼痛;結塊嚴重,積聚就多,結塊輕微,積聚就少。

陽結的脈象茫茫如車蓋,脈搏浮大如車蓋,叫做陽結。這是因為陽氣鬱結於體表,無法與陰氣相結合。

陰結的脈象累累如循長竿般強直,叫做陰結,這是因為陰氣鬱結於內,無法與陽氣相結合。

結塊浮於體表,是因為寒邪阻滯經絡;結塊沉於體內,是因為痰飲瘀血積聚。

也有一些人因為七情氣鬱,導致脈道不通暢。

裡寒脈緩則為結,裡熱脈數則為促。緩促不同,結亦當如促脈,分痰飲氣血積可也。

代脈必死臟氣絕,平人見此大不祥;

病人見之,反有可生者,平人大忌。

惟有風家並痛極,三月妊孕卻無妨;

痛風痰濕阻礙,有孕胎氣阻礙,故無妨也。

又有暴傷氣血者,古人立有炙甘湯。

又有暴傷損氣血者,一時元氣未和,非臟絕也,宜炙甘草湯救之。

白話文:

內部寒涼導致脈搏緩慢,就稱為結;內部火熱導致脈搏快速,就稱為促。緩慢和快速不同,結也應該像促脈一樣,可以根據痰飲、氣血積聚等情况来区分。

脈搏衰微,必然是臟腑氣息衰竭,普通人看到這種脈象,就預示着大凶。

病人看到這種脈象,反而可能還有活下来的机会,普通人則要特別忌讳。

只有風寒症狀伴随剧烈疼痛,以及懷孕三个月的孕妇,才不会受到影響。

因為風寒、痰湿阻礙,以及懷孕的胎氣阻礙,所以不會造成影響。

還有一些突然外傷導致氣血受損的情况,古人早就制定了炙甘草湯治療方法。

還有一些突然外傷損傷氣血的人,他們只是暫時元氣未復,並非臟腑衰竭,應該使用炙甘草湯來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