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94)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一 (94)

1. 附:雜病穴法

捫而循之,捫者,摩也。如痛處未除,即於痛處捫摩,使痛散也,復以飛針引之,除其痛也。又起針之時,以手按其穴,亦曰捫。循者,用手於所針部分,隨經絡上下循按之,使氣往來,推之則行,引之則至是也。

動而伸之,推而按之,動者,轉動也;推者,推轉也。凡轉針太急則痛,太慢則不去疾。所謂推動,即分陰陽左轉右轉之法也。伸者,提也;按者,插也。如補瀉不覺氣行,將針提起,空如豆許,或再彈二三下以補之。緊戰者,連用飛法三下,如覺針下緊滿,其氣易行,即用通法。

若邪盛氣滯,卻用提插先去病邪,而後通其真氣。提者,自地部提至人部天部;插者,自天部插至人部地部。病輕提插初九數,病重者提插三九二十七數,或老陽數,愈多愈好。或問:治病全在提插,既云急提慢按如水冷,慢慢急按火燒身。又云:男子午前提針為熱,插針為寒;午後提針為寒,插針為熱。

女人反此,其故何耶?蓋提插補瀉,無非順陰陽也。午前順陽性,提至天部則熱;午後順陰性,插至地部則熱。《奇效良方》有詩最明。補瀉提插活法,凡補針先淺入而後深入,瀉針先深入而後淺。凡提插,急提慢按如冰冷,瀉也;慢提急按火燒身,補也。或先提插而後補瀉,或先補瀉而後提插可也,或補瀉提插同用亦可也。

如治久患癱瘓;頑麻冷痹,遍身走痛及癩風寒瘧,一切冷證,行淺入針,而後漸深入針,俱補老陽數。氣行針下緊滿,其身覺熱,帶補慢提急按老陽數,或三九二十七數,即用通法。扳倒針頭,令患人吸氣五口,使氣上行,陽回陰退,名曰進氣法,又曰燒山火。治風疾痰壅盛,中風喉風癲狂,瘧疾單熱,一切熱證,先深入針,而後暫淺退針,俱瀉少陰數。得氣覺涼,帶瀉急提慢按初六數,或三六一十八數,再瀉再提,即用通法。

徐徐提之,病除乃止,名曰透天涼。治瘧疾先寒後熱,一切上盛下虛等症,先淺入針,行四九三十六數,氣行覺熱,深入行三六一十八數。如瘧疾先熱後寒,一切半虛半實等症,先深入針行六陰數,氣行覺涼,漸退針行九陽數,此龍虎交戰法也,俾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也。蓋邪氣常隨正氣而行,不交戰,則邪不退而正不勝,其病復起。

治痃癖癥瘕氣塊,先針入七分行老陽數,氣行便深入一寸,微伸提之,卻退至原處,又得氣依前法再施,名曰留氣法。治水蠱膈氣脹滿,落穴之後,補瀉調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之千遭自平,名曰子午搗臼。

治損逆赤眼,癰腫初起,先以大指進前捻入左,後以大指退後捻入右,一左一右三九二十七數,得氣向前推轉內入,以大指彈其針尾,引其陽氣,按而提之,其氣自平,未應再施,此龍虎交騰法也。雜病單針一穴,即於得氣後行之,起針之際行之亦可。

白話文:

附:雜病穴法

施針時,以手指摸索穴位,摸就是按摩的意思。如果疼痛未消,就在痛處按摩,使疼痛散去,再用飛針引導,去除疼痛。起針時,用手按住穴位,也稱為摸。循,是指用手沿著針刺部位的經絡上下按摩,使氣血運行,推則氣血向前運行,引則氣血到達目的地。

針刺時要動、伸、推、按。動,指旋轉針;推,指推動針。針轉太快會痛,太慢則疾病無法去除。推動,指的是區分陰陽,左旋右旋的方法。伸,指提起針;按,指插入針。如果補瀉後感覺不到氣血運行,將針提起一豆許的高度,或再彈動兩三下以補益。如果針下感覺緊繃,連續使用飛針法三次,如果感覺針下緊滿,氣血容易運行,就改用通法。

如果邪氣盛、氣血瘀滯,就先用提插法去除病邪,然後疏通真氣。提,指從地部提到人部天部;插,指從天部插到人部地部。病輕則提插九次,病重則提插二十七次,或更多次,越多越好。有人問:治療疾病全靠提插,既說急提慢按像水一樣冰冷,又說慢提急按像火燒一樣。又說:上午男子提針為熱,插針為寒;下午提針為寒,插針為熱。

女子則相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提插補瀉,都是順應陰陽的。上午順應陽性,提到天部則感覺熱;下午順應陰性,插到地部則感覺熱。《奇效良方》有詩句說明得最清楚。補瀉提插的活法,凡是補法,先淺入再深入;瀉法,先深入再淺出。提插時,急提慢按像冰冷一樣,是瀉法;慢提急按像火燒一樣,是補法。可以先提插後補瀉,也可以先補瀉後提插,或者同時使用也行。

例如治療久患的癱瘓、頑固的麻痺、肢體冷痛以及癩病、寒瘧等一切寒證,先淺入針,然後逐漸深入,都用補老陽數的方法。如果氣血運行,針下感覺緊滿,身體感覺發熱,就用帶補的慢提急按老陽數,或者二十七次,然後改用通法。扳倒針頭,讓病人吸氣五口,使氣向上運行,陽氣回升,陰氣退卻,稱為進氣法,也叫燒山火。治療風疾、痰濕壅盛、中風、喉風、癲狂、瘧疾單熱等一切熱證,先深入針,然後稍微退針,都用瀉少陰數的方法。如果得氣感覺涼爽,就用帶瀉的急提慢按六次,或十八次,再瀉再提,然後改用通法。

慢慢提起針,等到病除才停止,稱為透天涼。治療瘧疾先寒後熱,以及一切上盛下虛的症狀,先淺入針,行三十六次,氣血運行感覺發熱,然後深入針,行十八次。如果瘧疾先熱後寒,以及一切半虛半實的症狀,先深入針行六陰數,氣血運行感覺涼爽,然後漸漸退針行九陽數,這是龍虎交戰法,使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因為邪氣常隨正氣運行,如果不交戰,邪氣就不退,正氣就不勝,疾病就會復發。

治療痃癖、癥瘕、氣塊,先將針刺入七分,行老陽數,氣血運行後再深入一寸,稍微提起,然後退回原處,再次得氣後再依前法施針,稱為留氣法。治療水蠱、膈氣、脹滿,針刺穴位後,補瀉調氣均勻,針上下九進六出,左右旋轉千次,自會痊癒,稱為子午搗臼。

治療損傷、逆氣、赤眼、癰腫初起,先用大拇指向前捻轉針柄九次,再向後捻轉九次,共二十七次,得氣後向前推轉內入,用大拇指彈針尾,引導陽氣,按而提之,氣血自會平衡,如果沒有效果再施針,這是龍虎交騰法。雜病單針一穴,在得氣後施針,起針時施針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