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92)
內集·卷一 (92)
1. 附:雜病穴法
退後吸之為迎。
病者左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病者右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病人右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病者右足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病者右足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
病者左足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病者左足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男子午前皆然,午後與女人反之。
手上陽進陰退,足上陽退陰進,合六經起止故也。凡針起穴,針芒向上氣順行之道;凡針止穴,針芒向下氣所止之處。左外右內,令氣上行;右外左內,令氣下行。或問:午前補瀉與午後相反,男子補瀉與婦人相反。蓋以男子之氣,早在上而晚在下;女人之氣,早在下而晚在上。
男女上下,平腰分之故也。至於呼吸男女人我皆同,何亦有陰陽之分耶?蓋有自然之呼吸,有使然之呼吸。入針出針,使然之呼吸也。轉針如待貴客,如握虎尾,候其自然呼吸。若左手足候其呼而先轉,則右手足必候其吸而後轉之;若右手足候其吸而先轉,則左手足必候其呼而後轉之。真陰陽一升一降之消息也。
故男子陽經,午前以呼為補,吸為瀉;陰經以吸為補,呼為瀉,午後反之。女人陽經,午前以吸為補,呼為瀉;陰經以呼為補,吸為瀉,午後亦反之。或者又曰:補瀉必資呼吸,假令屍厥中風,不能使之呼吸者奈何?曰: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轉針,若當吸不轉,令人以手掩其口鼻,鼓動其氣可也。噫!補瀉提插分男女早晚,其理深微。
原為奇經不拘十二經常度,故參伍錯縱如是。若流注穴,但分左右陰陽可也。嘗愛雪心歌云:如何補瀉有兩般,蓋是經從兩邊發,古人補瀉左右分,今人乃為男女別。男女經脈一般生,晝夜循環無暫歇。此訣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此子午兼八法而後全也。
然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有以淺深言者。
病在脈,刺脈無傷皮;病在皮,刺皮無傷肉;病在肉,刺肉無傷筋;病在筋,刺筋無傷骨;病在骨,刺骨無傷筋。
經言春夏宜淺,秋冬宜深。
春夏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然春夏時溫,補入針五分,即沉之至腎肝之部,俟得氣,乃引針而持之至於心肺之分,取陰以和陽也,則能退熱。秋冬陽氣在下,火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然秋冬時寒,初入針三分,淺而浮之當心肺之部,俟得氣,乃推針而內之至於腎肝之分,取陽以和陰也,則能止寒。
有以榮衛言者,經言從衛取氣,從榮置氣。
補則從衛取氣,宜輕淺而針,從其衛氣隨之於後,而濟益其虛也;瀉則從榮棄置其氣,宜重深而刺,取其榮氣迎之於前,而瀉奪其實也。然補之不可使太實,瀉之不可使反虛,皆欲以平為期耳。又男子輕按其穴而淺刺之,以候衛氣之分;女子重按其穴而深刺之,以候榮氣之分。
白話文:
附:雜病穴法
施針時,吸氣時針退後,呼氣時針前進。 患者左手陰經,醫生以右手大拇指退後吸氣時施針,為「隨」,前進呼氣時施針,為「迎」。患者右手陽經,醫生以右手大拇指退後吸氣時施針,為「隨」,前進呼氣時施針,為「迎」。患者右手陰經,醫生以右手拇指前進呼氣時施針,為「隨」,退後吸氣時施針,為「迎」。患者右足陽經,醫生以右手拇指前進呼氣時施針,為「隨」,退後吸氣時施針,為「迎」。患者右足陰經,醫生以右手拇指退後吸氣時施針,為「隨」,前進呼氣時施針,為「迎」。患者左足陽經,醫生以右手拇指退後吸氣時施針,為「隨」,前進呼氣時施針,為「迎」。患者左足陰經,醫生以右手拇指前進呼氣時施針,為「隨」,退後吸氣時施針,為「迎」。 上午男子皆如此操作,下午則與女子相反。
手部陽經針法是前進,陰經是後退;足部陽經針法是後退,陰經是前進,這是根據六經的起止規律而定的。凡是針灸起穴,針尖向上,順著氣的運行方向;凡是針灸止穴,針尖向下,到氣停止的地方。左邊外側,右邊內側,讓氣向上運行;右邊外側,左邊內側,讓氣向下運行。有人問:上午的補瀉方法與下午相反,男子的補瀉方法與婦女相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男子的氣,早上在上面,晚上在下面;女子的氣,早上在下面,晚上在上面。
男女的氣在身體上下運行,以腰部為界限。至於呼吸,男女與醫生都一樣,為什麼還會有陰陽之分呢?因為有自然的呼吸,也有由人為的呼吸。 入針出針,是人為的呼吸。轉動針時要像接待貴賓一樣謹慎,像握虎尾一樣小心,要等待病人的自然呼吸。如果左手足要等到病人呼氣時才轉動針,那麼右手足就要等到病人吸氣時才轉動針;如果右手足要等到病人吸氣時才轉動針,那麼左手足就要等到病人呼氣時才轉動針。這正是陰陽一升一降的變化規律。
所以,男子的陽經,上午呼氣時補,吸氣時瀉;陰經吸氣時補,呼氣時瀉,下午則相反。女子的陽經,上午吸氣時補,呼氣時瀉;陰經呼氣時補,吸氣時瀉,下午也相反。有人又問:補瀉一定要依靠呼吸,如果遇到屍厥中風,不能讓病人呼吸怎麼辦?回答是:等待病人的自然呼吸來轉動針,如果該吸氣時不呼吸,就讓助手用手捂住病人的口鼻,幫助他呼吸。唉!補瀉的提插方法要區分男女和早晚,其道理很深奧。
奇經的針灸方法不拘泥於十二經的規律,所以才會出現這樣錯綜複雜的情況。如果是流注穴,只要區分左右陰陽就可以了。我曾經很喜歡《雪心歌》中的一句話:「如何補瀉有兩般,蓋是經從兩邊發,古人補瀉左右分,今人乃為男女別。」男女的經脈運行是一樣的,晝夜循環永不停歇。這個訣竅出自梓桑君,現在我把它傳授給你,你的疑惑也解開了,這包含了子午八法才算完整。
然而,補瀉的方法,不一定要依靠呼吸來決定針的進出,也可以根據針刺的深淺來決定。
如果病在脈,針刺脈位,不傷到皮膚;如果病在皮膚,針刺皮膚,不傷到肌肉;如果病在肌肉,針刺肌肉,不傷到筋;如果病在筋,針刺筋,不傷到骨;如果病在骨,針刺骨,不傷到筋。
古書上說,春夏宜淺刺,秋冬宜深刺。
春夏陽氣在上,人體的氣也在上,所以應該淺刺。然而春夏溫暖,針刺五分深,就會到達腎肝部位,等到得氣後,再把針慢慢地提至心肺部位,利用陰氣來調和陽氣,就能退熱。秋冬陽氣在下,人體的火氣也在下,所以應該深刺。然而秋冬寒冷,針刺三分深,淺而浮地刺在心肺部位,等到得氣後,再把針慢慢地推進到腎肝部位,利用陽氣來調和陰氣,就能止寒。
還有人從榮衛的角度來說明,古書上說,從衛氣取氣,從榮氣置氣。
補法是從衛氣取氣,宜輕淺地針刺,讓衛氣隨針後行,以增強虛弱之處;瀉法是從榮氣棄置其氣,宜重深地針刺,讓榮氣迎針前行,以瀉去多餘之氣。然而,補法不能補得太實,瀉法不能瀉得太虛,都應該以平衡為目的。此外,男子輕輕按壓穴位,淺刺,以候衛氣的分佈;女子用力按壓穴位,深刺,以候榮氣的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