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一 (3)

1. 臟腑條分

心,君臟也,神明居焉。

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氣血所化,生之本也,萬物由之盛長,不著色象,謂有何有?謂無復存,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者是也,然形神亦恆相同。赤色。小理者,心小,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粗理者,心大,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無𩩲𩨗者,心高,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

𩩲𩨗小短舉者,心下,心下則臟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𩩲𩨗長者,心堅,心堅則臟安守固;𩩲𩨗弱小以薄者,心脆,心脆則善病消痹熱中;𩩲𩨗直下不舉者,心端正,心端正則和邪難傷;𩩲𩨗倚一方者,心偏傾,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凡心之病,皆因憂愁思慮、而後邪得以入之。

白話文:

心,君臟也,神明居焉。

心,是人體的主宰,如同君王一般的器官。

它有血肉之軀,形狀像未開的蓮花,位於肺臟之下,肝臟之上。

心也蘊藏著神明,所謂神明,是由氣血化生而成,是生命的根本。萬物生長繁盛,皆源於此。神明無形無色,無法用言語形容,但它主宰著一切事物,虛靈不昧,卻與血肉之軀息息相關。

心屬紅色。

從心的大小來看,心小的人比較安穩,不易被邪氣侵犯,但容易因憂愁而受傷。心大的人則相反,不易因憂愁而受傷,但容易被邪氣侵犯。

從心的位置來看,心高的人,心氣容易上浮到肺部,容易健忘且不善言辭。心低的人,臟器容易受寒氣侵襲,容易感到恐懼,也不善言辭。心堅固的人,臟器穩固,不易受傷。心脆的人,容易患消渴、痹熱等疾病。心端正的人,不容易被邪氣侵犯。心偏斜的人,無法穩定地執行其職責。

總而言之,心臟疾病的產生,大多源於憂愁思慮,從而讓邪氣侵入身體。

此聖人所以無心病也。

七竅三毛,星應熒惑臺鬥:

熒惑,南嶽火星。七孔以應北斗七星,三毛以應三臺,故此心至誠,則帝宰無所不應之,此上智聰明之人也。中智五竅三毛,下智三竅一毛,常人二竅無毛,愚人一竅,下愚一小竅,無竅則神無出入之門。心應南方熒惑星,肝應東方歲星,脾應中嶽鎮星,肺應西方太白星,腎應北方辰星。

十有二兩,系通肺葉關元。

心重十二兩,不論大小皆然,以同身寸法秤量故也。五臟系通於心,心通五臟系,心之系與五臟之系相連,輸其血氣,滲灌骨髓,故五臟有病,先干於心。其繫上繫於肺,其別者自肺兩葉之中,向後通脊者腎,自腎而至於膀胱,與膀胱膜絡並行而之溲溺處,乃關元下極部分。

白話文:

聖人之所以沒有心病,是因為他們七竅三毛與星宿相應。熒惑,也就是南嶽火星,七孔對應北斗七星,三毛對應三臺星。所以,心至誠則帝宰無所不應,這就是上智聰明的人。中智的人有五竅三毛,下智的人有三竅一毛,常人有二竅無毛,愚人只有一竅,下愚的人只有一小竅,沒有竅的人則神靈無法出入。心對應南方的熒惑星,肝對應東方的歲星,脾對應中嶽的鎮星,肺對應西方的太白星,腎對應北方的辰星。心臟重十二兩,無論大小皆然,這是用身寸法秤量得到的結果。五臟與心相連,心也與五臟相連,心臟與五臟的連繫相互輸通血氣,滋潤骨髓,所以五臟有病,先會影響到心臟。心臟的連繫向上連接肺臟,向後通往脊椎的是腎臟,從腎臟再通往膀胱,與膀胱的膜絡並行,到達排泄的地方,這就是關元下極部位。

內主血而外應舌,盛則榮發華面;

人身動則血行於諸經,靜則血藏於肝臟,故肝為血海,心乃內運行之,是心主血也。舌者心之苗,故外應舌。舌和則知五味。發者血之苗,血盛則發潤,心榮色,其華在面。

所惡熱而所喜靜,衰則懶語錯言。

心本熱,虛則寒耳。心惡熱,肝惡風,脾惡濕,肺惡寒,腎惡燥。心靜則安,心動則躁,延年不老,心靜而已。人年六十,則心氣衰而言多錯忘。

丙丁傷風,癲癇嗜臥脈痿;

丙丁日傷於風者,為心風。其狀多汗惡風,唇焦赤,剝皮,甚則言不可快,嗜臥而為癲癇神亂,善怒嚇人。心之風為行痹,五痹以夏遇之,則為脈痹,膝腕樞紐如折,脛筋縱緩,不能任用於地。或疑下體肝腎所主,孰不知心火內燔,陰上隔陽,下不守位,肝腎亦隨火炎而筋脈上逆也。

白話文:

心臟主宰血液,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血液充盈則面色紅潤光澤。人體活動時,血液在經脈中流動,靜止時血液儲存在肝臟,所以肝臟是血液的儲藏庫,而心臟負責血液在體內的運行,因此心臟主宰血液。舌頭是心臟的苗芽,所以心臟的狀態可以從舌頭觀察。舌頭健康則能分辨五種味道。頭髮是血液的苗芽,血液充盈則頭髮潤澤,心臟充盈則面色紅潤,面容光彩。心臟喜靜惡熱,心臟虛弱則懶言失語。心臟本性屬熱,虛弱則寒涼。心臟怕熱,肝臟怕風,脾臟怕濕,肺臟怕寒,腎臟怕燥。心臟平靜則安穩,心臟躁動則不安,想要長壽不老,關鍵在於心臟平靜。人到六十歲,心氣衰弱,說話容易出錯,記性也衰退。丙丁日(即農曆三月)受風寒,容易導致癲癇、嗜睡、脈搏虛弱等症狀。丙丁日受風寒,稱為心風,症狀包括多汗怕風、嘴唇乾裂發紅、皮膚脫落,嚴重者言語遲緩、嗜睡,甚至出現癲癇、神志不清、易怒嚇人等。心風導致的痺症稱為行痹,在夏天發作的痺症稱為脈痹,表現為膝蓋、手腕等關節疼痛,像折斷一樣,小腿筋腱鬆弛,無法正常站立行走。有人懷疑這是肝腎的病症,其實是心火內燃,陰氣上升阻礙陽氣,下半身無法守住位置,肝腎也隨着心火炎熱而筋脈上逆。

又心痹則脈不通利,心下鼓滿,喜噫之以出其氣,上氣喘急,嗌乾氣逆,則生恐懼。或問丙丁傷風不亦泥歟?曰:此陰陽自然之妙也。春甲乙傷風為肝風,秋庚辛為肺風,冬壬癸為腎風,四季戊己為脾胃風。推之南風舍於心,則為心風,東肝、西肺、北腎,皆此義也。

庚辛滯氣,伏梁縈痛生煩。

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秋旺,旺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其積形有似手臂,而在臍畔縈繫,伏而不動,如屋之棟梁然。久不愈,令人心煩而悶,或夜眠不安。

熱則火炎,喜笑而口糜,目黃咽瘡,甚則狂渴無汗流衄;

白話文:

心臟受阻,脈絡不通暢,胸口脹滿,喜歡打嗝排出氣體,呼吸急促,喉嚨乾燥氣逆,就會產生恐懼。有人問丙丁季節傷風是否也屬於此類?答:這是陰陽自然變化之妙。春天甲乙傷風屬於肝風,秋天庚辛傷風屬於肺風,冬天壬癸傷風屬於腎風,四季戊己傷風屬於脾胃風。推而廣之,南風停留於心臟,則稱為心風,東邊屬肝,西邊屬肺,北邊屬腎,皆以此類推。

庚辛季節的寒氣滯留在體內,伏在肋骨處疼痛,讓人心煩意亂。

腎病傳染到心臟,心臟又會傳染到肺臟,秋天肺氣旺盛,旺盛的肺臟不受邪氣侵襲,心臟又想要回到腎臟,腎臟卻不肯接受,所以邪氣停留積聚,因此知道伏梁之痛是在秋天庚辛日患上的。積聚的形狀像手臂,位於肚臍旁邊纏繞,伏在原地不動,就像房屋的樑柱一樣。久治不愈,讓人心煩意亂,晚上也睡不安穩。

體內發熱,就像火燒一樣,喜歡笑,嘴巴潰爛,眼睛發黃,喉嚨長瘡,嚴重者會狂躁口渴,沒有汗水,流鼻血。

笑者,火之象也。心實則笑,心虛則悲。口糜者,口瘡糜爛也。目黃者,濕熱熏蒸也。咽瘡者,手少陰之正,別入於淵腋兩筋之間,屬於心,上走咽嚨,出於面,合目內眥,此為四合也。譫語發狂,熱則神昏而亂,渴者火盛,則腎液干而咽路焦。汗為心液,熱則無汗,得汗則腎水平而皮潤,火不受克矣。

血乃心主,熱逼上行,虛則為衄、為唾,凡熱者頤必先赤,當預防之。

虛則神昏,夢飛而健忘,驚悸不樂,其則胸腹腰脅痛牽。

心實則夢可憂、可驚、可怪之事,虛則魂夢飛揚。氣逆於心,則夢丘山煙火,健忘失記,驚悸不安,心內懊憹不樂,皆心血少也。胸脅腰脅相引痛者,手心主厥陰之脈,從胸中出,屬心包,下鬲歷絡三焦;其支別者,循胸出脅,心系下鬲絡小腸,故病如是也。

白話文:

笑是火性的表現,心神充實則會笑,心神虛弱則會悲傷。口糜指的是口腔潰瘍。眼睛發黃是濕熱熏蒸的表現。咽喉疼痛是因為手少陰經脈的氣血,從腋窩兩筋之間進入,屬於心臟,向上走至咽喉,從面部出來,與眼角內側相合,這四個部位互相關聯。胡言亂語、發狂,是熱邪傷神,神志昏迷而胡言亂語,口渴是火氣旺盛,腎液枯竭,咽喉乾燥。汗液是心臟的津液,發熱時不出汗,出汗後則腎氣充足,皮膚潤澤,火氣得到控制。

血液由心臟主宰,熱邪逼迫血液上行,心氣虛弱就會出現鼻出血、流口水,凡是發熱的人,下巴都會先變紅,應及早預防。

心氣虛弱則神志昏迷,做夢飛行,健忘,心慌意亂,身體會出現胸腹腰脅疼痛。

心神充實則夢境會出現憂愁、驚恐、怪異的事物,心神虛弱則魂魄在夢中飛揚。氣逆上衝到心臟,就會夢到丘陵山川、煙火,健忘、失憶、心慌意亂,心裡煩悶不樂,都是心血不足的表現。胸部、脅肋、腰部相連疼痛,是因為手厥陰經脈從胸部出來,屬於心包,向下經過膈肌,連接三焦;其分支則沿著胸部走向脅肋,與心臟相連,向下經過膈肌連接小腸,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病症。

血滯經閉可治,女子不月,多因勞極驚悸,暴憂思慮,以致心氣不足,而後血滯不行,不治其血,而通其心可也。

冷痰真痛難援。

冷證即真心痛。手足俱冷,痰壅,乃水剋火,必死。以上風、氣、血、熱、冷、虛,纂華氏、丹溪之法。有非本臟病而兼見者,何故?蓋五臟病邪自相互入,即如心風證:為癇者,肝風入心也;為頭重嘔吐者,脾風入心也;為咳嗽唾衄血者,肺風入心也;為眼旋生花者,腎風入心也。

心氣證:為脅痛伏梁者,肝氣入心也;為背膊妨悶者,脾氣入心也,為胸背痛短氣夜臥不安者,脾氣入心也;為痃癖面黃者,腎氣入心也。心熱證:為舌乾少唾者,肝熱入心也;為目黃噁心者,脾熱入心也;為咳逆喘氣生瘡者,肺熱入心也;為癲狂骨煩者,腎熱入心也。心冷證:為吐酸手足冷心痛者,肝腎冷入心,不治;為痰冷吐瀉者,脾冷入心也;為悲思不樂者,肺冷入心也。

白話文:

血瘀導致月經不調可以治療。女子月經不調,大多是因勞累过度、惊恐害怕、忧思过度而导致心气不足,最终引起血瘀不通。不直接治疗血瘀,而是通其心即可。

寒痰导致的疼痛难以缓解。

寒症即真心痛。手脚冰冷,痰盛,这是水克火的表现,必死无疑。以上关于风、气、血、热、寒、虚的论述,都是总结了华佗和朱丹溪的医术。有些疾病并非本脏的病症,但也会出现相关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五脏的病邪会相互影响。例如心风证:出现癫痫的是肝风入心;出现头重呕吐的是脾风入心;出现咳嗽、咯血的是肺风入心;出现眼花是肾风入心。

心气证:出现胁痛、伏梁的是肝气入心;出现背痛、胸闷的是脾气入心;出现胸背痛、呼吸短促、夜里睡不安稳的是脾气入心;出现瘿病、面色发黄的是肾气入心。心热证:出现舌干、少唾液的是肝热入心;出现目黄、恶心的是脾热入心;出现咳嗽、气喘、生疮的是肺热入心;出现癫狂、骨烦的是肾热入心。心寒证:出现吐酸、手足冰冷、心痛的是肝肾寒入心,不治会死;出现痰多、吐泻的是脾寒入心;出现悲伤、郁闷的是肺寒入心。

心虛證:為驚悸不欲聞人語者,肝虛入心也;為食了旋飢,心中往往多熱臥者,脾虛入心也;為悲思鼻塞驚怖者,肺虛入心也;為四肢無力多汗者,腎虛入心也。舉此心臟為例,余可類推。

涼以犀角生地牛黃,溫則(當)歸芍(藥)吳萸(肉)桂蒼(術)白朮;瀉以黃連苦參秦艽,補則(遠)志菖(蒲)菟(絲子)天(門冬)麥門冬。

白話文:

心虛症是指人容易驚恐不安,不願聽人說話,這是肝虛影響心臟所致;或是吃飽了就很快又餓,心裡總是燥熱難安,喜歡躺著休息,這是脾虛影響心臟所致;或是憂傷悲思,鼻塞不通,容易受驚嚇,這是肺虛影響心臟所致;或是四肢無力、容易出汗,這是腎虛影響心臟所致。以上只是以心臟為例,其他臟腑也以此類推。

治療心虛症,寒症可用犀角、生地、牛黃等寒涼藥物;熱症則可用當歸、芍藥、吳茱萸、肉桂、蒼術、白朮等溫熱藥物;瀉火可用黃連、苦參、秦艽等苦寒藥物;補虛則可用遠志、菖蒲、菟絲子、天門冬、麥門冬等補益藥物。

《編注藥性》補用酸棗仁、天竺黃、金銀屑、麥門冬、遠志、山藥、紅花、川芎、羚羊角、當歸,瀉用枳實、葶藶、苦參、貝母、半夏、杏仁、鬱金、玄胡索、前胡、黃連、木香,溫用石菖蒲、藿香、蘇子,涼以竹葉、丹砂、礬石、玄明粉、牛黃、珍珠、麥門冬、鬱金、黃連、知母、貝母、連翹、蘆根、柴胡。《內照》又分風、氣、熱、冷、虛用藥。

白話文:

《編注藥性》補用藥物:酸棗仁、天竺黃、金銀屑、麥門冬、遠志、山藥、紅花、川芎、羚羊角、當歸。瀉用藥物:枳實、葶藶、苦參、貝母、半夏、杏仁、鬱金、玄胡索、前胡、黃連、木香。溫用藥物:石菖蒲、藿香、蘇子。涼用藥物:竹葉、丹砂、礬石、玄明粉、牛黃、珍珠、麥門冬、鬱金、黃連、知母、貝母、連翹、蘆根、柴胡。

《內照》又將藥物按照風、氣、熱、冷、虛等性質進行分類。

大概風宜涼藥為主,兼以溫瀉;氣宜溫瀉並用;熱則純用瀉藥;冷則純用熱藥;虛則純用補藥。各臟皆然。

籲!黍羊韭李,每食宜設;

其谷黍,其畜羊,心病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早夜歡樂,夏氣常存。

夏三月,天地氣交,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長養之道也

小腸,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黑豆:下達膀(胱)廣(腸大腸),泌別其清濁宣通。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凡胃中腐熟水穀,其滓穢自胃之下口,併入於小腸上口,自小腸下口,泌別清濁,水入膀胱上口,滓穢入大腸上口。

白話文:

風寒時以涼性藥物為主,並可適當加入溫和瀉藥;風熱時則溫和瀉藥並用;熱症則只用瀉藥;寒症則只用溫熱藥物;虛弱則只用補藥。各種臟腑皆是如此。

要注意,黍米、羊肉、韭菜、李子等食物,都要適當食用。

心臟病患者宜食用酸性的食物,例如小豆、犬肉、李子、韭菜等。

要保持歡樂的心情,夏天也要注意養護身體。

夏季時,天地氣機交合,應早睡早起,不要厭惡白天,保持心情平和,才能順應自然之道,頤養身心。

小腸上連胃部,接收食物的殘渣;向下連接到膀胱和大腸,將食物中的清濁部分分離,排出體外。

小腸是消化食物的器官,將食物中的精華轉化出來。胃部消化食物後,食物中的殘渣會從胃的下口進入小腸的上口,然後小腸再將清濁部分分離,將水分輸送到膀胱,將殘渣輸送到大腸。

居臍上而長三丈二尺,脈紆則結;曲(左回迭積十六曲)十六而大二寸有四,形小難容。

胃之下口,乃小腸之上口,臍上一寸水分穴,則小腸下口,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但腸有厚薄大小之分,從脈知之,諸陽經脈皆紆曲,小腸氣結。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者,脈薄;脈薄者,小腸薄。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衝小者,小腸小而短;小短者,則所容差小。

機發心極,小腸與心相應,所以臍輪能知冷暖。常人二便由心所主,病則不能從令。

候在人中。

人配天地為三才。以面部言之:鼻之下、口之上為中以配人,得陰陽交泰,其位居中,故曰人中。虛者唇青下白。

白話文:

肚子上方的血管,長達三丈二尺,血管彎曲就會打結;血管彎曲十六次,就會粗大二寸四分,形狀小就難以容納。

胃的下端開口,就是小腸的上端開口,肚臍上方的水分穴,就是小腸的下端開口,可以容納穀物二十鬥四升,水六升三合,合起來佔了大部分。不過腸子有厚薄大小的區別,可以從脈搏來判斷,所有的陽經脈都彎曲,小腸氣就會打結。皮膚厚的人,脈搏也厚;脈搏厚的人,小腸也厚。皮膚薄的人,脈搏也薄;脈搏薄的人,小腸也薄。皮膚鬆弛的人,脈搏也鬆弛;脈搏鬆弛的人,小腸就大而長。皮膚薄而脈搏跳動微弱的人,小腸就小而短;小而短,容納的東西就少。

心臟功能衰弱,小腸與心臟互相影響,所以肚臍周圍能感知冷暖。一般人排泄大小便由心臟掌控,生病就無法正常排泄。

觀察人中的氣色,可以瞭解身體狀況。

人與天地構成三才。從面部來看,鼻子下面、嘴巴上面是人體的中心,與人相應,陰陽交泰,位置居中,所以稱為人中。虛弱的人嘴脣青色,下方發白。

臍㽲痛而成痢成疝者,屬氣;

臍下㽲痛,芡實,小腸疝氣,連腰脊、控睪丸而疼,皆心氣入小腸也。

腸激鳴而為淋為秘者,屬風。

腸鳴作聲,或時激痛,小便五種淋瀝,或秘澀,以致肚腹脹急,皆心風入小腸也。

熱入口渴生瘡,火逆嘔脹有異;

心熱入小腸者,血熱煩悶作渴,或虛火反逆入胃而為嘔噦,小便不通。中滿腹硬脹急不作渴者,未可以淡滲也,古方滋腎丸最宜。

虛陷遺精懊憹,隱曲帶濁相同。

心虛入小腸者,神魂恍惚、狂亂,夢中遺精,男子青皮,婦人赤白帶,或陰中瘡瘍,隱曲不利,皆宜清上固下,未可以大寒大熱峻攻也。

白話文:

肚臍周圍疼痛,導致腹瀉或疝氣,是氣虛所致。

肚臍下方疼痛,伴隨芡實、小腸疝氣,疼痛連及腰脊、睪丸,都是心氣進入小腸所造成的。

腸子發出響聲,並伴隨尿頻或便秘,是風邪入腸所致。

腸鳴作響,偶爾劇痛,小便出現五種淋漓不暢的症狀,或便秘,導致肚子脹滿、硬痛,都是心風進入小腸所造成的。

熱邪入腸,口渴生瘡,火氣逆流,嘔吐脹滿,出現異常情況。

心火進入小腸,會造成血熱煩悶、口渴,或虛火逆流進入胃部,導致嘔吐、呃逆,小便不通暢。肚子飽脹、硬痛、不渴,不能用清涼滲利的方法治療,古方滋腎丸最為適宜。

身體虛弱,遺精、精神恍惚、陰部帶有濁物,這些症狀都屬於同一類。

心虛進入小腸,會造成神魂恍惚、狂亂,夢中遺精,男性出現青皮症狀,女性出現赤白帶,或陰部出現瘡瘍,隱曲不利,都需要清上固下,不能使用寒涼、溫熱、峻猛的藥物。

冷凝水穀不化,寒入下焦腸痛。

血滯肩頷腫紅。

氣熱反上,則為頭疼、咽痛、頷腫不可顧,肩如拔,臑似折。血熱反上,則為耳聾、目黃、腮頰腫痛。

補以牡蠣石斛,溫則巴戟小茴(角茴)烏藥;涼以茅根通草(天花粉、黃芩,)瀉則(海)金砂荔核白蔥(續隨子、紫蘇。)降火邪二便自順,灸水分一陽遂充。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勇而能斷,故曰將軍。潛發未明,故謀慮出焉。

白話文:

身體冷,導致食物消化不良,寒氣入侵下半身,引起腸胃疼痛。血液瘀滯,則會造成肩膀和下巴腫脹發紅。氣往上衝,就會出現頭疼、喉嚨痛、下巴腫脹,無法轉頭,肩膀像是被人拔掉,胳膊像是被折斷一樣。血往上衝,就會造成耳聾、眼睛發黃、臉頰腫痛。

可以服用牡蠣、石斛來補益身體,溫熱則加巴戟、小茴香、烏藥;寒涼則加茅根、通草(天花粉、黃芩),瀉火則加海金砂、荔核、白蔥(續隨子、紫蘇)。 這樣可以清熱降火,大小便自然通暢,溫補陽氣,身體自然恢復健康。

肝臟是將軍之官,負責思考謀略; 因為它勇猛果斷,所以稱它為將軍。潛藏的病症還沒明朗,所以會產生很多想法。

罷極之本,魂所居也。

人身運動,皆筋力所為,肝養筋,故曰罷極之本。肝藏魂,魂者,神明之輔弼,故又曰肝為宰相。

兩分七葉,色象春木繁榮;

肝有二布葉,一小葉,左三右四,共七葉,分兩行,如木甲析之多葉也。叔和云:實夢山林樹,虛看細草芒。

四斤四兩,沉重庚金吸射。

肝重四斤四兩。《難》曰: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肝非純木,乙與庚合而吸其微陰之氣,其意樂金,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肺非純金,辛與丙合而就火,其意樂火,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肺熟而復沉,肝熟而復浮者,何也?故辛當歸庚,乙當歸甲也。

白話文:

肝臟是人體筋力的根本,因為它負責滋養筋脈。肝臟也藏魂,而魂是神明的輔佐,所以肝臟也被稱為人體的宰相。肝臟的形狀像兩排分開的七片葉子,顏色像春天繁茂的樹木,重量約四斤四兩,沉重像庚金一樣吸納陰氣。

連膈膜而形有軟堅,肝之系者,自膈下著右脅肋上,貫膈入肺中,與膈膜相連也。筋脈皆肝所主。如青色。小理者,肝小,肝小則臟安無脅下之病;粗理者,肝大,肝大則逼胃迫咽,苦膈中且脅下痛。

廣胸反骹者,肝高,肝高則上支賁切脅,俯為息賁;合脅兔骹者,肝下,肝下則逼胃脅下空,易受邪;胸脅好者,肝堅,肝堅則臟安難傷;脅骨弱者,肝脆,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脅骨偏舉者,肝偏傾,肝偏傾則脅下痛也。

名血海而歸於暮夜。

肝藏血,故名血海,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不足,則常想其身狹小。晝則運行,眼受血能視,足受血能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攝,夜臥則血歸於肝。如有謀慮不決,肝虛為他臟移熱,則妄行於口鼻,或為便溺,乃肝不藏血也。又思色不遂,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又轉筋,亦肝所主也。

白話文:

連接膈膜並顯現出柔軟堅實的部位,是肝系的所在,從膈膜下延伸至右側肋骨上,貫穿膈膜進入肺部,與膈膜相連。所有筋脈都由肝主導。若呈現青色,細微的紋路表示肝臟較小,肝小則對內臟沒有影響,不會出現肋下疾病;相反地,粗大的紋路代表肝臟較大,肝大可能壓迫胃部和咽喉,導致胸中和肋下疼痛。

胸廓前凸或後縮,表示肝的位置改變。肝位高時,會向上支撐背部,讓呼吸困難;肝位低時,可能壓迫胃部,使肋下空虛,容易受到邪氣侵襲;胸部和肋骨平衡良好,代表肝硬實,對於內臟的傷害較難發生;肋骨脆弱,代表肝質脆,容易生病,容易受傷;胸部和腹部協調,表示肝正常,這表明身體容易保持健康,不易受傷;肋骨偏斜抬起,表示肝傾斜,這通常會引發肋下疼痛。

被稱為血海的地方,在夜晚回歸。

肝藏血,因此被稱為血海,血海充盈時,人們常常幻想自己身形壯大;血海不足時,人們常幻想自己身形狹小。白天活動時,血液運行,眼睛接受血液能視物,腳接受血液能行走,手掌接受血液能抓握,手指接受血液能夾持,夜晚休息時,血液回到肝臟。如果有謀劃未決之事,肝虛弱可能被其他臟器傳來熱邪,導致血液在口鼻處妄動,或者尿失禁,這是肝不能藏血的表現。此外,如果思考不當,意念放縱,性慾過度,房事過頻,導致宗筋鬆弛,會引起筋萎縮,以及白帶過多。所以經典中提到,筋萎縮是由於肝病,影響了內臟的功能。同時,筋的緊張或鬆弛,也是肝的職責之一。

風動筋脈蜷縮,胠滿不便癰疽;

肝之合,筋也,凡外瘡發於筋脈者,皆肝所主也。經曰: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

氣逆頭頂眩痛,積肥杯覆脅罅。

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氣逆於上,則頭痛眩暈;積於脅,則為肥氣,突出如肉肥盛之狀也。《難》曰:肝之積名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咳逆痎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旺,旺者不肯受邪。肝復欲還於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小兒多有此病。

熱爭目赤驚狂,脅痛肢躁為疝㿗。

經絡雖已受熱,本臟猶未受邪,曰爭。肝血熱則目赤腫,虛則眼前生花。肝性靜,熱則狂言多驚駭,四肢躁擾,臥不得安。肝熱鬱則脅痛。小腹牽莖囊痛者,名㿗疝。肝經濕熱,為疝之本也。

白話文:

風吹進筋脈,讓它們收縮起來,就像腫瘤一樣,充滿了膿血,行動不便。

肝臟與筋脈相連,所有外傷發在筋脈上的,都是肝臟的問題。經書上說:脾臟的寒氣移到肝臟,就會造成癰腫和筋脈攣縮。

氣逆衝上頭頂,造成頭暈目眩,腹部積聚肥肉,像是覆蓋在肋骨間的杯子。

如果突然大怒,氣體就會上衝而無法下降。氣逆往上,就會頭疼頭暈;積在肋骨間,就會形成肥氣,突出像肉塊一樣。難經說:肝臟的積聚叫做肥氣,位於左脅下,像覆蓋著杯子,有頭有腳,很久不治就會讓人咳嗽、嘔逆、痎瘧,連續好幾年都不會好,通常在季夏戊己日發病。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肺病傳染到肝臟,肝臟又想傳染給脾臟,但是脾臟在季夏正旺盛,旺盛的器官是不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的。肝臟又想回到肺臟,但是肺臟不願意接受,所以就停留下來,形成積聚。小孩很容易得這種病。

熱氣爭奪眼部,造成眼紅驚恐,脅痛四肢躁動,並且患上疝氣。

經絡雖然已經受到熱氣的影響,但是臟腑本身還沒有受到邪氣的侵襲,叫做爭。肝臟的血熱就會造成眼紅腫脹,如果虛弱就會眼前出現花紋。肝臟的本性是靜止的,如果受到熱氣的影響就會胡言亂語,經常驚嚇,四肢躁動不安,睡不著覺。肝臟的熱氣鬱結就會造成脅痛。小腹牽引著陰囊疼痛,叫做疝氣。肝經濕熱是疝氣的根本原因。

虛則關節不利,腰連腳弱多懼怕。

血虛則周身關節不利,甚則筋骨蜷痿。血枯則腰疼腳弱,挾濕熱者,膝脛痿痹。血不足則多懼,有餘則多怒。

血枯食至聞腥,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食至則先聞腥臊臭氣,唾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泄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痰冷遺溺吐瀉。

冷則痰起,胸滿吐清水,惡食鮮菜,甚則遺溺不禁,或為洞瀉。凡冷症皆難治。

補以木瓜阿膠,川芎、黃耆、人參、沙參、薏苡仁、五加皮、酸棗仁、芡實、胡黃連、草龍膽。

白話文:

身體虛弱就會導致關節活動不靈活,腰部和腿部無力,容易感到恐懼。如果血虛,全身關節都會活動不靈活,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筋骨萎縮。血枯則會腰痛腿軟,如果伴隨濕熱,膝蓋和小腿會出現痿痹。血不足容易感到恐懼,血氣過盛則容易生氣。血枯的人吃東西時會聞到腥味,如果胸脅部有脹滿的感覺,會影響食慾,吃東西前會先聞到腥臊臭味,並吐出清澈的唾液。如果先吐血,四肢清冷,頭昏眼花,時常前後流血,就叫做血枯。這種病通常發生在年輕時大量失血,或因縱慾傷身,導致中氣不足、肝臟受損,月經量減少或停止。

痰冷會導致遺尿、嘔吐和腹瀉。

身體寒冷就會產生痰,胸部脹滿,吐出清水,厭惡吃生冷的食物,嚴重時會出現尿失禁或腹瀉。所有寒症都很難治療。

可以用木瓜、阿膠、川芎、黃耆、人參、沙參、薏苡仁、五加皮、酸棗仁、芡實、胡黃連、草龍膽來補益身體。

瀉必青皮芍藥柴胡;前胡、青黛、橘葉、犀角、葳蕤、款冬花、吳萸、秦皮。

涼必鱉甲菊花,草決明、車前子、三稜、蕪荑。

溫必木香肉桂半夏。

肉豆蔻、陳皮、檳榔、蓽茇。

白話文:

泻痢宜用青皮、芍药、柴胡;前胡、青黛、橘叶、犀角、葳蕤、款冬花、吴萸、秦皮。

发热宜用鳖甲、菊花、草决明、车前子、三棱、芜荑。

寒症宜用木香、肉桂、半夏。

肉豆蔻、陈皮、槟榔、蓽茇。

縱怒過勞病之源,被髮飧麻勿任霸。

春三月,宜夜臥早起,被髮緩形,生而勿殺,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麻者,東方所用之糧也,肝病宜食麻與粳米、牛肉、棗、葵,味皆甘也。不拘何月得病,宜體春氣以養之。

異哉膽也!無出入竅,而附於肝之葉間;水色金精,名清淨腑,而避乎胃之私汙。

膽者,金之精,水之色,其色玄,其形如懸瓠,其神為龜蛇,無出入竅,附肝之短葉間,不同六腑傳化,而為清淨之腑。

藏精汁(三合)而驗五爪青紅,肝雖應爪而膽合於肝。故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

白話文:

生氣過度和勞累是疾病的根源,要放鬆心情,飲食要節制,不要縱情享樂。

春天三月,應該早睡早起,放鬆身心,要生機勃勃,不要殺生,要賞賜不要懲罰,這是順應春天的氣候,養生的方法。違背了就會傷肝。麻,是東方地區常用的糧食,肝病應該吃麻、粳米、牛肉、棗、葵,它們的味道都甘甜。不論是哪個月生病,都應該順應春天的氣候來調理身體。

膽這個器官真是奇怪!它沒有與外界相通的孔道,卻依附在肝臟的葉片之間;它的本質是金,顏色是水色,被稱為清淨的腑臟,避開了胃的污穢。

膽,是金的精華,水的顏色,顏色是玄色的,形狀像懸掛的葫蘆,神靈是龜蛇,沒有與外界相通的孔道,依附在肝臟的短葉之間,不像六腑一樣進行物質的傳化,而是清淨的腑臟。

膽藏著精華的汁液(三合之精),通過指甲的顏色和狀態來反映膽的狀況。雖然肝臟與指甲相應,但膽臟卻與肝臟相合。因此,指甲厚而顏色發黃的,膽臟就厚實;指甲薄而顏色發紅的,膽臟就薄弱;指甲堅硬而顏色發青的,膽臟就急躁;指甲柔軟而顏色發紅的,膽臟就遲緩;指甲直而顏色發白沒有凹陷的,膽臟就正直;指甲粗糙而顏色發黑有很多紋路的,膽臟就容易發生疾病。

行榮衛而重三兩零數。

榮衛雖主於肺,而其流行則又主於膽也,故膽氣始於子云。膽重三兩三銖,三銖是今之一錢二分半也。

氣痛心脅膊項不便,或發燥體枯面塵;

足少陽之正繞髀入毛際,合於厥陰。別者入季脅之間,循胸裡,屬膽,散之上肝。貫心以上,挾咽出頤頷中,散於面系目系,合少陽於外眥,故氣病如是。不便者,肝循陰器,上貫膈絡,故爾脹滿不得小便也。發燥者,膽有怒火也。膽合膀胱,上榮毛髮,風氣盛則焦燥。汗竭則枯,身體面色蒙塵者,氣滯則榮衛道澀也。

風攻頭眉耳目多傾,或癲癇吐沫口苦。

少陽脈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項,風邪上攻,則頭痛眉傾,耳暴聾,目銳眥腫赤。風甚則瘛瘲癲癇,輕則常吐黃水,口為之苦。

白話文:

人體的榮衛之氣運行,其重量應為三兩零數。雖然榮衛之氣主要由肺主導,但其流行則又與膽有關,因此膽氣始於子時。膽的重量約為三兩三銖,三銖相當於現在的一錢二分半。

當膽氣不通暢時,就會出現心胸脅肋疼痛、脖子轉動不靈活,或身體乾燥、面容憔悴、皮膚發黃等症狀。

足少陽經脈從大腿外側繞行至臀部毛髮邊緣,與厥陰經脈交匯。另一支則進入脅肋之間,沿胸腔內側循行,屬於膽經,向上散佈至肝臟。貫穿心臟,沿著咽喉向上,經過下巴、腮幫子,散佈至面部和眼睛,最終在眼角與少陽經脈相合。因此,膽氣不通暢就會出現上述症狀。

如果脖子轉動不靈活,是因為肝經循行於生殖器,向上貫穿膈膜,與膽經相連,導致腹部脹滿、排尿困難。身體乾燥,是因為膽氣有怒火,而膽經與膀胱經相連,向上滋養毛髮,風氣盛則會導致身體乾燥。汗液減少則會導致皮膚乾燥、身體和面容蒙上塵埃,這是因為氣滯導致榮衛之氣運行不暢。

風邪侵犯頭部、眉、耳、眼等部位,會導致頭昏眼花、耳鳴、眼睛紅腫疼痛,甚至癲癇發作、吐黃水、口苦。

少陽經脈上行至頭部兩側,下行至耳後,沿著脖子循行,風邪上犯就會導致頭痛、眉骨疼痛、耳聾、眼角紅腫。風邪嚴重則會導致癲癇發作,輕則會經常吐黃水,口苦。

熱壅鼻淵,咽腫食亦,痿躄難行:

膽候咽門,故熱壅則生瘡腫痛。食亦者,胃移熱於膽,食入移易而過,不生肌膚:亦者,易也。痿躄坐不能起者,熱則筋縮,足少陽之別曰光明,去踝上五寸,故主之。

虛怯昏淚,不眠善恐,如人將捕。

人數謀慮不決,故膽氣虛而溢為淚。淚者,類也。膽受水氣,與坎同位,眼亦水也。人心悲則淚出者,水得火而煎,陰必從陽,故悲則淚出。老人膽汁慳,哭則無淚,笑則有淚.火盛水虧也,故膽熱者亦流淚。熱則多眠,虛則不眠,獨臥神無所附,尤生驚畏,善太息,恐如人將捕,或夢細草。

冷不食菜(或吐酸水),痛悶左邊五肋之中:血瘀生癭,馬刀兩腋缺盆(皆膽)之路。補以胡黃(連草龍膽(木通,)瀉必青皮柴胡(黃連);溫以橘(皮)皮半(夏)生薑(川芎),涼必黃連竹茹(柴胡)。

白話文:

鼻子和咽喉熱氣上壅,咽喉肿痛,吃东西也觉得难受,身体无力,走路困难,甚至无法站立。这是因为胆经与咽喉相通,热气上壅就会导致咽喉生疮肿痛。吃东西觉得难受是因为胃火移热到胆经,吃进去的食物难以消化吸收,无法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身体无力,走路困难,甚至无法站立,是因为热气会导致筋脉收缩,足少阳胆经主管踝关节以上五寸的位置,所以影响了腿部的活动。

除此之外,还有虚弱乏力,昏沉欲睡,泪水不止,睡眠不安,容易惊恐,像被人追捕一样。

这是因为胆气虚弱,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忧虑,无法做出决定,胆气虚弱还会导致泪水过多。胆经与肾经相通,肾主水,眼睛也是水液的器官,所以胆气虚弱会影响眼睛,导致泪水不止。

老年人胆汁不足,哭的时候没有眼泪,笑的时候却有眼泪,这是因为火气旺盛,水液不足导致的。胆经热气上炎也会导致流泪。

热气上炎会让人昏昏欲睡,而气血虚弱则会导致失眠,一个人独处时,精神无处安放,更容易产生恐惧,经常叹气,感到恐惧,像被人追捕一样,甚至会梦到细小的草。

如果感觉胃寒,吃不了凉菜或者会吐酸水,左边的五肋之间疼痛闷胀,这可能是血瘀生痰导致的,胆经经过两腋和锁骨之间,可以用一些药物来治疗,例如用胡黄连草龙胆木通来泻火,用橘皮皮半夏生姜川芎来温阳,用黄连竹茹柴胡来清热。

公直果斷自降衷,膽生於金,金主武,故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人稟剛正果斷,直而無疑無私者,膽氣正也。

壯膽安神資藥餌。

所稟怯者,參棗丸,朱雀丸亦可資助,以全膽氣。

脾鎮黃庭,磨水穀以養四臟;

黃,脾色;庭,中也。脾居中脘一寸二分,上去心三寸六分,下去腎三寸六分,中間一寸二分,名曰黃庭。在天為太陽,在地為太陰,在人為中黃祖氣。脾氣壯,則能磨消水穀,以榮養四臟。

職兼諫議,卻生硬以輔心君。

脾本倉廩之官,五味出焉。飲食人之大欲,凡生冷堅硬之物,心所欲食,而脾不能化則不敢食,故又名諫議大夫。誤食者,留而傷質,甚於傷氣也。

白話文:

一個人要公正果斷,就要心志堅定,因為膽氣生於金,金主武,所以膽是主管決斷的器官。人若天性剛正果斷,正直無私,就是膽氣正。

想要壯膽安神,可以服用中藥。

對於天生膽怯的人,可以服用參棗丸或朱雀丸來補助,以使膽氣充盈。

脾臟位於人體的中心,負責消化食物,滋養五臟。

黃色是脾臟的顏色,而庭指代中心。脾臟位於中脘穴下1.2寸,向上到心臟3.6寸,向下到腎臟3.6寸,中間為1.2寸,稱為黃庭。在天上是太陽,在地是太陰,在人體是中黃祖氣。脾氣旺盛,就能夠消化食物,滋養五臟。

脾臟還兼有諫議之職,阻止生冷堅硬的食物進入心臟,輔助心臟的運作。

脾臟是五穀的倉庫,各種味道都由它產生。飲食是人的最大欲望,但凡生冷堅硬的食物,如果心臟想吃,而脾臟無法消化,就會不敢吃,因此脾臟也被稱為諫議大夫。誤食這些食物,會傷害身體的本質,比傷害元氣更嚴重。

中理五氣,運布於體面;

脾居於中,和合四象,中理五氣,運布水穀精微,以潤肌體而面肉滑澤。脾壯則臀肉肥滿,脾絕則臀之大肉去矣。

上應兩眉,榮通乎口唇。

脾神上通兩眉間,明堂穴內一寸。脾裹血,主藏榮,上通於口而知五味,其華在唇。黃色。小理者,脾小,脾小則臟安難傷於邪;粗理者,脾大,脾大則苦湊䏚而痛不能疾行。揭唇者,脾高,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唇下縱者,脾下,脾下則下加於大腸臟苦受邪。唇堅者,脾堅,脾堅則臟安難傷;唇大而不堅者,脾脆,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唇上下好者,脾端正,脾端正則和利難傷;唇偏舉者,脾偏傾,脾偏傾則善脹善滿也。

白話文:

人體的五臟六腑各司其職,相互協調運作,維持著身體的平衡。脾臟居於身體中央,調和四肢,運送水穀精華滋養全身,使皮膚潤澤光滑。脾臟強健,臀部就會豐滿,脾臟虛弱,臀部就會消瘦。脾臟與眉毛和嘴唇相連,脾氣旺盛,眉毛明亮,嘴唇紅潤,能夠品嘗五味。脾臟虛弱,則眉毛淡薄,嘴唇蒼白,容易生病。嘴唇的形態也能反映脾臟的狀況,比如嘴唇小而堅硬,代表脾臟健康,不易生病;嘴唇大而鬆軟,則脾臟虛弱,容易生病;嘴唇上翹,代表脾臟功能良好;嘴唇下垂,則脾臟虛弱;嘴唇偏斜,代表脾臟功能失衡。

扁似馬蹄,廣三寸而長有五寸。

形扁似馬蹄,又如刀鐮。

膜連胃腑,重二斤(三兩)而散膏半斤。

脾之有大絡,其系自膈下正中,微著左脅於胃之上。與胃包絡相附。其胃之包在脾之上,與胃相併,結絡周迴,漫脂遍布。上下有二系,上者貫膈入肺中,與肺系相併,而在肺系之後,其上即咽門也。嚥下胃脘也,胃脘下,即胃之上口也,其處謂之賁門者也。水穀自此而入胃,以胃出穀氣,傳之於肺,肺在膈上,因曰賁門。

其門膈膜相貼之間,亦漫脂相包也。若胃中水穀腐熟,則自幽門而傳入於小腸,故言太倉之下口為幽門。散膏主裹血,各臟血脈,皆其所主也。

白話文:

脾臟形狀扁平,像馬蹄,寬三寸,長五寸。形狀也像刀鐮。脾臟膜與胃相連,重約兩斤,但裡面有半斤的脂肪。脾臟有一個大血管,從隔膜下方正中連接,微微地附著在左邊肋骨處,靠近胃部,並與胃的包膜相連。胃的包膜覆蓋在脾臟之上,與胃相連,血管交錯環繞,脂肪遍布。脾臟有兩個連接處,上面的一個穿過隔膜進入肺部,與肺的血管相連,位於肺血管的後方,上面就是咽喉。往下就是胃部,胃部往下就是胃的入口,這個地方稱為賁門。食物和水從這裡進入胃部,胃部排出穀氣,傳送到肺部,因為肺部位於隔膜之上,所以這個地方稱為賁門。

賁門與隔膜膜之間也有脂肪包裹。當胃中的食物和水消化成熟後,就會從幽門進入小腸。所以說,太倉的下口就是幽門。散膏主要負責包裹血液,所有臟器的血管都由它負責。

氣痛膨脹水腫,久則右臍有痞;

氣滯則心腹㽲痛,膨脹水腫。痞者,痞塞不通。脾之積名痞氣,在胃脘,大如覆杯。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旺,旺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久則四肢不收,發為黃疸,或為消中,飲食不為肌膚。

風羈癱瘓肉蠕,輕則四體不勤。

輕則怠惰,重則癱瘓,皆脾精不行,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肉屬牌,脾受風濕,則衛氣不榮而肌肉蠕動,或痿痹不仁,謂之肉痿。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又曰:脾熱者,色黃而蠕動也。

肥甘熱泛,口瘡舌強,中消發疸:

白話文:

肚子痛、腫脹、水腫,時間久了右邊肚臍附近就會有脹痛感。

氣機不通暢就會導致心腹疼痛、腫脹、水腫。脹痛感是因為氣機不通暢而阻塞。脾臟積聚的氣叫痞氣,在胃部,大小像一個覆蓋杯子的碗。在冬天壬癸日(農曆十一月)容易得這種病,為什麼呢?因為肝病傳給脾臟,脾臟再傳給腎臟,而腎臟在冬天最旺盛,旺盛時就不容易受邪氣侵襲。脾臟又想要回到肝臟,但肝臟不願意接受,所以就留在那裡形成積聚。時間久了四肢無力,會發展成黃疸,或者消化不良,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滋養身體。

風邪入侵導致肢體麻痺、肌肉蠕動,輕則四肢無力。

輕則懶惰,重則癱瘓,都是因為脾臟精氣運行不暢,陰道不利,筋骨肌肉沒有氣血滋養,所以無法活動。肌肉屬於脾臟,脾臟受到風濕的侵襲,就會導致衛氣不足,肌肉蠕動,或者痿痹不仁,叫做肉痿。經書上說:肉痿是因為在潮濕的地方得病。又說:脾臟熱的人,面色發黃,肌肉也會蠕動。

飲食過於肥膩,熱氣上浮,就會導致口瘡、舌頭僵硬、消化不良、黃疸。

唇燥口瘡,舌根強痛,此肥甘之發也。食肥則腠理密而陽氣不得外泄,故肥令人內熱。甘者,性氣和緩而發散逆,故甘令人中滿。然內熱則陽氣炎上,炎上則欲飲而嗌乾;中滿則陽氣有餘,有餘則脾氣上溢,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蓋脾熱則胃液滲泄,故干而渴。疸者,濕熱甚也。

酒色虛羸,節緩腸癖,吐瀉轉筋。

凡脾虛則夢飲食,虛則夢取,實則夢與,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經脈陰氣虛,則陽氣入而胃不和。前陰乃太陰陽明之所合,胃既不和,則精氣竭而四肢不榮矣。醉飽入房,則氣聚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搏,熱盛於中,故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

白話文:

嘴脣乾燥,口腔潰瘍,舌根僵硬疼痛,這是因為過度食用肥厚、甜膩食物所引起的。過多食用肥厚的食物會使皮膚毛孔閉塞,陽氣無法向外散發,所以肥厚的食物會使人內生熱毒。甘味食物,性質溫和而能發散,因此過量食用甘味食物會使人感到腹部脹滿。然而,內生熱毒會使陽氣向上升發,上升的熱毒會使人想喝水但咽喉乾燥;腹部脹滿會使陽氣過剩,過剩的陽氣會導致脾氣上溢,因此脾氣上溢轉變為口渴多飲症狀。脾熱會使胃液流失,因此會感到乾燥而口渴。黃疸是因為體內溼熱嚴重所致。

酒色過度,身體虛弱,節制不足,腸道功能失常,出現嘔吐、腹瀉、腿腳抽筋等症狀。

一般來說,脾虛會夢見飲食,虛弱會夢見取物,實質會夢見贈予,符合時間,則夢見建造牆壁或房屋。酒進入胃部,則絡脈充盈而經脈虛弱,經脈中的陰氣虛弱,陽氣進入後胃部就不和諧。前部陰部是太陰和陽明的交匯處,如果胃部不和諧,那麼精氣就會枯竭,四肢就不能得到滋養了。醉酒後性交,則氣聚集在脾中無法疏散,酒氣與食物氣味相互結合,內部熱量旺盛,因此全身都感覺熱,內熱且小便赤黃。

羸瘦者,能食不生肌膚,乃大腸移熱於胃,亦名食易。節緩者,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實則身體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緩。此脈若羅絡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入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

腸癖者,腎虛精氣內消,下焦無主以守持,乃移熱於脾,脾虛不能制水而受病,久為虛損,腸癖除而氣不禁止者死。吐瀉轉筋者,飲食傷風,木乘土也。

血瘕癥而臥立皆倦,血瘀則為瘕癥,令人強立,嗜臥或不臥。

手足冷而痰飲宜分。

凡脾胃病手足冷而不渴者,乃冷痰壅滯,宜溫散分消。

白話文:

身體消瘦,吃得多却长不了肉,是因大肠把热气传到胃里,也叫食易。关节松散,那是脾经的大络,叫做大包,从腋下三寸处开始,分布在胸胁,如果实则全身疼痛,虚则全身关节都松散。这些脉络中如果有血气瘀滞,都应该取脾经的大络来治疗。这十五条经络,实则必然会显现出来,虚则必然会向下沉,肉眼看不见,需要在上下寻找,它们进入经脉的路径不同,所以络脉的分布位置也不一样。

肠癖症是肾虚导致精气内耗,下焦虚弱无法守住,热气移到脾脏,脾虚无力控制水分而导致疾病,时间久了就会虚损,如果肠癖症好了,但气虚无法控制,就会死亡。呕吐腹泻抽筋,是饮食受寒,木克土的病症。

血瘀形成的癥块,会导致躺着站着都疲倦,血瘀就形成了癥块,让人强迫站立,喜欢躺着或者不想躺下。

手脚冰冷和痰饮要区分对待。

凡是脾胃病导致手脚冰冷但不渴的,是寒痰阻滞,应该温散化痰。

補以參耆苓朮,茯苓、白朮、甘草、蒼朮、陳皮、半夏、蓮肉、芡實、山楂、扁豆、麥芽、滑石、山藥、白芍、乾薑、大腹皮、升麻、柴胡、枳殼、人參、黃耆。

瀉必巴稜枳殼;

巴豆、三稜、枳殼、赤芍藥、葶藶、桑白皮、青皮、鱉甲。

白話文:

補益方劑以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甘草、蒼朮、陳皮、半夏、蓮子、芡實、山楂、扁豆、麥芽、滑石、山藥、白芍、乾薑、大腹皮、升麻、柴胡、枳殼等藥材組成。

瀉下方劑則以巴豆、三稜、枳殼、赤芍、葶藶、桑白皮、青皮、鱉甲等藥材組成。

涼以梔連滑石,山梔、黃連、羚羊角、甘草、白芍、連翹、升麻、澤瀉、葳蕤、仙靈脾。

溫必香附砂仁。

乾薑、生薑、木香、肉桂,肉豆蔻、川芎、益智仁、吳萸、丁香、藿香、胡椒、附子、良薑、紅豆蔻。

豆慄藿豕宜於病,大豆、豕肉、慄、藿皆咸,脾病宜食。

白話文:

如果感到身體發涼,可以用梔子、滑石、山梔、黃連、羚羊角、甘草、白芍、連翹、升麻、澤瀉、葳蕤、仙靈脾等藥材來調理。

如果感到身體發熱,可以用香附、砂仁、乾薑、生薑、木香、肉桂、肉豆蔻、川芎、益智仁、吳萸、丁香、藿香、胡椒、附子、良薑、紅豆蔻等藥材來調理。

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可以食用大豆、豬肉、栗子、藿香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滋補脾胃的作用。

飲食歌樂養其真。

凡脾病皆因飲食勞倦致虛,而後邪得以入之。然飲食一日不可無者,但宜調節,或歌樂鼓動脾氣,以養真元。

胃號太倉,俗呼為肚。

無所不容,若倉庫然。

上透咽門食管,而受其所吞;曲接小腸,而傳其所腐。容三斗五斗,而留亦如之;

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飲食七日而死者,水穀津液俱盡也。

長二尺六寸,而大一尺五。

寸徑五寸,重二斤十四兩。

形驗於䐃,而厚薄不同;

䐃者,肉之標,即肚皮也。脾應肉,肉䐃堅大者,胃厚;肉䐃麼者,胃薄;肉䐃小而麼者,胃不堅;肉䐃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也;肉䐃不堅者,胃緩;肉䐃無小里累者,胃急;䐃肉多少里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

白話文:

吃喝玩樂可以滋養人體的精氣。脾胃的毛病,都是因為飲食勞累而導致虛弱,然後才讓外邪入侵。但人一天都不能不吃東西,只要調整飲食,或者唱歌跳舞來促進脾氣運作,就能滋養元氣。

胃就像個大倉庫,俗稱肚子。它什麼都能容納,就像個倉庫一樣。食物從咽喉食管進入胃,在胃裡被消化,然後通過小腸排出。胃能容納三斗到五斗的容量,食物停留的時間也一樣。

胃橫著彎曲,可以容納三斗五升的水穀,其中常留二斗穀物,一斗五升的水。普通人每天排便兩次,每次排出一升半,一天排五升,七天排三十五升,水穀就排完了。所以普通人不吃不喝七天就會死,是因為水穀津液都耗盡了。

胃長二尺六寸,寬一尺五寸。

直徑五寸,重二斤十四兩。

從肚子上可以看出胃的厚薄。

肚皮就是肉的標誌。脾和肉有關係,肚子上的肉堅實肥厚,說明胃厚;肚子上的肉薄,說明胃薄;肚子上的肉小而薄,說明胃不堅實;肚子上的肉比例不協調,說明胃下垂,胃下垂就會導致下管收縮不利;肚子上的肉不堅實,說明胃虛弱;肚子上的肉沒有小疙瘩,說明胃急;肚子上的肉有很多小疙瘩,說明胃結實,胃結實就會導致上管收縮不利。

氣通於口,而脈息是主。

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氣口亦太陰。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氣口在手魚際之後,所候動脈者,是手太陰脈氣所行,故言氣口亦太陰也。

清升濁降,六腑大源;食化飲消,五臟安堵。

胃中清氣升則濁氣降,飲食消化則百病不生,五臟調和,安然如堵,是胃主陽氣發生,而為六腑之源也。噫!至濁之中,而有至清者存焉。

風中口喎喉痹,頸汗膈塞腹大,或時目黃目泣;

胃脈起於鼻,交額中,循鼻外,入齒縫,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循頤後下廉,至人迎,循咽,入缺盆,下乳膈,循腹裡,至氣衝而合,故病如是。《內經》曰: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飲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食則䐜脹,食寒則泄,形瘦而腹大是也。目黃者,人肥,風氣不得外泄,則熱中而上蒸於目變黃色。

白話文:

呼吸通過嘴巴,脈搏則是身體氣息的根本。五種味道進入嘴巴,儲存在胃裡,用來滋養五臟的氣,嘴巴也是太陰經絡所屬。所以五臟六腑的氣味都源自於胃,並在嘴巴表現出來。嘴巴在手掌魚際穴的後方,負責感知動脈的地方,是手太陰脈氣流經的路徑,因此說嘴巴也是太陰經絡所屬。

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六腑是人體氣血的源頭;食物消化,飲水吸收,五臟才能安然無恙。

胃裡的清氣上升,濁氣就會下降,飲食消化,百病就不會產生,五臟和諧,安穩如故,這就是胃主宰陽氣的生成,是六腑之源的道理。嘆息!在至濁之中,仍然存在著至清之物。

如果風邪侵入體內,會導致嘴巴歪斜,喉嚨疼痛,頸部出汗,胸悶氣短,肚子脹大,偶爾還會出現眼睛發黃、流淚等症狀。

胃經脈絡起於鼻子,經過額頭正中,沿著鼻樑外側,進入牙縫,再從嘴巴旁邊繞過嘴唇,下降到承漿穴,沿著下巴後側下緣,到達人迎穴,循著咽喉,進入鎖骨凹陷處,下行到乳房,沿著腹部內側,到達氣衝穴而與任脈相合。因此出現這些症狀。 《內經》記載:胃風的症狀,頸部容易出汗,怕風,吃不下東西,胸悶氣短,肚子常脹滿,不吃東西就打嗝,吃冷的食物就拉肚子,身體消瘦,肚子卻很大。眼睛發黃是因為人肥胖,風氣無法外泄,熱氣就向上蒸騰到眼睛,造成眼睛發黃。

目泣者,人瘦,腠理開,風得外泄,則寒中而目淚自出。

氣逆喘急不臥,食脹妨悶嘔噦,或時痛心痛乳。

上喘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臟腑為水而喘。又曰:陽明盛則喘而惋,惋則惡人,不臥而息有音者,陽明氣不得從其道,故胃不和而臥不安,且息有音也。脹滿妨悶者,腹屬脾絡胃,故病則妨悶,吃食則脹滿。如十一月屬子,萬物氣皆藏於中也,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陰氣衰而陽氣將出也。

嘔者,陽明病氣,至則善嘔,嘔已乃衰,挾寒則嘔腥水,挾風則嘔甜水,挾濕則嘔酸水也。噦者,其人舊有寒氣,因穀氣入胃,上注於肺,寒氣與新穀氣相攻相併,復出於胃而為乾噦也。心痛者,氣鬱胃脘當心而痛也。乳痛者,陽明主乳房也。

白話文:

眼睛流淚的人,身體瘦弱,毛孔張開,容易受風邪侵入,導致寒氣入侵體內,從而引起眼淚自動流出。

氣逆喘急,無法平躺,吃東西感到脹滿、不適,想吐又吐不出來,偶爾會感到心痛、乳房疼痛。

上氣喘不過來的人,是因為陰氣下降又回升,上升時邪氣侵犯臟腑,導致水氣滯留而喘不過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陽明經氣盛導致喘息且聲音粗重,這種情況會讓人厭惡他人,無法平躺,呼吸時有聲音,是因為陽明經氣無法順暢運行,導致胃氣不和,因此睡覺不安穩,呼吸時有聲音。肚子脹滿、感到不適的人,是因為腹部屬於脾經和胃經,所以生病時就會感到不適,吃東西時就會感到脹滿。就像十一月屬於子月,萬物之氣都藏於內,之後得到陽氣就會感到舒適,像是衰弱的人,是因為陰氣衰弱,陽氣將要出來了。

嘔吐的人,是因為陽明經的病氣,到達一定程度就會嘔吐,嘔吐完後病氣就會減弱。如果伴隨寒氣,就會嘔吐腥水;如果伴隨風邪,就會嘔吐甜水;如果伴隨濕氣,就會嘔吐酸水。乾嘔的人,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有寒氣,穀氣進入胃,上行到肺部,寒氣和新穀氣相衝突,又回到胃部,就會出現乾嘔的現象。心痛的人,是因為氣鬱結在胃脘部位,壓迫到心臟而導致疼痛。乳房疼痛的人,是因為陽明經主導乳房。

熱惡炎氣(人聲亦惡),腋腫口渴流涎,甚則登高發狂;

發狂逾牆上屋者,陽盛則能升高也。經曰:陽明之厥,則巔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言妄見。

虛惡木音,呵噫腹響脛枯,甚則身嚲腰俯。

胃,土也,虛則聞木音惕然而驚,聞鐘鼓則不動,土惡木喜金也。噫者,陰氣上走入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所以時時心悶,欲食不喜,食來欠多也。腹響者,腹中谷谷,便溺難,多寒氣也。胃陽虛,則陰氣上與陽拒,故脛寒或腫或枯,而股不能收也。虛寒者,面目俱浮,骨節皆痛,虛甚則筋脈解墮,氣不復用,故為身嚲也。

白話文:

發燒怕熱,而且不喜歡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腋窩腫脹,口渴,流口水,嚴重的話還會登高發狂。

發狂的人會爬牆上房,這是因為陽氣旺盛,所以會往上走。醫書上說:陽明經氣虛衰,就會頭部疼痛,想要逃跑,呼喊,肚子脹滿,不能平躺,臉紅發熱,胡言亂語,產生幻覺。

身體虛弱,不喜歡聽到木頭敲擊的聲音,會打嗝,肚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小腿瘦弱,嚴重的話還會彎腰駝背。

胃屬土,虛弱的話就會聽到木頭敲擊的聲音就會嚇一跳,聽到鐘鼓聲則沒有反應,這是因為土剋木,喜金。打嗝是因為陰氣上衝,進入陽明經,陽明經與心相連,所以說上衝到心,就會打嗝。因此,常常感覺心口悶,想要吃東西卻沒胃口,吃一點就吃不下。肚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是因為肚子空虛,排泄困難,體內有寒氣。胃陽氣虛弱,陰氣上衝與陽氣相抵,所以小腿會冰冷,或腫脹或瘦弱,大腿無法收縮。身體虛寒,臉色浮腫,骨骼關節疼痛,虛弱到極點,就會筋脈鬆弛,氣力不足,所以才會彎腰駝背。

腰俯者,陽明腰痛不可以顧,顧而有見者善悲。

冷則振寒鼓頷,翻胃吐清;

陽虛則寒慄鼓頷,又陰氣虛而陽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翻胃吐清水不止者,冷敗證也。

血瘀鼻衄腸風,酒癥食蠱。

血熱或衄或吐。胃風在下,則為腸風下血,在上則為面腫。酒癥、食瘕、蠱注,皆胃氣不行,而瘀血與痰相結而成也。

巴豆大黃立瀉,石膏連翹頗涼,瀉用巴豆、大黃、枳殼、芒硝、硝石。涼用石膏、連翹、玉屑、元明粉、滑石、寒水石、白朮、石斛、茅根、黃連、黃芩、乾葛、天花粉、升麻、紫參、山梔、松脂、竹茹、韭汁。

白話文:

腰部向前傾的人,陽明經的腰痛不能去觸碰,觸碰後有感覺的人容易悲傷。

身體寒冷會導致發抖、下巴顫抖、胃部翻滾、吐出清液;

陽氣虛弱也會導致發抖、下巴顫抖,這是因為陰氣虛弱而陽氣過盛,所以會不停地發抖。胃部翻滾不停地吐出清水,是寒邪所致。

瘀血會導致鼻出血、腸風下血;酒癥、食蠱也是因為胃氣不暢,瘀血和痰液凝結而成。

巴豆和大黃能迅速瀉下,石膏和連翹性涼。瀉下用巴豆、大黃、枳殼、芒硝、硝石。涼性藥物用石膏、連翹、玉屑、元明粉、滑石、寒水石、白朮、石斛、茅根、黃連、黃芩、乾葛、天花粉、升麻、紫參、山梔、松脂、竹茹、韭汁。

丁香豆蔻從溫,白朮山藥最補。

溫用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良薑、香附、生薑、木香、川芎、藿香、厚朴、益智仁、吳萸、辛荑、胡椒、香薷。補用白朮、山藥、蓮肉、芡實、山楂、陳皮、扁豆、麥芽、神麯、滑石、黃耆、半夏、百合、蒼朮。

水榮谷衛,脾胃相通;

胃為水穀之海,脾為消化之器,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通行,天命常有。

白話文:

丁香、豆蔻性溫,白朮、山藥最滋補。溫補可以用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良薑、香附、生薑、木香、川芎、藿香、厚朴、益智仁、吳萸、辛荑、胡椒、香薷等;滋補可以用白朮、山藥、蓮肉、芡實、山楂、陳皮、扁豆、麥芽、神麴、滑石、黃耆、半夏、百合、蒼朮等。

水液和氣血關係密切,脾胃相通,胃是容納食物的地方,脾負責消化食物,水液進入經脈,形成血液,食物進入胃,滋養全身,所以血液要滋養,氣血要溫和,血液溫和氣血調和,人體就會健康長壽。

春實秋虛,陰陽逆忤。

脾為陰,胃為陽,陽脈上行,陰脈下行,陽脈從外,陰脈從內。春夏陽明為實為從,太陰為虛為逆;秋冬太陰為實為從,陽明為虛為逆,此脾胃病,常相更迭而不定也。

肺系喉管,而為氣之宗;

肺繫有二;一系上通喉嚨,其中與心系相通。肺之系者,自膈正中微近左脅,居胃之上,並胃胞絡及胃脘相連,貫膈與心肺相通,膈膜相綴也。一系自心入於肺兩大葉之間,曲折向後,並脊膂細絡相連,貫通脊髓,而與腎系相通。腎納氣,肺主氣,肺主行榮衛,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為氣之本也。相傅,如今之尚書。

形似人肩,而為臟之蓋。

白話文:

春實秋虛,陰陽逆忤。

這句話的意思是:春天陽氣旺盛,脾胃容易積實,而秋天陽氣衰退,脾胃容易虛弱,陰陽失衡,導致身體狀況不佳。

脾為陰,胃為陽,陽脈上行,陰脈下行,陽脈從外,陰脈從內。春夏陽明為實為從,太陰為虛為逆;秋冬太陰為實為從,陽明為虛為逆,此脾胃病,常相更迭而不定也。

這段話主要闡述了脾胃的陰陽特性以及季節對脾胃的影響:

  • 脾為陰,胃為陽:脾胃是相互依存的,脾屬陰,主運化水谷精微,胃屬陽,主消化食物,二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
  • 陽脈上行,陰脈下行,陽脈從外,陰脈從內:陽脈主升,陰脈主降,陽氣運行於身體表面,陰氣運行於身體內部。
  • 春夏陽明為實為從,太陰為虛為逆:春夏季陽氣旺盛,陽明經(脾胃經)容易積實,而太陰經(肺經)則相對虛弱,導致人體容易出現脾胃實證。
  • 秋冬太陰為實為從,陽明為虛為逆:秋冬季陽氣衰退,太陰經容易積實,而陽明經則相對虛弱,導致人體容易出現脾胃虛證。

綜上所述,脾胃病的發病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表現出春夏季實證,秋冬季虛證的規律,並呈現出相互更迭、變化無常的特性。

肺系喉管,而為氣之宗;

這句話的意思是:肺與喉嚨相連,是人體呼吸系統的中心,主宰著人體的呼吸功能。

肺繫有二;一系上通喉嚨,其中與心系相通。肺之系者,自膈正中微近左脅,居胃之上,並胃胞絡及胃脘相連,貫膈與心肺相通,膈膜相綴也。一系自心入於肺兩大葉之間,曲折向後,並脊膂細絡相連,貫通脊髓,而與腎系相通。腎納氣,肺主氣,肺主行榮衛,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為氣之本也。相傅,如今之尚書。

這段話詳細描述了肺的兩個主要聯絡部位:

  • 一系上通喉嚨,其中與心系相通:肺的上部與喉嚨相連,並與心臟相通,共同維持人體的呼吸和循環功能。
  • 一系自心入於肺兩大葉之間,曲折向後,並脊膂細絡相連,貫通脊髓,而與腎系相通:肺的深部與心臟相連,並通過脊柱上的經絡與腎臟相通,共同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

這段話還強調了肺的“主氣”功能,並將其比喻為“相傅之官”,即輔佐君主(心臟)處理政務的官員,說明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形似人肩,而為臟之蓋。

這句話的意思是:肺的外形像人的肩膀,位於胸腔的頂部,像蓋子一樣保護著其他的臟器。

總結:

這段文字主要闡述了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以及季節變化對脾胃的影響,並強調了肺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

形似人肩,又如磬懸於五臟之上,而為臟之華蓋。

三斤三兩,空空相通,六葉兩耳,脈脈朝會。

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共八葉,下無竅,葉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氣。脈氣流經,經氣歸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義配於心,肺在德為義,心為禮,肝為仁,脾為信,腎為智,然皆統於心也。

卦象乎兌。

肺在卦象兌。又曰肺氣通而象乾,心象離,肝象震,脾象坤,腎象坎,膽象巽,胃象艮。以外象言之,則乾為左腳,坎為外腎,艮為右腳,震為右身,巽為右手,離為頭頂,坤為左手,兌為左身。然人稟兩儀而生,配合八卦,大概如此。其實一氣流行,每子時自左腳心湧泉穴起,陽循左足腹脅手,而上至頭頂囟門午位而止。

白話文:

形狀像人的肩膀,也像磬懸掛在五臟之上,是臟腑的保護傘。

重量為三斤三兩,內部空空相通,有六片葉子,兩個耳,脈絡匯聚於此。

重量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共八葉,下方沒有孔洞,葉子裡有二十四個空洞,排列分布著各臟腑的清濁之氣。脈氣流經這裡,經氣歸於肺,肺統管百脈,將精氣輸送到皮毛。毛髮和脈絡結合精氣,將氣運行到腑臟,腑臟精神充盈,留存在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平衡,氣口形成寸脈,以此決定生死。

肺與心相配,在德行方面,肺代表義,心代表禮,肝代表仁,脾代表信,腎代表智,但所有德行都歸屬於心。

肺在卦象中屬於兌。

肺在卦象中屬於兌。也有人說肺氣通暢,象徵乾卦,心象徵離卦,肝象徵震卦,脾象徵坤卦,腎象徵坎卦,膽象徵巽卦,胃象徵艮卦。從外象來看,乾卦代表左腳,坎卦代表外腎,艮卦代表右腳,震卦代表右邊身體,巽卦代表右手,離卦代表頭頂,坤卦代表左手,兌卦代表左邊身體。人是由陰陽二氣結合而生,配合八卦,大致如此。實際上,氣是循環流動的,每到子時,氣從左腳湧泉穴開始,沿著陽脈循行左足、腹、脅、手,一直上至頭頂囟門的午位而止。

午時自頂門循右手脅腹足,而下至右腳心而止。是坎離為陰陽消息,故後天圖獨言之。

谷稻畜馬,魄藏於中;

稻色白,為肺之谷。馬善鬥象金,為肺之畜。並精出入謂之魄,乃精氣之匡佐也。肺藏魄,肝藏魂,魂乃陽之精,魄乃陰之精。陽動而陰靜,魂遊而魄守,陰陽相濟,魂魄相守。魂不遊而魄不守,陰陽俱喪。魄不收而魂枯,陽亦消亡,陰陽宜常相濟。故叔和云:魂將魄共連。凡人之夢寐,皆魂魄合而成者也。肺熱則夢美女相依,或兵戈相競;虛則夢涉水田。

合皮榮毛,鼻應於外。

肺主皮毛,上榮於眉,開竅於鼻。白色。小理者肺小,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咳;粗理者肺大,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肺高則上氣肩息咳;合腋張脅者肺下,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肋下痛。好肩背厚者肺堅,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肩背薄者肺脆,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

白話文:

午時,氣血從頭頂開始,沿著右手、脅腹、腿部,一直流到右腳心才停止。這是因為坎離為陰陽的變化,所以後天圖只記載了這一條。

穀物和稻米是肺的飲食,馬匹是肺的畜養。精氣進出叫做魄,是精氣的輔助。肺藏魄,肝藏魂,魂是陽氣的精華,魄是陰氣的精華。陽氣動,陰氣靜,魂遊走,魄守住,陰陽相互協調,魂魄相互依附。魂不遊走,魄不守住,陰陽都會損失。魄不收,魂枯竭,陽氣也會消亡,陰陽要經常相互協調。所以叔和說:魂魄相連。人們的夢境,都是魂魄結合在一起形成的。肺熱會夢見美女相依,或者兵戈相爭;肺虛會夢見涉水田地。

肺主皮毛,向上榮華眉毛,與鼻子相通。肺的顏色是白色。肺小的人,很少喝水,不容易患喘咳;肺大的人,喝水多,容易患胸痺、喉痺、逆氣。肩膀寬大,胸部凹陷,喉嚨窄的人,肺氣上浮,容易上氣喘不過來,肩頭呼吸,咳嗽;腋窩寬闊,胸部擴張的人,肺氣下沉,容易胸悶氣短,肋骨下疼痛。肩背厚實的人,肺氣堅強,不容易患咳嗽、上氣;肩背薄弱的人,肺氣脆弱,容易患消瘦、咳嗽、容易受傷。

背膺厚者肺端正,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肋偏疏者肺偏傾,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氣逆胸痞背疼,喘哮息賁。

肺氣太過,則令人喘咳逆氣,背痛慍慍然,或胸膈膹悶之氣牽引背疼。又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乃肺之絡脈,逆而不得隨經上下故也。息賁者,肺之積名。言其或息而或賁起也,在右肋下,大如覆杯,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旺,旺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

風浮涕塞聲重,癮疹瘡疥。

涕乃肺液,傷風則涕流,鼻塞聲重,其聲哭,其志憂,故哭則淚出。又云肺熱涕出,凡黃涕如膿,大如彈丸從鼻中出,不出則傷肺。肺主皮毛,風盛則生癮疹、瘡疥。

白話文:

背部和胸部厚實的人,肺部就端正,肺部端正則氣血調和,不容易受傷。肋骨外擴的人,肺部就偏斜,肺部偏斜就會導致胸部疼痛。

氣逆上衝,胸部鬱悶,背部疼痛,呼吸急促,喘息發出像賁賁的聲音。

肺氣過盛,就會讓人喘咳氣逆,背部疼痛,感覺沉重,或者胸膈之間有鬱悶之氣牽引著背部疼痛。還有一些人,生活起居如常,但呼吸有聲音,這是因為肺部的絡脈逆行,無法順著經脈上下流通的緣故。息賁是指肺部的積塊,形容呼吸時時而正常,時而賁起,位於右肋骨下方,大小如覆蓋杯子,多發生在春季甲乙日。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心病會傳給肺,肺又會傳給肝,肝在春季最為旺盛,旺盛則不受邪氣。肺想要將病氣還給心,心卻不願意接受,因此就停留在肺部形成積塊。時間久了,就會讓人發熱發冷,喘咳,並發展成肺癰。

風邪浮於體表,鼻涕堵塞,聲音沉重,身上出現癮疹、瘡疥。

鼻涕是肺部的液體,受風邪侵襲就會流鼻涕,鼻塞聲音沉重,聲音像哭泣,心情憂愁,所以哭泣就會流眼淚。還有說法認為,肺熱也會導致流鼻涕,黃色的鼻涕像膿一樣,大小如彈丸從鼻孔流出,流不出來就會傷肺。肺主宰皮毛,風邪盛行就會生長癮疹、瘡疥。

熱著咽膈尻陰,股膝皆痛,鼻齆鼻痔或成成淵:

肺通喉舌,候在胸中,故熱壅則喉舌腫痛,胸膈滿悶。尻陰股膝痛為痿躄者,肺熱葉焦也。鼻端紫紅粉刺,謂之鼻齄。內生瘜肉,謂之鼻痔,流涕不止,謂之鼻淵。皆上熱下虛也。

虛極呼吸息微,欠伸溺頻,肺痿肺癰或成瘵。

肺主氣,虛則呼吸少氣不足以息,小便頻數或遺。虛甚為相火所乘,則咳而見血,或為癆瘵、肺癰、肺痿。

冷時身顫嘔涎。

用力顫掉,聲嘶氣虛,衛冷甚也。肺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循胃口上膈屬肺,故虛寒則善嘔沫也。

血燥掌熱乾咳。

手太陰之別名列缺,起於腕上,並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故肺經血燥,掌心亦熱。乾咳者,肺中無津液也。

白話文:

咽喉、肛門、大腿和膝蓋都疼痛,鼻子上長了粉刺和息肉,而且流鼻涕不止,這是因為肺部有熱,導致上半身燥熱,下半身虛寒,虛寒嚴重時甚至會呼吸微弱,頻尿,甚至咳血、肺癆、肺癰和肺痿。寒冷時身體顫抖、嘔吐,用力時手腳顫抖、聲音嘶啞,都是因為衛氣不足,身體虛寒所致。掌心發熱、乾咳,則是因为肺部津液不足。

補以參耆阿膠瘛瘲。

山藥、紫菀、酸棗仁、麥門冬、車前子、百部、白膠、栝蔞仁、白茯苓。

溫必陳皮半夏乾薑。

款冬花、生薑、白豆蔻、肉桂、木香、杏仁、蘇子。

涼以知母栝蔞桔梗。

沙參、天門冬、玄參、貝母、馬兜鈴、香薷、枯芩、冬瓜子、蘿蔔子、犀角、百部、山梔、枇杷葉、人溺、石膏、青黛。

白話文:

用人參、黃耆、阿膠來治療瘛瘲。

山藥、紫菀、酸棗仁、麥門冬、車前子、百部、白膠、栝蔞仁、白茯苓。

溫補要用陳皮、半夏、乾薑。

款冬花、生薑、白豆蔻、肉桂、木香、杏仁、蘇子。

清涼要用知母、栝蔞、桔梗。

沙參、天門冬、玄參、貝母、馬兜鈴、香薷、枯芩、冬瓜子、蘿蔔子、犀角、百部、山梔、枇杷葉、人溺、石膏、青黛。

瀉必葶藶桑皮蛤蚧。

防風、檳榔、枳殼、通草、澤瀉、赤茯苓、琥珀、冬葵子。

輕聲美食自清虛。

凡肺病皆因呼叫過度,或煎爆酒面姜椒太過,以致虛實見焉。病者宜輕聲緩語以養其氣,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以潤其燥。

夙興夜寐防災害。

秋三月,天地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收斂神氣,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白話文:

瀉肚子一定要用葶藶、桑皮、蛤蚧。

防風、檳榔、枳殼、通草、澤瀉、赤茯苓、琥珀、冬葵子也都是常用的藥材。

說話要輕聲細語,飲食要清淡,才能保持身體的虛靈狀態。

肺病都是因為說話過度,或是吃太多煎炸、辛辣的食物,導致肺氣虛弱。患者要輕聲細語,以保養肺氣,並食用苦麥、羊肉、杏、薤等潤肺的食物。

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才能預防疾病。

秋季天氣涼爽,要早睡早起,與雞一起起床,收斂精神,以養護身體。反之,就會傷肺,冬天容易腹瀉,儲存的能量也會減少。

大腸又名迴腸,長二丈一(尺)而大四寸,受水穀一斗七升半;

迴腸者,當臍右回迭積十六曲,徑一寸半,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魄門上應闌門,長二尺八(寸)而大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

魄門者,肺藏魄也。又曰廣腸,言廣闊於大小腸也。又曰肛門,言其處似車缸形也。《內經》以此為一臟,故俗名墜臟。熱則重墜或突出,虛則脫下不收。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專主出而不納。凡腸胃合受水穀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闌門者,大小腸各受物傳化而相會於此,滓入廣腸,水入膀胱,關闌分隔,故曰闌門。

肛之重也,僅十二兩;腸之重也,再加二斤。

白話文:

大腸又稱為迴腸,長度約為2丈1尺,直徑約為4寸,可以容納約1鬥7升半的食物和飲料。

迴腸位於腹部右側,繞過肚臍周圍,經過16次彎曲,直徑約為1.5寸,可以容納約1鬥的食糧和7升半的飲料。

魄門位於肚臍右上方,長約2尺8寸,直徑約為8寸,可以容納約9升3合8分的食物。

魄門是肺部所主的器官,也被稱為廣腸,因為它的寬度超過了大小腸。另外,它也被稱為肛門,因為它類似於車輪的缸狀形狀。根據《內經》的說法,魄門是一種獨立的器官,因此俗稱之為墜臟。當熱氣過盛時,它可能會因重力影響而下垂或突出;當體質虛弱時,則可能導致排便困難,無法收納。魄門可以容納約9升3合8分的食物,主要功能是排出而非吸收。腸胃共同容納約8鬥7升6合8分的食物和飲料。

肛門的重量僅約12兩,而腸道的重量則再增加約2斤。

肛門重十二兩,大腸重二斤十二兩。

總通於肺,而心腎膀胱連絡系膈;

肛門亦大腸之下截也,總與肺為表裡。大小腸之系自膈下與脊膂連心腎膀胱相系,脂膜筋絡,散布包裹,然各分紋理,羅絡大小腸與膀胱。其細脈之中,乃氣血津液流走之道。

外應在皮,而氣血津液潤燥不均。

肺應皮,腹皮厚者,大腸厚;皮薄者,大腸薄;皮緩腹裡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氣血津液調和則大便亦調,燥熱則便堅而澀,寒濕則便潤而利。

風搏耳鳴齒痛便血,或時欲食不食嘔吐清水;

便血有遠近者,腸繫心腎膀胱故也。食則嘔吐者,肺風傳入大腸,令腸中宛轉搏上不欲食,食即嘔吐清冷水也。

白話文:

肛門重十二兩,大腸重二斤十二兩。它們都與肺相通,而心、腎、膀胱則通過膈膜與之相連。肛門是大腸的末端,與肺互為表裡。大小腸從膈膜下方與脊柱、心、腎、膀胱相連,由脂肪膜、筋絡包裹,並分佈著紋理,將大小腸與膀胱聯繫起來。這些細小的血管是氣血津液流動的通道。

外在表現於皮膚,氣血津液的潤燥失衡會影響皮膚。肺與皮膚相應,腹部皮膚厚的人,大腸也厚;皮膚薄的人,大腸也薄;皮膚鬆弛、腹部大的人,大腸大而長;皮膚緊繃的人,大腸短而緊;皮膚光滑的人,大腸直;皮膚與肌肉緊密相連的人,大腸容易結塊。氣血津液調和,大便也正常;燥熱則大便乾燥且澀,寒濕則大便潤滑且稀。

風邪入侵會導致耳鳴、牙痛、便血,或食慾不振、嘔吐清水。便血的遠近與腸繫心、腎、膀胱有關。食慾不振、嘔吐清水是因為肺風傳入大腸,使腸中翻滾、向上逆流,導致不想吃東西,吃後就嘔吐出清涼的水。

血壅鼻衄目黃喉痹,或時大指次指肩痛頻。

手陽明脈起大指次指之端,循臂臑,外上肩髃之前廉,下齒還出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俠鼻孔交目側,故病如是。

氣秘腹滿切痛,外注皮膚堅硬;

氣滯腸中切痛或鳴,腹滿大便秘澀。重感於寒,當臍而痛,即泄。不能久立。若氣注於外,挾痰則皮膚堅而不痛。

熱秘臍滿口瘡,內結痔癰痢騂。

俠臍滿痛,大便不通,或喘不能立,或口生瘡,皆熱症也。濕熱內結,則為痔漏腸癰,痢下赤白。騂者,赤色也。

虛則腸鳴身易瘦,冷則滑脫耳難聞。

腸氣虛則鳴,身枯瘦如雞皮有鱗。虛冷則滑泄、脫肛、耳聾。經曰:邪克陽明之絡,令人耳聾,時不聞音。

白話文:

鼻子流血、眼睛發黃、喉嚨痛,有時大拇指、食指和肩膀會經常疼痛。這是因為手陽明經脈從大拇指和食指的末端開始,沿著手臂、肩膀,經過肩髃穴前方,下到牙齒邊緣,與人中穴交會,左右交叉,經過鼻孔,到達眼角,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

如果氣機閉塞,肚子脹滿疼痛,還會出現皮膚硬化;如果氣機停滯在腸道,就會疼痛或發出聲響,肚子脹滿,大便乾燥難解。如果受寒,則會在肚臍周圍疼痛,腹瀉,站立不住。如果氣機外泄,伴隨痰濕,就會皮膚堅硬,但不會疼痛。

肚子裡有熱氣,導致肚臍周圍脹滿,嘴巴生瘡,還會引起內痔、肛門膿腫、痢疾和赤色排泄物。

肚臍周圍脹滿疼痛,大便不通,或者喘不過氣來,站立不住,或者嘴巴生瘡,都是熱證。濕熱內積,就會引起痔瘡、肛門廔管、腸道膿腫,以及排泄物呈赤色或白色。赤色,就是紅色。

如果身體虛弱,就會出現腸鳴、體重減輕;如果體寒,就會出現腹瀉、脫肛、耳聾。經書記載:邪氣侵犯陽明經脈,就會導致耳聾,有時聽不到聲音。

補以粟殼五倍棕櫚,牡蠣、木香、肉豆蔻、蓮肉、蓁子、訶子、龍骨。

瀉必硝黃續隨桃仁;

芒硝、大黃、續隨子、枳殼、麻仁、石斛、檳榔、旋覆花、榧實、巴豆、蔥白、牽牛。

溫以吳萸人參薑桂,乾薑、肉桂、半夏、桃花石、木香、石蜜。

涼必芩連槐花茅根。

黃芩、黃連、天花粉、玄參、砂糖。

籲!水穀變化自然妙,經曰:大腸為傳道之官,變化出焉。《難經》曰:唇為飛門(言唇開則食入如飛也),齒為戶門(飲食由此而入也),咽為吸門(言咽入不得復出也),胃為賁門(言嚥下賁向於胃也),太倉下口為幽門(在臍下三寸。居於幽暗,故名也),並闌門、魄門,合之為七衝門,皆水穀變化出入相沖之要路也。

白話文:

以粟殼五倍的棕櫚、牡蠣、木香、肉豆蔻、蓮肉、蓁子、訶子、龍骨來補益;瀉下則必用硝黃、桃仁;芒硝、大黃、續隨子、枳殼、麻仁、石斛、檳榔、旋覆花、榧實、巴豆、蔥白、牽牛等藥物;溫補則以吳萸、人參、薑桂、乾薑、肉桂、半夏、桃花石、木香、石蜜等藥物;涼解則必用芩連、槐花、茅根;黃芩、黃連、天花粉、玄參、砂糖等藥物。

水穀的變化實在奇妙,經書中說大腸是傳送食物的器官,變化由此而出。《難經》中記載,嘴唇是飛門,開口即如飛鳥般將食物送入;牙齒是戶門,飲食由此進入;咽喉是吸門,食物進入後便不可再出來;胃是賁門,嚥下的食物會賁向胃部;太倉下口是幽門,位於臍下三寸,處於幽暗位置,因此而得名;還有闌門、魄門,合稱七衝門,這些都是水穀變化出入相衝的要道。

但水穀清芳甘美,運布則為精微,腐熟則為滓穢,乃陰陽自然之妙用也。

食息調燮由於人。

腎有兩枚,左屬水而右屬火;重各九兩,右主女而左主男。

左右兩枚,共一斤二兩,男以左腎為主,女以右腎為主。

連脅繫心貼脊膂兮,裹以脂膜,里白外紫如江豆兮,相合若環。

腎連脅下對臍,形如江豆,相併如環,曲貼脊膂膜中,里白外紫。兩腎二系相通下行,其上則與心系通而為一,所謂坎北離南,水火相感者也。左右氣常相通,靜養極者,左右相合,則精不泄矣。

以左言其概,位北水惟慳;

此條專言左腎天一生水,專一以慳為事,所以五臟俱有補瀉,惟腎有補無瀉。

白話文:

然而食物精華甘美,經過運化就變成精微物質,腐敗後就變成糟粕,這是陰陽自然運作的奇妙之處。

飲食和呼吸的調節,則取決於人自身。

腎臟有兩個,左邊屬水,右邊屬火;重量各為九兩,右邊主宰女性,左邊主宰男性。

左右兩枚腎臟,總重一斤二兩,男性以左腎為主,女性以右腎為主。

腎臟緊貼著肋骨,靠近脊椎,外面包著脂肪膜,裡面白色,外面紫色,像江豆一樣,兩個腎臟互相連接成環狀。

腎臟連接著脅骨下方,對著肚臍,形狀像江豆,兩個腎臟並排成環狀,彎曲地貼在脊椎的膜中,裡面白色,外面紫色。兩個腎臟和兩個輸尿管相通向下延伸,上面則與心臟相通,形成一個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坎北離南,水火相感」的道理。左右腎臟的氣息始終相通,靜養到極致時,左右腎臟就會合二為一,精氣就不會外泄。

以下描述的是左腎的概況,左腎位於北方,屬水,並且十分吝嗇。

這段文字專門講述左腎主生水,並且專一吝嗇,所以五臟都有補瀉,唯獨腎臟只有補而無瀉。

納氣收血化精,而為封藏之本;

左腎主納氣收血化精,司冬之令,專主收藏,故曰封藏之本。

壯志造無成有,別號作強之官。

腎藏志,意之所存者謂之志。精完則志壯,志壯則精益完,故曰精志自相隨。造無為有,男女交媾,造化形容。經曰: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言精志完而強於作用也。又,男曰作強,女曰伎巧。

候在腰而充骨填髓,腎之候在腰,其充在骨,諸髓皆屬於腦,而腎實主之。叔和云:實夢腰難解,虛行溺水湄。

竅於耳而榮發駐顏。

黑色。小理者腎小,腎小則臟安難傷;粗理者腎大,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傷以邪。高耳者腎高,腎高則苦背膂不可俯仰;耳後陷者腎下,腎下則腰尻痛,或為狐疝。耳堅者腎堅,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耳薄不堅者腎脆,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耳偏高者腎偏傾,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

白話文:

收納氣息、凝聚血液轉化精氣,這是腎臟封藏功能的基礎;左腎負責收納氣息、凝聚血液轉化精氣,主導冬季的節令,專注於儲存和保護,因此稱為封藏之本。

壯志能夠創造從無到有的過程,別名是作強之官。

腎臟藏著意志,意志的存在就是意志。當精氣完整,意志也會變得強壯;意志強壯,就能夠使精氣更加完善,所以說精氣和意志相互依存。壯志能夠創造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就是男女性行為,創造生命。經典上說,作強之官,創造了各種技巧。這是指當精氣和意志完整時,他們的行動力就會更強大。男性稱為作強,女性則稱為技巧。

腎的功能反映在腰部,影響骨骼充實和髓質的填補,腎的功能在腰部表現,其充實在於骨骼,所有骨髓都與腦有關,而腎臟實際上主導著這一過程。叔和曾說,夢見腰部難以理解,虛弱時容易出現尿失禁的情況。

耳朵能控制頭髮的生長和保持容顏,黑色是腎的色彩。細膩的耳朵表示腎功能良好,腎功能良好則身體不易受傷;粗壯的耳朵表示腎功能較差,腎功能差則容易出現腰痛,且不易彎腰,容易受到邪氣的侵害。耳朵位置高的表示腎功能高,腎功能高則背部和脊柱難以彎曲;耳朵凹陷在後面表示腎功能低,腎功能低則容易出現腰痛,或者發生狐疝。堅硬的耳朵表示腎功能堅固,腎功能堅固則不易出現腰背疼痛;耳朵薄軟的表示腎功能脆弱,腎功能脆弱則容易出現消瘦,容易受到傷害。耳朵前部位於牙齒附近表示腎功能正當,腎功能正當則身體康健,不易受傷;耳朵側傾表示腎功能偏斜,腎功能偏斜則容易出現腰背疼痛。

鬚髮顏面皆腎脈所絡,陽精盛注於外,則鬚髮榮盛,面體光潤。

風旋目䀮無見,或面浮咳水而隱曲不利。

腎風多汗惡風面浮,目視䀮䀮無所見,若伏有水氣,則目下亦腫,名曰風水。不能偃臥,偃則咳出清水,男子身重難行,溺黃,女人月事不行,俱謂之隱曲不利。風盛者,膝脛攣急,不能久立。

氣動飢不欲食,或喘急奔豚而脅脊痛酸。

飢不欲食,喘嗽喉中鳴者,腎氣病也。奔豚者,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如豚之奔然,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旺,旺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久而不已,令人喘逆少氣,竟至於骨髓痿弱矣。脅脊痛者,腎病小腹腰脊痛、脛酸,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支痛,二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白話文:

頭髮、臉色都是腎經所連接的部位,腎氣旺盛,精氣外溢,就會頭髮茂盛、容光煥發。

如果受到風邪侵襲,就會視力模糊,甚至面浮、咳嗽、水腫等,行動不便。

腎氣不足、風邪侵襲,容易出汗、怕風、面浮、視力模糊,如果同時伴隨水腫,就會眼瞼浮腫,稱為風水。躺下就會咳嗽,咳出清水,男人身體沉重,難以行走,尿液發黃,女人月經不調,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風邪盛行時,膝蓋和脛骨會僵硬,無法久站。

腎氣不足,容易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或呼吸急促,胸口和脊背疼痛酸脹。

飢餓不想吃東西,咳嗽、呼吸急促、喉嚨有聲音,都是腎氣虛弱的表現。奔豚是指腎氣積聚,從小腹向上至心窩,像豬一樣奔走,多發生在夏天丙丁日。這是因為脾病傳給腎,腎又傳給心,夏天是心氣最旺盛的時候,不易受邪氣侵襲。腎氣想要回到脾臟,但脾臟已經不願意接受,於是留在小腹,形成積聚。久而久之,就會喘不過氣,呼吸困難,甚至骨髓虛弱。脅背疼痛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小腹、腰部、脊柱疼痛,脛骨酸痛,三天後背部肌肉疼痛,小便閉塞,三天後腹部脹滿,三天後兩側肋骨疼痛,兩天后不治,就會死亡。冬天清晨,夏天午後。

熱則口燥舌乾咽痛,甚則小腹脹而背亦強;

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邪克於少陰之絡,令人咽嗌腫痛,不可納食。腎病則大小腹脹痛,背痛引心,厥心痛;引腰者,屬腎;引脅者,屬膀胱。

虛則心懸骨痿齒搖,甚則夢泄精而囊亦寒。

腎氣虛,心懸如飢善恐,惕惕如人將捕,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經曰: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言虛中有熱也。齒者骨之屬,腎虛則搖動不固。夢泄者,腎氣虛而下脫,或挾火邪也。囊寒者,腎氣衰也。人年六十,氣衰發墮齒落,經脈空虛,七十形體皆極,九十如樹之有根耳。

白話文:

當身體發熱時,嘴巴會乾燥、舌頭乾澀、喉嚨疼痛,嚴重時小腹會脹痛,背部也會痠痛。

少陰經脈穿過腎臟,與肺部相連,並連接到舌根,所以身體發熱會導致口乾舌燥、口渴。如果邪氣侵犯少陰經脈,就會導致喉嚨腫痛,無法進食。腎臟病變會導致腹脹痛、背痛,疼痛會延伸到心臟,引起心痛;疼痛延伸到腰部,屬於腎臟病變;疼痛延伸到肋骨,屬於膀胱病變。

如果身體虛弱,心臟會感到懸空、骨骼無力、牙齒鬆動,嚴重時會夢遺精液、陰囊寒冷。

腎氣不足會導致心臟懸空、感到飢餓、容易恐懼、心神不寧,就像被人追捕一樣。水不能剋制火,就會導致骨骼乾枯、骨髓虛弱,所以腳無法支撐身體,導致骨骼無力。經書中記載:腎氣過熱會導致腰部和脊椎無力、骨骼乾枯、骨髓減少,導致骨骼無力。這說明虛弱中帶有熱氣。牙齒是骨骼的一部分,腎氣不足會導致牙齒鬆動。夢遺是腎氣不足導致精液外泄,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熱邪入侵。陰囊寒冷是腎氣衰弱的表現。人到六十歲,腎氣衰退,頭髮開始脫落、牙齒掉落,經脈空虛;七十歲時,身體機能衰退,幾乎達到極限;九十歲時,就像一棵樹只剩下了樹根一樣。

血症口唾腸癖足心熱,並濕必發黃疸;

經曰:咳則有血,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刻期,故血見於鼻與口也。又少陰不足脈澀,病積溲血。足心熱者,心風入腎也。黃疸者,腎虛為濕熱乘之,必口淡腳軟,是為虛疸。

冷症胸痹莖縮股內痛,並郁必然黑顏。

骨痹者,腎脂髓枯而不滿,故寒冷。甚則至骨,痹痛蜷攣,其人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能振慄者,肝為一陽,心為二陽,腎孤臟,一水不勝二火,故不能振慄也。莖縮者,腎竅二陰,冷則痿弱不舉,甚則縮入,俗云脫陽症也。股內後廉痛者,少陰脈起於足小指,走足心,循內踝後入筋中,上內廉股內後廉貫脊故也。

白話文:

血癥、口唾、腸癖、足心熱,並伴有濕氣時,必定會出現黃疸症狀;

經書上說:咳嗽會引發出血,這是因為陽氣受損。陽氣尚未充盈到頭部,脈搏卻已飽滿,飽滿到了一定時間,所以血會出現在鼻子和口中。另外,少陰經不足時,脈搏會顯得細澀,這代表有積聚的尿血現象。足心熱,是心火進入腎經的表現。黃疸,是腎虛被濕熱侵襲所致,通常會伴隨口淡、腳軟,這是虛性黃疸的特徵。

冷症、胸痹、莖縮、股內疼痛,並且鬱滯時,可能會導致面色變黑;

骨痹,是因為腎中的脂肪和骨髓乾涸不夠充實,所以會感到寒冷。病情嚴重時,會影響到骨頭,造成疼痛蜷縮。病人身體會感覺寒冷,無論用湯或火都無法使之暖和,厚重的衣服也不能提供足夠的溫度。但他們不會顫抖,這是因為肝屬一陽,心屬二陽,腎獨自為一水,不能承受兩火的火力,所以不會顫抖。莖縮是因為腎的陰經受涼,導致萎縮無力,嚴重時會縮入,俗稱「脫陽」症狀。股內後側疼痛,是因為少陰脈起於腳的小指,行走於腳底,沿著內踝後方進入筋肉之中,上行至內側股部後側,貫穿脊椎的緣故。

黑顏者,冷郁久則精枯不能上注,故面黑顏衰,肌枯肉瘦。

補以熟地枸杞鹿茸,鍾乳粉、龜板、龍骨、虎骨、五味子、鎖陽、山茱萸、杜仲、山藥、知母、蓮肉、芡實、覆盆子、桑螵蛸、牡蠣、小草、牛膝、當歸、玄參、石楠、合歡、五加皮、楮實。

白話文:

面色發黑的人,是因為體內寒氣鬱結久久不散,導致精氣枯竭無法上達頭面,因此臉色發黑、容顏衰敗,肌肉乾枯、身形消瘦。可以服用熟地、枸杞、鹿茸、鍾乳粉、龜板、龍骨、虎骨、五味子、鎖陽、山茱萸、杜仲、山藥、知母、蓮肉、芡實、覆盆子、桑螵蛸、牡蠣、小草、牛膝、當歸、玄參、石楠、合歡、五加皮、楮實等藥材來調理。

瀉必苦茗豬苓琥珀;

澤瀉、茯苓。腎本無瀉,此言瀉者,伐其邪水邪火也。

溫以沉香菟絲附子,乾薑、肉桂、巴戟、葫蘆巴、補骨脂、柏子仁、烏藥、石楠藤。

涼必知母黃柏牡丹皮。

地骨皮、玄參、竹瀝。

籲!早臥晚起陽氣復,冬三月,天地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此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四時有腎病者,亦宜體此以養微陽。凡腎病皆因快情縱欲,失志傷腎,過服丹藥。華佗云:陽劑剛強,則天癸竭而榮衛涸。

白話文:

治療腎虛,必須先瀉去體內的水濕和邪火,可以用豬苓、琥珀、澤瀉、茯苓等藥物。如果腎虛伴有寒症,可以用沉香、菟絲子、附子、乾薑、肉桂、巴戟、葫蘆巴、補骨脂、柏子仁、烏藥、石楠藤等溫性藥物來溫補。若伴有熱症,則可以用知母、黃柏、牡丹皮、地骨皮、玄參、竹瀝等涼性藥物來清熱。

養腎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順應天地陰陽變化,才能避免腎氣受損。特別是在冬季,要早睡晚起,避寒就暖,不要過度暴露皮膚,才能更好地滋養腎氣。凡是患有腎病的人,都要遵循這些養生之道,以溫補陽氣。腎病的發生,通常是因縱慾、傷神、過度服用藥物等因素導致。華佗說過,陽氣過於剛強,就會耗損精氣,導致體虛。

靜坐獨眠藿豆飧。

靜坐則腎水自升,獨眠則房色自節。藿、葵、黑豆味鹹,黃黍、雞、桃味辛,腎病宜食。

膀胱,上口闊二寸半,而盛溺九升九合;中廣九寸正,而重九兩二銖。無出竅也,資氣海以施化,府名津液;

膀胱以虛受水,為津夜之夜。有上竅而無下竅,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溲便注瀉;氣海之氣不足,則秘隱不通。

透絕頂也,司升降之消息,官號州都。

經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應在毛髮,系通心肺;驗於皮骨,臟屬腎俞。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白話文:

靜坐單人睡覺,食用胡豆飯。靜坐能讓腎水自然上升,單人睡覺可以調節房事。胡豆、葵菜、黑豆味道偏鹹,黃黍、雞肉、桃子味道偏辛,腎病患者應當食用。

膀胱上口寬大二寸半,能存儲尿液九升九合;中間開闊九寸,重量為九兩二銖。沒有出口,依賴氣海來進行尿液的生成和轉換,膀胱是尿液的儲存器。

膀胱通過空虛狀態接受水分,成為夜間尿液的主要來源。它有一個上口但沒有下口,得到氣海的氣息進行尿液的生成和轉換,就能順利排尿;氣海的氣息不足,則會導致尿閉不通。

這部分描述了膀胱的運作,以及其與腦部、心肺、皮膚、骨骼等身體其他部位的關係。膀胱主管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其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尿閉或尿瀉。

《內經》中提到,膀胱是藏納津液的官府。

從毛髮、皮膚、骨骼可以觀察到腎臟的功能狀態。例如,骨骼密實、皮膚厚實的人,三焦和膀胱的組織較厚;骨骼粗壯、皮膚薄的人,三焦和膀胱的組織較薄;皮膚毛孔疏鬆的人,三焦和膀胱的組織較鬆弛;皮膚緊致無毛發的人,三焦和膀胱的組織較緊致;毛髮茂密且粗壯的人,三焦和膀胱的組織較直立;毛髮稀疏的人,三焦和膀胱可能存在堵塞的情況。

風搏頭疼眼旋目淚,噁心筋骨不利;氣滯項拔背強腰折,尻痛膕脛尤拘。

膀胱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別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挾脊,揭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前者,從腰中下脊,貫臀,入膕中。其支別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脾,挾脊,內過膊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故病如是。噁心者,膀胱移邪於小腸,故惡聞食臭。

熱結腹滿而胞塞,甚則狂發;

熱結下焦,則小腹苦滿,難於俯仰,胞轉閉塞,不得小便,令人發狂。

冷即多唾而帶下,甚則瀝余。

白話文:

風吹頭部,頭痛眼花,眼淚直流,噁心,四肢筋骨無力;氣血不暢,脖子僵硬,背部痠痛腰部折斷一樣,屁股疼痛,大腿和小腿也僵硬。

膀胱經起於眼睛內角,向上經過額頭到頭頂,分支則從頭頂到耳廓上端。主線則從頭頂進入連接腦部的經絡,再返回分出至脖子後方,沿著肩膀、背部,經過腰部,進入脊柱,連接腎臟,屬於膀胱經。分支向前,從腰部向下沿著脊柱,穿過臀部,進入大腿內側。其他分支則從肩膀內側左右分出,穿過脾臟,沿著脊柱,經過肩膀關節,沿著大腿外側後方,向下匯合到大腿內側,再向下穿過小腿,從外踝後方出來,沿著腳踝骨,到達小指外側末端。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的症狀。噁心是因為膀胱經的邪氣移到小腸,所以聞到食物就會反胃。

熱氣積聚在腹部,肚子脹滿,子宮也阻塞,嚴重的話會導致精神失常;

熱氣積聚在下腹部,就會導致小腹疼痛難忍,難以彎腰或仰頭,子宮閉塞,無法排尿,讓人發狂。

如果體寒,就會經常流口水,並伴隨著白帶,嚴重的話會出現白帶過多,像水一樣流出來。

冷則濕痰上溢則為多唾,濕痰下滲則為帶濁,甚則小便瀝余,或頻數。叔和云:冷敗則遺尿不知。

虛症腦轉耳聾,房事舉亦無力;血病鼻衄淋(瀝)痔(瘡),莖囊腫或被吹。

陰莖陰囊腫大,皆濕熱以致血瘀。小兒多蟲蟻、地風所吹。

溫以蓽(澄)茄茴香烏藥,涼必生地防己地膚(子);

黃柏、防風、甘草梢、防葵。

瀉以車前瞿麥滑石,芒硝、澤瀉、萱草根。

補必橘核益智菖蒲。

白話文:

如果受寒就會導致濕痰上升,多唾液;如果濕痰下沉,則會出現帶狀的分泌物,嚴重時可能會有小便不淨或頻繁的情況。叔和說,受寒會導致遺尿不知。

虛症則會導致耳聾,房事無力;血病則會出現鼻血、尿血和痔瘡,陰莖與陰囊腫大,都是因為濕熱導致血液淤滯。小孩則容易受到蟲蚤和土風的影響。

用蓽茄、茴香與烏藥來溫補,若要清涼則可用生地、防己和地膚;黃柏、防風、甘草梢和防葵也可以使用。

要降火,可以使用車前草、瞿麥、滑石、芒硝、澤瀉和萱草根。

增強補氣的話,可以用橘核、益智和菖蒲。

龍骨、續斷、黃芩。

籲!寡欲一念真秋石,今人不知吾身自有秋石。諺云:泄盡真藥服假藥,十字街頭買秋石。

節飲三杯固尾閭。

酒水好停下焦為邪,節之尾閭自固,不患漏泄。

命門,下寄腎右,而絲系曲透膀廣之間;

命門,即右腎,言寄者,命門非正臟,三焦非正腑也。命門系曲屈下行,接兩腎之系,下尾閭附廣腸之右。通二陰之間,前與膀胱下口於溲溺之處相併而出,乃是精氣所泄之道也若女子則子戶胞門,亦自廣腸之右,膀胱下口相併而受胎,故氣精血脈腦,皆五臟之真,以是當知精血來有自矣。

白話文:

龍骨、續斷、黃芩,這些藥材可以幫助人體固本培元。

古人說:「寡欲一念真秋石,今人不知吾身自有秋石。」意思是說,如果能減少慾望,就能留住精氣,而現代人卻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擁有滋補精氣的「秋石」。民間諺語也說:「泄盡真藥服假藥,十字街頭買秋石。」這說明了,如果縱慾過度,就會損耗精氣,最後只能依靠外物來補充,如同在街頭購買假藥一樣。

要固本培元,除了藥物,還要節制飲食,尤其是酒水。古人說:「節飲三杯固尾閭。」意思是要控制酒水攝入,才能固守後腰,避免精氣外泄。

酒水過多,會導致身體上焦虛熱,而下焦精氣不足,導致精氣外泄,所以要節制酒水,才能固守後腰,避免精氣外泄。

命門位於腎臟右側,並向下連接膀胱和直腸之間。命門不是正臟,三焦也不是正腑,但命門向下連接腎臟,並與膀胱和直腸相連。精氣由此處泄出,女子則由此處受孕。因此,精氣血脈腦皆是五臟之真,我們應該珍惜並保護它們。

上為心包,而膈膜橫連脂漫之外。

心包即命門,其經手厥陰,其腑三焦,其髒心包絡,其部分在心下橫膈膜之上。豎斜膈膜之下,與橫膜相黏。其處黃脂漫包者,心也。其漫脂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此胞絡也。

配左腎以藏真精,男女陰陽攸分;

命門為配成之官,左腎收血化精,運入藏諸命門,男以此而藏精,女以此而系胞胎。男子以氣為主,坎水用事,故蒸氣為精而色白,如帶火者,精亦能紅。女子以血為主,離火用事,故血盈為經而色紅,如挾痰氣者,經亦能白。女人屬陰,陰極則必自下而上衝,故乳房大而陰戶縮也。

男子屬陽,陽極則必自上而垂下,故陰物垂而乳頭縮也。蓋陽無形,陰有質,男子內陽而外陰,女人內陰而外陽,男子背屬陽而腹屬陰,女人腹屬陽而背屬陰。又男子督脈主事,自背尾閭行至齦交穴止,故血盛者感陽氣而髭鬚生。女子任脈主事,自小腹上行至咽喉而止,故不上與陽合而無須。

白話文:

上部是心包,隔膜橫跨在脂肪層之外。

心包即是命門,其經脈屬於手厥陰,其腑是三焦,其臟是心包絡,其部分位於心下,橫跨隔膜之上,並斜穿隔膜之下,與橫隔膜相黏附。那層黃色的脂肪包裹的地方,就是心臟。那層脂肪之外有一層細微的筋膜,如同絲線,與心和肺相連,這就是胞絡。

與左腎配合儲存真精,男女有著不同的生理功能;

命門是配對的器官,左腎收納血液轉化為精液,運輸到命門儲存。男性因此藏精,女性則系繫於胎兒。男性以氣為主,坎水主事,所以蒸汽形成精液呈白色,如果帶有火熱之氣,精液也可能變紅。女性以血為主,離火主事,所以血液充盈形成經血呈紅色,如果混有痰氣,經血也可能變白。女性屬陰性,陰性極度時會從下往上衝擊,所以乳房增大而陰戶縮小。

男性屬陽性,陽性極度時會從上往下垂落,所以陰部垂下而乳頭縮小。因為陽性無形,陰性有質地,男性內有陽性而外表陰性,女性內有陰性而外表陽性。男性背部屬陽性而腹部屬陰性,女性腹部屬陽性而背部屬陰性。男性督脈主導事務,從背部尾閭行至齦交穴,所以血量充足時會受到陽氣影響而長出鬍鬚。女性任脈主導事務,從小腹上行至咽喉,所以不會與陽性結合而無須。

宦官去勢,亦無須,一理也。

相君火以系元氣,疾病死生是賴。

相火之臟,元氣系焉。凡病雖危,命脈有神者生,命脈無神者死。

風則肘臂攣急,腋下腫紅;

心包支脈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

氣則胸膈支結,脅不舒太。

心包脈起於胸中下膈,循歷絡三焦,故病有胸病及息賁者。

熱逼五心煩,而目赤善笑,溲便亦難;

火盛故也。

虛乏四體軟,而頭旋耳痛,精力不銳。

火衰則土不運,而四體若無骨然。頭旋者,命門帶繫上透泥丸,陽虛則頭旋也。耳痛者,腎竅於耳,虛氣壅則痛,壅塞則聾也。精力不銳者,交感精來不快,平時無力不足以息。

白話文:

宦官去勢,其實並無必要,道理是一樣的。

心火掌管著元氣,疾病生死都依賴它。

心火所屬的臟器,元氣都依附於它。任何疾病即使危急,命脈有神則生,命脈無神則死。

風邪會導致肘臂攣急、腋下腫紅;

心包經分支沿胸部循行,穿過脅肋,在腋下三寸處向下行至大腿內側,行於太陰經和少陰經之間,進入肘部,下行至前臂,行於兩筋之間。

氣虛則胸膈支結、脅肋不舒展。

心包經脈起於胸中下膈,循行於全身絡脈,連通三焦,因此疾病會出現胸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熱邪逼迫五心煩躁,同時眼睛發紅、愛笑,大小便也難以控制;

這是因為心火過盛。

身體虛乏無力,四肢軟弱無力,頭昏眼花,耳鳴疼痛,精力不集中。

心火衰弱則脾土運化失常,導致四肢無力,如同無骨一般。頭昏眼花是因為命門之火向上透到泥丸宮,陽氣虛弱就會頭昏。耳鳴疼痛是因為腎氣通於耳,虛氣壅塞則會疼痛,壅塞嚴重則會耳聾。精力不集中是因為腎精不足,無法正常運作,平時無力,難以集中精神。

血衰面黃,而心下崩且煩:

面色紫光者,腎無苦也;色黃黑者,腎衰也。經曰:悲哀太甚則心下崩,數溲血也。蓋悲哀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包絡絕而陽氣內鼓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心下崩,謂心包肉崩而下血也。

冷極陰痿,而肢體厥且痹。

腎氣冷極,前陰痿弱不舉,病則四肢發厥如冰,骨痛為冷痹。

瀉以烏藥枳殼,補必蓯蓉葫蘆巴;

沉香、黃耆、肉桂。

涼以黃柏山梔,黃連、柴胡。

溫必附子肉桂。

膃肭臍、川芎、補骨脂、沉香。

白話文:

面色蒼白、發黃,胸口悶痛且煩躁,可能是血氣不足。面色發紫,可能是腎虛寒。面色發黃發黑,可能是腎氣衰退。過度悲傷會導致胸口悶痛,甚至尿血。因為悲傷會使心氣鬱結,肺氣上逆,導致上焦不通暢,氣血運行不暢,熱氣積聚在胸腔,最終導致心包受損,出現胸口悶痛、尿血等症狀。身體冰冷,陰莖痿弱不能勃起,四肢冰涼麻木,骨骼疼痛,可能是腎氣不足,寒氣入侵。治療時,可以使用烏藥、枳殼等藥物瀉火,蓯蓉、巴戟天等藥物補腎。沉香、黃耆、肉桂等藥物溫補氣血。黃柏、山梔子、黃連、柴胡等藥物清熱解毒。附子、肉桂等藥物溫陽散寒。膃肭臍、川芎、補骨脂、沉香等藥物可以補益腎氣。

抑又疑,左右受病,同歸於膀胱;

小便清利,脈沉而遲,是冷氣歸腎;小便赤澀,脈沉而數,是熱氣歸命門。是命門與腎脈同者,謂其所受病同歸於膀胱一腑也。

冬夏司天,兩分於水火。

所以左屬水,右屬火者,左尺膀胱停瀦腎水,右尺三焦腐熟穀食。俗呼小便曰水,大便曰火,水火之義較然。況六氣司天,左為寒水,司冬為寒;右為相火,司夏為暑。

蓋其同者,有形之質,均屬乎水;其異者,無形之火,不司乎寒。司天既有寒暑之異,在人豈無水火之分?

腎合膀胱,左尺之脈純乎水;命合三焦,右尺之脈純乎火。

似同而實異者,陰陽之所以為妙也;宜靜不宜動者,左右之所以相同也。

白話文: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左右兩邊的疾病都會最終影響到膀胱?

當小便清澈,脈象沉而緩慢,代表寒氣入侵腎臟;當小便赤澀,脈象沉而快速,代表熱氣進入命門。由於命門和腎經脈絡相通,因此受到的病氣最終都會匯聚到膀胱這個器官。

冬天和夏天分別主宰著水和火,這也是陰陽二氣的規律。

因此,左邊屬水,右邊屬火。左邊的尺脈掌管膀胱蓄水,右邊的尺脈掌管三焦消化食物。平常我們稱小便為水,大便為火,水火之說由此可見。更何況,六氣中的寒氣主宰冬天,屬左邊;熱氣主宰夏天,屬右邊。

它們相同的地方是有形的物質,都屬於水;不同的地方是無形的火,不受寒氣的影響。既然天地之間有寒暑之分,人體內自然也有水火之別。

腎經與膀胱相連,左邊的尺脈純粹屬於水;命門與三焦相連,右邊的尺脈純粹屬於火。

看似相同卻又有所不同,這就是陰陽的奧妙之處;應該靜養而不能過於活動,這就是左右兩邊共同的特點。

凡病莫非火之所為,火盛則熱怯虛勞,火衰則陽虛氣弱。左右之脈皆沉,診而貴乎沉滑,惟相火司令,則滑而帶浮。非其時而數且大者,皆謂火動。

叔和脈不立部,同斷乎症;丹溪圖不盡意,妙存乎心。

丹溪脈圖始補命門、包絡。

三焦,如霧如漚如瀆,雖有名而無形;主氣主食主便,雖無形而有用。

上焦,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處;中焦,臍上中脘;下焦,臍下膀胱上口。上焦主出陽氣,溫於皮膚分肉之間,若霧露之溉焉,故曰上焦如霧。中焦主變化水穀之味,其精微上注於肺,化而為血,行於經隧,以榮五臟周身,故曰中焦如漚。下焦主通利溲便,以時傳下,出而不納,開通秘塞,故曰下焦如瀆。

白話文:

任何疾病都與火有關,火盛則表現為發熱、怕冷、虛弱勞累;火衰則表現為陽虛、氣弱,左右兩側脈象都沉,診斷時要重視沉滑的脈象,只有相火旺盛時,脈象才會滑而帶浮。如果脈象在不應有的時候出現頻繁而有力,就表示火動。

叔和的脈診不立部門,斷症全憑經驗;丹溪的脈圖不能完全表達他的意思,精妙之處在於心領神會。

丹溪的脈圖首先要補命門、包絡。

三焦就像霧、水泡和水道一樣,雖然有名字但無形體;它主宰氣機、食物和大小便,雖然無形卻有作用。

上焦位於玉堂穴下一寸六分,正對兩乳之間的凹陷處;中焦位於臍上中脘穴;下焦位於臍下膀胱上口。上焦主宰陽氣的發散,溫煦皮膚和肌肉之間,就像霧露滋潤一樣,所以說上焦如霧。中焦主宰水穀的消化和轉化,其精華上注於肺,化為血液,運行於經絡,滋養五臟和全身,所以說中焦如漚。下焦主宰大小便的通利,按時傳輸排出,出而不納,疏通閉塞,所以說下焦如瀆。

又曰: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主納,心肺若無上焦,何以宗主榮衛?中焦主不上不下,脾胃若無中焦,何以腐熟水穀?下焦主出,腎間動氣應焉,肝腎若無下焦,何以疏決津液?是三焦者,引導陰陽,分別清濁,所以主持諸氣,有其名而無其形。寄生胸中,以應呼吸而行氣血。

夫氣者,上至頭而不能下;而血者,下至足而不能上。皆三焦之用,壅逼鞭碎,使氣血由是而貫通焉,故謂無形而有用。

發為無根之相火,寒熱異常;

三焦為丙火之腑,故其發也,則為無根之相火。遊行諸經,令人惡寒發熱異常。

位寄膻中與血海,男女相共。

膻中即上焦,血海即下焦,男女均有此氣血,均有此血海。又名血室,乃榮衛停止之所,經脈流會之處。但男子則運而行之,無積而不滿;女人則停而止之,有積而溢下為月經。

白話文:

古人說,三焦是負責排泄的器官,全身的水液都從這裡排出。上焦負責接收,心肺如果沒有上焦,怎麼能統管氣血運行?中焦負責消化吸收,脾胃如果沒有中焦,怎麼能消化食物?下焦負責排泄,腎臟的氣機與此相應,肝腎如果沒有下焦,怎麼能疏導體液?這三焦負責引導陰陽,分辨清濁,因此能掌控全身氣機。它有名字卻沒有形狀,寄生在胸腔中,隨著呼吸運作氣血。

氣從上到頭,卻無法往下走;血從下到腳,卻無法往上流。這都是三焦的作用,它像鞭子一樣驅使氣血,讓它們貫穿全身,所以說它雖然無形,卻有很大作用。

發燒是無根之相火,寒熱異常;三焦屬丙火之腑,所以發燒時,就會出現無根之相火,遊走全身經絡,讓人惡寒發熱。

三焦的位置在膻中和血海,男女都有。膻中就是上焦,血海就是下焦,男女都擁有這些氣血,都擁有這個血海。血海又稱血室,是氣血停留的地方,也是經脈匯聚的地方。只是男人氣血運作流動,不會積聚而滿溢;女人則氣血停留,積聚滿溢就變成月經。

募在石門,真元會合以始終;

石門在臍下二寸,為三焦之募,諸氣之所會聚,聚而復分於十二經,與手少陽厥陰相為表裡,故曰:為元氣之始終也。

腑在氣衝,水穀資胃以傳送。

氣衝在小腹毛中,去中行各二寸,乃陰陽道路,陽明脈之所發。足陽明主腐熟水穀之氣,三焦發用,貫通十二經絡,往來上下,腐熟水穀,營運氣血,皆其所主。是知氣衝為三焦行氣之府,蓋氣血必胃氣以為本也。

升中清,降下濁,造化出納無窮;

胃中濁氣下降而為溲便,清氣上升而為榮衛。上極必返於下,下極必復於上,造化自然之妙,循環無窮。至於水穀之所入者,自上而中,自中而下,糟粕轉輸傳導而無底滯,故云:水穀之道路也。

白話文:

人體的募穴位於臍下二寸的石門,是三焦經的募穴,所有氣都匯聚於此,再分配到十二經絡。石門與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厥陰心包經互為表裡,因此它是元氣的始終之地。

腑穴位於小腹毛中,去中線各二寸的氣衝穴,是陰陽交匯的道路,足陽明胃經從此發出。足陽明胃經主司腐熟水穀之氣,三焦經則負責發散運化,貫通十二經絡,往來上下,將腐熟的水穀轉化為氣血,營運全身。所以說氣衝穴是三焦經行氣的府穴,氣血都以胃氣為根本。

胃中濁氣下降變成大小便,清氣上升成為營衛之氣,這是一種自然循環的造化,無窮無盡。水穀從上到中,再從中到下,糟粕被轉輸傳導,沒有阻塞,這就是水穀的道路。

養精神,柔筋骨,襟懷喜氣若烘。

粹然清和之氣,上入中焦,則佐上德,翕受五穀,變化精微,內養精神,外柔筋骨。中焦既治,其氣上烘,入於膻中,以司入內,襟懷開害,喜樂由生。

虛則引氣於肺,而中寒痞脹,甚則溺窘耳鳴;

手少陽支脈從耳入耳中。經曰: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流,即為脹候。耳鳴者,手少陽支脈從耳後入耳中也。

熱則上結於心,而胸中煩滿,甚則口渴咽腫。

手少陽脈從膻中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

風若縈纏,小指次指,肘臂肩臑肋外皆疼;

手少陽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循手表腕上貫肘臑外,上肩而交足少陽之後,入缺盆交膻中,散絡心胞而下膈循肋,屬三焦。故病實則攣痛,虛則不收。

白話文:

滋養精神,使筋骨柔軟,心情愉悅,如同暖烘烘的陽光。

純粹溫和的氣息,向上進入中焦,輔助上焦運作,吸收五穀精華,轉化成精微物質,內在滋養精神,外在使筋骨柔軟。中焦運作良好,氣息向上溫暖,進入膻中,主管內部的運作,胸懷開闊,喜樂自然產生。

如果身體虛弱,就會從肺部吸取氣息,導致中焦寒涼,腹脹,嚴重時會出現小便不暢、耳鳴等症狀。

手少陽經的支脈從耳朵後方進入耳中。經書記載:三焦病變時,腹部會脹滿,尤其是小腹特別硬,無法小便,感到憋屈。溢出則會水腫,這就是脹滿的徵兆。耳鳴是因為手少陽經的支脈從耳朵後方進入耳中。

如果身體過於燥熱,就會向上積聚在心臟,導致胸中煩悶,嚴重時會出現口渴、咽喉腫痛。

手少陽經從膻中穴出來,經過鎖骨上窩,向上沿著頸部到達耳後,直線向上到達耳上角,彎曲向下到達面頰,止於䪼穴。

如果風邪纏繞,小指、次指、肘部、手臂、肩膀、腋窩、肋骨外側都會疼痛。

手少陽經起源於小指和次指的末端,沿著手腕外側向上,經過肘關節外側,上達肩膀,與足少陽經交會後,進入鎖骨上窩,與膻中穴相連,分支連接心包,向下經過膈肌,沿著肋骨走行,屬於三焦。所以,如果病邪實熱,就會導致痙攣疼痛;如果身體虛弱,就會收縮無力。

氣為是動,時秘時泄,耳後胸前目銳作痛。

氣症或秘或泄,手少陽別脈,繞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其支脈自耳中走耳前,交頰至目銳眥,故氣滯則作痛。

血凝痿痹泣流,血凝於膚者則為痹,凝於脈者則為泣,凝於足者則為痿。因臥汗出而風吹之也。凡吐衄便溺諸血,皆三焦所生也。

冷敗汗多慄凍。

冷敗則自汗不止,發為振慄,四肢冰冷如凍,甚則陰頭縮入,名脫陽症。

瀉心痹以去中焦之熱,連柏豬牛相宜;

瀉心:黃連、黃柏、山梔、連翹、薄荷、生地、麥門冬、柴胡、桔梗、木通、龍腦。

瀉脾:豬苓、牽牛、澤瀉、赤茯苓、枳殼、木通、檳榔、芒硝、大黃、厚朴。

白話文:

氣體運行不順暢,時而鬱結,時而外泄,就會導致耳後、胸前、眼角疼痛。氣機阻滯或過度宣泄,都會影響手少陽經脈,這條經脈循行於手臂,貫穿胸腔,與心臟相連,其分支從耳朵內側經耳前,沿面頰到達眼角,所以氣機不通暢就會引起疼痛。血液凝滯會導致麻痺、肢體無力、流淚不止,血液凝固在皮膚表面就會造成麻痺,凝固在血管中就會導致流淚,凝固在足部就會導致無力。這是因為出汗後遭受風寒吹襲所致。各種出血,包括嘔血、鼻出血、便血、尿血,都是三焦功能失調引起的。由於體寒導致體虛,會出現汗出不止、身體發抖、四肢冰冷如同冰凍,嚴重者甚至會陰莖縮入,這被稱為陽氣脫失。瀉心湯可以消除中焦的熱邪,黃連、黃柏、山梔、連翹、薄荷、生地、麥門冬、柴胡、桔梗、木通、龍腦等藥物可用於治療;瀉脾湯可以治療脾虛,豬苓、牽牛、澤瀉、赤茯苓、枳殼、木通、檳榔、芒硝、大黃、厚朴等藥物可用於治療。豬肉、牛肉都適合與這些藥物一起使用。

補肺胃以濟中焦之寒,參耆薑朮可供。

人參、黃耆、乾薑、白朮、甘草、益智仁、良薑。

下熱涼肝,荊防地皮劑皆輕;

荊芥、防風、地骨皮、銀柴胡、菊花、石膏。

下寒溫腎,附子補骨脂性重。

當歸、熟地、木香、地榆、阿膠、蒲黃。

噫!觀三焦妙用,而後知臟腑異而同,同而異,分之則為十二,合之則為三焦。約而言之,三焦亦一焦也。焦者,元也,一元之氣而已矣。

《五臟穿鑿論》曰:心與膽相通(心病怔忡,宜溫膽為主;膽病戰慄癲狂,宜補心為主),肝與大腸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腸,大腸病宜平肝經為主),脾與小腸相通(脾病宜瀉小腸火,小腸病宜潤脾土為主),肺與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後用分利清濁;膀胱病宜清肺氣為主,兼用吐法),腎與三焦相通(腎病宜調和三焦,三焦病宜補腎為主),腎與命門相通(津液胃虛,宜大補右腎),此合一之妙也。

白話文:

要補肺胃的寒氣,可以用人參、黃耆、乾薑、白朮、甘草、益智仁、良薑。如果體內有熱氣要涼肝,可以用荊芥、防風、地骨皮、銀柴胡、菊花、石膏。如果體內有寒氣要溫腎,可以用附子、補骨脂。

當歸、熟地、木香、地榆、阿膠、蒲黃可以用來調理其他方面。

觀察三焦的妙用,可以發現臟腑雖然不同,卻又互相聯繫,分開來看是十二個臟腑,合起來就是三焦。簡單來說,三焦其實是一個焦,它是元氣的根本。

《五臟穿鑿論》說:心和膽相通(心病心悸不安,應該溫膽;膽病驚恐癲狂,應該補心),肝和大腸相通(肝病應該疏通大腸,大腸病應該平肝經),脾和小腸相通(脾病應該瀉小腸火,小腸病應該潤脾土),肺和膀胱相通(肺病應該清利膀胱水,然後再分利清濁;膀胱病應該清肺氣,同時可以用吐法),腎和三焦相通(腎病應該調和三焦,三焦病應該補腎),腎和命門相通(津液胃虛,應該大補右腎),這就是臟腑互相聯繫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