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82)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一 (82)

1. 子午八法

言絡脈與經脈繆處,身有蜷攣疼痛,而脈無病,刺其陰陽交貫之道),此八穴配合定位刺法之最奇者也,是故頭病取足,而應之以手;足病取手,而應之以足;左病取右,而應之以左;右病取左,而應之以右。散針亦當如是也。(頭為陽,足為陰,頭病取足者,頭走足也。足病不取頭者,頭不走頭也。

左右病必互針者,引邪復正故也),散針者,治雜病而散用某穴,因病之所宜而針之,初不拘於流注也。若夫折傷跌撲、損逆走痛,因其病之所在而針之,雖穴亦不顧其得與否也。(指痛針痛,徐氏謂之天應穴),此穴法之大概也。

白話文:

子午八法

如果經絡與經脈交錯的地方,身體出現蜷曲疼痛,但脈象卻沒有異常,就要刺入陰陽交會的穴位。這八個穴位的配合與定位針法,是最奇妙的。因此,頭痛就取足部的穴位,然後配合手部的穴位;腳痛就取手部的穴位,然後配合足部的穴位;左邊疼痛就取右邊的穴位,然後配合左邊的穴位;右邊疼痛就取左邊的穴位,然後配合右邊的穴位。散針法也應該如此操作。(頭屬陽,足屬陰,頭痛取足部穴位,是因為頭痛之氣會流向足部;腳痛不取頭部穴位,是因為頭痛之氣不會流向頭部。)

左右兩邊的病痛,一定要互相針灸,這是為了引導邪氣,使正氣恢復。散針法是用於治療各種雜病,靈活運用某些穴位,根據病情需要而施針,一開始不必拘泥於經絡的循行路線。至於骨折、跌打損傷、疼痛沿經絡傳佈等情況,則根據病痛所在位置針灸,甚至不必考慮穴位是否準確。(直接針刺疼痛點,徐氏稱之為天應穴。)這就是針灸方法的大致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