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七 (16)
外集·卷七 (16)
1. 血
犀角地黃湯牡丹,芍藥四件有機關,加上大黃黃芩藥,能消瘀熱發狂蠻。(見三卷)
清胃散升麻二錢,六分歸地與黃連,牡丹皮用一錢重,能止吐血及牙宣。
升麻一錢,牡丹皮一錢,當歸、生地、黃連各六分,水煎冷服。治胃經膏粱積熱,吐衄牙宣,或唇口腫痛,或上下牙齦潰爛焮痛,連及頭面,惡寒發熱。
白話文:
牡丹和芍藥這兩種藥材,加上大黃和黃芩,可以消除瘀熱,治療發狂蠻橫的症狀。
升麻兩錢,生地六分,黃連和牡丹皮各一錢,可以止吐血和牙宣。
升麻一錢,牡丹皮一錢,當歸、生地、黃連各六分,用水煎煮,冷卻後服用。可以治療胃經因膏粱厚味積聚的熱症,症狀包括吐血、鼻出血、牙齒鬆動,或是脣口腫痛,或上下牙齦潰爛疼痛,並蔓延到頭面,伴隨惡寒發熱。
枇杷葉散香薷君,麥門陳皮厚朴芬,丁瓜甘與茅根和,暑毒攻心吐血欣。
枇杷葉、陳皮、厚朴、丁香各五分,香薷七分半,麥門冬、木瓜、茅根各一錢,炙甘草二分,姜煎溫服,或為末水調服。治中暑伏熱,煩渴引飲,嘔噦噁心,頭目昏眩。
小薊飲子生地黃,蒲滑通草藕節房,甘歸竹葉山梔子,每服空心白水涼。
白話文:
枇杷葉散以香薷為主藥,麥門冬、陳皮、厚朴為輔,丁香、茅根等藥材搭配,用於治療暑熱入心導致的吐血、心煩、口渴、嘔吐、噁心、頭昏等症狀。其方劑組成是:枇杷葉、陳皮、厚朴、丁香各五分,香薷七分半,麥門冬、木瓜、茅根各一錢,炙甘草二分。用生姜煎煮,溫服或研末用水調服。 小薊飲子則以生地黃為主藥,蒲公英、通草、藕節、甘草、竹葉、梔子等藥材輔助,用於治療熱毒入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每次空腹服用,用冷白水送服。
小薊、生地、蒲黃、滑石、通草、藕節、甘草、當歸、竹葉、山梔各五分,水煎溫服。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大薊飲子桑白皮,犀角升麻甘草宜,蒲黃杏仁桔梗炒,肺疽熱血用之宜。
各等分,甘草減半,姜煎溫服。治啖辛熱傷肺嘔血,名曰肺疽。
歸脾湯歸龍眼肉,酸棗遠志參耆朮,茯神木香甘草姜,憂思過度真宜服。
白話文:
小薊、生地、蒲黃、滑石、通草、藕節、甘草、當歸、竹葉、山梔各五分,水煎溫服,可治療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大薊飲中,桑白皮、犀角、升麻、甘草宜用,蒲黃、杏仁、桔梗炒制,適用於肺疽熱血。
各等分,甘草減半,生姜煎溫服,可治療因過食辛辣熱性食物而傷肺導致的嘔血,稱為肺疽。
歸脾湯中,歸脾、龍眼肉、酸棗、遠志、人參、黃耆、白朮、茯神、木香、甘草、生姜,適合治療因憂思過度而導致的心神不安。
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人參、黃耆、白朮、茯神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三分,薑棗煎服。治憂思傷脾,內熱食少體倦,或血妄行發熱嘔吐,或健忘怔忡,驚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盜汗,或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經候不調,晡熱內熱,或唇口生瘡,流注等證。
二陳芎歸湯人參,阿膠五味細辛芍,姜煎專治虛勞人,毛寒失血咳嗽咯。
白話文:
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人參、黃耆、白朮、茯神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三分,用薑棗煎服。此方可治療憂思傷脾、內熱食少體倦、血妄行發熱嘔吐、健忘怔忡、驚悸少寐、心脾作痛、自汗盜汗、肢體腫痛、大便不調、經候不調、晡熱內熱、唇口生瘡、流注等症狀。
二陳芎歸湯以人參、阿膠、五味子、細辛、芍藥等藥材,用薑煎服,專門治療虛勞、毛寒失血、咳嗽咯血等症狀。
半夏、陳皮、赤茯苓、甘草、人參、阿膠、五味子、細辛各五分,白芍、川芎、當歸各一錢,姜煎溫服。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炎肺,咳嗽咯血,及血不榮肌肉,動輒毛寒咳嗽。
胃風湯參與芎歸,苓朮芍桂等相將,粟米百粒止便血,腹痛還宜刺木香。
人參、當歸、川芎、茯苓、白朮、芍藥、肉桂各七分,粟米百粒,水煎溫服。治風冷乘虛,客於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㽲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白話文:
半夏、陳皮、赤茯苓、甘草、人參、阿膠、五味子、細辛各五分,白芍、川芎、當歸各一錢,用薑煎煮溫熱服用。此方可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炎肺、咳嗽咯血,以及血不榮肌肉、動輒毛寒咳嗽等症。
胃風湯中參芎歸、苓朮芍桂等藥物相輔相成,粟米百粒可止便血,腹痛還可用刺木香治療。
人參、當歸、川芎、茯苓、白朮、芍藥、肉桂各七分,粟米百粒,水煎溫服。此方可治風冷乘虛,侵犯腸胃,導致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腹痛,以及腸胃濕毒、大便如豆汁,或下瘀血等症。
當歸和血散槐花,青皮荊芥穗升麻,川芎白朮並熟地,腸澼濕毒用之佳。
當歸、升麻各二錢,槐花、青皮、荊芥、白朮、熟地各六分,川芎四分,為末,每二錢米飲下,治腸澼濕毒下血。
涼血地黃(湯)歸槐青,柏知等分血𣹜靈,去槐青加荊細蔓,羌防芎藁芩連升,柴胡紅花依次入,空腹前嘗治血崩。
熟地、當歸、槐花、青皮、黃柏、知母各等分。如小便澀,大便後重,加木香、檳榔,水煎溫服。治血𣹜最妙。一方去槐花、青皮、用生地、當歸各五分,知母、黃柏各二分,加荊芥、細辛、蔓荊子、黃芩各一分,羌活、防風、柴胡各三錢,川芎、藁本、黃連、升麻各二分,紅花少許,水煎溫服。
治血崩,因腎水真陰不能鎮守胞絡相火,故血走而崩,經脈不住,或如豆汗,五色相雜,面黃體痛寒熱。
白話文:
當歸和血散方中,以當歸、升麻為主藥,輔以槐花、青皮、荊芥、白朮、熟地、川芎等,用於治療腸澼濕毒下血。此外,涼血地黃湯則以熟地、當歸、槐花、青皮、黃柏、知母等藥材組合,針對血𣹜,如小便澀、大便後重等症狀,可加木香、檳榔。另一方則以生地、當歸、知母、黃柏、荊芥、細辛、蔓荊子、黃芩、羌活、防風、柴胡、川芎、藁本、黃連、升麻、紅花等藥材組成,用於治療因腎水不足導致血崩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