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七 (9)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七 (9)

1.

五積白芷陳皮樸,桔梗枳殼川芎芍,甘草蒼朮茯苓歸,半夏桂姜麻黃著。熟料去麻加土烏(藥),除芷桂外醋炒略。

五積散,白芷、川芎、芍藥、甘草、茯苓、當歸、肉桂各三分,陳皮、麻黃各六分,厚朴、乾薑各四分,桔梗一分半,枳殼五分,半夏二分,蒼朮七分半,薑蔥煎服。冒寒用煨姜;如腹痛或挾氣加吳萸;調經入艾醋;體薄有汗去蒼朮、麻黃;氣虛去枳、梗,加參、術;若產後余血流入遍身,肢節腰腳疼痛,去麻黃,加人參、木瓜、桃仁、小茴,姜煎。此方大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項強,拘急惡寒,嘔吐腹痛及傷寒發熱,頭痛惡風,內傷生冷,外感風寒,並寒濕客於經絡,腰腳痠疼,及婦人經脈不調及腹痛帶下等症。

白話文:

五積散方劑組成及用法說明:

藥材配伍:

  • 五積:白芷、陳皮、厚朴各三分。
  • 樸:桔梗一分半,枳殼五分。
  • 芍:川芎、芍藥各三分。
  • 歸:甘草、蒼朮、茯苓、當歸各三分。
  • 著:半夏二分,桂枝、乾薑各四分,麻黃六分。

炮製方法:

  • 熟料:所有藥材先用水煮熟。
  • 去麻加土烏:去除麻黃,加入適量烏藥。
  • 除芷桂外醋炒略:除了白芷和桂枝以外,其餘藥材用醋炒至微黃。

煎服方法:

  • 將上述藥材用薑蔥水煎服。
  • 冒寒:若因受寒而發病,可用煨薑水煎服。
  • 腹痛或挾氣:若伴有腹痛或氣滯,可加入吳茱萸。
  • 調經:若用於調理月經,可加入艾葉和醋同煎。
  • 體薄有汗:若體質虛弱、容易出汗,可去除蒼朮和麻黃。
  • 氣虛:若氣虛乏力,可去除枳殼和桔梗,並加入人參和黃芪。
  • 產後余血:若產後有餘血流入全身,導致肢節、腰腳疼痛,可去除麻黃,並加入人參、木瓜、桃仁、小茴香,用薑水煎服。

主治病症:

  • 感冒寒邪:包括頭疼、身痛、項強、拘急惡寒、嘔吐、腹痛等症。
  • 傷寒發熱:包括頭痛、惡風、內傷生冷、外感風寒等症。
  • 寒濕客於經絡:導致腰腳痠痛。
  • 婦人經脈不調:包括月經不調、腹痛、帶下等症。

注:

  • 藥材的份量和炮製方法僅供參考,實際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 中藥材的品質和產地會影響藥效,請選擇正規藥店購買。

熟料五積散,即本方除白芷、肉桂二味外,餘十三味,用慢火炒令色變,攤冷,入桂、芷和勻。產後寒熱去麻黃,用烏藥一錢,俱用淡醋炒過;尋常冬月,感寒無汗,量用麻黃同諸藥乾炒;半身不遂,或復麻痹及卒中風,加麝少許;四肢逆冷嘔吐,加附子二分;久虛脾瀉,每用略炒過,加陳米一撮,烏梅一個;乳癰初作,加牛膝、生地各三分;產後及尋常血氣痛,加木香、玄胡索各五分。

白話文:

熟料五積散,除了白芷和肉桂以外,其餘十三味藥材需用慢火炒至顏色改變,攤涼後再加入肉桂和白芷拌勻。產後寒熱要去除麻黃,可用烏藥一錢,都用淡醋炒過;平常冬天受寒無汗,可以適量用麻黃與其他藥材乾炒;半身不遂、麻痺或中風,加麝香少許;四肢冰冷嘔吐,加附子二分;久虛脾瀉,每次使用前略微炒過,再加陳米一小撮、烏梅一個;乳癰初起,加牛膝、生地各三分;產後或平常血氣疼痛,加木香、玄胡索各五分。

藿香正氣用紫蘇,大腹皮桔梗咀,甘草茯苓半夏曲,厚朴白芷棗姜扶。(見三卷)

又不換金正氣散,蒼陳樸半藿甘六,傷濕須加白茯苓,汗多去蒼換白朮。(見三卷)

神朮散用五兩蒼,芎芷細辛藁本姜,甘草六件各一兩,風寒泄痢總相當。

蒼朮五兩,川芎、白芷、細辛、藁本、羌活、甘草各一兩,每三錢,薑蔥煎溫服,傷風鼻塞,為末,蔥白茶清調下。治四時感冒風寒及中霧露,頭疼項強,寒熱身痛,鼻塞聲重,咳嗽,時行飧泄下痢,皆效。

白話文:

藿香用紫蘇來調和正氣,大腹皮和桔梗要一起咀嚼,甘草、茯苓和半夏曲搭配使用,厚朴、白芷、大棗和生薑輔助。

不換金正氣散則是用蒼朮、陳皮、厚朴、半夏、藿香、甘草六味藥組成,如果傷風濕則要加白茯苓,如果出汗多就用白朮取代蒼朮。

神朮散則是用蒼朮五兩,川芎、白芷、細辛、藁本、生薑各一兩,甘草六件各一兩,用來治療風寒泄痢。

另外,用蒼朮五兩,川芎、白芷、細辛、藁本、羌活、甘草各一兩,每次用三錢,加薑蔥煎溫服用,可以治療傷風鼻塞,也可以研磨成粉末,用蔥白茶調服,可以治療四時感冒風寒、中霧露、頭疼項強、寒熱身痛、鼻塞聲重、咳嗽、時行飧泄下痢等病症。

2. 咳嗽

金沸草散麻甘芍,荊芥前胡半夏姜,肺受風寒頭目痛,咳嗽聲黏時疫方。(見三卷)

蘇沉九寶(飲)薄荷陳,麻桂桑蘇與杏仁,大腹皮同甘草入,諸般咳嗽效如神。

薄荷、陳皮,麻黃、官桂、桑白皮、紫蘇、杏仁、大腹皮、甘草各等分,生薑、烏梅煎服。治諸般咳嗽。哮吼夜不得臥。

白話文:

金沸草散是由麻黃、甘草、芍藥組成,荊芥、前胡、半夏、生薑則用於治療肺部受風寒導致的頭部、眼睛疼痛,以及咳嗽痰粘的情況,這是在瘟疫流行期間使用的方劑。

蘇沉九寶飲則以薄荷、陳皮、麻黃、桂枝、桑白皮、紫蘇、杏仁、大腹皮、甘草為主要成分,能有效治療各種咳嗽,療效如同神明一般。

薄荷、陳皮、麻黃、官桂、桑白皮、紫蘇、杏仁、大腹皮、甘草各取等量,加入生薑和烏梅煎服,可以治療各種咳嗽,包括哮喘和夜間難以入睡的症狀。

發明半夏溫肺湯,細辛桂心旋覆花,甘草陳皮參桔梗,芍藥茯苓赤者佳。

半夏、細辛、桂心、旋覆花、甘草、陳皮、人參、桔梗、芍藥各五錢,赤茯苓三分,每四錢,姜煎溫服。治虛寒咳嗽及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多唾清水,脅脹不食,脈沉弦細遲,此胃虛冷所致也。

人參清肺飲烏梅,桑地骨皮識母培,阿杏桔梗甘罌粟,加蜜澄清得效來。

白話文:

半夏溫肺湯是用半夏、細辛、桂心、旋覆花、甘草、陳皮、人參、桔梗、芍藥各五錢,赤茯苓三分,加薑煎成溫湯服用。此湯方主治虛寒咳嗽、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多唾清水、脅脹不食,脈沉弦細遲,這些都是胃虛寒造成的。

人參清肺飲是用烏梅、桑地骨皮、知母、貝母、杏仁、桔梗、甘草、罌粟,加上蜂蜜澄清後服用,可治療肺熱咳嗽。

人參、烏梅、桑白皮、地骨、知母、阿膠、桔梗、甘草、罌粟殼、杏仁等分,棗煎,入蜜一匙,澄清溫服。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並久勞嗽,唾血腥臭。

洗肺散半夏黃芩,天麥門冬與杏仁,甘草五味姜煎服,咳嗽痰盛用最靈。

半夏三分,黃芩二分半,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甘草各五分,杏仁一分,姜煎溫服。治咳嗽痰盛,肺氣不利。

白話文:

人參、烏梅、桑白皮、地骨、知母、阿膠、桔梗、甘草、罌粟殼、杏仁等量,用紅棗煎煮,加入一匙蜂蜜,澄清後溫熱服用。此方可以治療肺胃虛寒、咳嗽喘急,以及久病勞累導致的咳嗽、咳血、血腥臭味。

洗肺散由半夏、黃芩、天麥門冬和杏仁、甘草五味姜煎煮而成,特別適合治療咳嗽痰多。

半夏三分,黃芩二分半,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甘草各五分,杏仁一分,用薑煎煮溫熱服用。此方可以治療咳嗽痰多、肺氣不順。

貝母散中桑白皮,款冬花與杏仁知,五味甘草姜煎熟,火嗽日久服無時。

貝母、桑白皮、五味子、甘草各五分,知母二分半,款冬花二錢,杏仁三錢,姜煎溫服。治咳嗽多日不愈,火嗽亦宜。久甚者加黃蠟五分,同煎以潤肺。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葉麻黃阿膠拈,杏仁貝母並半夏,甘草㕮咀入姜煎。

款冬花、杏仁、阿膠、麻黃、半夏各五分,桑葉、知母、貝母、甘草各一錢,姜煎溫服。治肺感風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

白話文:

貝母散用貝母、桑白皮、五味子、甘草各五分,知母二分半,款冬花二錢,杏仁三錢,用薑煎煮後溫服,可治咳嗽久久不癒,火嗽也很適合。久病者可加入黃蠟五分,一同煎煮,潤肺。款冬花散則用款冬花、杏仁、阿膠、麻黃、半夏各五分,桑葉、知母、貝母、甘草各一錢,用薑煎煮後溫服,可治肺部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