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七 (4)
外集·卷七 (4)
1. 痰類
二陳湯,痰乃脾胃津液,周流運用,血氣由之,如道路,然不可無者。濕盛痰多,加以外感固滯於中,斯為患耳。痰不盛者,有感亦輕風寒客之,煽以相火,則上攻心目,而為暗風痰厥;暑濕乘之;血氣相著,附於筋骨,而為腫毒癱患;怒火迷竅,則為癲狂。十病九痰,誠哉!此方總括一身之痰。如要上行,加引上藥,如要下行,加引下藥。惟酒痰、燥痰不宜。
陳皮二錢,和脾消痰利氣。半夏一錢,燥濕豁痰,溫中。血虛燥證,須用薑汁製曲。茯苓八分,行竅滲濕和中。甘草四分,健脾瀉火和中。生薑三片,水煎溫服。如血虛合四物湯;氣虛合四君子湯;濕痰身重倦怠,加蒼朮;寒痰氣喘加杏仁、麻黃、細辛、紫蘇;風痰加南星、殭蠶、皂角;痰盛加竹瀝、薑汁;熱痰加黃芩、黃連;胃脘痰火加石膏;痰結吐不出,加栝蔞仁;血痰加黃芩、麥門冬、知母、芍藥、竹瀝、薑汁;胸中郁痰加香附、朴硝;胸中老痰及虛痰燥痰,去半夏,加貝母、海粉。各病照依藥性類推,加減由人。
白話文:
二陳湯
痰是脾胃津液,在身體內運行,氣血依賴它流通,就像道路一樣,不可或缺。 但濕氣過盛,痰液就會增多,如果再加上外感因素阻滯在體內,就會導致疾病。
痰液不盛的人,即使有外感因素,也僅是輕微的風寒入侵。 但如果再加上內火,就會上攻心腦,引起昏厥、痰厥;暑濕侵襲,氣血交融,就會附著在筋骨,導致腫毒、癱瘓;怒火攻心,就會導致癲狂。
十個病症,九個都跟痰有關,確實如此! 二陳湯可以治療全身的痰症。
如果要上行,可以加一些引上藥;要下行,可以加一些引下藥。 唯獨酒痰和燥痰不適合用此方。
方劑組成:
- 陳皮二錢:和脾消痰利氣。
- 半夏一錢:燥濕化痰,溫中。血虛燥證需用薑汁製曲。
- 茯苓八分:利竅滲濕和中。
- 甘草四分:健脾瀉火和中。
- 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加減法:
- 血虛者,可配合四物湯。
- 氣虛者,可配合四君子湯。
- 濕痰身重倦怠,可加蒼朮。
- 寒痰氣喘,可加杏仁、麻黃、細辛、紫蘇。
- 風痰,可加南星、殭蠶、皂角。
- 痰盛,可加竹瀝、薑汁。
- 熱痰,可加黃芩、黃連。
- 胃脘痰火,可加石膏。
- 痰結吐不出,可加栝蔞仁。
- 血痰,可加黃芩、麥門冬、知母、芍藥、竹瀝、薑汁。
- 胸中郁痰,可加香附、朴硝。
- 胸中老痰及虛痰燥痰,去半夏,加貝母、海粉。
根據病症的具體情况,可以依藥性類推,加減藥物,具体用量則由醫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又如星香散、導痰湯,凡一切行痰、消克痰積之藥,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
白話文:
如同「星香散」和「導痰湯」這兩種藥方,所有用於行氣化痰、消除痰結的藥物,都是基於這些方子進行變化的。
2. 郁類
越曲丸,凡願欲不遂,如寡婦僧道之類,名利不遂,或先富後貧之類,或久病不愈,皆宜用之。
蒼朮、神麯、川芎、山梔、香附各等分為末,水丸綠豆大,溫湯下七十丸。蓋氣血痰三者,多有兼郁,而鬱有六,隨證加減。如氣鬱胸脅痛,脈浮細,合四君子湯;血鬱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合四物湯;痰鬱動則喘,寸脈沉滑,合二陳湯;濕鬱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遇陰寒則發,脈沉細,加白芷、茯苓,熱鬱小便赤,脈沉數,加青黛;食鬱暖酸腹飽不能食,左寸脈平和,右寸脈緊盛,加山楂、針砂。春諸郁加防風,夏諸郁加苦參,秋冬諸郁加吳萸。
白話文:
越曲丸
凡是希望、願望無法實現的人,例如寡婦、僧道之類,名利不遂,或者先前富裕後來貧窮之類,又或者久病不愈,都適合服用此丸。
配方:
蒼朮、神麴、川芎、山梔、香附各等分,研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水丸。
**用法:**溫熱湯水送服,每次七十丸。
原理:
氣血痰三者,往往互相鬱結,而鬱結又分六種,根據病症加減藥物。
- 氣鬱: 胸脅疼痛,脈搏浮而細,可配合四君子湯服用。
- 血鬱: 四肢無力,能吃但糞便帶血,脈搏沉,可配合四物湯服用。
- 痰鬱: 活動時喘息,寸脈沉而滑,可配合二陳湯服用。
- 濕鬱: 周身遊走疼痛,或關節疼痛,遇陰寒則發作,脈搏沉而細,可加入白芷、茯苓。
- 熱鬱: 小便赤色,脈搏沉而數,可加入青黛。
- 食鬱: 胃口不好,飯後感覺暖熱、酸脹、腹飽,無法進食,左寸脈平和,右寸脈緊而盛,可加入山楂、針砂。
季節調整:
- 春天諸鬱症狀,可加入防風。
- 夏天諸鬱症狀,可加入苦參。
- 秋天和冬天諸鬱症狀,可加入吳萸。
又如六郁湯、流氣飲子、四七湯、分氣飲之類,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
六郁湯,能解諸郁。陳皮、半夏、川芎、蒼朮各一錢,赤茯苓、山梔仁各七分,香附二錢,砂仁、甘草各五分,生薑三片,水煎服,隨證加減。
陰虛生內熱湯,當歸、川芎、蒼朮、陳皮各八分,白芍、山梔、天花粉各六分,白朮、麥門冬(夏月多用)、沙參各七分,玄參五分,黃柏三分,甘草二分,生薑三片,水煎服。或以山藥代參、術,久服去川芎,冬月加破故紙。此方與下陰分生陽湯,義相發明。
白話文:
像六郁湯、流氣飲子、四七湯、分氣飲這些方劑,都是從這個方子演變而來的。六郁湯可以解開各種鬱結,用陳皮、半夏、川芎、蒼朮各一錢,赤茯苓、山梔仁各七分,香附二錢,砂仁、甘草各五分,生薑三片,水煎服,依症狀加減藥量。陰虛生內熱湯則以當歸、川芎、蒼朮、陳皮各八分,白芍、山梔、天花粉各六分,白朮、麥門冬(夏季多用)、沙參各七分,玄參五分,黃柏三分,甘草二分,生薑三片,水煎服。也可以用山藥代替參、術,長期服用則去川芎,冬天加破故紙。這個方子與陰分生陽湯在功效上相互補充。
陰分生陽湯,白朮七分,白芍六分、當歸一錢,甘草二分,蒼朮五分,陳皮八分,生薑三片,棗子一枚,或加參、苓,或以山藥代參、苓,水煎服。入蜜亦可。加肉果、破故紙亦可,冬日尤宜用故紙。蓋主三焦者,乃下焦元氣生髮之根蒂也。
升陽益胃養榮湯,當歸一錢全用,隨參、術能補益。白芍八分炒,隨白朮能理脾。人參七分,山梔仁炒八分,甘草五分,如食菘菜,以蜜代之。白朮五分,木通五分(以漸而減),生薑三片,棗子二枚、粳米一撮,水煎熱服。蓋蒼朮、山梔大能除郁,因食冷物,鬱火於脾胃者,故屬脾。脾者,土也。熱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也。又有胃虛過食冷物,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並宜服之。又肉果、補骨脂二物,冬月可服。以上三方,古庵所立,郁門曾纂其略,今更詳之。
白話文:
「陰分生陽湯」是由白朮七分、白芍六分、當歸一錢、甘草二分、蒼朮五分、陳皮八分、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組成。可以根據需要加入人參、茯苓,或用山藥代替人參、茯苓。煎好後可以加點蜜,或是加點肉果、破故紙,冬天尤其適合用故紙。因為它主要針對三焦,而三焦是下焦元氣生髮的根源。
「升陽益胃養榮湯」是由當歸一錢(全用)、人參七分、山梔仁(炒)八分、甘草五分、白朮五分、木通五分(逐漸減少)、生薑三片、棗子二枚、粳米一撮組成。如果吃過菘菜,可以用蜜代替甘草。白芍八分(炒)與白朮一起調理脾臟。此方適合因吃冷物而造成脾胃鬱火的人,因為脾屬土,熱氣容易滯留在土中。這種病症通常是因血虛而起。如果胃虛過度,又吃過多冷物,導致陽氣鬱積在脾土中,也適合服用此方。冬天可以加肉果和補骨脂。這三種藥方都是古庵所創,郁門曾整理過其簡略內容,現在則更詳細地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