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58)
內集·卷一 (58)
1. 臟腑六脈診法
單沉而勻病不成;
脈但沉無滑曰單,沉而帶滑曰勻,兩脈皆腎之順候。
沉弱體酸陰欲絕,訣云:溺脈尺中陰欲絕,痠疼引變上皮膚。
沉無足熱亡其精。
無腎脈者,苦足下熱,裡急,精氣竭亡,勞倦所致。
俱實巔疾頭目重,腎膀胱俱實者,若巔疾,頭目重痛。
俱虛心痛瀉如傾。
腎膀胱俱虛者,苦心痛,下重,洞瀉不止。
肺脈浮澀短為平,浮短而澀者,肺之本脈也。
微浮帶散大腸清;
初浮帶散,大腸之氣清而無病也。
浮數風熱咳且秘,浮數主中風、咳嗽、身熱、便秘。
浮遲寒冷瀉難禁;
肺遲肺寒,痰痞胸前,飲食難消作瀉。
浮實滑大咽乾燥,腸痛便難鼻乏馨;
浮實滑大,心火乘肺,主咽門燥痛,腸如刀刺,毛焦唾稠,鼻乏馨香。
浮芤衄血胸暴病,浮芤積瘀在胸,或衄或嘔。瘀滯胸中,則卒暴疼痛。
浮溢膈滿或腸鳴;
浮甚溢上魚際,氣不下行,胸膈滿悶;或時氣下,則大腸作鳴。
浮洪足熱唾稠濁,浮洪火盛,足心熱,痰唾稠濁且臭。
浮緊喘促冒時行;
浮緊感冒時行,風痰咳嗽喘促。
浮弦咳嗽冷氣結,風邪傳於大腸,故脈弦咳嗽,冷氣秘結。
浮滑痰多頭目傾;
浮滑痰多,頭目昏眩。
浮急腸風癰血痔,浮弦數急,主腸風腸癰,便血痔瘡。
浮絕少氣有水停。
無大腸脈者,苦短氣,心下有水。
沉數火盛痰氣升,沉數,火乘金,痰壅喘急。
沉遲氣痞冷涎縈;
歌云:脈遲氣痞寒痰盛,飲食難消氣漸衰。
沉緊而滑仍咳嗽,肺部得此三脈,有寒、有風、有痰,故發咳嗽。
沉細兼滑是骨蒸;
子乘母虛,病在骨內。訣云:沉細仍兼滑,因知是骨蒸,皮毛皆總澀,寒熱兩相併。
沉實熱結微寒結,沉實而滑乃邪熱結胸,沉微乃寒結胸。
沉甚膹郁引背疼;
沉甚,胸中膹悶之氣,與背牽引而痛。
沉弱驚汗濡寒熱,沉弱陽虛,主驚悸多汗;沉濡虛損,主憎寒發熱。
沉絕咳逆喉瘡生。
無肺脈者,苦短氣,咳逆喉塞。
俱實唇吻手臂卷。
肺大腸俱實者,主唇吻不收,手臂卷。
俱虛憂恐見光明。
肺大腸俱虛,情中不樂,或如恐怖,時望見光明。
脾脈本緩善不見,緩乃脾之本脈,隱隱和緩不可見者,為善。惡者,來如水之流,此為太過,病在外,令人四肢不舉;或如鳥之喙,此為不及,病在內,令人九竅壅塞。
微緩胃氣得其平;
初微緩者,胃之平脈也。
浮數胃火或誤下,浮數有力,乃胃中有火,吞酸吐逆,齒腫出血,中消善食,夜多盜汗。如浮數無力,乃醫誤下,損傷脾胃所致。
浮遲胃冷氣膨膨;
脾胃氣虛冷作嘔,肚腹膨脹。
浮澀下利穀不化。
浮為胃虛,澀為脾寒,脾胃虛寒,水穀不化,法當下利。
浮實消渴因勞成;
脈浮而實,原因勞倦傷脾,以致心火乘土,善消水穀為糟粕,而不化為精血營養五臟。故口乾發渴,滌盪腸胃,小便數而血肉耗散,故名消中也。
白話文:
臟腑六脈診法
脈象單沉而勻稱,表示病情不嚴重。脈象沉而無滑利者稱為單沉,沉而帶滑利者稱為勻沉,這兩種脈象都是腎氣順暢的徵兆。
脈象沉而微弱,伴隨身體酸痛,陰氣將絕,古訣云:「溺脈尺中陰欲絕,痠疼引變上皮膚。」(溺脈指腎經脈沉弱,尺脈指寸口脈的尺部)
脈象沉而無力,且足部發熱,表示精氣將盡。
缺乏腎脈,則會感到足部發熱、腹痛里急後重、精氣耗竭,多因勞累所致。
腎與膀胱經脈皆實證,則會出現頭痛、頭昏眼重。
腎與膀胱經脈皆虛證,則會感到心痛、下墜感,且腹瀉不止。
肺脈浮而澀滯,脈搏短促,是肺經的正常脈象。
脈象輕微浮起且散漫,表示大腸氣機通暢,無病。
脈象浮數,表示風熱感冒、咳嗽、發熱、便秘。
脈象浮而遲緩,表示肺寒,伴有痰多、胸悶、食慾不振、腹瀉。
脈象浮而實大且滑利,表示心火犯肺,症狀包括咽喉乾燥疼痛、腸痛、排便困難、鼻腔乾燥無香氣。
脈象浮而虛大,表示胸部瘀血積聚,可能出現鼻出血或嘔吐,瘀血阻塞胸腔,則會突發劇烈疼痛。
脈象浮而過盛,表示膈肌飽滿或腸鳴。
脈象浮而洪大,表示陽氣過盛,足心發熱,痰涎稠厚且有異味。
脈象浮而緊,表示感冒,伴有咳嗽、氣喘。
脈象浮而弦,表示外感風寒,導致咳嗽,氣機阻滯。
脈象浮而滑,表示痰多,頭暈目眩。
脈象浮而急速,表示腸風、腸癰、便血、痔瘡。
脈象浮而微弱,表示氣少,腹部積水。
缺乏大腸脈象,則會感到氣短,心窩部積水。
脈象沉而數,表示火盛,痰氣上逆。
脈象沉而遲,表示氣滯,伴有寒痰。
脈象沉而緊且滑利,仍伴有咳嗽,表示肺部同時存在寒、風、痰三種病邪。
脈象沉而細小且滑利,表示骨蒸勞熱。
脈象沉而實大,表示邪熱積聚於胸腔,沉而微弱則表示寒邪積聚於胸腔。
脈象沉而很深,胸中鬱悶之氣牽引背部疼痛。
脈象沉而微弱,表示陽虛,可能出現驚悸、多汗;脈象沉而濡弱,則表示氣血虧損,容易畏寒發熱。
脈象沉而微弱,甚至消失,表示咳嗽、呼吸困難、喉嚨有瘡。
缺乏肺脈,則會感到氣短、咳嗽、呼吸困難、喉嚨阻塞。
肺和大腸經脈皆實證,則會出現嘴唇乾裂、手臂屈曲。
肺和大腸經脈皆虛證,則會感到憂慮、恐懼,並時常感到眼前發光。
脾脈本應平和緩慢,不易察覺,若脈象隱隱和緩,則為正常;若脈象如流水般奔湧,則為脾氣過盛,病在表,導致四肢無力;若脈象如鳥喙般尖細,則為脾氣不足,病在裡,導致九竅阻塞。
脈象輕微緩慢,表示胃氣平和。
脈象浮數有力,表示胃火旺盛,症狀包括吞酸、嘔吐、牙齦腫痛出血、消化不良、夜間盜汗;若脈象浮數而無力,則表示醫治不當,損傷了脾胃。
脈象浮而遲,表示胃寒,腹部膨脹。
脈象浮而澀,表示下痢,且食物消化不良。
脈象浮而實,表示消渴症,多因勞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