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55)
內集·卷一 (55)
1. 臟腑六脈診法
此即上古診法其一也。臟腑同氣,所以古人不立六腑脈訣。但既以浮取候腑,沉取候臟,數為腑病,遲為臟病;又以急大緩澀沉甚者為臟,微急微大微緩微澀微沉者為腑,其故何耶?蓋急大緩澀沉甚者,浮沉皆然,微者浮取則然,而沉取則不然也。二說似異而實同,要之浮中有沉,沉中有浮,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即如上竟上者,胸頭中事;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脛中事。其實寸脈亦有主下病者,尺脈亦有主上病者。此診家活妙,許氏所謂以意會之,非言語可傳得之。
心浮大散是本宮,心之本宮,平脈也。虛實賊微邪過宮脈也。余皆雜脈相兼而見。
微大邪歸小腸中。
大即洪也,微有初暫而不久意,詳總看十變脈注,各部仿此。脈有輕重,如:左寸,先以輕手得之是小腸,後重手如六菽之重得之是心。左關,先以輕手得之是膽,後以重十二菽取之是肝。左尺,先以輕手得之是膀胱,後重手如十五菽之重取之是腎。右寸,先以輕手得之是大腸,後以重手如三菽之重得之是肺。
右關,先以輕手得之是胃,後重手如九菽之重得之是脾。右尺,先以輕手得之是三焦,後以重手如十五菽之重取之是命門。
浮數風熱頭疼痛;
數兼弦緊而言,浮數主頭疼,身熱面赤,骨節煩疼,甚則心痛面赤,乃外感鬱熱表症。小腸為膀胱之標,故脈見此。
浮遲腹冷胃虛空;
浮而帶遲,主小腹寒痛,胃弱噯酸。
浮虛偏頭耳頰痛,手太陽經虛,苦偏頭痛,耳頰痛。
浮弦疝痛滑多蟲;
訣云:急則腸中痛,不通是也。浮弦而滑,主疝痛,食蟲甚多。如面生有白點者,必有血龜。
浮緊而滑為淋閉,浮緊而滑,為淋,或二便閉澀。
浮洪膈脅滿難通;
胸連脅滿,痰熱盛也,浮長風眩成癲癇,浮大而長,為風眩癲癇。
浮實面赤熱生風;
浮實,面赤如騂,熱則生風。訣云:大實由來面赤風,燥痛面色與心同。
浮濡虛損足多汗,浮濡,五臟虛極,而汗出於足,蓋五臟絲系發之於足故也。
浮芤積瘀吐痢紅;
血瘀胸中不散,以致氣道不通,在內作聲,氣升則吐血,氣降則便血下痢,甚則吐痢交作。
浮溢骨痛心煩躁,左寸脈滿過關部,主骨節疼痛,心中煩躁,面赤,乃心熱之候。
浮絕臍腹痹痞沖。
浮絕者,無小腸脈也,苦臍冷痹,小腹中有癥瘕。
沉數狂言並舌強,數兼實滑而言。訣云:實大相兼併有滑,舌強心驚語話難。
沉遲血冷神不充:
沉遲,或血虛,或上焦受寒,或心神衰少。
獨沉不睡皆因郁,胬瘀侵睛崩漏紅;
沉主氣鬱,夜多不睡,或上攻患目,必胬肉瘀血侵睛,下流則崩漏去紅,甚者咯血。
沉微虛痞驚中熱,沉微榮弱,以致虛火上侵,胸膈痞悶,甚則脅亦脹痛。驚中熱者,脈微主心氣虛弱,易生驚惕。但心屬火,驚則血散,火動驚中,有虛熱也。
白話文:
這是古代的一種診斷方法。人體臟腑的氣息是相通的,所以古代醫家沒有單獨設立六腑的脈象口訣。一般來說,用輕按的方式診脈可以了解六腑的狀況,重按的方式則可以了解臟腑的狀況。脈搏跳動快通常是腑有病,慢則是臟有病。另外,脈象如果呈現急促、粗大、遲緩、澀滯、沉重,通常是臟的病症;如果脈象呈現稍微急促、稍微粗大、稍微遲緩、稍微澀滯、稍微沉重,則是腑的病症。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脈象急促、粗大、遲緩、澀滯、沉重通常是輕按重按都一樣,而稍微的脈象則只有輕按時才明顯,重按時就不明顯了。這兩種說法看似不同,但實際上是一致的,重點在於輕按中包含重按,重按中也包含輕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比如,診脈時,靠近手腕上端的脈象反映的是胸部頭部的事情,靠近手腕下端的脈象反映的是小腹、腰部、大腿、膝蓋、小腿的事情。但實際上,寸脈(靠近手腕上端的脈象)也有可能反映下半身的疾病,尺脈(靠近手腕下端的脈象)也有可能反映上半身的疾病。這是診斷的靈活應用,就像許氏所說的,要用心體會,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清楚。
心脈浮大且散亂是心臟本身的正常脈象。虛弱、實在、或有其他邪氣侵入心脈時,則會出現不同的脈象。其他的脈象都是各種混合的表現。
脈象稍微粗大則表示邪氣進入小腸。
「大」就是指脈象洪大,而「微」則是指脈象出現時間短暫。詳細情況要參考十種脈象變化,其他部位的脈象診斷也可以仿照這個方式。脈象有輕重之分,例如:診斷左手寸脈時,先用輕手診脈,得到的是小腸的脈象;再用重手,像是用六顆豆子的重量按壓,得到的是心臟的脈象。診斷左手關脈時,先用輕手診脈,得到的是膽的脈象;再用像是用十二顆豆子的重量按壓,得到的是肝的脈象。診斷左手尺脈時,先用輕手診脈,得到的是膀胱的脈象;再用像是用十五顆豆子的重量按壓,得到的是腎臟的脈象。診斷右手寸脈時,先用輕手診脈,得到的是大腸的脈象;再用像是用三顆豆子的重量按壓,得到的是肺的脈象。
診斷右手關脈時,先用輕手診脈,得到的是胃的脈象;再用像是用九顆豆子的重量按壓,得到的是脾的脈象。診斷右手尺脈時,先用輕手診脈,得到的是三焦的脈象;再用像是用十五顆豆子的重量按壓,得到的是命門的脈象。
脈象浮而快,通常表示風熱,會引起頭痛。
脈象快而兼有弦緊,浮而快,通常表示頭痛、身體發熱、臉色發紅、關節煩躁疼痛,嚴重時還會有心痛、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是外感引起的鬱熱表症。小腸是膀胱的表,所以脈象會出現這種情況。
脈象浮而慢,通常表示腹部寒冷、胃虛弱。
脈象浮而虛弱,通常表示偏頭痛、耳朵和臉頰疼痛,這是手太陽經虛弱的表現。
脈象浮而弦,通常表示疝氣疼痛,而且體內可能有許多寄生蟲。
訣竅說:脈象急促表示腸道疼痛,不通暢。如果脈象浮弦又滑,通常表示疝氣疼痛,體內寄生蟲多。如果臉上出現白色斑點,則體內可能有血龜。
脈象浮緊又滑,表示小便淋漓不盡,或者二便閉塞不通。
脈象浮而洪大,表示胸腔和脅肋脹滿,難以通暢。
如果脈象浮而長,表示有風眩,可能發展成癲癇。脈象浮大又長,則表示有風眩和癲癇。
脈象浮而有力,通常表示臉色發紅,體內有熱,可能會生風。
訣竅說:脈象洪大且有力,通常表示臉色發紅,有風,乾燥疼痛,臉色和心臟疾病的症狀相同。
脈象浮而濡弱,通常表示身體虛弱,腳底多汗。這是因為五臟的精氣都從腳底發散出來。
脈象浮而空虛,通常表示體內有瘀血積聚,導致嘔吐或下痢,大便中帶血,嚴重時可能同時嘔吐又下痢。
脈象浮而滿溢,通常表示骨節疼痛、心中煩躁。左手寸脈脈象滿溢超過關部,通常表示骨節疼痛、心中煩躁、臉色發紅,這是心熱的表現。
脈象浮而斷絕,表示小腸脈象消失,通常表示肚臍周圍寒冷麻木,小腹中有腫塊。
脈象沉而快,通常表示胡言亂語、舌頭僵硬。
脈象快速且有力又滑,通常表示舌頭僵硬、心驚、說話困難。
脈象沉而慢,通常表示血液寒冷,精神不佳。
脈象沉而遲,可能是血液虛弱、上焦受寒、或心神衰弱。
脈象單純沉,通常表示氣鬱,容易失眠,或者邪氣上攻眼睛,導致眼部胬肉、瘀血,向下流動則會導致崩漏、便血,嚴重時會咳血。
脈象沉而微弱,通常表示虛火上炎,胸膈痞悶,嚴重時脅肋也脹痛。脈象微弱也表示心氣虛弱,容易受到驚嚇。但心屬火,受到驚嚇則血氣散亂,導致心火妄動,出現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