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

《醫經國小》~ 序

回本書目錄

1.

嘗謂吳陵劉氏純所輯玉機微義以發明之。復采集名論為初教之資也。並刻之。名曰醫經國小。以傳其書。首本草。次脈訣。次經絡。次病機。次治法。次運氣。凡六卷。一本於素問靈樞難經。及張仲景王叔和至近代劉守真張潔古李明之朱仲修諸家之書。撮其切要。綴為韻語。

類粹。以便初學。本末條理。明切簡備。醫學之指南。而端本之書也。凡善學人。皆務本。況醫人之司命其可昧本而苟乎哉。學醫者誠能熟究是編。融會於心。將所行皆正途。所用皆正法。觸類長之。於幾歲十全何有哉。此書非劉氏莫之為。非陳公亦莫之傳。學醫之幸。生民之幸也。

白話文:

我曾經認為吳陵劉氏所編著的《玉機微義》已經非常精妙,可以發明醫學的奧妙。如今我又收集整理了一些名家論述,作為初學者的入門教材。我把這些內容刻印成書,名為《醫經國小》,以便傳播。

這本書分為六卷,內容包括本草、脈訣、經絡、病機、治法、運氣。所有內容都源於《素問》、《靈樞》、《難經》,以及張仲景、王叔和等歷代名家,一直到近代的劉守真、張潔古、李明之、朱仲修等人的著作。我從這些經典中提煉出最重要的內容,並用韻文的形式編寫,使其簡潔易懂,並具有條理。

這是一本醫學入門指南,是學習醫術的根本之書。凡事都應該務本,何況是掌握人命的醫術,更不能不重視基礎知識。學醫的人如果能夠熟讀此書,將其融會貫通,就能掌握正確的醫術,遵循正道,並能舉一反三。這樣的話,醫術精進,成為醫道高手就指日可待了。

這本書如果不是劉氏編著,就不能流傳於世;如果不是陳公傳播,就無法讓更多人學習。這對學醫者來說是莫大的幸運,也是對百姓的莫大福祉。

純字宗濃。吳陵人。其父叔淵。仲修之高弟。授受有自云。

_正統三年己未歲九月甲子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同知經筵

事廬陵楊士奇序_

醫意也。臨病立意以施治也。其書內經載運氣病源靡不悉備。候天地之變。究疾病之機。盡調治之理。此神聖愛人之仁。拯羸救枉濟物之至道也。醫道斯立。秦越人演其精義述難經。

漢張仲景論傷寒。用藥定方。晉王叔和集次及撰脈經以示後學。意亦至哉。經去聖遠。遺文錯簡。後學專方而惑意。幸唐太仆令王冰重整其義。啟大法之幽玄。釋神運之奧妙。析理於至真之中。俾學人遇諸審脈。用藥去病。根本無貶損醫之道明矣。而其為法。制勝伐其勢。

白話文:

純字,字宗濃,是吳陵人。他的父親叔淵,是仲修的高徒,醫術承襲有源頭。

正統三年己未年九月甲子,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兵部尚書,兼任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同知經筵的廬陵人楊士奇,為純字的醫書作序。

醫學的要義,在於臨病時以精準的醫理施治。純字的書中,引述《內經》,記載了各種運氣和病源,無一不詳盡。能預測天地的變化,探究疾病的機理,徹底掌握治療的方法。這正是神聖的仁愛之心,拯救虛弱、救助危難、濟世救人的至高之道。

醫道由此確立,秦越人闡述了《內經》的精義,撰寫了《難經》。漢代張仲景論述了《傷寒雜病論》,確立了用藥和制定方劑的原則。晉代王叔和收集整理了歷代醫書,並撰寫了《脈經》,教導後學。他們的醫術造詣也十分高超。

時至今日,距離聖賢遠了,醫學典籍錯漏百出。後學專注於方劑而忽略了醫理,因此感到困惑。幸好唐代太仆令王冰重新整理了《內經》的義理,揭示了醫學大法深奧的玄妙,解開了神聖運氣奧秘的深意,從最真實的理據中分析醫理,使後學能夠根據脈象診斷,用藥治病。這根本沒有損害醫道的精髓,醫道因此更加明晰。而王冰的醫學方法,注重制勝之道,從根本上削弱病勢。

資化助其生。扶危定亂之功。本諸經論。知氣識病。治理得焉。嗟乎學必本於經。病必明於論。治必究於方。而能變通而無滯斯能盡夫立醫之意矣。昔丹溪朱先生。以醫鳴江東。家君親從之游。領其心授。純度。竊以先生之旨。輯其醫之可法。本諸經論之精微。節目更為定次。歌語引例具圖以便記習。至於脈訣之未備者。亦為增正。名曰醫經國小。蓋欲初學人。

得以因流尋源而不蹈夫他歧之惑。有志於古神聖愛人濟物之道者。其無誚愚以管窺而蠡測。或有未至。矜其志而加正焉。則不惟醫道之幸。亦斯民之幸也。

洪武二十一年冬十一月朔日吳陵劉純序。

白話文:

醫經國小序

滋養生命,幫助它生長,扶持危難,平定紛亂,此乃醫者之功。根據經書論述,了解氣機,辨識病症,才能有效治療。唉呀!學習醫術,務必以經書為根本,診斷疾病,必須精通醫理,治療疾病,更要深入研究方劑,並能隨機應變,不拘泥於成法,如此才能真正達到行醫的目標。

昔日丹溪朱先生,以精湛醫術名揚江東,家父曾親自拜訪學習,領悟先生的醫術精髓。我承繼先生的遺志,將其可供借鑒的醫術精華整理成冊,以經書論述為基礎,將内容分門別類,條理清晰,並配以歌訣、例句和插圖,方便學習記憶。至於脈訣不足之處,我也加以修正。此書名為《醫經國小》,意欲讓初學者能循序漸進,追根溯源,避免走入歧途。

有志於學習古聖先賢濟世救人的醫道者,切勿以偏概全,妄自菲薄,如有不足之處,懇請指正。如此不僅對醫學發展有利,也是百姓之幸。

洪武二十一年冬十一月朔日 吳陵 劉純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