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國小》~ 卷之二 (1)
卷之二 (1)
1. 診脈入式
(一首集次王適齋等脈訣)人身元氣由太極動靜陰陽一如式。陰血靜兮陽氣動。血逐氣行無暫息。周流身體似循環。榮養百骸由此力。五行五臟布其中。妙合乾坤纖芥悉。上中下體號三焦。在診排名寸關尺。寸為陽分尺為陰。關者陰陽界限位。天真始注手太陰。百脈周流所朝會。
右為氣口左人迎。腑臟脈宗榮見爾。脈行三寸呼吸中。呼吸定息行六寸。十二時周數幾何。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八百一十丈。脈循五十度周身。復還會於手太陰。此是平人形之道。度合陰陽晝夜停。不大不小脈曰平。呼吸來停至脈勻。數遲數至違呼吸。損曰離經與奪精。一息四至號平和。
白話文:
人體的元氣源自太極的動靜和陰陽的變化,就像是一種模式。陰血靜止,陽氣則運作不停,血液隨著氣血流動,永不停止。氣血循環流遍全身,滋養各個器官,賦予它們力量。五臟六腑分布在其中,巧妙地配合著天地,細微之處也盡皆涵蓋。上中下三個部位稱為三焦,在診脈時分別以寸關尺來測定。寸代表陽分,尺代表陰分,關則處於陰陽交界的位置。手太陰經是氣血匯聚之處,也是人體真氣最初注入的地方。百脈匯聚於此,循環全身。
右側為氣口,左側為人迎脈,內臟的脈絡和氣血流動都可以在這裡看到。脈搏每跳動三次,就與一次呼吸的長度相符。呼吸停止時,脈搏跳動六次。一天十二個時辰,脈搏跳動的次數總共有13500次,氣血流動810丈,脈搏在身體中循環50度,最後又回到手太陰經。這是普通人身體運作的規律,與陰陽的變化和晝夜的更替相合。脈搏不快不慢,稱為平脈。呼吸和脈搏的節奏一致,脈象平穩,稱為平脈。脈搏過快或過慢,與呼吸節奏不一致,就叫做離經和奪精,屬於病態。一分鐘跳動四次,稱為平和脈。
更加一至大無,。三遲二敗冷所謂。六數七極熱之多。八脫九死十命盡。十一十二魂入墓。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死非怪。遲寒數熱古今傳。難經越度分明載。
意見九難。
寸關尺內十二經。臟腑陰陽合五行。唯有君火更相火。母子相通真氣生。
意見十八難。
失正邪干乃相克。各有剛柔位相逢。
意見十難。
陰陽變病脈危殆。關格覆溢與相乘。
意見三難。後有圖。
太過不及分輕重。診後先須部分定。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即心主包絡也。
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脈第三同斷病。
言男子面南受氣。則兩寸居前亦陽。脈之三陽從上走下。女人面北受氣。則兩尺居前亦陰。
白話文:
更上一層,達到無極狀態。三遲二敗,寒涼之象。六數七極,熱盛之徵。八脫九死,十命將盡。十一十二,魂魄歸於墓地。三至為遲,一二敗亡。兩息一至,死亡不可避免。遲寒數熱,古今相傳。難經中明確記載。
九難意見:
寸關尺內,十二經絡。臟腑陰陽,五行相合。唯有君火,相互生火。母子相通,真氣滋生。
十八難意見:
失正邪干,互相克制。各有剛柔,相逢對峙。
十難意見:
陰陽變病,脈象危殆。關格覆溢,相互增長。
三難意見,後有圖示:
太過不及,輕重分明。診病後,須先分清部位。左邊為心、小腸、肝、膽、腎;右邊為肺、大腸、脾、胃、命門。心即主包絡。
女人相反,從背部看。尺脈第三,同斷疾病。
男子面南而立,受氣於前。則兩寸脈位居前,亦屬陽。脈之三陽,從上而下。女人面北而立,受氣於前。則兩尺脈位居前,亦屬陰。
脈從下走上。經所謂男子陽生。脈在關上。寸脈常盛女陰生。脈在關下。尺脈常盛。是其常也。
心與小腸居左寸。肝膽同歸左關並。腎居尺脈合膀胱。用意調和審安靜。肺與大腸居右寸。
脾胃脈從關裡認。三焦心包絡脈同。尺中仔細須尋趁。若診他脈覆手取。要自看時仰手認。
三部須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裡印。上部頭。候聽會。迎香。人迎之動脈也。以察頭面之疾。中部手。候合谷。神門。經渠之動脈也。以察頭下至臍上之疾。下部足。候太谿。衝陽。
太衝之動脈也。以察臍下至足之疾。
大腸共肺為傳送。心與小腸為受盛。脾胃相通五穀消。膀胱腎合為津慶。三焦無狀空有名。
白話文:
脈絡從下往上走,經脈學說認為男人陽氣生於寸關上,脈搏在寸關位置強盛;女人陰氣生於關下,脈搏在關下位置強盛,這是正常的情況。
心和小腸位於左手寸關位置,肝和膽同歸於左手關脈,腎位於尺脈位置,與膀胱相連。診脈時要用心調節呼吸,保持安靜。肺和大腸位於右手寸關位置,
脾和胃的脈搏在關脈位置,三焦和心包絡的脈搏在同一個位置,腎的脈搏則需要仔細尋找。如果診脈時是替他人診脈,則需要用手覆蓋在對方的手腕上;如果是自己診脈,則需要仰起手腕。
三部脈象需要仔細辨別,九候脈象要牢記在心。上部脈象為頭部,候聽會、迎香、人迎的動脈,用來察看頭面部的疾病。中部脈象為手部,候合谷、神門、經渠的動脈,用來察看從頭部到臍上部位的疾病。下部脈象為足部,候太谿、衝陽、太衝的動脈,用來察看從臍下到足部的疾病。
大腸和肺共同負責傳輸,心和小腸共同負責受納。脾和胃相通,消化五穀。膀胱和腎共同負責調節水液。三焦沒有固定的形狀,只是個虛名。
寄在胸中膈相應。肝膽同為津液府。能通眼目為清淨。智者能調五臟和。自然察認諸家病。
掌後高骨號為關。骨下關脈形宛然。以次推排名尺澤。三部還須仔細看。關後為陰乃是尺。
關前為陽名寸口。陽弦頭痛定無疑。陰弦腹痛何方走。陽數即吐兼頭痛。陰微即瀉臍中吼。
陽實應知面赤風。陰微盜汗勞兼有。陽實大滑應舌強。陰數脾熱並口臭。陽微浮弱定心寒。
陰滑食注脾家咎。關前關後辨陰陽。察病根源應不朽。
經云。謹熟陰陽。無與眾謀。此之謂也。
病脈傳見舉要中。脈經素難尤宜究。
見後方脈舉要。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經分節氣。阿阿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浮芤滑實弦緊洪。七表還應是本宗。微沉緩澀遲並伏。濡弱相兼八裡同。九道脈名長短是。虛促結代勞動細。在意專心察脈理。二十四種真玄微。互須脈證參虛實。勿失於邪病脈機。
白話文:
心臟寄住在胸腔中,與膈膜相呼應。肝膽共同掌管體內津液。眼睛能看到外界事物,是身體清淨的表現。聰明的人能調節五臟,自然就能辨別各種疾病。
手掌後面的高骨稱為關脈,骨下關脈的形狀清晰可見。依次向下推算,手腕上的內側凹陷處是尺澤穴。三部脈象都要仔細觀察。關脈後面的脈象屬陰,叫做尺脈。
關脈前面的脈象屬陽,叫做寸口脈。陽弦脈跳動有力,頭疼毫無疑問。陰弦脈跳動微弱,腹部疼痛不知何處。陽數脈跳動迅速,容易嘔吐並伴隨頭疼。陰微脈跳動緩慢,容易腹瀉並伴隨腹鳴。
陽實脈跳動有力,臉色發紅並伴隨風寒。陰微脈跳動緩慢,容易盜汗並伴隨勞累。陽實脈跳動有力,舌頭強硬難以伸展。陰數脈跳動迅速,脾胃有熱並伴隨口臭。陽微脈跳動微弱,容易心寒。
陰滑脈跳動緩慢,容易食積並導致脾胃失調。關脈前后的脈象分別代表陰陽,通過觀察脈象可以辨別病因,這是治病的根本。
經典記載:要謹慎地掌握陰陽,不要與他人商議。這就是這種道理。
關於病脈的傳授,可以參考《脈要》中的內容。脈經原本就難懂,更需要細致研究。
下面介紹《脈要》中關於脈象的內容:
春天脈象像弦,夏天脈象像洪流,秋天脈象像毛髮,冬天脈象像石頭,依據經書來區分節氣。脈象緩慢,如同春天的柳枝,這是脾胃之氣在四季中的變化。浮、芤、滑、實、弦、緊、洪,七種表象,都是脈象的本質。微、沉、緩、澀、遲、伏,六種裡象,與八里脈相似。九道脈象,各有長短,虛、促、結、代、勞、動、細,這些脈象變化,都要用心專注觀察,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二十四種脈象,變化無窮,需要結合脈證來判斷虛實,不要誤判邪氣引起的病脈。
脈所當然之圖
凡在左者皆克諸右。凡在右者皆受左克。此臟腑五行自相剋制。脈所當然也。至如太過不及。當視本位及邪干自異爾。
五行子母相生之圖
兩手交義。則六脈五行。子母毒相生養。本心包絡與三焦二脈。皆系右尺。今脈訣以兩腎分兩尺。則遺失心心包絡一經矣。
右手太陰陽明金。生左尺足太陽少陰水。太陽少陰水。生左關足厥陰少陽木。生左關足厥陰少陽木。厥陰少陽木。
生左寸手太陽少陰火。太陽少陰火。通右尺手心主少陰火。通右尺手心主少陽火。手心主少陽火。生右關足太陰陽明土。足太陰陽明土。復生右寸手太陰陽明金。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白話文:
凡是位於左側的臟腑都剋制右側的臟腑,凡是位於右側的臟腑都受到左側的臟腑剋制。這是臟腑五行互相剋制的自然規律,脈象也理所當然地反映出這種規律。至於脈象過於旺盛或不足,則需要根據臟腑本身的位置以及外邪入侵的情況來區別。
兩隻手互相對應,六脈五行之間就形成了子母相生、相互滋養的關係。本來心包絡和三焦兩條脈都屬於右手尺脈,但現在的脈訣卻把兩腎分屬兩尺脈,這樣就遺漏了心包絡這一經脈。
右手太陰陽明金生左尺足太陽少陰水,足太陽少陰水生左關足厥陰少陽木,足厥陰少陽木生左寸手太陽少陰火,手太陽少陰火通向右尺手心主少陰火,手心主少陰火通向右尺手心主少陽火,手心主少陽火生右關足太陰陽明土,足太陰陽明土又生右寸手太陰陽明金。這就是五行子母互相生養的規律。
左手頭指火之子。五行造化豈虛偏若將兩腎脈分二。何獨三焦經獨專。水火相生滋養處。土金涵育委和全。自然神氣存斯理。不識天真道不傳。素問脈類五十余種。後世類為二十四種。至如拒格者。素問謂陰勝格陽。陽勝拒陰。非死脈也。皆宜詳審。
脈是人身造化機。要須指下識其微。浮洪動滑弦如緊。微澀濡虛緩類遲。覆溢代牢誠莫療。細芤實弱可扶持。短長促結沉伏別。寒熱參差必誤醫。
臟腑陰陽寒熱圖
關格覆溢脈例圖
白話文:
左手拇指屬火,五行造化豈能偏頗?若將兩腎經脈分為二,為何獨三焦經獨占一方?水火相生滋養生機,土金涵育調節平衡,自然神氣存於此理。不識天真之道,自然無法傳授。素問記載脈象五十餘種,後世歸類為二十四種。所謂拒格脈,素問稱陰盛格陽,陽盛拒陰,並非死脈,皆宜詳審。
脈象是人體造化機理的表現,需細心觀察指下脈搏的變化。浮、洪、動、滑、弦如緊,微、澀、濡、虛、緩如遲。覆、溢、代、牢、誠莫可治療,細、芤、實、弱可扶持。短、長、促、結、沉、伏各有不同,寒熱參差需謹慎判斷,以免誤診。
2. 二十四種脈體
浮脈不足舉有餘。芤脈中空兩畔居。滑體如珠中有力。實形,與長俱。弦如始按弓弦狀。
緊若牽繩轉索初。洪舉按之皆極大。此名七表不同途。浮為中風芤失血。滑吐實下分明別。
弦為拘急緊為疼。洪大從來偏生熱。
浮為在表為風。(應人迎)為氣。(應氣口)為熱。為痛。為嘔。為脹。為痞。為喘。為厥。
為內結。為滿不食。浮大為鼻塞。浮緩為不仁浮大長。為風眩癲疾。浮滑疾。為宿食。
浮滑為飲為走刺。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短為肺傷諸氣。浮細而滑為傷飲。浮滑疾緊。為百合病。浮數。(大便堅小便數)浮緊為淋為癃閉。
白話文:
脈象有浮、芤、滑、實、弦、緊、洪七種,各自代表不同的病症。浮脈表示病在表,多為風邪入侵,可能伴隨各種症状,如中風、頭昏眼花、嘔吐、腹脹、喘息、厥逆等。芤脈則代表失血,滑脈表示有痰飲,實脈代表氣血充盈,弦脈代表筋脈拘急,緊脈代表疼痛,洪脈則代表陽氣偏盛。
芤為血寸芤為吐血。微芤為衄血。關芤為大便出血。尺芤為下焦虛小便出血。
滑為吐為滿。為咳。為熱。為伏痰。為宿食。為蓄血。為經閉。為鬼疰。為血氣俱實。滑散為癱緩。滑數為結熱。滑實為胃熱,滑而大小不勻。必吐。為病進。為泄利。滑而和為妊娠。滑而浮大小腹痛。弱則陰中痛。大便亦然。
實為熱為嘔。為痛。為氣塞。為喘咳。為大便不禁。實緊為陰不勝陽。為胃寒。
為腰痛弦為寒為痛。為飲。為瘧。為水。為中虛。為厥逆。為拘急。為寒癖。弦緊為惡寒。為疝瘕為癖。雙弦脅急痛。弦為鉤。為脅下刺痛。弦長為積隨左右上下。緊為寒為痛。為嗽。為喘。為滿。浮緊為肺有水。緊滑為蛔動。為宿食。為逆吐。
白話文:
脈象芤,代表血虛,寸口芤代表吐血,微芤代表鼻出血,關芤代表大便出血,尺芤代表下焦虛弱,小便出血。
脈象滑,代表氣機不暢,滑而滿代表嘔吐,滑而咳代表咳嗽,滑而熱代表發熱,滑而伏痰代表痰濕內伏,滑而宿食代表積食,滑而蓄血代表血瘀,滑而經閉代表月經不通,滑而鬼疰代表氣血不調,滑而血氣俱實代表氣血充盈,滑散而癱緩代表氣血虛弱,滑數而結熱代表熱邪內擾,滑實而胃熱代表胃火旺盛,滑而大小不勻代表氣血不均,必吐代表將要嘔吐,滑而病進代表病情加重,滑而泄利代表腹瀉,滑而和代表妊娠,滑而浮大小腹痛代表氣血不順,滑而弱則陰中痛代表腎虛,大便亦然。
脈象實,代表氣血充盈,實而熱代表發熱,實而嘔代表嘔吐,實而痛代表疼痛,實而氣塞代表氣逆,實而喘咳代表咳嗽喘息,實而大便不禁代表大便失禁,實緊而陰不勝陽代表陰虛陽亢,實緊而胃寒代表脾胃虛寒。
脈象弦,代表氣血運行不暢,弦而寒代表寒邪入侵,弦而痛代表疼痛,弦而飲代表水飲停滯,弦而瘧代表瘧疾,弦而水代表水腫,弦而中虛代表脾胃虛弱,弦而厥逆代表氣血逆亂,弦而拘急代表氣血運行不暢,弦而寒癖代表寒凝血瘀,弦而弦緊代表寒邪內侵,弦而疝瘕為癖代表氣血運行不暢,雙弦脅急痛代表肝氣鬱結,弦而鉤代表肝氣不舒,弦而脅下刺痛代表肝膽鬱結,弦長而積隨左右上下代表氣血運行不暢,緊而寒代表寒邪內侵,緊而痛代表疼痛,緊而嗽代表咳嗽,緊而喘代表喘息,緊而滿代表氣機不暢,浮緊而肺有水代表肺積水,緊滑而蛔動代表蛔蟲寄生,緊滑而宿食代表積食,緊滑而逆吐代表嘔吐。
緊急為遁尸。緊數為寒熱。
洪為脹為滿。為瘡。為熱。
為煩。洪實為癲。洪緊為癰疽。為喘急。亦為脹。洪大為祟。洪浮為陽邪來見。
微來如有又如。無沉舉都無按有餘。遲緩息間三度至。(訣云。緩脈一息四至。遲脈。
一息三至也。)濡來散止細仍虛。伏須切骨沉相類。弱脈沉微指下圖。(診而細。沉按之乃得。舉之若無為弱。)澀脈如刀輕刮竹。分明八裡坦如途。(脈澀體細而遲。往來難而散。)遲寒緩結微為痞。澀因血少沉氣滯。伏為物聚濡氣虛。弱則筋痿須審記。
微為虛為弱。為衄。為嘔。為泄。為亡汗。為拘急。微弱為少氣。為中寒。
白話文:
緊急的脈象表示要躲避屍體,緊數的脈象表示寒熱交替。
洪大的脈象表示脹滿,也表示瘡瘍、熱症。
也表示煩躁。洪實的脈象表示癲狂,洪緊的脈象表示癰疽,也表示喘急,也表示脹滿。洪大的脈象表示祟邪作祟,洪浮的脈象表示陽邪來犯。
微弱的脈象,若有若無,按之無沉浮,舉之無餘力。脈象遲緩,一息三至。(訣竅說:緩脈一息四至,遲脈一息三至。)濡弱的脈象,散漫止住,細小而虛弱。伏脈沉於骨下,與沉脈相類似。弱脈沉微,指下難以摸到。(診斷時要細心,沉按才能摸到,舉之似無,這就是弱脈。)澀脈如刀輕刮竹子,分明八里,坦蕩如途。(脈澀體細而遲,往來困難而散漫。)遲緩的脈象,寒凝結聚,微弱的脈象表示痞症。澀脈是因為血少氣滯,伏脈是因為物聚氣虛,濡脈是因為氣虛。弱脈則表示筋痿,需要記住。
微弱的脈象表示虛弱,也表示鼻衄、嘔吐、泄瀉、自汗、拘急。微弱的脈象也表示少氣、中寒。
沉為在裡為實。為水。為寒。為喘。為,。為瘕。沉弱為寒熱。沉滑為風水。
為下重。沉細為少氣。臂不能舉。沉緊為上熱下冷,沉重而直前絕者為瘀血。沉重而中散。為寒食成瘕。沉重不至寸。徘徊絕者為遁尸。沉緊為懸飲。沉遲為痼冷。沉重為傷暑發熱緩為在下為風。為寒。為弱。為痹。為疼。為不仁。為虛。為氣不足。為眩暈。緩而滑為熱中。緩而遲。虛寒相搏。食冷則咽痛。
澀為少血為亡汗。熱氣不足。為逆冷。為下痢。為惡寒。為心痛。澀而緊為痹。
為寒濕。澀細大寒。
遲為寒為痛遲而澀。為,瘕咽酸。遲而滑為脹。遲而緩為寒。
白話文:
沉重感代表內在實證,如同水,寒冷,喘息,腹脹,積聚。沉重而虛弱則為寒熱交戰,沉重而滑利則為風水症狀。下肢沉重,沉重而細小則為氣虛,手臂抬舉无力。沉重而緊繃則為上熱下冷,沉重而直線下降無力則為瘀血。沉重而中段散漫則為寒食積聚成瘕,沉重不達寸關尺則徘徊不定,無力則為屍厥。沉重而緊繃則為懸飲,沉重而遲緩則為痼冷。沉重感則為暑熱傷身,發熱緩慢則為下焦虛寒。
緩慢感代表虛弱,寒冷,痺症,疼痛,麻木,虛脫,氣虛,眩暈。緩慢而滑利則為熱邪在中焦,緩慢而遲滯則為虛寒交搏,食冷則咽喉疼痛。
澀滯感代表血虛,盜汗,熱氣不足,逆冷,下痢,惡寒,心痛。澀滯而緊繃則為痺症,寒濕症。澀滯而細小則為大寒。
遲緩感代表寒冷,疼痛。遲緩而澀滯則為瘕,咽喉酸痛。遲緩而滑利則為脹滿,遲緩而緩慢則為寒證。
伏為霍亂為疝瘕。為水氣。為溏泄。為停痰。為宿食。為諸氣上衝。為惡膿貫肌濡為虛為痹。為自汗。為氣弱。為下重。濡而弱為內熱外冷自汗為小便難弱為虛為風熱。為自汗。
長脈流利通三部。短脈本部不及須。虛脈遲大而兼軟。促脈來數急促歟結脈時止而遲緩。代脈不還真可吁。(結脈與代脈相類。但代脈不能自還。)牢脈如弦而更實。衝脈鼓動無定居。
細脈雖有但如線。九道之形乃自殊。
細為氣血俱虛為病在內。為積。為傷濕。為後泄。為寒。為神勞。為憂傷過度。為腹滿。通刺痛。細而緊。而,瘕積聚。細而滑。為僵仆。為發熱。為嘔吐。
白話文:
霍亂是因水氣、溏泄、停痰、宿食、諸氣上衝、惡膿貫肌、虛弱、痺痛、自汗、氣虛、下墜等原因造成的。身體濡弱,內熱外冷,自汗,小便不利,都是虛弱的表現。風熱也會導致自汗。
脈象方面,長脈流利通暢,短脈則不足,虛脈則遲緩且軟弱,促脈則快速而急促,結脈則時而停滯時而緩慢,代脈則無法恢復正常,牢脈則如同弦線且堅實,衝脈則跳動不定。
細脈則氣血虛弱,可能因積聚、濕邪、後泄、寒邪、神勞、憂傷過度、腹脹、針刺疼痛等原因造成。細脈若緊則可能為瘕積聚,細脈若滑則可能為僵仆、發熱、嘔吐。
動為痛為驚。為攣。為泄。為恐。
虛為寒為虛。為腳弱。為食不消化。為傷暑。
促脈有五一曰氣。二曰血。三曰飲。四曰食。五曰痰。但臟熱則脈數。以氣血痰飲留滯不行則止促。非惡脈也。
結為痰為飲。為血。為積。為氣。
長為熱為癇。長而緩。病在下。脈經有散脈而無長脈。陳氏釋曰六腑氣絕於外。主手足寒而上氣。五臟氣絕於內。則下不禁。甚者不仁。其脈皆散。散則不聚。病亦危矣。
短為氣病短而急病在上。脈經有數脈。而無短脈。陳氏釋曰。數為熱。為虛。為煩渴。為煩滿。
牢(脈經作革)為滿。
為急。為虛寒相搏。婦人半產漏下。○三因釋曰。革者。革也。固結不移之狀。三部應之皆危脈也。
代為一臟氣絕。
白話文:
動為痛為驚:動脈表示疼痛或者驚嚇。 為攣:攣脈表示肌肉緊縮或抽搐。 為洩:洩脈表示腹瀉或排便失禁。 為恐:恐脈表示害怕或恐懼。 虛為寒為虛:虛脈表示體質虛弱或寒冷。 為腳弱:腳弱脈表示腳部力量不足。 為食不消化:食不消化脈表示消化不良。 為傷暑:傷暑脈表示中暑或熱傷風。 促脈有五一曰氣。二曰血。三曰飲。四曰食。五曰痰:促脈表示氣、血、飲、食、痰等異物停留,而非惡性脈象。 但臟熱則脈數:當臟器內部發熱時,脈搏會加快。 結為痰為飲。為血。為積。為氣:結脈表示痰、飲、血、積聚、氣體等問題。 長為熱為癇:長脈表示熱病或癲癇。 長而緩:長而緩脈表示病情在下身。 脈經有散脈而無長脈:脈經中有散脈而沒有長脈。 陳氏釋曰六腑氣絕於外。主手足寒而上氣:陳氏解釋說,六腑的氣體在外部絕緣,導致手腳冰冷和上呼吸道問題。 五臟氣絕於內。則下不禁:五臟的氣體在內部絕緣,則會導致下身不受控制。 其脈皆散:脈象都散亂,表示情況危險。 散則不聚:脈象散亂,不能聚集,表示病情嚴重。 代為一臟氣絕:代脈表示某個臟器的氣體已經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