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十 (6)
卷十 (6)
1. 氣疝
齊北宮司空命婦出於病,眾醫皆以為風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陽脈。淳于意診其脈曰:「病氣疝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溲而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腫。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內。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脈大而實,其來難是蹶陰之動脈也。脈來難者,疝氣之客於膀胱也。
腹之所以腫者,言蹶陰之絡結小腹也。蹶陰有過則脈結動,動則腹腫。意即灸其足蹶陰之脈,左右各一所,即不遺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為火齊湯以飲之,三日而疝氣散,即愈。」
白話文:
齊國北宮司空的夫人患病,眾多醫生都認為是風邪入侵,病症在肺,便刺她的足少陽脈。淳于意診脈後說道:「病氣是疝氣侵入膀胱,導致難以排尿,尿液赤紅,遇到寒冷便會失禁,使人腹部腫脹。夫人是在生產後才患病的,想尿卻尿不出來,所以才導致疝氣入侵。因此我判斷她患了疝氣,因為她的脈象強勁有力,脈搏跳動緩慢,這就是蹶陰之動脈的表現。脈搏跳動緩慢,是疝氣侵入膀胱的徵兆。
腹部之所以腫脹,是因為蹶陰的經絡阻塞了小腹。蹶陰過於活躍,就會導致經絡阻塞,而經絡阻塞就會導致腹部腫脹。因此,我建議灸她的足蹶陰之脈,左右各一處,這樣就能改善失禁,排尿順暢,小腹疼痛也會減輕。之後再服用火齊湯,三天後疝氣就會散去,痊癒。」
2. 牡疝
安陵阪里公乘項處病,淳于意診脈曰:「牡疝。」牡疝在膈下,上連肺,病得之內。意謂之慎無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處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嘔血。意復診之曰:「當旦日日夕死。」即死。病得之內。所以知項處病者,切其脈得番陽。番陽入虛里處旦日死。番陽一絡者,牡疝也。
意曰:「他所診期決死生,及所治已病眾多,頗忘之,不能盡識,不敢以對。」
白話文:
安陵阪里有個名叫公乘項的人,身體不適,淳于意替他診脈,說:「這是牡疝。」牡疝位於橫膈膜下方,向上連接肺部,病症由內而生。淳于意告誡他務必避免勞累,否則必定會嘔血而死。公乘項之後卻仍舊踢球,並且用力過猛導致跌倒,寒汗直流,不久就嘔血了。淳于意再次診脈,說:「他將在明日日落時分死去。」公乘項果然如期過世。他的病症由內而生。因此可以知道,公乘項的病症,脈象是番陽。番陽脈進入虛里,就會在明日死去。番陽脈只有一條脈絡,就是牡疝。
淳于意說:「我以前替許多病人診斷,也治療過不少病人,但時間久了,記性難免衰退,無法一一記住,不敢妄言。」
3. 肺消癉
齊章武里曹山跗病,淳于意診其脈曰:「肺消癉也。」加以寒熱,即告其人曰:「死不治。」適其共養,此不當醫治法。曰:「後三日而當狂妄,起行欲走。後五日死。」即如期死。山跗病得之盛怒而以接內。所以知山跗之病者,意切其脈,肺氣熱也。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
」此五臟高之遠數以經病也。故切之時不平而代。不平者血不居其處,代者時參擊並至,乍躁乍大也。此兩絡脈絕,故死不治。所以加寒熱者,言其人屍奪。屍奪者,形弊。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飲毒藥也。臣意未往診時,齊太醫先診山跗病,灸其足少陽脈口,而飲之半夏丸。
病者即泄注腹中虛,又灸其少陰脈,是壞肝剛絕深。如是重損病者氣以故加寒熱。所以後三日而當狂者,肝一絡連屬結絕,乳下陽明,故絡絕開陽明脈。陽明脈傷,即當狂走。後五日死者,肝與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儘儘則死矣。」
白話文:
齊國章武縣的曹山跗生病了,淳于意診斷他的脈象,說:「這是肺消癉(一種肺部疾病)。」患者還伴隨寒熱症狀,淳于意便斷言:「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恰巧有人用溫和的方法調養他,這是錯誤的治療方法。淳于意說:「三天后,病人會變得狂躁,想要起身行走。五天后,就會死去。」果不其然,患者在預定的時間內去世了。
山跗患病的起因,是因盛怒而損傷內臟。淳于意診脈時,發現山跗的肺氣熱盛。脈法記載:「脈象不平不鼓,形體虛弱。」這說明五臟氣血運行異常,導致身體虛弱。所以,診脈時感覺脈象不平穩,時而出現跳動,時而消失,忽而急促,忽而緩慢。這是由於兩條絡脈(經脈分支)已經斷絕,因此無藥可救。
淳于意說「加寒熱」是因為患者身體虛弱,已經到了「屍奪」的狀態。屍奪,就是形體虛弱,此時不宜使用針灸、艾灸、砭石和服用毒藥。我(作者)認為,淳于意去診病之前,齊國的太醫已經先診治過山跗,在足少陽脈的穴位上施灸,並服用半夏丸。病人因此腹瀉不止,虛弱不堪。之後,太醫又在少陰脈上施灸,這就如同斬斷了肝臟的陽氣,使其氣血流通受阻。這樣反覆重傷病人的身體,導致他出現寒熱症狀。
淳于意說「三天后會狂躁」是因為肝臟的一條經絡與陽明經相連,這條經絡已經斷絕,陽明脈也隨之受損,所以病人會變得狂躁不安,想要起身行走。而「五天后會死」則是因為肝臟與心臟相距五個部位,所以五天後,心臟的氣血供應就會衰竭,病人就會死去。
4. 腎痹
齊王黃姬兄黃長卿家有酒,召客,召淳于意。諸客坐未上食,意望見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腰脅痛,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腎。及其未舍五臟,急治之。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宋建曰:「然,建故有腰脊痛,往四五日。天兩黃氏諸倩(倩者女婿也),見建家京下方石(京者倉廩之屬),即弄之。
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腰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臣意見其色太陽色,干腎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發也。」意即以柔湯使服十八日所而病愈。
白話文:
齊王黃姬的兄長黃長卿家裡有酒,邀請客人,也邀請了淳于意。眾位客人入座還未上菜,淳于意看見王后弟弟宋建,便對他說:「你身體有恙,已經四五天了。你腰部和脅肋疼痛,無法彎腰直立,也無法小便。如果不趕緊治病,就會導致腎臟受損。現在病症尚未侵犯五臟,要趕緊治療。目前你的腎臟已經受損,這就是所謂的腎痹。」
宋建說:「的確,我腰背疼痛已經四五天了。那天,天兩黃氏的幾個女婿,在我家存放糧食的倉庫附近,看見我舉著一块石头,便想學我舉起來。我也想試著舉起來,但舉起來之後就再也站不起來,只能又放了下來。到了傍晚,我的腰背就疼痛不已,也無法排尿,一直到現在都還沒好。我的病是因為喜歡舉重物而引起的,所以我知道我的病症,是因為我觀察了你的氣色。我發現你的太陽穴顏色發黃,並且腎臟經脈以上,以及界要穴位以下,都枯萎了四分之一,所以我知道你已經病了四五天了。」
淳于意於是用柔湯讓宋建服用十八天,病症便痊癒了。
5. 胸痹
古有患胸痹者,心中急痛如錐刺,不得俯仰。蜀醫為胸府有惡血故也,遂取生韭數斤搗汁,今服之,即果吐出胸中惡血,遂瘥。又蕭病謂小兒初生,宜與韭根汁灌之,吐出惡血,長則無病。驗韭能歸心氣而去包中惡氣,治胸中也。(名醫錄)
白話文:
古時候,有患胸痺的人,心裡急痛,像針刺一樣,不能彎腰抬頭。蜀地的醫生認為,這是胸腔中積聚了惡血的緣故,於是取來生韭菜數斤,搗成汁,讓病人服用。結果病人果然吐出了胸腔中的惡血,病就痊癒了。
另外,蕭病(醫書名)中記載,小兒出生後,應該用韭菜根汁灌服,讓他們吐出惡血,長大了就沒有疾病。這證明韭菜可以歸於心氣,去除體內的惡氣,治療胸部疾病。 (出自《名醫錄》)
6. 熱病氣
齊中御府長信病,淳于意入診其脈,告曰:「熱病氣也。然暑汗脈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當浴流水而寒甚已而熱。」信曰:「唯然。」往冬時為王使於楚,至莒縣陽周水,而莒橋梁頗壞,信則攬車轅未欲渡也,馬驚即墮,信身入水中幾死。吏即來救,信出之,水中衣盡濡,有間而身寒已熱如火,至今不可以見寒意。
即為之液湯火齊逐熱,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即使服藥,出入二十日,身無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脈時並陰脈。法曰:「熱病陰陽交者死,切之不交併陰併陰者服順清而愈,其熱雖未盡猶活也。」腎氣有時濁在太陰脈口而希是水氣也。腎固主水,故以此知之。
失治一時,即轉為寒熱。」
白話文:
齊國國相長信生病了,淳于意診斷了他的脈象,告訴他說:「這是熱病引起的,但是因為是暑氣引起的汗出過多,導致脈象微弱衰敗,所以不會致命。」又說:「得了這種病,應該用流動的冷水洗澡,等到身體十分寒冷之後,就會發熱。」長信說:「好的。」到了冬天,他奉命出使楚國,路過莒縣的陽周水,當時莒縣的橋梁破損嚴重,長信就拉著車轅不想渡河。馬匹受驚就掉進了水裡,長信也跟著掉進了水裡,差點淹死。官吏馬上來救他,把他從水裡拉了出來。他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過了一會兒,身體就開始發寒,然後又像火一樣發熱,直到現在都感覺不到寒冷。
於是就給他喝了湯藥,用熱水來驅散熱氣,喝第一碗汗就止住了,喝第二碗熱氣就消退了,喝第三碗病就好了。然後就繼續服藥,二十天後,身體就沒事了。所以知道長信的病,是因為他診脈的時候,同時也摸到了陰脈。醫學理論說:「熱病陰陽交感就會死亡,如果診脈時發現陰陽不交感,而且同時摸到陰脈,那就服用順氣清熱的藥物就會痊癒,即使熱氣還沒有完全消退,也仍然可以活著。」腎氣有時候混濁停留於太陰脈的入口,這是一種水氣。腎臟主水,所以根據這個情況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如果治療不及时,就會轉變為寒熱病。
7. 脾氣
齊丞相舍人奴從朝入宮,淳于意見之食閨門外,望其色有病氣,意即告宦者平。平好為脈學,臣意所意即示之舍人奴病,告之曰:「此傷脾氣也,當至春膈塞不通,不能食飲,法至夏泄血死。」宦者平即往告相曰:「君之舍人奴有病,病重死期有日。」相君曰:「卿何以知之?」曰:「君朝時入宮,君之舍人奴盡食閨門外。
」平與倉公立即示平曰:「病如是者死。」即召舍人奴而謂之曰:「公奴有病不捨人?」曰:「奴無病,身無痛。」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死。所以知奴病者,脾氣周乘五臟,傷部而交,故傷脾之色也。望之殺然黃,察之如死青之。茲眾醫不知,以為大蟲,不知傷脾,所以至春死。
病者胃氣黃,黃者土氣也。土不勝木,故至春死。所以至夏死者,脈法曰:「病重而脈順清者曰內關。內關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無苦。若加以一病,死中春,一愈順及一時。」其所以四月死者,診其人時愈順,愈順者人尚肥也。奴之病得之流汗數出,灸於火而以出見大風也。
」(以上史記)
白話文:
齊國丞相的僕人,每天早上都要到宮裡去。淳于意在宮門外看見他,覺得他面色蒼白,像是生病了,於是就告訴宦官平。平擅長醫術,立刻就診斷出僕人的病症,告訴他:「這是脾氣受損,到了春天就會食慾不振,無法進食飲水,到了夏天就會吐血而死。」宦官平立刻跑去告訴丞相:「您的僕人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壽命不長了。」丞相問:「你怎麼知道的?」宦官平說:「您早上進宮時,您的僕人就在宮門外等候。」
平與倉公立刻診斷出僕人命不久矣。於是就叫來僕人,問他:「你身體不舒服嗎?」僕人說:「我沒病,身體沒什麼不適。」到了春天,僕人果然生病了,到了四月就吐血而亡。
之所以知道僕人患病,是因為脾氣與五臟相連,脾氣受損就會影響到其他臟腑,所以從面色就可以看出來。僕人面色蒼白,看起來像是死人一樣。當時很多醫生不知道這是脾氣受損,誤以為是得了大病,所以才沒有及時治療,才會導致僕人到了春天就去世。
病人胃氣發黃,黃色是土氣的顏色。土克不住木,所以才會在春天去世。而僕人之所以在夏天去世,是因為脈象顯示他病重,但脈搏卻很順暢,這叫做「內關」。「內關」的病症是患者自己也不知道哪裡不舒服,只覺得心裡很慌,卻又說不出哪裡痛。如果再遇到其他病症,就會在春天去世。如果病症稍有好轉,就可能活到夏天。僕人之所以在四月去世,是因為他當時病症有所好轉,身體還比較胖。而僕人之所以會得病,是因為他經常出汗,而且還經常在火堆旁烤火,又遇到大風吹襲。
8. 脾癉
有病口甘者,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有病口苦者,名曰膽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