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

1. 口病

牛黃散,治小兒口中百病,鵝口口瘡,重齶不能吮乳,及咽喉腫塞,一切熱毒。

牛黃(一分),片腦(一分),硼砂(一分),雄黃(二分),青黛(二分),朴硝(一分半),黃連(八分,末),黃柏(八分,末),辰砂(二分)

上為細末,每少許,敷口內。

瀉心湯,治小兒口疳。

白話文:

牛黃散,用於治療小兒口腔各種疾病,例如鵝口瘡、重齶(上顎裂)導致無法吸吮乳汁,以及咽喉腫脹阻塞,以及一切熱毒引起的疾病。

配方:

  • 牛黃(一分)
  • 片腦(一分)
  • 硼砂(一分)
  • 雄黃(二分)
  • 青黛(二分)
  • 朴硝(一分半)
  • 黃連(八分,研磨成粉末)
  • 黃柏(八分,研磨成粉末)
  • 辰砂(二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許敷於患童口內。

瀉心湯,用於治療小兒口疳。

黃連為末,每一字,蜜水調服。

小兒口苦生瘡,乃心脾受熱。口瘡赤,心臟熱;口瘡白,脾冷;口瘡黃,脾臟熱。

吳茱萸末,醋調敷腳心,移熱即愈。藥性雖熱,能引熱下行,其功至良。

白話文:

將黃連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水調和服下。

小孩子口苦長瘡,是心脾受熱引起的。口瘡呈紅色,是心臟熱;口瘡呈白色,是脾臟寒;口瘡呈黃色,是脾臟熱。

用吳茱萸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在腳心,可以將熱氣引導下去,很快就會痊癒。吳茱萸雖然性熱,卻能引熱下行,功效非常好。

2. 牙疳

玉蟾散,治小兒走馬牙疳,牙齦臭爛,侵蝕唇鼻,先用甘草水洗淨,令血出塗之,亦理身上肥瘡,但是疳瘡用之,立效。

蚵皮(即蝦蟆,不鳴不跳者是,用黃泥裹,火煨焦,二錢半),黃連(二錢半),麝香(少許),青黛(一錢)

上為末,濕則乾摻,干則香油調抹之。

一方,治小兒走馬牙疳,一時腐爛,即死。

白話文:

玉蟾散 方

玉蟾散,可以治療小兒走馬牙疳,也就是牙齦潰爛發臭,甚至侵蝕到嘴唇和鼻子的病症。

用法:

  1. 先用甘草水清洗患處,讓血液流出來。
  2. 將藥粉塗抹在患處。
  3. 此方也能治療身上肥厚的瘡瘍,但對於牙疳的治療效果尤其顯著。

藥材:

  • 蚵皮(也就是蝦蟆,要選擇不鳴不跳的,用黃泥包裹,火烤至焦黑,取二錢半)
  • 黃連(二錢半)
  • 麝香(少許)
  • 青黛(一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如果患處潮濕,就用藥粉直接撒上去;如果患處乾燥,就用香油調和藥粉,再塗抹上去。

另一方:

另有一方專治小兒走馬牙疳,這種病症如果腐爛迅速,就可能致命。

婦人便桶中白垢,火煅一錢許,入銅綠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已。

立效散,治走馬牙疳。

黃丹(水飛),枯礬,京棗(連核燒存性)

共為細末,敷之神效。

白話文:

婦女便桶裡的白垢,用火燒成約一錢重,加入銅綠三分,麝香一分半,混合後敷在患處,馬上就會好。

立效散,可以治療走馬牙疳。

將黃丹(用水飛過)、枯礬、京棗(連核燒成灰)研成細末,敷在患處,效果非常神奇。

3. 眼病

拔毒膏,治嬰兒患眼腫痛。

熟地黃一兩,以新汲水浸透,搗爛貼兩腳心,布裹住,效。

一方,治小兒赤眼。

用黃連末,水調貼腳心,干則水濕之。

一方,治小兒熱眼。

南星(四分),大黃(六分)

上為末,陳醋調勻,左眼敷右腳底,右眼敷左腳底,裹腳纏縛,俟口內聞藥氣即愈。

白話文:

拔毒膏 方

治嬰兒患眼腫痛

取熟地黃一兩,用新汲取的清水浸泡至軟透,搗爛後貼於嬰兒雙腳心,用布包裹,即可見效。

治小兒赤眼

取黃連末,用水調和後貼於小兒腳心,待藥膏乾燥後再用清水潤濕。

治小兒熱眼

取南星四分,大黃六分,研成細末,用陳醋調勻,左眼敷右腳底,右眼敷左腳底,用布包裹腳部,並纏縛固定。待小兒口內聞到藥味時,眼疾即會痊癒。

4. 頭瘡

治小兒頭瘡,胎毒等瘡。

白芷(一兩),花椒(五錢),黃丹(五錢),枯礬(二錢),五倍子(一兩)

上為末,干則香油調搽,濕則乾摻之。

治肥瘡黃水瘡(秘方)

紅棗(燒灰,一錢),枯礬(一錢),黃丹(一錢),松香(一錢),宮粉(五分),銀珠(三分)

上為末,濕則乾摻之,干則香油調搽。

白話文:

治療小兒頭瘡、胎毒等瘡:

白芷(一兩)、花椒(五錢)、黃丹(五錢)、枯礬(二錢)、五倍子(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乾燥時用香油調和塗抹,潮濕時則直接撒粉。

治療肥瘡黃水瘡(秘方):

紅棗(燒成灰,一錢)、枯礬(一錢)、黃丹(一錢)、松香(一錢)、宮粉(五分)、銀珠(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潮濕時則直接撒粉,乾燥時用香油調和塗抹。

5. 發斑

治小兒常發風癍,及腳常紅腫,此脾經風熱也。

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鼠黏子酒炒,黃連為末服之。外用防風、白芷、薄荷、黃芩、黃連、黃耆、黃柏煎湯,浴洗避風。

白話文:

針對孩子經常長風疹,以及腳部經常紅腫的情況,這是脾經風熱導致的。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去掉硝黃,加入炒過的鼠黏子酒,再將黃連研磨成粉服用。外用防風、白芷、薄荷、黃芩、黃連、黃耆、黃柏煎湯,洗澡時用來浸泡,並注意避風。

6. 小兒諸方

保嬰百中膏(京師傳),治小兒疳癖瀉痢,咳嗽不肯服藥,及治跌撲傷損手足肩背,並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忍者。

瀝青(二斤半),威靈仙(一兩),蓖麻子(去殼,一百二十枚,研),黃蠟(二兩),乳香(一兩,另研),沒藥(一兩,另研),真麻油(夏二兩,春秋三兩,冬四兩),木鱉子(去殼,二十八個,切碎,研)

白話文:

保嬰百中膏(京師傳)配方:

功效: 治癒小兒疳積、腹瀉、痢疾、咳嗽、拒藥,以及跌打損傷、手腳肩背疼痛,並可治寒濕腳氣、疼痛難忍。

藥材:

  • 瀝青:二斤半
  • 威靈仙:一兩
  • 蓖麻子:一百二十枚(去殼,研磨成粉)
  • 黃蠟:二兩
  • 乳香:一兩(研磨成粉)
  • 沒藥:一兩(研磨成粉)
  • 真麻油:夏季用二兩,春秋季用三兩,冬季用四兩
  • 木鱉子:二十八個(去殼,切碎,研磨成粉)

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以槐柳枝攪勻,須慢慢滴入水中,不黏手,拔如金絲狀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許,如軟加瀝青。試得如法,卻下乳香、沒藥末,起鍋在灰上,再用柳條攪數百次;又以粗布濾膏在水盆內,拔扯如金絲,頻換水浸二日,卻用小銚盛頓。如落馬墜車,於破傷疼痛處,火上炙熱,貼透骨肉為驗,連換熱水數次,浴之則熱血聚處即消。小兒疳癖,貼患處;瀉痢,貼肚上;咳嗽,貼背心上。

混元丹(鮑思齋傳),養元氣,和脾胃,清火退熱,化痰理嗽,定喘安神,鎮驚卻風,止瀉消積,化痞止汗,消脹,利小便,小兒百病。

白話文:

首先將瀝青和威靈仙一起放進鍋裡熬化,用槐柳枝攪拌均勻,要慢慢滴入水中,直到不黏手,能像金絲一樣拉出來才算好。如果太硬,就再加一點油,太軟就加一點瀝青。調配好後,加入乳香、沒藥粉,起鍋放在灰燼上,用柳條攪拌幾百次,然後用粗布過濾藥膏放入水盆中,拉扯成金絲狀,頻繁換水浸泡兩天,再用小銚子盛裝。如果遇到跌打損傷,將藥膏放在火上烤熱,貼在傷痛處,直至滲透骨肉為止,連續用熱水浸泡幾次,疼痛處的淤血就會消散。小兒疳積,將藥膏貼在患處;瀉痢,貼在肚子上;咳嗽,貼在背心上。

混元丹(鮑思齋傳),能滋養元氣,和脾胃,清熱降火,化痰止咳,定喘安神,鎮驚祛風,止瀉消積,化痞止汗,消脹,利尿,對小兒百病都有療效。

黃耆(一錢,蜜炙),人參(去蘆,一錢),縮砂(去皮,二錢),白茯神(去心,皮,二錢半),益智(去殼,六錢),莪朮(火煨,三錢),山藥(薑汁炒,二錢半),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一錢半),桔梗(一錢),香附(一兩,蜜水煮過),甘松(八錢半),牛黃(一分),麝香(三釐),金箔(十片),滑石(六兩,用牡丹皮五兩煎,去水丹,煮水乾為度,滑石用青色者佳,如無用白者),辰砂(一兩,甘草一兩,水煮半日,去甘草不用),粉草(一兩,半生半煨),木香(一錢),白茯苓(去皮,二錢半)

白話文:

黃耆(一錢,蜜炙),人參(去蘆,一錢),縮砂(去皮,二錢),白茯神(去心,皮,二錢半),益智(去殼,六錢),莪朮(火煨,三錢),山藥(薑汁炒,二錢半),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一錢半),桔梗(一錢),香附(一兩,蜜水煮過),甘松(八錢半),牛黃(一分),麝香(三釐),金箔(十片),滑石(六兩,用牡丹皮五兩煎,去水丹,煮水乾為度,滑石用青色者佳,如無用白者),辰砂(一兩,甘草一兩,水煮半日,去甘草不用),粉草(一兩,半生半煨),木香(一錢),白茯苓(去皮,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雀卵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米湯研化服。驚風,薄荷湯研化服。

萬億丸(方見通治),治小兒百病如神。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像小鳥蛋,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將藥丸研碎後服用。如果孩子受到驚嚇,可以用薄荷湯將藥丸研碎後服用。

這個藥方叫做“萬億丸”,在《通治》這本書中可以找到,它可以治療小兒百病,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