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四 (18)
卷之四 (18)
1. 咳嗽
罌粟殼不可驟用,乃後收功藥也。人參以其氣虛,或新咳挾虛者可用。若風寒邪盛,或久嗽肺有鬱火者,不可用也。栝蔞仁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中有痰者自降。
凡咳嗽口燥咽乾有痰者,不可用南星、半夏,宜用栝蔞仁、貝母。若飲水者,又不宜栝蔞,恐泥膈不鬆快耳。
方
參蘇飲,治四時感冒,發熱頭疼,咳嗽聲重,涕唾稠黏,中脘痞滿,嘔吐痰水。寬中快膈,不致傷脾。此藥大解肌熱潮熱,將欲成勞瘵之證,神效。
紫蘇(一錢),前胡(一錢),桔梗(一錢),枳殼(一錢),乾葛(一錢),陳皮(一錢),半夏(一錢),白茯苓(一錢),甘草(七分),人參(七分,實熱者去之),木香(五分,氣盛去之)
上銼作一劑,生薑三片,黑棗二枚,水煎食後溫服。若天寒感冒,惡寒無汗,咳嗽喘促;或傷風自汗,鼻塞聲重,咳嗽,並加麻黃二錢,去皮杏仁一錢,金沸草一錢,以汗散之。若初感冒,肺實有熱,加杏仁、桑白皮、黃芩各一錢,烏梅七個。胸滿痰多,加栝蔞仁一錢。氣促喘嗽,加知母、貝母各一錢。
肺寒咳嗽,加五味子、乾薑各七分。心下痞滿,或胸中煩熱,或停酒不散,或嘈雜噁心,加黃連、枳實各一錢,乾葛、陳皮倍用之。鼻衄,加烏梅五個,麥門冬、茅根各一錢。心盛發熱,加柴胡、黃芩各一錢。頭痛,加川芎一錢,細辛八分。咳嗽吐血,加升麻、牡丹皮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
勞熱咳嗽,久不愈,加知母、貝母、麥門冬各一錢。吐血,加阿膠、牡丹皮、赤芍藥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烏梅七個。咳嗽痰中見血,以本方加四物湯,名茯苓補心湯。妊娠傷寒,去半夏,加香附。
清金降火湯,瀉肺胃中之火,火降則痰消嗽止。
陳皮(一錢五分),半夏(泡,一錢),茯苓(一錢),桔梗(一錢),枳殼(麩炒,一錢),貝母(去心,一錢),前胡(一錢),杏仁(去皮尖,一錢半),黃芩(炒,一錢),石膏(一錢),栝蔞仁(一錢),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食遠臨臥服。
二母寧嗽湯,〔批〕(按此方治四時一切痰嗽,無問新久,肺氣有餘者宜之),治因傷酒食,胃火上炎,沖逼肺金,以致咳嗽吐痰,經旬不愈,一服即瘥。
知母(去毛,錢半),貝母(去心,錢半),黃芩(一錢二分),山梔仁(一錢二分),石膏(二錢),桑白皮(一錢),茯苓(一錢),栝蔞仁(一錢),陳皮(一錢),枳實(七分),五味子(十粒),生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臨臥時,細細逐口服。
潤肺豁痰寧嗽湯(雲林制)〔批〕(按此方治痰嗽兼陰虛者宜之)
陳皮(五分),半夏(薑製,五分),白茯苓(四分),甘草(炙,三分),黃柏(酒炒,五分),黃芩(酒洗,三分),知母(酒炒,五分),貝母(去心,五分),天冬(去心,三分),麥冬(去心,三分),紫菀(酒洗,三分),款冬花(酒洗,三分),桔梗(三分),熟地黃(五分),當歸(三分)
白話文:
咳嗽
罌粟殼不能馬上使用,而是要等到病情好轉後再用。人參適用於氣虛或新咳伴隨虛弱的人。如果風寒邪盛,或久咳導致肺部鬱火,則不能使用人參。栝蔞仁甘甜能滋補肺臟,潤滑又能降氣,胸中有痰的人服用後痰液能自行排出。
凡是咳嗽伴隨口乾舌燥、有痰的人,不能使用南星和半夏,應該使用栝蔞仁和貝母。如果病人喝水後,也不宜用栝蔞仁,以免阻塞食道,導致不暢快。
參蘇飲:治療四季感冒,發熱頭痛,咳嗽聲音沉重,鼻涕唾液稠黏,胃脘部痞滿,嘔吐痰液。能寬胸利膈,不會損傷脾胃。此方對於治療肌熱潮熱,以及將要發展成勞瘵的症狀,療效顯著。
組成:紫蘇一錢,前胡一錢,桔梗一錢,枳殼一錢,乾葛一錢,陳皮一錢,半夏一錢,白茯苓一錢,甘草七分,人參七分(實熱者去除),木香五分(氣盛者去除)。
用法:將藥材切碎,一劑份量,加生薑三片,黑棗二枚,水煎服,飯後溫服。如果天寒感冒,惡寒無汗,咳嗽氣喘;或者傷風自汗,鼻塞聲音沉重,咳嗽,則需加麻黃二錢,去皮杏仁一錢,金沸草一錢,以發汗散寒。如果初期感冒,肺部實熱,則加杏仁、桑白皮、黃芩各一錢,烏梅七個。胸部滿悶痰多,加栝蔞仁一錢。氣促喘咳,加知母、貝母各一錢。
肺寒咳嗽,加五味子、乾薑各七分。心下痞滿,或胸中煩熱,或飲酒後停滯不散,或嘈雜噁心,加黃連、枳實各一錢,乾葛、陳皮加倍使用。鼻出血,加烏梅五個,麥門冬、茅根各一錢。心火旺盛發熱,加柴胡、黃芩各一錢。頭痛,加川芎一錢,細辛八分。咳嗽吐血,加升麻、牡丹皮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
勞熱咳嗽,久治不愈,加知母、貝母、麥門冬各一錢。吐血,加阿膠、牡丹皮、赤芍藥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烏梅七個。咳嗽痰中帶血,以本方加四物湯,名為茯苓補心湯。妊娠傷寒,去除半夏,加香附。
清金降火湯:瀉去肺胃之火,火降則痰消咳嗽自止。
組成:陳皮一錢五分,半夏(泡製)一錢,茯苓一錢,桔梗一錢,枳殼(麩炒)一錢,貝母(去心)一錢,前胡一錢,杏仁(去皮尖)一錢半,黃芩(炒)一錢,石膏一錢,栝蔞仁一錢,甘草(炙)三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一劑份量,加生薑三片,水煎服,飯後隔一段時間服用,或睡前服用。
二母寧嗽湯:(按:此方治療四季各種痰嗽,無論新久,肺氣充足者適用)治療因傷酒食,胃火上炎,衝擊肺金,導致咳嗽吐痰,經久不愈,一服即可痊癒。
組成:知母(去毛)錢半,貝母(去心)錢半,黃芩一錢二分,山梔仁一錢二分,石膏二錢,桑白皮一錢,茯苓一錢,栝蔞仁一錢,陳皮一錢,枳實七分,五味子十粒,生甘草三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一劑份量,加生薑三片,水煎服,睡前慢慢分次服用。
潤肺豁痰寧嗽湯:(雲林制)(按:此方治療痰嗽兼陰虛者適用)
組成:陳皮五分,半夏(薑製)五分,白茯苓四分,甘草(炙)三分,黃柏(酒炒)五分,黃芩(酒洗)三分,知母(酒炒)五分,貝母(去心)五分,天冬(去心)三分,麥冬(去心)三分,紫菀(酒洗)三分,款冬花(酒洗)三分,桔梗三分,熟地黃五分,當歸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