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十一 (4)
卷之十一 (4)
1. 崩漏
脈
洪數而疾,漏下血赤白,日下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緊大者死,虛小者生。
證
崩之為病,乃血大下,豈可為寒?但血去後,其人必虛,當大補氣血為主。東垣專主於寒而不言熱者,亦間而有之,但不知熱之多也。丹溪曰:有虛有熱,虛則不溜,熱則流通。《內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
崩漏之疾,亦有陰陽。若婦人年五十後,經止數年矣,忽經又行,兼腹痛,或身熱口渴者,曰崩,陰證也。若婦人年三四十後,經行三十日,湧暴不止者,陽證也,曰漏。
治
若崩漏,初不問虛實,先用四物湯加荊芥穗(燈上燒)、防風、升麻、煎服。如不止,加蒲黃炒、白朮、升麻,並諸止血藥止之。
白話文:
脈證治
脈
脈搏洪數而急促,伴隨下體出血,血色或赤或白,每日出血量逐漸增加。脈搏急促者預後不佳,脈搏遲緩者預後較好;脈搏緊實有力者預後不佳,脈搏虛弱無力者預後較好。
證
崩漏之病,是指大量出血,不應被認為是寒症。但出血之後,患者必然虛弱,應以大補氣血為主要治療原則。東垣認為崩漏主要由寒邪引起,而不提熱邪,雖然也有寒邪導致的崩漏,但熱邪致病的比例更多。丹溪認為,崩漏有虛證和熱證,虛證則血不流通,熱證則血流通過度。《內經》說:「陰虛陽搏謂之崩。」
崩漏之疾,也有陰陽之分。若婦女年過五十,經期已停止多年,突然又來月經,並伴隨腹痛,或身體發熱口渴,稱為崩,屬陰證。若婦女年在三十至四十之間,月經周期三十天,經血量多且持續不斷,稱為漏,屬陽證。
治
崩漏初起,不論虛實,先用四物湯加荊芥穗(燈火上燒)、防風、升麻,煎服。若出血不止,再加蒲黃炒、白朮、升麻,以及其他止血藥物來止血。
一婦人血崩,年四十以上,悲哀太甚,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故血走而崩。面黃肌瘦,慎不可服熱燥之藥。蓋血熱而流行,先以黃連解毒湯,後以涼膈散合四物湯調治最效。
西園公治一婦人,年六十二歲,患血崩不止,以黃連解毒湯四帖,後服涼膈散合四物湯,六帖即愈。姑記以廣其傳。
方
二聖湯(劉嵩皋傳),治血山崩,如神。
白話文:
一位四十歲以上的婦人,因為過度悲傷,導致心神焦慮,肺氣上衝,上焦不通,熱氣鬱積在身體內,因此造成血崩。她面色發黃,身體消瘦,不可服用燥熱的藥物。因為血液已經熱而流動,可以先服用黃連解毒湯,再用涼膈散合四物湯治療,效果最佳。
西園公曾經治療一位六十二歲的婦人,患有血崩不止,他用黃連解毒湯治療了四帖,之後再服用涼膈散合四物湯,六帖後就痊癒了。我將此記錄下來,希望能廣為流傳。
二聖湯,可以治療血崩,效果如同神效。
何首烏切五錢,甘草三錢,用黃酒一碗,煎至八分取出,入刺刺芽汁一盞,同服立效。
天靈散(秘方),治經血不止,神效。
天靈蓋燒灰,每服二錢,黃酒調服,立止。
黑龍丸(秘方),專治血崩如神,及經水過多不止者,尤效。
黑驢糞燒灰,存性為末,用麵糊為丸。每服七十丸,空心黃酒送下。
斷源散(胡云閣傳)〔批〕(按此方專治血崩如神),治血崩如泉流不止。
白話文:
何首烏切五錢,甘草三錢,用黃酒一碗煎至八分取出,加入刺刺芽汁一盞,一起服用,效果顯著。天靈散(秘方)專治經血不止,效果神奇。天靈蓋燒成灰,每次服用二錢,用黃酒調服,立刻止血。黑龍丸(秘方)專治血崩如神,以及經水過多不止,特別有效。黑驢糞燒成灰,保留藥性研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黃酒送服。斷源散(胡云閣傳)專治血崩如泉水般流不停,效果神奇。
棉花子(銅器炒,煙盡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黃酒調下。
荊芥四物湯,治崩漏初起,不問虛實,服之立止。
荊芥,條芩,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香附,一方加艾葉(炒)、阿膠(炒),去香附、荊芥。
上銼,水煎溫服。如不止,加防風、升麻、蒲黃(炒)、白朮。
西園公加地榆,良驗。
白話文:
將棉花子用銅器炒至煙盡,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用黃酒調服。
荊芥四物湯可用於治療崩漏初起,不分虛實,服用後即可止住。
配方:荊芥、條芩、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香附,另外一種配方加入炒艾葉、炒阿膠,並去掉香附、荊芥。
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用水煎煮溫服。如果崩漏不止,可加防風、升麻、炒蒲黃、白朮。
西園公還加了地榆,效果很好。
膠艾四物湯,治血崩。
阿膠(蛤粉炒珠),艾葉(醋炒),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蒲黃(炒),黃連,黃芩,生地,梔子,地榆,白朮,甘草
上銼,水煎,空心服。
子芩丸,治婦人四十九歲以後,天癸當住,每月卻行,或過多不止。
條芩(四兩,醋浸,紙裹煨七次),當歸(二兩,酒洗)加香附(醋製,二兩尤妙)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霹靂酒下,日進三服。
白話文:
膠艾四物湯,用於治療血崩。
藥材包括:阿膠(用蛤粉炒至呈珠狀)、艾葉(用醋炒)、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蒲黃(炒)、黃連、黃芩、生地、梔子、地榆、白朮、甘草。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子芩丸,用於治療婦女四十九歲之後,天癸應該停止,但每月卻仍然行經,或出血過多不止的情況。
藥材包括:條芩(四兩,用醋浸泡,用紙包起來煨七次)、當歸(二兩,用酒洗淨)、香附(用醋製,二兩效果更佳)。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空腹用霹靂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當歸龍骨丸,〔批〕(按此方治血崩屬虛熱者),治月事失常,經水過多不止,及帶下淋漓,無問新久,赤白諸證。並孕婦惡露,胎動不要,及產後惡物不止。或大人小兒泄瀉並治。
當歸,白芍,白茯,黃連(各五錢),黃柏(二兩),龍骨(一兩),槐子(五錢),艾葉(五錢,炒),木香(二錢半),西園公加黃芩、白朮(各五錢),累效。
丁香膠艾湯,〔批〕(按此方治血崩屬虛寒者),治崩漏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不節所得。其脈兩尺俱弦洪,按之無力。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厚衣被以御其寒,白帶白滑之物多,間有如屋漏水,時下鮮血,右尺脈時微洪也。
白話文:
當歸龍骨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經血過多不止,以及白帶過多等問題,無論新舊、顏色皆可。同時也適用於孕婦惡露不盡、胎動不安,以及產後惡露不止等狀況。大人和小孩的腹瀉也可用此方治療。此方由當歸、白芍、白茯苓、黃連、黃柏、龍骨、槐子、艾葉、木香等藥材組成,西園公加了黃芩和白朮。
丁香膠艾湯則用於治療因心氣不足、勞役過度或飲食不節導致的崩漏不止。患者脈象兩尺弦洪無力,自覺臍下冰冷,需要厚衣被禦寒,白帶量多且滑,偶爾會流出鮮血,右尺脈時而微洪。
四物湯加丁香、阿膠、艾葉,煎,空心熱服。
凡血崩乃經脈錯亂,不循故道,淖溢妄行。一二日不止,便有積淤之血,凝成窠臼,更藥澀住,轉見增劇。宜以五積散加防風、荊芥,再加醋煎,投一二服。次進獨行散,以霹靂酒下,二三服即止;如不止,再以諸止血藥治之。
白話文:
四物湯加入丁香、阿膠、艾葉,煎好後空腹熱服。
血崩是因為經脈錯亂,血液不走正常通道,而大量流出。如果一两天止不住,就會形成血塊,堵塞经脉,更难止血,反而加重病情。应该服用五积散加防風、荊芥,用醋煎,服用一到两剂。接着服用独行散,用霹雳酒送服,服用两到三剂就能止住。如果还止不住,再用其他止血药治疗。
2. 帶下
脈
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滿,緊則為腹中痛,數則陰中癢痛生瘡,弦則陰戶掣痛。凡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實大緊數者死。
證
帶下者,榮衛滯氣之所成也,經分赤白之殊,感病有深淺之異,所以男子遺精白濁,女子帶下白淫。赤屬榮,白屬衛,此病之常言也。皆因喜怒憂思,素有濕熱,產育房勞,傷於榮衛包絡,使濁氣滲入膀胱,故流穢物,或如白涕,或如紅津,或黃如爛瓜,或青如泥澤,或黑如衃血,皆合五臟之色也。
輕則來而不來,重則來而無度,下流不止,面色無光,使腰腿痠疼,或便血淋瀝,以致飲食減常,精神短少,皆帶下之所致也。世俗皆行溫補燥熱澀劑,從而效者,或有因而延綿者,止知下焦白帶之虛寒,凝結濁物,故為之帶下。熱氣熏蒸,則為腥腐之氣,安獨言其虛寒者乎?
白話文:
脈
婦女的白帶,這是六種基本疾病之一。脈象浮動表示腹部會有鳴響和飽脹的感覺,脈象緊張表示腹部會感到疼痛,脈象頻繁表示陰部會發癢、痛楚並長出瘡,脈象弦直表示陰部會感到抽痛。如果白帶不斷流出且呈赤色,脈象小而虛弱,這通常是生的徵兆;反之,如果脈象實大、緊繃、頻率快,這通常是死的徵兆。
證
白帶是因為體內榮衛之氣的阻塞所形成的,白帶與經血分為赤白兩種,疾病程度有所不同。男性會有遺精、白濁的現象,女性則會有白帶、白淫的現象。赤色代表榮氣,白色代表衛氣,這是關於白帶的常見說法。這些問題通常由於情緒波動、長期的濕熱侵擾、生產、房事過度,導致榮衛包絡受損,使得污濁之氣滲入膀胱,因此會排出不潔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像白色的鼻涕,也可能像紅色的唾液,或者黃色的像爛瓜,或是青色的像泥澤,或是黑色的像凝固的血液,這些都是五臟之色的表現。
輕微的情況可能是沒有白帶,嚴重的情況則是白帶量多且沒有規律,不斷地流出來,臉色黯淡,會導致腰部和腿部痠痛,甚至便血,進而影響飲食和精神狀態。社會上普遍使用溫補、燥熱、收縮的藥物,這些藥物在某些情況下有效,但在某些情況下卻會延續病情,只關注下焦的白帶是虛寒的問題,但忽略了積聚的濁物,所以造成了白帶的問題。熱氣蒸騰,則會產生腥臭腐敗的氣味,怎麼能單純討論白帶的虛寒呢?
治
治之當清上實下,清濁自分,理脾養血,濕熱自解,更能清心薄滋味,然後溫補下元,帶自除矣。一云帶下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當升之,二陳湯加蒼朮、白朮、柴胡、升麻。甚者以吐法以提其氣,一用二陳湯加二術以燥濕痰。
方
清白散,治白帶。
當歸,川芎,白芍(炒),生地(酒洗過,薑汁炒),黃柏(鹽水炒),貝母,樗根白皮(酒炒,各等分),乾薑(炒黑),甘草(各減半)
白話文:
治
治療白帶應該遵循「清上實下」的原則,將上焦的實熱清除,使下焦的虛寒得以補益。清濁之氣自然分開,調理脾胃,養護血液,濕熱自然消退。更要清心寡欲,減少飲食中的辛辣厚味。然後溫補下元,白帶自然會消失。
有人說白帶是胃中痰濕積聚,向下滲入膀胱,應該要將其升提。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蒼朮、白朮、柴胡、升麻等藥材。病情嚴重者,可以采用吐法,以提升氣機。也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白朮、蒼朮,以燥濕化痰。
方
清白散,用於治療白帶。
藥材:當歸、川芎、白芍(炒)、生地(酒洗過,薑汁炒)、黃柏(鹽水炒)、貝母、樗根白皮(酒炒,各等分)、乾薑(炒黑)、甘草(各減半)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肥人多濕痰,加白朮,半夏。赤帶,加酒芩、荊芥;久下、加熟地、牡蠣。氣虛,加人參、黃耆。腰腿痛,加鹿角膠,或只以二陳湯加蒼朮、白朮。氣虛,加人參。
血虛,加芎、歸。升膀胱之濕,二陳加升麻、柴胡、蒼朮、白朮。
解帶散,治婦人血氣不調,濕熱白帶,四肢倦怠,五心煩熱,痰鬱嘈雜。
白話文:
先煎一劑生薑湯服用。肥胖的人容易有濕痰,可以加白朮、半夏。如果出現赤帶,可以加酒芩、荊芥;久瀉,可以加熟地、牡蠣。氣虛,可以加人參、黃耆。腰腿疼痛,可以加鹿角膠,或者只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氣虛,可以加人參。血虛,可以加芎、歸。要升膀胱的濕氣,可以用二陳湯加升麻、柴胡、蒼朮、白朮。
解帶散可以治療婦女血氣不調、濕熱白帶、四肢倦怠、五心煩熱、痰鬱嘈雜。
歸身(一錢半),川芎(八分),白芍(酒炒),白朮(炒,各一錢二分),蒼朮(米泔浸炒),香附(醋炒),丹皮(酒洗),茯苓(去皮,各一錢),陳皮(去白,一錢),玄胡(炒,八分),甘草(炙,四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空心服。
八妙丸,治經脈不調,濕氣白帶,腹痛胃弱。
香附(便制),丹皮,川芎(酒炒),玄胡索(炒,各二兩),歸身(酒洗),生地(薑汁炒),白茯(各二兩),赤芍藥(酒炒,兩半)
白話文:
將歸身、川芎、白芍(酒炒)、白朮(炒)、蒼朮(米泔浸炒)、香附(醋炒)、丹皮(酒洗)、茯苓(去皮)、陳皮(去白)、玄胡(炒)、甘草(炙)各取一錢二分,歸身取一錢半,川芎、玄胡各取八分,甘草取四分,混合研磨成粉,用生薑煎湯服用,空腹服用。此方名為八妙丸,可治療經脈不調、濕氣白帶、腹痛胃弱等症狀。另外,也可取香附(便制)、丹皮、川芎(酒炒)、玄胡索(炒)、歸身(酒洗)、生地(薑汁炒)、白茯苓、赤芍藥(酒炒)各二兩,混合研磨成粉,製成丸劑服用。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綠豆大。每五十丸,空心滾水下,腹痛,酒下七十丸。
固經丸,治赤白帶下屬濕熱者。
苦參(五錢),黃柏(一兩,炒),梔子(二兩,炒),香附(一兩,炒),貝母(二錢),白朮(七錢),白芍(七錢半),山茱萸(去核,五錢),乾薑(二錢,炒),龜甲(二兩,酒炒),樗根白皮(五錢,酒炒)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滾水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糊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滾水送服,腹痛時則用酒送服七十丸。
固經丸用於治療赤白帶下,屬於濕熱證。
配方包括苦參五錢、黃柏一兩(炒)、梔子二兩(炒)、香附一兩(炒)、貝母二錢、白朮七錢、白芍七錢半、山茱萸(去核)五錢、乾薑二錢(炒)、龜甲二兩(酒炒)、樗根白皮五錢(酒炒)。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糊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用滾水送服。
玉仙散(秘方),治赤白帶下屬寒者。
乾薑(炒,一兩),香附(炒,一兩),白芍(炒,一兩),甘草(生,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黃酒送下。
朝元散(雲林制),治赤白帶下,腹臍冷痛,子宮虛寒。
白芷,陳皮,厚朴,枳殼,桔梗,川芎,白芍,當歸,茯苓,蒼朮,半夏,乾薑,官桂,香附,吳茱萸,小茴香,甘草
白話文:
玉仙散是秘方,用來治療寒性赤白帶下。
將乾薑、香附、白芍炒制,各取一兩,甘草生用,取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黃酒送服。
朝元散是雲林的制方,用來治療赤白帶下、腹臍冷痛、子宮虛寒。
配方包括白芷、陳皮、厚朴、枳殼、桔梗、川芎、白芍、當歸、茯苓、蒼朮、半夏、乾薑、官桂、香附、吳茱萸、小茴香、甘草。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服。一方加乳香、沒藥(各二錢半),烏藥一兩,酒煎入米糖一斤,早晚隨量飲酒,大效。
大溫經湯,治婦人經水不調,赤白帶下,或如梅汁淋瀝,或成片,有隔兩三個月者,此氣血虛弱,漸生潮熱。飲食少進,四肢倦怠,日久生骨蒸,即成勞疾。急當調經活血,退虛熱,先服加味八物湯,後服此藥:
當歸(八分),白芍(七分),川芎(五分),熟地(五分),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五分),甘草(三分),香附(八分,便制),陳皮(炒),砂仁(炒),小茴(各四分),沉香(三分,另研),吳茱萸(炮),玄胡索(炒),鹿茸(酒炙,各五分)
白話文:
先煎一劑藥,加三片生薑,一顆紅棗,水煎空腹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加上乳香、沒藥(各二錢半)、烏藥(一兩),用酒煎煮,加入米糖一斤,早晚適量飲用,效果顯著。
這方叫做大溫經湯,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赤白帶下,或像梅汁一樣滴滴答答,或成片狀,有的甚至隔兩三個月才來一次。這是因為氣血虛弱,逐漸產生潮熱,食慾不振,四肢乏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骨蒸,形成勞疾。應當及時調經活血,退去虛熱,先服用加味八物湯,再服用此藥:當歸(八分)、白芍(七分)、川芎(五分)、熟地(五分)、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五分)、甘草(三分)、香附(八分,便制)、陳皮(炒)、砂仁(炒)、小茴(各四分)、沉香(三分,另研)、吳茱萸(炮)、玄胡索(炒)、鹿茸(酒炙,各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汗出不止,加黃耆、酸棗仁(炒,各四分。)潮熱,加柴胡、黃芩(各五分)。咳嗽,加杏仁、桔梗、五味子、半夏。
四神丸(賈蘭峰傳),治白帶。
香附米(八兩,酒、醋、童便各浸二兩,浸三日,炒),砂仁(二兩,炒),蒼朮(二兩,米泔水浸牡蠣粉,炒),椿根白皮(二兩,蜜水炒)
上為末,黃米煮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黃酒送下。
白話文:
先煎一劑藥,加入生薑水服用。如果出汗不止,就加黃耆、炒酸棗仁,各四分。如果出現潮熱,就加柴胡、黃芩,各五分。如果咳嗽,就加杏仁、桔梗、五味子、半夏。
四神丸,是賈蘭峰傳下來的,用來治療白帶。
香附米用酒、醋、童便浸泡三天,然後炒至乾燥,共八兩。砂仁二兩,炒至乾燥。蒼朮用米泔水浸泡牡蠣粉,然後炒至乾燥,共二兩。椿根白皮用蜜水炒至乾燥,共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黃米煮飯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用黃酒送服。
二氣丹(丁平溪傳),治赤白帶下。
舶上硫黃(溶化傾入水中,如此七次,一兩),硃砂(一兩),官桂(一兩),乾薑(一兩,炮),大附子(麵包煨去皮,五錢),鹿茸(二兩,酥炙),麝香(一錢)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如虛勞發熱,先以四物湯四錢,小柴胡湯六錢,合和煎服,後用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二氣丹】(丁平溪傳),治療赤白帶下。
- 舊港硫磺(熔化倒入水中,重複此步驟七次,總量為一兩),
- 紅砂(一兩),
- 官桂(一兩),
- 幹薑(一兩,炮製),
- 大附子(用麵包包裹加熱去皮,總量為五錢),
- 鹿茸(二兩,用酥油烤炙),
- 麝香(總量為一錢)。
以上各成分研磨成粉末,以醋糊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鹽水送服。
如果出現虛勞發熱的情況,首先使用四物湯四錢、小柴胡湯六錢,混合煎煮後服用,接著使用十全大補湯。
烏雞丸(京師傳),治下焦虛寒,赤白帶下,臍腹冷痛。
烏雞(一隻,不刀血,去毛,用醋五大碗煮熱,火煅存性成灰為末),香附米(十兩,酒浸旬日,用醋煮,焙乾),烏藥(二兩),淨艾(二兩,醋浸,炒白米飯少許,入杵臼內搗成餅,火上炙令乾),當歸(三兩,醋洗),川芎,白芍,熟地(各一兩),小茴(三兩,醋炒),山藥,牡蠣(各二兩),破故紙(醋炒,五錢),良薑(五錢),白姜(一兩半),丁香(一兩,不見火),如赤白帶下不止,加龍骨一兩、五倍子一兩半。
白話文:
烏雞丸(京師傳)
此方用於治療下焦虛寒,導致赤白帶下,臍腹冷痛的症狀。
藥材:
- 烏雞一隻:不需殺死放血,去除毛髮,用五碗醋煮至沸騰,再以火煅燒至烏雞成灰,研磨成粉末。
- 香附米十兩:用酒浸泡十天,再用醋煮沸,曬乾。
- 烏藥二兩。
- 淨艾二兩:用醋浸泡,再與少許白米飯一同放入杵臼內搗成餅狀,放在火上烤乾。
- 當歸三兩:用醋洗淨。
- 川芎、白芍、熟地各一兩。
- 小茴三兩:用醋炒熟。
- 山藥、牡蠣各二兩。
- 破故紙五錢:用醋炒熟。
- 良薑五錢。
- 白姜一兩半。
- 丁香一兩:不可用火烤。
加減:
- 若赤白帶下持續不止,可加入龍骨一兩、五倍子一兩半。
注:
- 藥材劑量僅供參考,請遵醫囑。
上為末,飯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醋湯下。
一婦人赤白帶下,上熱下寒,口出惡氣,咽乾,牙痛,耳鳴,上下流注疼痛,發熱憎寒,口吐酸水,嘈雜噁心,心腹氣痛,時下五色相雜,來而無度,面黃肌瘦,不思飲食。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陳皮,半夏(姜炒),茯苓,蒼朮(米泔浸炒),香附(童便浸炒),黃芩(酒炒),柴胡,升麻,丹皮,甘草,加地榆尤良。
上銼,生薑煎服。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細末,做成像梧桐子那麼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粒,空腹時用醋湯吞下。
有一名婦女出現赤白帶下症狀,上半身熱,下半身冷,口中惡臭,喉嚨乾燥,牙痛,耳鳴,上下肢疼痛,發燒畏寒,口中吐出酸水,胃部有嘈雜感,噁心,心腹疼痛,時常排出五顏六色的糞便,來得沒有規律,臉色黃白,肌肉消瘦,沒有胃口。
使用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陳皮、半夏(姜炒)、茯苓、蒼朮(米泔浸炒)、香附(童便浸炒)、黃芩(酒炒)、柴胡、升麻、丹皮、甘草,加入地榆效果特別好。
將所有藥物研磨後,用生薑煎水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