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四 (15)
卷之四 (15)
1. 痰飲
凡服此藥者,必須臨睡臥床,用熟水一口送,只送過咽,即便仰臥。令藥在咽膈之間,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飲食湯水,及不可起身行坐言語。直候藥丸徐逐上焦痰滯惡物過膈入腹,然後動作,方能中病。
每次須連進兩夜,先夜所服,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次夜減十丸;下一、二次者,仍服前數;下五、七次,或只二、三次,而病勢頓減者,次夜減二十丸;頭夜所服,並不下惡物者,次夜加十丸;壯人病實者,多至百丸。惟狂疾勁實及暴卒惡候,多服無妨。其或服罷仰臥,咽喉沉滯稠黏,壅塞不利者,乃痰氣從上,藥病相攻之故也。
少頃藥力既勝,自然寧帖。又或百中有一,稍稍腸痛,腰背拘急者,蓋有一種頑痰惡物滯殢,閉氣滑腸,裡急後重,狀如痢疾,片晌即已。若其痰涎易下者,快利不可勝言,頓然滿口生津,百竅爽快,間有片時倦怠者,蓋連日病苦不安,一時為藥所勝,氣體暫和,如醉得醒,如浴初出,如睡方起,即非虛倦也。此藥並不洞泄,刮腸大瀉,但能取痰積惡物,自腸胃次第穿鑿而下。
腹中糟粕,並不相傷,惟下部䐈腸之糞,乃藥力不到之處,是故先去其餘,余不備述耳。
導痰小胃丹,〔批〕(按此方治濕痰峻攻之劑),治中風眩暈,喉痹,頭風,哮吼等症。上可取胸膈之頑痰,下可利胃腸之堅結。
天南星,半夏(二味,用白礬、皂莢,薑汁,水煮透熟,各二兩半),陳皮,枳實(二味,用白礬、皂莢,水泡半日,去白礬,曬乾,炒,各一兩),白朮(炒,一兩),蒼朮(米泔,白礬、皂莢,水浸一宿,去黑皮,曬乾,炒,一兩),桃仁,杏仁(二味,同白礬、皂莢水,泡去皮、尖,各一兩),紅花(酒蒸,一兩),大戟(長流水煮一時,曬乾,一兩),白芥子(炒,一兩),芫花(醋拌一宿,炒黑,一兩),甘遂(麵裹煨,一兩),黃柏(炒褐色,一兩),大黃(酒蒸,紙裹煨,焙乾,再以酒炒,一兩半)
上為細末,薑汁,竹瀝煮,蒸餅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極甚者,五七十丸,量虛實加減。再不可太多,恐損胃氣也。一切痰飲,臥時白湯下,一日服一次。一中風不語,癱瘓初起,用濃薑湯下三十五丸,少時即能言語一切風頭痛,多是濕痰上攻,臨臥薑湯下二十一丸。
一眩暈多屬痰火,食後薑湯下二十五丸,然後二陳湯、四物湯、加柴胡、黃芩、蒼朮、白芷,倍川芎。熱多加知母、石膏。一痰痞積塊、臨臥白湯送下三十丸,一日一次。雖數年久患,亦不過五七服見效。一哮吼,乃痰火在膈上。臨睡薑湯下二十五丸,每夜一次,久久自然取效。
一喉痹腫痛,食後白湯送下。
竹瀝達痰丸,〔批〕(按此方治虛痰平和之劑),此藥能運痰如神,不損元氣,其痰從大便中出。丹溪云:痰在四肢,非竹瀝不開。
白話文:
痰飲
服用此藥時,必須睡前臥床,用熟水一口送服,藥丸只送過咽喉即可,然後立即仰臥,讓藥停留在咽喉處慢慢向下移動。服藥後半天內不可飲食或喝水,也不可起身走動、坐著或說話。等到藥丸慢慢將上焦的痰滯和邪惡物質往下送入腹部後,才能活動。
每次需連續服用兩晚。第一晚服藥後,第二天痰排出三到五次,第二晚藥量就減少十丸;只排出一次或兩次,則繼續服用之前的劑量;排出五到七次,或只排出兩到三次,病情明顯減輕的,第二晚藥量減少二十丸;第一晚服藥後,沒有排出任何邪惡物質的,第二夜藥量增加十丸;體格強壯,實證較重的病人,藥量可增加到一百丸。但對於狂疾、病情嚴重且快速發作的病人,即使服用較多藥物也沒關係。如果服藥後仰臥,感到咽喉沉重阻塞、黏稠不通暢,這是因為痰氣從上而下,藥物和疾病相互作用造成的。
一會兒藥效發揮後,自然就會舒緩。也可能百人中有一人會出現輕微的腸痛、腰背緊縮,這是因為某些頑固的痰濁邪惡物質阻塞氣機,刺激腸道滑動,導致裡急後重,症狀類似痢疾,但很快就會好轉。如果痰液容易排出,則通便效果極佳,令人感到舒適,口中頓時津液滿溢,周身舒暢,有時會感到短暫的疲倦,這是因為連日來的疾病折磨讓人身心不安,一時被藥效壓制,氣血暫時調和,就像酒醉後清醒,沐浴後清爽,睡醒後的舒適感,並不是虛弱疲倦。此藥不會像瀉藥那樣導致腹瀉,而是能夠排出痰飲和邪惡物質,讓其依次從腸胃排出。
腹中食物殘渣不會受損,只有下部的直腸糞便,因為藥力達不到那裡,所以藥物先排除其他部分,其餘細節就不多贅述了。
導痰小胃丹(按:此方為治療濕痰的峻猛攻治藥方)主治中風眩暈、喉痹、頭痛、哮喘等症。藥力可上達胸膈,清除頑固痰飲;下達胃腸,消除堅硬結滯。
組成:天南星、半夏(兩味用白礬、皂莢、薑汁、水煮透,各二兩半)、陳皮、枳實(兩味用白礬、皂莢水泡半日,去白礬,曬乾,炒,各一兩)、白朮(炒,一兩)、蒼朮(用米泔水、白礬、皂莢水浸泡一夜,去黑皮,曬乾,炒,一兩)、桃仁、杏仁(兩味與白礬、皂莢水同泡,去皮尖,各一兩)、紅花(酒蒸,一兩)、大戟(長流水煮一小時,曬乾,一兩)、白芥子(炒,一兩)、芫花(醋拌一夜,炒黑,一兩)、甘遂(麵裹煨,一兩)、黃柏(炒至褐色,一兩)、大黃(酒蒸,紙裹煨,焙乾,再以酒炒,一兩半)
製法:上藥研為細末,用薑汁、竹瀝煮,加蒸餅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五十至七十丸,根據虛實情況增減藥量,但不可過多,以免損傷胃氣。各種痰飲病症,睡前用白湯送服,每日一次。
如中風不語,癱瘓初期,用濃薑湯送服三十五丸,很快就能說話;各種風頭痛,大多是濕痰上犯,睡前用薑湯送服二十一丸;眩暈多屬痰火,飯後用薑湯送服二十五丸,然後服用二陳湯、四物湯,再加柴胡、黃芩、蒼朮、白芷,川芎加倍;熱症明顯者,再加知母、石膏;痰飲積聚成塊,睡前用白湯送服三十丸,每日一次。即使是多年宿疾,一般服用五到七次就能見效;哮喘,是痰火阻滯於胸膈,睡前用薑湯送服二十五丸,每晚一次,久服自愈;喉痹腫痛,飯後用白湯送服。
竹瀝達痰丸(按:此方為治療虛痰的平和藥方)此藥能有效運化痰飲,不傷元氣,痰液從大便排出。丹溪先生說:四肢的痰飲,非用竹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