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4)

1. 痰飲

大黃(酒拌,蒸,半斤),黃芩(去梗,半斤),沉香石(五錢),青礞石(一兩,捶碎,焰硝一兩,同入砂罐內,瓦片蓋之,鐵錢縛定,鹽泥固濟,曬乾煅紅,候冷取出)

上為細末,淨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虛實加減,各隨引下。一切喪心失志,或癲癇狂妄等症,每服百丸。人壯氣實,能飲食,狂甚者,一百二十丸,以上至二三百丸,以效為度。一切中風癱瘓,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閉者,每服八十丸。人壯氣實者百丸,常服三二十丸。

無大便不利之患,自然上清下潤之妙。一切陽症風毒腳氣,遍身遊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效再加丸數。一切走刺氣痛,每服七八十丸、未效隨症再加,一切無病之人,遍身筋骨平白疼痛,不能明狀者,每服七八十丸,以效為度。一切頭痛,非頭風證牙疼,或浮或癢,非風蛀牙者,每服八十丸。

一切因風因寒,鼻塞身重,身體不疼,非傷寒症者,每服八九十丸。一切噯氣吞酸及噎膈反胃,痞塊攻心,嘔吐痰沫者,每服八九十丸。進退加減,存乎病者元氣之虛實。一切心下怔忡恍惚,如畏人將捕之狀,怵惕不安,陰陽關格,變生乖症,每服七八十丸。一切傷飢失飽。

憂思過慮,至於心下嘈雜,飢不能食,每服七八十丸。一切新久痰氣喘嗽,或嘔吐涎沫,或痰結實熱,或頭目眩暈;每服八九十丸。虛羸者五六十丸,未效再加十丸。一切急慢喉閉赤眼,每服八九十丸。一切頸項腮頰腫硬,環繞結核,成瘰癧者,正服此藥。若年深歲久,宜多服之。

一切口糜舌爛,咽喉生瘡者,每服六七十丸,同蜜少許一處嚼破噙睡,徐徐嚥下。些小口瘡,如此噙二三夜,即瘥。一切遍身無故遊走疼痛,或腫或攣,或無常痛,無定所,腫不在一處,痠軟沉滯者,每服七八十丸,量虛實加減。一切心氣冷痛,如停冰塊、或通身散入腹中絞痛,上攻頭面腫硬,遍身四肢痿軟,或痛或癢,或潰或不潰,或穿而復閉,或此消而彼長,漸成篤疾,皆系痰毒內攻。或使爛痰臭,或作腸癰內疽,服之以下惡物立效。

日淺膿近者,刻日全安。一切胃脘作痛,下連小腹,面黃羸瘦,痛陣日發,必嘔吐綠水黑汁冷涎,乃至氣絕,心下溫暖者,每服八九十丸,立見生意。然後續續服之,以瘥為度。一切痢疾,不拘赤白相雜;或帶血塊惡物者,每服八九十丸。次日熱退,再進二三十丸,即服止痢藥,萬無一失。

若兼寒熱痰涎者,並用倉廩散。一切荏苒之疾,男子女人日久之患,非傷寒內外之證。或酒色過度;或月水愆期,心煩志亂;或腹脹脅痛,目瞀耳聵鼻窒,骨節疼痛,嘔吐噁心,百藥無效。病者莫能喻其狀,方書未嘗載其疾,醫人不能辨其症。並依前法,加減服之,無有不效之理也。

白話文:

痰飲

此方以大黃、黃芩、沉香石、青礞石為主要成分,製成丸劑。藥物用量依病症及患者體質而異。

針對各種因痰飲引起的病症,如喪心失志、癲癇狂妄、中風癱瘓、痰涎壅塞、陽症風毒腳氣、走刺氣痛、筋骨疼痛、頭痛、鼻塞身重、噯氣吞酸、噎膈反胃、心下怔忡、傷飢失飽、痰氣喘嗽、喉閉赤眼、頸項腮頰腫硬(瘰癧)、口糜舌爛、遊走疼痛、心氣冷痛、胃脘疼痛、痢疾、以及各種久病纏綿、難以診斷的疾病,均可服用此方。

用藥劑量根據患者虛實、病情輕重而調整。一般每服三、五十丸,病情嚴重者可服至一百至二百多丸,以療效為準。 對於體質強壯、氣血旺盛的患者,用量可適當增加。 部分疾病如口瘡,可將藥丸與蜂蜜一同嚼碎含服。 某些情況下,可配合其他藥物使用,例如寒熱痰涎並見者,可配合使用倉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