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脈學大要
四時之脈,雖有弦、鉤、毛、石之分,然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六部內按之,又兼和緩為有胃氣,此無病之脈也。若乃見弦、鉤、毛、石而無和緩,此是真臟之脈,人不病而死也。大抵脈者,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壯則脈大,氣血微則脈小,氣血和則脈平。試以脈之大綱言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於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心脈之應也。
蓋心肺在上,故其脈皆浮,若浮大而散者,心也;浮澀而短者,肺也。重手按之,脈附於肌肉之下者,陰也,臟也,肝腎之應也。蓋肝腎在下,故其脈皆沉,若弦而長者,肝也;沉而軟滑者,腎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脈應於肌肉之間,陰陽相適,中和之應,脾胃之候也。
蓋脾居中州,故脈緩而大,此五臟不病之平脈也。診視者必熟知平脈,然後可以辨病脈也。若短小而見於皮膚之間者,陰乘陽也;洪大而見於肌肉之下者,陽乘陰也。寸尺皆然。
又以脈之十二經細分之,脈有浮沉,診有輕重也。左寸先以輕手得之,是小腸屬表;後以重手如六菽之重得之,是心屬裡。心在肺下,主血脈。心脈循血脈而行,按至血脈而得為浮;稍加力,脈道粗大為大;又稍加力,脈道潤軟而散,此乃浮大而散,不病之脈也。若出於血脈之上,見於皮膚之間,是其浮也;入於血脈之下,見於筋骨之分,是其沉也。
左關先以輕手得之,是膽屬表;後以重手如十二菽之重取之,是肝屬裡。肝在脾下,主筋。肝脈循筋而行。按至筋平,脈道如箏弦者為弦,次稍加力,脈道迢迢為長,此弦、長為不病之脈也。若出於筋上,見於皮膚血脈之間,是其浮也;入於筋下,見於骨上,是其沉也。左尺先以輕手得之,是膀胱屬表;後以重手取之,度如十五菽之重而得之,是腎屬裡。
腎在肝下,主骨。腎脈循骨而行,按至骨上得之為沉;又重手按之,脈道無力者為濡;舉指來疾流利者為滑,此乃沉濡而滑,不病之脈也。若出於骨上,見於皮膚血脈筋肉之間,是其浮也;入而至骨,是其沉也。右寸先以輕手得之,是大腸屬表;後以重手取之,如三菽之重得之,是肺屬裡。
肺居最高,主皮毛。肺脈循皮毛而行,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脈道縮入關中,上半指不動;下半指微動者為短,此浮澀而短,不病之脈也。若出於皮毛之上,見於皮膚之表,是其浮也;入於血脈筋肉之分,是其沉也。右關先以輕手得之,是胃屬表;後以重手取之,如九菽之重得之,是脾屬裡。
脾在心下,主肌肉。脾脈循肌肉而行,按至肌肉,脈道如微風楊柳梢之狀為緩;又稍加力,脈道敦實者為大,此為緩大,不病之脈也。若出於肌肉之上,見於皮毛之間者,是其浮也;入於肌肉之下,見於筋骨之分者,是其沉也。右尺先以輕手得之,是三焦為表;後以重手得之,是命門屬裡,為相火,氣與腎通也。
白話文:
脈學大要
一年四季的脈象,雖然有弦、鉤、毛、石的區分,但春天三月,六部脈象都帶有弦脈;夏天三月,都帶有洪脈;秋天三月,都帶有浮脈;冬天三月,都帶有沉脈。在六部脈位按壓時,如果兼具和緩的特性,就表示有胃氣,這是健康的脈象。如果出現弦、鉤、毛、石等脈象,卻沒有和緩的特性,這就是臟腑衰竭的脈象,即使沒有疾病也會死亡。總而言之,脈象是氣血的先兆,氣血旺盛則脈象旺盛,氣血衰弱則脈象衰弱,氣血熱盛則脈象頻數,氣血虛寒則脈象遲緩,氣血充盈則脈象有力,氣血不足則脈象微弱,氣血調和則脈象平和。
簡單來說,初診脈象時,輕輕觸摸,脈象出現在皮膚之間的是陽脈,屬於腑,與心脈相關。因為心肺位於上焦,所以脈象都比較浮,如果浮大而散漫,是心脈;浮而澀滯且短促,是肺脈。用力按壓,脈象附著在肌肉之下的,是陰脈,屬於臟,與肝腎相關。因為肝腎位於下焦,所以脈象都比較沉,如果弦長有力,是肝脈;如果沉而柔軟滑利,是腎脈。不輕不重,中等力道按壓,脈象出現在肌肉之間,陰陽調和,是脾胃的脈象。
因為脾臟位於中焦,所以脈象平和有力,這是五臟沒有疾病的正常脈象。診斷者必須熟知正常脈象,才能辨別病理脈象。如果脈象短小而表現在皮膚之間,是陰氣勝過陽氣;如果脈象洪大而表現在肌肉之下,是陽氣勝過陰氣。寸、關、尺三部都符合這個規律。
再從十二經脈的細節來分析,脈象有浮沉之分,診斷時也有輕重之別。左寸,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的是小腸經的表象;用力按壓,按壓深度如同六粒菽的重量可以感覺到的是心經的裡象。心臟位於肺臟下方,主導血脈運行。心脈循著血脈運行,輕按即可觸及血脈,這就是浮脈;稍微用力,脈道粗大有力,這就是洪脈;再稍微用力,脈道潤澤柔軟而散漫,這就是浮大而散漫的脈象,這是健康的脈象。如果脈象出現在血脈之上,皮膚之間,這就是浮脈;如果脈象深入血脈之下,筋骨之間,這就是沉脈。
左關,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的是膽經的表象;用力按壓,按壓深度如同十二粒菽的重量可以感覺到的是肝經的裡象。肝臟位於脾臟下方,主導筋脈。肝脈循著筋脈運行,按壓到筋膜處,脈道像箏弦一樣,就是弦脈;稍微用力,脈道綿長,這就是弦長脈,這是健康的脈象。如果脈象出現在筋膜之上,皮膚與血脈之間,這就是浮脈;如果脈象深入筋膜之下,骨骼之上,這就是沉脈。左尺,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的是膀胱經的表象;用力按壓,按壓深度如同十五粒菽的重量可以感覺到的是腎經的裡象。
腎臟位於肝臟下方,主導骨骼。腎脈循著骨骼運行,按壓到骨骼之上可以感覺到的是沉脈;用力按壓,脈道無力,就是濡脈;迅速流利,就是滑脈,這就是沉、濡、滑的脈象,這是健康的脈象。如果脈象出現在骨骼之上,皮膚、血脈、肌肉之間,這就是浮脈;如果脈象深入骨骼之中,這就是沉脈。右寸,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的是大腸經的表象;用力按壓,按壓深度如同三粒菽的重量可以感覺到的是肺經的裡象。
肺臟位於最高處,主導皮毛。肺脈循著皮毛運行,按壓到皮毛處可以感覺到的是浮脈;稍微用力,脈道澀滯,就是澀脈;再稍微用力,脈道縮入關口,上半指沒有動靜,下半指略微動彈,就是短脈,這就是浮、澀、短的脈象,這是健康的脈象。如果脈象出現在皮毛之上,皮膚表面,這就是浮脈;如果脈象深入血脈、肌肉之間,這就是沉脈。右關,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的是胃經的表象;用力按壓,按壓深度如同九粒菽的重量可以感覺到的是脾經的裡象。
脾臟位於心臟下方,主導肌肉。脾脈循著肌肉運行,按壓到肌肉處,脈道像微風吹拂楊柳枝條一樣,就是緩脈;稍微用力,脈道敦厚有力,就是大脈,這就是緩大脈,這是健康的脈象。如果脈象出現在肌肉之上,皮毛之間,這就是浮脈;如果脈象深入肌肉之下,筋骨之間,這就是沉脈。右尺,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的是三焦經的表象;用力按壓可以感覺到的是命門的裡象,也就是相火,氣與腎臟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