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3)

1. 失血

諸證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宜沉細,設見浮大,後必難治。

夫失血之證,非止一端。有吐血,有咳血,有唾血,有咯血,有衄血,有溺血。雖有名色之異,大概俱是熱證,但有新舊虛實之不同耳,或妄言寒者,誤也。丹溪曰:血從上竅出,皆是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氣,氣降則血歸經。

吐血者,吐出全血是也。因血溢妄行,流入胃脘,令人吐血。有因飲食過飽,負重傷胃而吐血者;有因思慮傷心,及積熱而吐血者;有傷心肺而吐血者;有因思傷脾而吐血者;有因肺生癰疽而吐血者;有從高墜下,傷損內臟而吐血者;有傷寒不解,邪熱在經,隨氣上湧而吐血者。

白話文:

凡是出現失血症狀的,都可見芤脈,根據脈象的浮沉深淺,可以判斷失血的部位。一般來說,失血後的脈象應該沉細,如果出現浮大,後續治療將會很困難。

失血的症狀並非只有一個,有吐血、咳血、唾血、咯血、衄血、溺血等。雖然名稱和症狀有所不同,但大多是熱證,只是有新舊、虛實之分而已,有些人誤認為是寒證,這是錯誤的。丹溪先生說:「血從上竅而出,都是陽氣盛而陰氣虛,有升無降,血氣隨之向上,從上竅溢出。治療方法應當補陰抑陽氣,使氣降則血歸經。」

吐血,是指吐出鮮血。由於血溢出失控,流入胃脘,導致吐血。原因包括飲食過飽、負重傷胃而吐血;思慮傷心、積熱而吐血;傷心肺而吐血;思傷脾而吐血;肺生癰疽而吐血;從高處墜落,傷損內臟而吐血;傷寒久治不愈,邪熱在經絡中,隨氣上湧而吐血等等。

吐血者,或因四氣傷於外,七情動於內;或飲食房勞,墜閃傷損,致榮血流聚膈間,滿則吐嗌,世謂妄行;或吐瘀血,此名內傷。

有先吐血後見痰嗽者,是陰虛火動,痰不下降,四物湯為主,加清痰降火藥。有先見痰嗽,後吐血者,是積熱,降痰火為急。

有暴吐紫血成塊者,是熱傷血結於中,吐出為好,用四物湯加清熱藥調之。吐血亦有因怒而得者。經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怒則暴甚故也。吐血不止,用乾薑炮,為末,童便調服,此從治之法也。

一、咳血者,嗽出痰內有血者是也,因熱壅於肺而成。久嗽損肺,亦能嗽血,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損於肺者難治,以其不足也。熱嗽有血者,宜金沸草加阿膠;勞嗽有血者,補肺湯加阿膠、白芨;嗽血損肺,宜薏苡仁炒為末,蘸熟豬肺食之;如熱嗽咽痛,痰帶血絲,或痰中多血而色鮮者,並宜服金沸草散。如服涼劑不愈,此非熱症,宜杏子湯主之。

白話文:

吐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外感四氣,或內傷七情,也可能是飲食房勞、跌打損傷,導致血液淤積在膈膜之間,滿溢而出,這就是所謂的「妄行」。也可能是吐出瘀血,這就屬於內傷。

治療吐血的方法要分情況:如果先吐血後出現痰嗽,這是陰虛火旺,痰液無法下降,以四物湯為主,再加入清痰降火的藥物;如果先出現痰嗽,後吐血,這是積熱,要趕快降痰火。

如果突然吐出紫黑色的血塊,這是熱傷血脈導致血液凝結在體內,吐出來反而好,可用四物湯加上清熱藥物調治。也有一些人因為生氣而吐血,就像《內經》中所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因為怒氣上衝,所以才會吐血。對於吐血不止的患者,可以用乾薑炮製成粉末,用童便調服,這是緩解症狀的方法。

咳血是指咳嗽時痰液中帶有血絲,是由於肺部熱盛引起。長期咳嗽也會損傷肺部,導致咳血,熱盛引起的咳血比較容易治療,只需要清熱即可,而肺部受損引起的咳血就比較難治,因為肺氣不足。熱咳帶血的患者,可以用金沸草加阿膠;勞損咳血的患者,可以用補肺湯加阿膠、白芨;咳血損肺的患者,可以用炒薏苡仁粉末蘸熟豬肺食用;如果熱咳伴隨咽喉疼痛,痰液中帶有血絲,或痰液中有很多鮮紅色血絲,都可以服用金沸草散。如果服用涼性藥物無效,那就不是熱症,可以用杏子湯治療。

一、唾血者,鮮血隨唾而出者是也。此出於腎,亦有瘀血內損,肺氣壅遏,不得下降,用天麥冬、知母、桔梗、黃柏、熟地黃、遠志,或加乾薑。

一、咯血者,不嗽而咯出血疙瘩者是也。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用之,或入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一、衄血者,鼻中出血也。此出於肺,以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參、丹參之類治之。

白話文:

吐血是指鮮血隨著唾液一起吐出。這通常是腎臟的問題,也可能是瘀血內傷、肺氣阻塞無法下降導致的。可以用天麥冬、知母、桔梗、黃柏、熟地黃、遠志來治療,也可以加一些乾薑。

咯血是指沒有咳嗽卻咳出血塊。可以用薑汁、童尿、青黛加入其他止血藥物一起使用,也可以加入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等藥物。

鼻出血是指鼻子流血。這通常是肺部問題引起的,可以用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參、丹參等藥物治療。

一、溺血者,小便中出血也,乃膀胱所致。用炒黑山梔水煎服之,或用小薊、琥珀。小薊治下焦結熱血淋。溺血,因血虛者,四物加牛膝膏。

一、下血者,大便出血也。乃臟腑蘊積濕熱之毒而成。或因氣鬱酒色過度,及多食炙爆熱毒之物,或風邪所冒,或七情六淫所傷,使氣血逆亂,榮衛失度,皆能令人下血。

予嘗治諸虛吐衄咯血,藥中每人童便一合,其效甚速。凡單服,重湯頓服,無不效應。蓋溲溺降火滋陰,又能消瘀血,止吐衄諸血。先賢有言:凡諸失血,服寒涼十無一生,服溲溺百無一死。斯言信矣。每用童便一鍾,少入薑汁二三點,攪勻徐徐服之,日進二三次。如天寒,卻以重湯頓溫服。服此,但以進飲食相遠為佳。

白話文:

尿血是指小便带血,通常由膀胱问题引起。可用炒黑山栀子水煎服,或服用小蓟、琥珀。小蓟能治疗下焦积热引起的出血。若因血虚导致尿血,则可使用四物汤加牛膝。

便血是指大便带血,通常由脏腑积聚湿热毒素引起。也可能是因气郁、纵欲过度、食用过多辛辣燥热食物、外感风邪或七情六欲损伤,导致气血逆乱、荣卫失调而引起。

我曾治疗过各种虚损导致的吐血、鼻出血、咯血,药方中都加入童便,效果非常显著。不论单独服用还是重汤服用,效果都很明显。因为童便具有降火滋阴,消瘀止血的功效。古人有言:“凡诸失血,服寒凉十无一生,服溲溺百无一死。”此言不虚。每次服用童便一钟,加入生姜汁两三滴,搅拌均匀慢慢服用,每日服用两三次。如果天冷,则可用重汤温服。服用童便后,最好间隔一段时间再进食。

全生飲(雲林制)〔批〕(按此方治諸失血之總司也),止吐血、衄血、嗽血、咯血、唾血。

藕汁(磨墨一寸),梨汁,茅根汁,韭汁,生地黃汁(各一兩),刺刺菜汁,蘿蔔汁,白蜜,竹瀝,生薑汁,童便(各半盞)

上合一處,頻頻冷服。此方乃治諸失血之總司。

犀角地黃湯,治上焦有熱,口舌生瘡,發熱,或血熱妄行,或下血,及不嗽,血自來者,並宜服之。

白話文:

全生飲,是雲林地區的方子。這個方子主要是用來治療各種失血症的。它可以止住吐血、鼻出血、咳嗽帶血、咯血、吐血。

做法是:將藕汁、梨汁、茅根汁、韭汁、生地黃汁、刺刺菜汁、蘿蔔汁、白蜜、竹瀝、生薑汁、童便各取一兩或半盞,混合在一起,冷服,可以頻頻服用。這個方子是治療各種失血症的總方。

犀角地黃湯則是用來治療上焦有熱,口舌生瘡,發熱,或血熱妄行,或下血,以及不咳嗽卻自行出血的情況。

烏犀角(鎊,一錢半),生地黃(二錢),赤芍藥(一錢),牡丹皮(一錢),加黃芩(一錢),黃連(一錢)

上銼一劑,水二鍾,煎一鍾,溫服。肝經血,加條芩。心經血,加黃連、麥門冬。脾經唾血,加白芍藥、百合。肺經衄血,加天門冬、山梔、百部。腎經血,加玄參、黃柏、知母。三焦湧血,加連翹、地骨皮。膽經血,加柴胡、淡竹葉。胃經吐血,加大黃、乾葛。心胞血,倍牡丹皮,加茅根。

白話文:

烏犀角(元寶,半兩),生地黃(二兩),赤芍藥(一兩),牡丹皮(一兩),加黃芩(一兩),黃連(一兩)。

以上配方煮成一劑,用水兩鍾(約300毫升),煎至一鍾(約150毫升),溫熱服用。如果肝經血熱,可以加用條芩。若心經血熱,可加黃連、麥門冬。脾經有唾血現象,則需加入白芍藥、百合。肺經出血,可加入天門冬、山梔、百部。腎經血熱,則加玄參、黃柏、知母。若三焦部位出血,可加入連翹、地骨皮。膽經出血,加入柴胡、淡竹葉。胃經出現吐血情況,加入大黃、乾葛。心胞出血時,牡丹皮用量加倍,並加入茅根。

請注意:這是一個基本的轉譯,具體使用時,應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診斷和開方。

大腸便血,加炒山梔、炒槐花。小腸溺血,加炒梔子、木通、牛膝、茅根。積熱,加大黃、芒硝。吐血不止,加大黃、桃仁。

止血立應散(王雙湖方),治吐衄不止如神。

大黃(酒浸,五錢),青黛(一錢),槐花(炒,一錢),血餘(五錢,煅存性)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梔子、丹皮各二錢,煎湯調,食後服。有熱,湯內加地骨皮三錢。

清熱解毒湯,〔批〕(按此方涼血止血之劑),治吐血衄血。

白話文:

大腸出血,加入炒山梔、炒槐花。小腸出血,加入炒梔子、木通、牛膝、茅根。若有積熱,則加入大黃、芒硝。吐血不止,則加入大黃、桃仁。

立應散方,治吐血、鼻出血如神。方中用大黃(酒浸,五錢)、青黛(一錢)、槐花(炒,一錢)、血餘(五錢,煅存性)等藥材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梔子、丹皮各二錢煎湯調服,飯後服用。若有熱症,可於湯中加入地骨皮三錢。

清熱解毒湯,屬於涼血止血藥,主治吐血、鼻出血。

升麻(二兩),乾葛(五錢),赤芍藥(五錢),生地黃(一兩),牡丹皮(五錢),黃連(五錢),黃柏(八錢),黃芩(五錢),桔梗(五錢),梔子(五錢),甘草(五錢),連翹(五錢)

上銼,每劑一兩,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清熱滋陰湯,〔批〕(按此方止瘀血生新血之劑),治吐血、衄血、便血、溺血。

當歸(酒洗,三分),川芎(酒洗,七分),生地(酒洗,二錢),黃柏(酒炒,三分),知母(酒炒,五分),陳皮(酒洗,三分),白朮(炒,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分),牡丹皮(一錢),赤芍藥(七分),玄參(一錢),山梔(炒黑,一錢半),甘草(五分)

白話文:

這方子用升麻、乾葛、赤芍藥、生地黃、牡丹皮、黃連、黃柏、黃芩、桔梗、梔子、甘草、連翹等藥材組成,每劑用一兩藥材,水煎服。它主要用於治療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等症狀,具有清熱滋陰、止血生新的功效。此外,還有另一個方子,用當歸、川芎、生地、黃柏、知母、陳皮、白朮、麥門冬、牡丹皮、赤芍藥、玄參、山梔、甘草等藥材組成,同樣具有清熱滋陰、止血生新的功效。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身熱,加地骨皮一錢,柴胡五分,子芩一錢。吐、衄血,加炒乾姜七分,柏葉、茜根、大小薊各一錢。大便血,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一錢。溺血,加炒黑山梔子、車前子、小薊、黃連各八分。四病血俱用阿膠珠五分,薑汁、韭汁、童便同服。

止鼻衄方劉(尚書傳)

百草霜,發灰(二物等分),清煙墨(一錠),童便,韭汁,無灰老酒(各一錢)

上下三味合一處,用墨濃磨,調上二物服。

陳槐湯(劉尚書傳),治吐血衄血不止。

白話文:

服用第一劑藥方,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如果身體發熱,再加地骨皮一錢、柴胡五分、子芩一錢。如果吐血或流鼻血,再加炒乾薑七分、柏葉、茜根、大小薊各一錢。如果大便出血,再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一錢。如果尿血,再加炒黑山梔子、車前子、小薊、黃連各八分。以上四種出血狀況都可用阿膠珠五分,搭配薑汁、韭汁、童便一同服用。

另外,還有一個治療鼻出血的藥方,需要百草霜、發灰(兩者等分)、清煙墨(一錠)、童便、韭汁、無灰老酒(各一錢)。

將以上三種藥材混合在一起,用墨汁濃稠地磨碎,然後再加入另外兩種藥材一同服用。

這個藥方叫做「陳槐湯」,專門治療吐血和鼻出血不止的症狀。

當歸(頭、尾,二錢),川芎(二錢),赤芍藥(二錢),黃芩(二錢),槐花(二錢),陳皮(二錢),側柏葉(蜜炒,二錢),烏藥(二錢),山梔子(七個),藕節(三分),細茶(三錢)

上用水二鍾,煎一鍾,不拘時熱服。

通關止血丸(秘方),治鼻衄。

枯白礬(一錢),沉香(三分),半夏(四個),糯米(十四粒),麝香(一分)

白話文:

取當歸頭尾、川芎、赤芍藥、黃芩、槐花、陳皮各二錢,側柏葉蜜炒二錢,烏藥二錢,山梔子七個,藕節三分,細茶三錢,加水兩碗煎成一碗,不限時服用,可治療鼻出血。另外,還有秘方通關止血丸,由白礬一錢、沉香三分、半夏四個、糯米十四粒、麝香一分組成,也能治療鼻出血。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豌豆大。每用二丸塞左右兩耳,即服陳槐湯。

治鼻衄良方。

用大蚯蚓數十條搗爛,井花水和稀,患輕澄清飲,重則並渣、汁調服,立愈。

扎指法,治鼻衄不止。

用線緊扎中指中節,如左鼻孔出血,扎右手指;右鼻孔出血,扎左手指;兩孔俱出,左右俱扎之。

鼻衄不止,用水紙搭在鼻衝上,隨用秘方。

梔子(炒黑),百草霜,龍骨(火煅),京墨,血餘(煅存性)

上為末,用茅花水蘸濕,蘸藥入鼻孔。如無茅花,將紙捻水濕,蘸藥入鼻中,真良法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丸,分別塞入左右耳中,接著服用陳槐湯。

這是治療鼻出血的良方。

取數十條大蚯蚓搗碎,用井水調成稀糊,病情輕者飲用澄清的汁液,病情嚴重者則連渣帶汁一起服用,即可立即痊癒。

扎指法可以治療鼻出血不止。

用線繩緊緊綁住中指的中間關節,如果左鼻孔出血,就綁右手指;如果右鼻孔出血,就綁左手指;如果兩孔同時出血,就左右手指都綁。

鼻出血不止時,可以用水浸濕的紙張蓋在鼻樑上的鼻衝穴上,並同時使用以下秘方:

將梔子(炒至黑色)、百草霜、龍骨(用火煅燒)、京墨、血餘(煅燒至不燃燒)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茅花水沾濕藥粉,然後將藥粉塞入鼻孔中。如果沒有茅花,可以用水浸濕的紙捻沾取藥粉,塞入鼻孔中,這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