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3)

1. 泄瀉

脈多沉。傷於風,則浮而弦;傷於寒;則沉而細,傷於暑,則沉而微;傷於濕,則沉而緩,泄而腹脹脈弦者死。又云:脈緩時微小者生,浮大數者死。

夫泄瀉者,注下之症也。蓋大腸為傳送之官,脾胃為水穀之海,或為飲食生冷之所傷,或為暑濕風寒之所感,脾胃停滯,以致闌門清濁不分,發注於下而為泄瀉也。《內經》又謂:濕勝則濡泄。又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又曰:暴注下迫,皆屬於熱。又曰: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叔和曰:濕多成五泄,腸走若雷奔。故分脾泄、胃泄、大腸、小腸、大瘕,為五泄也。又有飧泄、腎泄、洞瀉、濡泄、騖溏之類。名各不同,原其致病,不過前云所感所傷而已矣。丹溪又云:泄屬濕,屬氣虛,有火,有痰,有食積。凡瀉水,腹不痛者,濕也。飲食入胃不消,完穀不化者,氣虛也。

白話文:

脈象多沉。如果傷風,脈象會浮而弦;如果傷寒,脈象會沉而細;如果傷暑,脈象會沉而微弱;如果傷濕,脈象會沉而緩慢,如果腹脹且脈象弦急,就會死亡。另外,如果脈象緩慢又微弱,則能活;如果脈象浮大而快,則會死亡。

泄瀉是一種下注的病症。大腸是傳送食物的器官,脾胃是水穀的匯集之處。可能是由於飲食生冷,或是暑濕風寒所感,導致脾胃停滯,清濁不分,從肛門排出,形成泄瀉。 《內經》中也提到:濕氣過盛就會造成泄瀉。還說:春季傷風,夏季就會發生飧泄。還說:突然腹瀉,都是熱證。還說:所有病症中,水液清澈寒冷,都是寒證。

叔和說:濕氣過盛就會造成五泄,腸道蠕動像雷聲一樣。所以分為脾泄、胃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稱為五泄。還有飧泄、腎泄、洞泄、濡泄、騖溏等。雖然名字不同,但致病原因都是之前提到的感受外邪或內傷所致。丹溪還說:泄瀉屬於濕證,也屬於氣虛,還有火證、痰證、食積。凡是腹瀉,腹部不疼痛的,是濕證。飲食進入胃裡無法消化,谷物無法轉化為精華的,是氣虛。

腹痛瀉水如熱湯,痛一陣,瀉一陣者,火也。或瀉或不瀉,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泄瀉,瀉後痛減者,食積也。瀉下如抱壞雞子臭者,或嚥氣作酸者,傷於食也。

治療之法,須看時令,分寒熱新久。補脾消食,燥濕利小便,亦有升提下陷之氣,用風藥以勝濕。若久瀉,腸胃虛滑不禁者,宜收澀之。治法之要,孰有過於此哉。

胃苓湯,〔批〕(按此方治四時泄瀉之總司也),治中暑傷濕,停飲夾食,脾胃不和,腹痛泄瀉作渴,小便不利,水穀不化,陰陽不分。

白話文:

肚子痛,拉肚子像熱湯一樣,痛一阵,拉一阵的,是火气。有时拉,有时不拉,有时多,有时少的,是痰湿。肚子很痛,拉肚子,拉完后疼痛减轻的,是积食。拉肚子像坏了的鸡蛋一样臭,或者吞咽时感到酸的,是吃坏了东西。

治疗方法要根据季节、寒热、新旧来区分。补脾消食,燥湿利小便,还要升提下陷之气,用风药来战胜湿气。如果久泻,肠胃虚弱,无法控制,就要用收涩的方法。治疗的关键,莫过于此。

方剂是胃苓汤,可以治疗四时泄泻,包括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脾胃不和,腹痛泄泻口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阴阳不调。

蒼朮(米泔浸,一錢),厚朴(薑汁炒,一錢),陳皮(一錢),豬苓(一錢),澤瀉(一錢),白朮(炒,一錢),白茯苓(一錢),肉桂(三分),白芍(炒,一錢),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棗水煎,溫服。一方加防風、升麻以勝濕。食積,加神麯、麥芽、山楂。水瀉,加滑石。有痰,加半夏、烏梅。氣虛,加人參、白朮。惱怒,加木香。有熱,加黃連。久瀉,加肉豆蔻。暴痢赤白相雜,腹痛裡急後重,去桂,加木香、黃連、檳榔,水煎服。

白話文:

蒼朮(米泔浸,一錢)、厚朴(薑汁炒,一錢)、陳皮(一錢)、豬苓(一錢)、澤瀉(一錢)、白朮(炒,一錢)、白茯苓(一錢)、肉桂(三分)、白芍(炒,一錢)、甘草(炙,三分)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生薑和紅棗水煎煮,溫熱服用。若要治濕氣,可加入防風、升麻。若有食物積滯,可加入神麴、麥芽、山楂。若水瀉不止,可加入滑石。若有痰濕,可加入半夏、烏梅。若氣虛,可加入人參、白朮。若煩躁易怒,可加入木香。若有熱症,可加入黃連。若久瀉不止,可加入肉豆蔻。若暴發痢疾,赤白相雜,腹痛裡急後重,則去除肉桂,加入木香、黃連、檳榔,水煎服用。

薷苓湯,治暑月泄瀉,或欲成痢。

黃連香薷飲合五苓散。銼一劑,生薑煎服。(方見中暑)

藿香正氣散,〔批〕(按此方治暑瀉之劑),治感濕泄瀉,或兼暑者,(方見霍亂)

依本方,加黃連、香薷。食加神麯、山楂。

柴苓湯,〔批〕(按此方治熱瀉之劑),治泄瀉發熱口渴,裡虛之症。

白話文:

薷苓湯用於治療夏季腹瀉,或是快要發展成痢疾的狀況。黃連香薷飲與五苓散一起使用,將藥材切碎,用生薑水煎服。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因濕氣入侵導致的腹瀉,或是合併暑熱的腹瀉。依此方,可以加入黃連和香薷,飯後可以加些神麴和山楂。柴苓湯用於治療腹瀉伴隨發熱口渴,且體內虛弱的狀況。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合五苓散(方見中暑),銼一劑,薑棗煎服。

理中湯(方見中寒)〔批〕(按此方治寒瀉之劑),治脾胃虛冷,中寒泄瀉,四肢厥逆。

四君子湯(方見補益),治氣虛脾泄不止者。

依本方加烏藥(醋炒,七分),薑棗煎服。

參苓白朮散(方見補益),治脾胃虛弱,久瀉少食。

瑞運丸(何春元傳),治元氣大虛,脾胃怯弱,泄瀉不止,不思飲食。

白話文:

小柴胡湯(方子在傷寒篇裡),加上五苓散(方子在中暑篇裡),磨成一劑,用生薑、紅棗煎服。

理中湯(方子在中寒篇裡)〔批註〕(按:這個方子是治療寒瀉的藥物),治療脾胃虛冷、中寒引起的腹瀉、四肢發冷。

四君子湯(方子在補益篇裡),治療氣虛脾虛導致的腹瀉不止。

根據這個方子,加入烏藥(醋炒,七分),用生薑、紅棗煎服。

參苓白朮散(方子在補益篇裡),治療脾胃虛弱、長期腹瀉、食慾不振。

瑞運丸(何春元傳授),治療元氣大虛、脾胃虛弱、腹瀉不止、食慾不振。

山藥(炒,二兩),蓮肉(二兩),白朮(土炒,二兩),芡實(二兩),人參(去蘆,一兩),橘紅(一兩),白茯苓(一兩),白芍藥(酒炒,一兩),甘草(炙,五錢)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個,洗淨,煮爛,搗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送下。

養元散,〔批〕(按此方治虛瀉之劑),治泄瀉,飲食少進。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濾干,燥慢火炒,令極熱),乾山藥(少許),胡椒(少許)

白話文:

將山藥、蓮肉、白朮、芡實、人參、橘紅、白茯苓、白芍藥、甘草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洗淨煮爛的豬肚包裹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米湯送服。此方名為養元散,主治虛瀉、腹瀉、飲食不佳等症狀。另外,將糯米浸泡一夜後濾干,用慢火炒至極熱,再加入少量乾山藥和胡椒即可。

上各為細末,和勻,每日清晨用半盞,再入砂糖少許,滾湯調服,其味極佳,且不厭人,大有滋補。其女人子宮虛冷,不能成孕,久服之,亦能懷孕。

平胃散,治濡泄腸鳴多水。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各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五苓散,治症同前。

白朮,茯苓(各一錢),桂(六分),豬苓,澤瀉(各一錢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胃苓湯,治水瀉腹痛。

陳皮,厚朴,蒼朮,甘草,白朮,茯苓,肉桂,豬苓,澤瀉(各一錢),加芍藥,黃連(各八分)

上銼一劑,姜一片,水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天清晨取半杯,加入少量砂糖,用滾水調和服用,味道極佳,而且不會讓人厭倦,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對於女性子宮虛寒,無法懷孕的情況,長期服用也能幫助懷孕。

平胃散,用於治療腸鳴腹瀉、水腫。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各一錢五分,將藥材切碎,一劑藥用清水煎服。

五苓散,用於治療症狀同平胃散。

白朮、茯苓各一錢,桂皮六分,豬苓、澤瀉各一錢二分,將藥材切碎,一劑藥用清水煎服。

胃苓湯,用於治療水瀉腹痛。

陳皮、厚朴、蒼朮、甘草、白朮、茯苓、肉桂、豬苓、澤瀉各一錢,再加上芍藥、黃連各八分,將藥材切碎,加入一片生薑,用清水煎服。

黃芩湯,治腸垢熱泄,所下黏垢,小便赤澀,脈數煩渴。

黃芩(炒,五錢),芍藥(炒,三錢),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

衛生湯,治脾胃虛弱,不能泌別水穀。

陳皮,茯苓,甘草,人參,白朮,山藥,澤瀉,薏苡仁

上銼一劑,加砂仁末一錢,水二鍾,煎至八分服。一方加蓮肉、芡實、乾山藥各二兩,亦效。一方用糯米磨粉,不拘多少,入百草霜十分之二,水和為餅,烙熟食之。一方單用糯米,半生半炒,煮粥食之,亦效。

白話文:

黃芩湯,用於治療腸道積熱導致的腹瀉,排泄物中帶有黏稠的垢物,小便赤澀,脈搏快速,口渴。

配方:黃芩(炒,五錢),芍藥(炒,三錢),甘草(一錢)。

將藥材切碎,取一劑用清水煎服。

衛生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無法消化吸收食物。

配方:陳皮,茯苓,甘草,人參,白朮,山藥,澤瀉,薏苡仁。

將藥材切碎,取一劑,加入砂仁末一錢,用水二鍾煎煮至八分,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加入蓮肉、芡實、乾山藥各二兩,效果也很好。還有一種方法是將糯米磨成粉,加入百草霜十分之二,用水混合成餅,烙熟食用。還有一種方法是用單獨用糯米,半生半炒,煮粥食用,效果也不錯。

安胃和脾散,治脾胃不和,中脘痞塞,腹痛脹滿,不思飲食,嗜臥無時,嘔吐痰涎,逆氣吐酸,面黃肌瘦,泄瀉不止,四肢乏力,沉困自汗、盜汗等症。

蒼朮(二兩,姜炒),厚朴(五錢,姜炒),藿香(五錢),砂仁(五錢),人參(去蘆,五錢),白朮(土炒,五錢),白茯苓(五錢),木香(火煨,五錢),檳榔(五錢),蓬朮(火煨,五錢),澤瀉(五錢),甘草(炙,五錢),紅棗(二十四個,去皮、核,焙乾)

上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淡薑湯送下。

白話文:

安胃和脾散:治脾胃不和的方劑

功效: 治療脾胃失調,導致中脘(上腹部正中)痞塞、腹痛脹滿、食慾不振、嗜睡、嘔吐痰涎、逆氣上涌吐酸、面色發黃、形體消瘦、腹瀉不止、四肢乏力、昏沉嗜睡、自汗、盜汗等症狀。

藥材:

  • 蒼朮(二兩,用生薑炒制)
  • 厚朴(五錢,用生薑炒制)
  • 藿香(五錢)
  • 砂仁(五錢)
  • 人參(去蘆頭,五錢)
  • 白朮(土炒,五錢)
  • 白茯苓(五錢)
  • 木香(火煨,五錢)
  • 檳榔(五錢)
  • 蓬朮(火煨,五錢)
  • 澤瀉(五錢)
  • 甘草(炙,五錢)
  • 紅棗(二十四個,去皮核,焙乾)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

用法: 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淡薑湯送服。

家蓮散(陳□堂傳),治經年久瀉冷泄,及休息痢。

蓮肉(泡去皮、心,微火焙乾,四兩),厚朴(姜炒,一兩),乾薑(炒黑,一兩)

上三味,共為細末,每服二、三匙,米飲下,日三次。

理氣健脾丸(方見脾胃),治脾胃虛弱,久瀉久痢。

依本方,去桔梗,加酒炒白芍藥,其效如神。

實腸丸(黃賓江傳),治久瀉久痢,虛滑不禁及脫肛。臭椿樹根皮,不拘多少,切碎,酒拌,炒為細末,用真阿膠水化開,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白話文:

「家蓮散」由陳□堂傳授,用來治療多年久瀉、腹瀉、冷泄以及休息痢。

配方:蓮肉(去皮、心,用微火焙乾,四兩)、厚朴(用薑炒,一兩)、乾薑(炒黑,一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三匙,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

「理氣健脾丸」的配方在脾胃篇中可以找到,用來治療脾胃虛弱、久瀉久痢。

根據本方,去除桔梗,加入酒炒白芍藥,效果神奇。

「實腸丸」由黃賓江傳授,用來治療久瀉久痢、虛滑不禁以及脫肛。臭椿樹根皮,不拘多少,切碎,用酒拌炒成細末,用真阿膠水化開,和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升氣實臟丸(雲林制)〔批〕(按此方治滑泄止澀之劑),治久瀉,元氣下陷,脾胃衰憊,大腸滑脫,肛門墜下,日夜無度。飲食不思,米穀不化,湯水直過。煩渴引飲,津液枯竭,肌瘦如柴,寒熱互作。

黃耆(蜜炙,一兩),人參(去蘆,一兩),白朮(土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五錢),山藥(炒,一兩),蓮肉(去心,一兩),芡實(一兩),升麻(酒炒,五錢),柴胡(酒炒,五錢),乾薑(炒黑,五錢),肉豆蔻(麵裹煨,捶去油淨,五錢),粉草(炙,五錢),椿樹根皮(酒炒二次,四兩)

白話文:

【升氣實臟丸】(雲林製)此方專治滑洩、止澀,適用於長期腹瀉、元氣下陷、脾胃衰弱、大腸滑脫、肛門下垂、不分日夜的情況。症見食慾不振、食物難以消化、飲食如水般通過,口渴頻繁、津液耗盡、體瘦如柴、寒熱交替。

  • 黃耆(蜜炙,三錢):補中益氣,增強體力。
  • 人參(去蘆,三錢):滋補元氣,強壯體質。
  • 白朮(土炒,六錢):健脾和胃,助消化。
  • 白茯苓(去皮,一錢半):利水消腫,安神定志。
  • 山藥(炒,三錢):補脾益肺,固本培元。
  • 蓮肉(去心,三錢):滋陰清熱,補益心脾。
  • 芡實(三錢):固精養血,補腎強骨。
  • 升麻(酒炒,一錢半):清熱解毒,升提中氣。
  • 柴胡(酒炒,一錢半):疏肝解鬱,調和氣機。
  • 幹薑(炒黑,一錢半):溫中散寒,助消化。
  • 肉豆蔻(面裹煨,捶去油淨,一錢半):暖胃止瀉,固腸止痛。
  • 粉草(炙,一錢半):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楮樹根皮(酒炒二次,八錢):清熱利濕,止瀉止痢。

上為細末,阿膠水化開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錢,用糯米半生半炒,煎湯送下。

灸法,治吐瀉日久,胃氣大虛,死在旦夕。

天樞二穴(在臍旁各開二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百會(在頂心中),用艾灸五、七壯,即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阿膠水調成丸子,大小像小米粒。每次服用兩錢,用半生半炒的糯米煎湯送服。

對於久吐久瀉導致胃氣虛弱,命懸一線的情況,可以使用艾灸療法。

在肚臍旁各開兩寸處的天樞穴,肚臍下一寸半處的气海穴,以及頭頂正中的百會穴,用艾灸灸五到七壯,就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