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十四 (8)
卷之十四 (8)
1. 出痘三朝證治例
過六日後,毒盛不能盡出,反攻臟腑,變黑歸腎,死矣。悔何及哉?若解毒之後,痘頂不紅,根窠紅潤,小便清利,大便如常,能食不渴,此表裡皆清矣,再勿解毒。若色轉白,證變虛寒,又當溫補氣血,以助貫膿收靨,否則反成癢塌,猶傷寒過服涼藥,陽證變陰,又當服保元湯加乾薑、白朮之類,不可拘泥。
凡痘瘡初出之際,須看胸前,若稠密,急煎消毒飲,加山楂、黃芩(酒洗)、紫草,減食加人參。
凡痘色淡白,頂不堅實,不礙指者,氣虛也;根窠不紅,或略紅,手摸過處轉白者,血虛也。便當大補氣血,以保元湯加川芎、當歸。
凡痘熱盛,發紅斑,如錦紋在皮肉者,化毒湯加紅花、黃芩、升麻。喉痛加玄參,磨犀角和服,此傷寒陽毒發斑,用玄參升麻湯加減之法。若見黑斑,不終日而死矣。
凡出痘時,或有紅丹,如雲頭突起者,敗毒散加紫草、紅花、黃芩解之。
凡出痘後,或發麻疹稠密如蠶種者,化毒湯加柴胡、紅花解之。若色好,不可過用涼藥傷脾,以致陷伏。
凡出痘時,或泄瀉,大便黃,小便赤,口氣熱如渴,此為熱瀉,宜去桂五苓散加木通、車前、燈草;如溏泄清利,口氣冷不渴,此為寒瀉,宜五苓散加肉豆蔻,甚者保元湯加白朮、乾薑。
凡痘正出,或因吐瀉陷伏,宜胃苓湯;寒甚吐瀉不止,宜理中湯加丁香、肉豆蔻,附子。
凡因食積生冷,膨脹疼痛者,平胃散加山楂、麥芽、香附、砂仁之類。
凡痘瘡初起發時,自汗不妨,蓋濕熱熏蒸故也,甚者,保元湯實表,以防其難靨也。
凡痘出紅赤,掀摸過皮軟不礙指者,此賊痘也,過三日變成水泡,此危證也。急少下保元湯,大加紫草、蟬蛻、紅花解之;或煎燈草木通湯調六一散,利出心經蘊熱而紅自退;如已成水泡,則保元湯中倍加四苓散利之,此千金秘方也。不然則遍身抓破赤爛而死。(愚見賊痘者,是諸痘未漿,此痘先以成熟者,亦是賊痘也,又名假虛。
泛發太陽脈門、喉掩、心等處,三日見者,六日死;四日見者,七日亡;五六日見者,十一二日必死也。)
凡痘一出即變黑者,乃腎證也,此為惡候,如有起興,少用保元湯,大下紫草、紅花服下,外用四聖散點之。然早能涼血解毒,必無此患,亦多因脾胃衰弱,土不能制水故也。經曰:紅變白,白變黃者,生;紅變紫,紫變黑者,死。
自出痘三日內,毒氣半於表裡,此時妄汗,則成斑爛,妄下則成陷伏。峻塞之藥傷胃,峻熱之藥助火。虛寒不補,則陷伏癢塌;盛熱不解,則變黑歸腎,然則醫者,可不審證?
白話文:
出痘三朝證治例
第六天后,痘毒過盛無法完全排出,反而侵犯內臟,轉變成黑色,危及腎臟,就會死亡。後悔也來不及了!如果解毒後,痘瘡頂部不紅,底部紅潤,小便清澈,大便正常,能吃東西不口渴,表示表裡都已清淨,就不要再解毒了。如果痘色轉白,病情轉為虛寒,就要溫補氣血,幫助痘瘡成熟收斂,否則反而會發癢潰爛,就像傷寒病症服用過多寒涼藥物一樣,陽證轉為陰證,這時應該服用保元湯,再加入乾薑、白朮等藥材,不可死板拘泥。
痘瘡剛開始出現時,必須觀察胸前痘疹的密集程度,如果很密集,就要趕快煎煮消毒的藥方,加入山楂、酒洗過的黃芩、紫草,減少飲食,並服用人參。
如果痘色淡白,頂部不堅硬,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而不感到疼痛,這是氣虛;痘瘡底部不紅,或略微泛紅,用手摸過的地方變白,這是血虛。此時應該大力補益氣血,服用保元湯,再加入川芎、當歸。
如果痘瘡熱盛,出現紅色斑點,像錦緞花紋一樣佈滿皮膚,就要服用化毒湯,並加入紅花、黃芩、升麻;如果伴隨喉嚨疼痛,則加入玄參,再磨碎犀角一同服用,這是傷寒陽毒引起的斑疹,可用玄參升麻湯加減使用。如果出現黑斑,很快就會死亡。
如果長痘時,出現紅色斑點像雲朵一樣隆起,就用敗毒散加入紫草、紅花、黃芩來治療。
如果出痘後,出現密集的麻疹,像蠶豆一樣,就要服用化毒湯,並加入柴胡、紅花來治療。如果痘疹顏色良好,就不要服用過多的寒涼藥物損傷脾胃,導致痘疹內陷。
如果長痘時,出現腹瀉,大便呈黃色,小便顏色深紅,口氣熱且口渴,這是熱性腹瀉,應該服用去桂五苓散,再加入木通、車前子、燈芯草;如果腹瀉稀薄,口氣涼爽不口渴,這是寒性腹瀉,應該服用五苓散,再加入肉豆蔻,情況嚴重者則服用保元湯,再加入白朮、乾薑。
如果痘瘡正在發出,因嘔吐腹瀉導致痘疹內陷,應該服用胃苓湯;如果寒邪嚴重,嘔吐腹瀉不止,應該服用理中湯,再加入丁香、肉豆蔻、附子。
如果因飲食積滯或食用生冷食物導致腹部脹痛,應該服用平胃散,再加入山楂、麥芽、香附、砂仁等藥材。
痘瘡剛開始發時,自汗無妨,這是濕熱熏蒸的緣故,如果自汗嚴重,就服用保元湯益氣固表,以防止痘疹難以成熟。
如果痘瘡發紅,皮膚柔軟,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而不感到疼痛,這是賊痘,三天後會變成水泡,這是危急的症狀。要趕快服用少量保元湯,大量加入紫草、蟬蛻、紅花來治療;或者煎煮燈芯草、木通湯,再調入六一散,利導心經蘊熱,使紅色消退;如果已經變成水泡,就在保元湯中加入雙倍量的四苓散來利水,這是非常珍貴的秘方。否則會全身抓破,皮膚潰爛而死。(我認為賊痘是指其他痘瘡尚未成熟,而這些痘瘡卻先成熟,這也是賊痘,又稱假虛。)
如果痘疹泛發在太陽經脈、喉嚨、心臟等部位,三天內出現者,六天內死亡;四天內出現者,七天內死亡;五到六天內出現者,十一到十二天內必死。
痘瘡一出就變黑,是腎臟受損的症狀,這是惡兆,如果還有起色,就少用保元湯,大量服用紫草、紅花,外用四聖散敷在痘瘡上。如果能及時涼血解毒,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大多是因為脾胃虛弱,脾土不能克制腎水造成的。經書上說:紅色變白色,白色變黃色,可以活;紅色變紫色,紫色變黑色,則會死。
出痘後三天內,毒氣一半在表一半在裡,此時如果妄自發汗,則會導致斑爛;妄自服用瀉藥,則會導致痘疹內陷。峻猛的塞劑會傷胃,峻猛的熱藥會助長火邪。虛寒不加以補益,則會導致痘疹內陷潰爛;盛熱不解,則會轉變成黑色,危及腎臟,因此醫生不可不審慎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