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十四 (7)
卷之十四 (7)
1. 出痘三朝證治例
凡三日痘漸出齊,然毒氣尚在內,忌用大寒大熱之劑。寒藥滯毒不散,難出;熱藥愈熾火邪。故熱毒盛者,便當解毒,毒解之後,略與溫補,否則反變虛寒之證矣;虛寒甚者,先當溫補,補後略與解毒,否則反生熱毒之證矣。善治者,調適中和而已。
夫發熱一日即出痘者,太重;二日即出者,亦重;微微發熱,三日後乃出痘者,為輕;四五日身涼,乃見痘者,尤輕。自出痘一日至二三日方齊,大小不等,紅潤圓頂,光澤明淨如珠者,吉,不須服藥。若有他證,照後所論,加減調治。
凡小兒發熱一日,遍身紅點,如蚊蚤咬者,決非痘瘡,乃熱毒為風寒所遏,不能發越故也。宜照發熱門內,煎敗毒散熱服表之,汗後身涼,紅點自退,再越二日,出痘返稀矣。
凡發熱一日,遍身出痘稠密如蠶種,根雖紅潤,然頂白平軟不得指,中有清水者,此由熱毒熏蒸皮膚而生痱瘡,亦名疹子,俗曰麻子,其始發熱,亦類傷寒之狀,但麻證始終可表,宜照發熱門內,煎敗毒散表之,退肌膚之熱,則麻子自沒矣。夫發熱門內云:既見紅點,切戒再表者,謂痘瘡也。
此復云:表退者,謂麻疹痱瘡,非正痘也,宜慎辨之。然痘疹初出,與麻疹痱瘡略相似,若根窠紅,頂圓突,堅實礙手者,痘也;若根或不紅,頂虛軟,略有清水,摸過不礙指者,麻疹痱瘡也。疑似之間,可以辨明,而用藥得無誤乎!
凡發熱一日,即見紅點,根紅頂圓,堅實礙指者,正痘瘡也,此由毒氣太盛,故出速,宜敗毒散,或化毒湯加紫草、紅花、蟬蛻之類,涼血解毒可也;若一日出齊,稠密紅赤成片,此毒盛太過,不久,紫黑髮斑而死。
凡壯熱驚搐,煩渴譫語,如見鬼神者,宜辰砂六一散;痰盛者,宜抱龍丸。
凡痘出不快者,加味四聖散、紫草飲、絲瓜湯之類。
凡痘出灰白不紅綻,或灰黑陷頂,表寒而虛,二便清,身涼,口氣冷,不渴不食,食不化,裡寒而虛,此表裡虛寒也,急宜溫脾胃,補血氣,以助貫膿收靨,保元湯加白朮、川芎、當歸、木香之類,蓋脾土一溫,則胃氣隨暢,而無內虛陷伏之憂;氣血既成,則送毒得出,無癢塌之患。失此不治,必不能貫膿收靨,過十一二日後,發癢抓破而死矣。
若溫補之後,痘肥滿紅潤,能食,二便如常,此表裡皆平矣,再勿溫補,恐變熱毒;若痘紅紫,又當解毒以調血氣,否則變成黑陷,譬又傷寒變證不常,非雜病可徑直而取效也。
凡痘色紅紫,根窠成片近黑,黑如烏羽,色潤者為血活,尚可醫;若黑如炭者血死,不可治。凡看色仿此推之。焦陷,表熱而實;大便閉結,小便赤澀,身熱,口氣熱,口乾引飲,裡熱而實,此表裡皆熱盛也,急宜涼血解毒,祛出化毒湯加紅花、黃芩、地骨皮,或紫草湯調四聖散。蓋涼血不致紅紫,解毒則免黑陷,失此不治。
白話文:
痘疹通常在三天左右會長齊,但此時體內仍有毒氣,切忌使用過於寒涼或燥熱的藥物。寒涼的藥物會使毒氣滯留難以排出,而燥熱的藥物則會加重火邪。因此,如果熱毒旺盛,就應先解毒,待毒解後,再稍微溫補,否則反而會轉為虛寒的症狀;如果虛寒嚴重,就應先溫補,補後再稍微解毒,否則反而會產生熱毒的症狀。善於治療的醫生,應當調和陰陽,使身體達到平和的狀態。
如果發熱一天就出痘,表示病情太嚴重;發熱兩天出痘,也屬嚴重;稍微發熱,三天後才出痘,表示病情較輕;如果四五天身體才退熱,才見痘疹,則更加輕微。從出痘開始,到兩三天長齊,痘疹大小不一,呈現紅潤、圓頂,表面光滑明亮如珍珠,這是吉兆,不需要服藥。如果出現其他症狀,則按照後面的論述,加減藥物進行治療。
如果小兒發熱一天,全身出現像蚊子叮咬的紅點,這絕不是痘疹,而是熱毒被風寒阻遏,無法散發出來的緣故。應該參照發熱篇的內容,服用敗毒散來發散表邪,出汗後身體涼爽,紅點自然消退。過兩天,痘疹就會減少。
如果發熱一天,全身長滿像蠶種一樣密集的痘疹,雖然根部紅潤,但頂部是白色、扁平、柔軟,按下去有清水,這是因為熱毒蒸騰皮膚而產生的痱子,也叫疹子,俗稱麻子。一開始發熱的情況也類似傷寒,但麻疹可以始終用發散的方法治療。應參照發熱篇的內容,服用敗毒散來發散表邪,退去皮膚的熱,麻疹自然消退。發熱篇中說:一旦出現紅點,就切忌再用發散藥,指的是痘疹。
這裡又說:用發散的方法使紅點消退,指的是麻疹和痱子,不是真正的痘疹,應該仔細辨別。痘疹剛開始長出來,與麻疹和痱子有些相似。如果痘疹根部紅潤,頂部圓而突出,按下去堅實有阻礙感,這是痘疹;如果痘疹根部不紅,頂部虛軟,略有清水,摸起來沒有阻礙感,這是麻疹或痱子。在兩者相似的情況下,應該辨別清楚,才能正確用藥。
如果發熱一天就出現紅點,根部紅潤,頂部圓而堅實,按下去有阻礙感,這就是真正的痘疹,是由於毒氣太盛,所以出得快。可以服用敗毒散,或化毒湯加紫草、紅花、蟬蛻之類的藥物,來涼血解毒。如果一天就出齊,痘疹密集而紅赤成片,這是毒性太強,不久就會出現紫黑色的斑點而死亡。
如果出現高熱、驚厥抽搐、煩渴、胡言亂語,甚至看到幻覺,應服用辰砂六一散;如果痰多,應服用抱龍丸。
如果痘疹長得不順暢,可以服用加味四聖散、紫草飲、絲瓜湯之類的藥物。
如果痘疹顏色灰白不紅潤,或是灰黑、頂部凹陷,這是體表虛寒的表現,患者大小便清澈,身體涼,口氣冷,不渴不食,吃了東西也難以消化,這是體內虛寒的表現,屬於表裡虛寒。應立即溫補脾胃,補益氣血,以幫助痘疹順利化膿和收痂。可以使用保元湯加白朮、川芎、當歸、木香之類的藥物。因為脾胃溫暖,則胃氣暢通,不會有內虛下陷的危險;氣血充足,就能順利將毒素排出,不會有痘疹潰破的危險。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不能順利化膿和收痂,過十一二天後,會因為發癢抓破而死亡。
如果溫補之後,痘疹飽滿紅潤,能正常飲食,大小便正常,這表示表裡已經平和,就不要再溫補,以免轉為熱毒;如果痘疹呈現紅紫色,應當解毒來調和氣血,否則會變成黑色凹陷的痘疹。這種情況類似傷寒的變化,不能把它當作一般的雜病來簡單治療。
如果痘疹顏色紅紫,根部連成一片,接近黑色,像烏鴉羽毛一樣,但有光澤,表示血脈還活絡,還可以治療;如果黑如炭,表示血脈已死,就無法治療了。判斷痘疹顏色要像這樣推論。如果痘疹焦黑凹陷,表示表熱而實;如果大便乾結,小便赤澀,身體發熱,口氣熱,口乾想喝水,表示裡熱而實,屬於表裡皆熱盛的情況。應立即涼血解毒,可以使用祛出化毒湯加紅花、黃芩、地骨皮,或是紫草湯調和四聖散。涼血可以避免痘疹變成紅紫色,解毒可以避免痘疹變成黑色凹陷。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