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十二 (11)
卷之十二 (11)
1. 產後
脈
產後扶虛,消瘀血,脈卻宜虛。叔和云: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來侵,寸口焱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
證
夫婦人產後發熱,有去血過多者,有惡露不盡者,有傷飲食者,有感風寒者,有感冒夾食兼氣者,有三日蒸乳者,俱能發熱憎寒,並身疼腹痛,不可相類而藥也。
治
產後去血過多發熱者,脈必虛大無力。內無痛者,此非有餘之熱也,乃陰虛不足生熱。用四物湯去芍藥,加參、朮、茯苓,淡滲其熱。若大熱不退,加炒黑乾薑,神效。乾薑辛熱,能引血藥入血分,生新血;引氣藥入氣分,補氣。或只用芎歸調血飲尤妙。凡有傷力發熱,早起勞動發熱者,皆同此治法也。
一、產後惡露不盡,亦有發熱惡寒,必脅肋脹滿,連大小腹有塊作痛,名兒枕痛。產後腹痛血瘀,宜四物湯加五靈脂、牡丹皮、桃仁、紅花、玄胡索、香附、青皮、乾薑、官桂、酒、水各一錢,黑豆一撮,後磨木香入童便、薑汁服,取下惡物為效。或用黑神散尤妙,後以八物湯加乾薑、陳皮,少佐童便、炒香附調理。
一、產後脾胃虛弱,飲食少,難克化,以致停滯發熱,必有噫氣作酸,惡聞食臭而口出無味,胸膈飽悶,氣口脈必緊盛,發熱惡寒頭痛,必用治中湯加神麯、山楂、砂仁,炒黃連、川芎、當歸佐之,或用理脾散更效。
一、產後榮衛俱虛,腠理不密,若冒風發熱者,其脈浮而微,或自汗,以芎芷香蘇散加羌活、防風主之。如感寒者,脈弦而緊,或惡露欠通,以五積散主之。如風寒兩感者,脈浮而緊,以五積交加散主之。有汗去麻黃,邪勝去人參。
一、產後內傷飲食,而外感風寒,或兼氣惱而發熱者,人迎、氣口脈俱緊盛,以行氣香蘇散主之。
一、產後蒸乳發熱惡寒者,必乳間脹硬疼痛,令產母揉乳汁通,其熱自除,不藥而愈。
一、產後血暈者,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過多而暈者,有下血多而暈者,有下血少而暈者,其暈雖同,其治特異。若下血多而暈者,當補血,以芎歸湯為主。或惡露不止者,倍炒黑乾薑止之。若去血少而暈者,奪命散主之。但凡血暈不省人事,用大火炭置產婦旁,以醋沃之,使醋氣熏入病人口鼻,輕者立蘇,重者亦省人事矣。
一、凡新產之後,宜以五積散祛除敗血,補生新血,調和營衛,滋養臟腑,使陰陽不相勝負,邪氣不能相干,則無寒熱之患。又治新產氣虛,或外感寒邪,頭疼身痛,發熱惡寒,或但發熱者,並用米醋少許同煎,本方去麻黃,熱甚加黃芩。
一、產後中風口噤,乃血虛而風入於頰口,筋得風則急,故口噤也。若角弓反張,乃體虛而風入於諸陽之經,故獨腰背攣急,如角弓反張之狀也,四物湯加秦艽、羌活。又宜荊芥略炒為末,每服二錢,黑豆淋酒調下,童便亦可。又方,用當歸、荊芥各等分,水一盞,酒少許,煎七分灌之。如口噤用匙斡開,微微灌下,但下咽即效。
白話文:
產後
產後需要扶助虛弱,消除瘀血,但脈象卻應該是虛弱的。叔和說:剛生產後的脈象如果緩和滑順是吉利的,如果脈象洪大、弦急,表示死期將至,寸口的脈象急促不調也是死亡的徵兆,如果沉細貼近骨頭且脈象不斷絕,則是平安的。
證狀
婦女產後發熱,有因為失血過多導致的,有因為惡露沒有排乾淨導致的,有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的,有因為感受風寒導致的,有因為感冒又兼有飲食問題和氣滯導致的,也有因為產後三日開始漲奶導致的。這些情況都會引起發熱、怕冷、全身疼痛、腹痛,不能一概而論,用藥也應有所區別。
治療
產後因為失血過多而發熱的,脈象必定虛大無力。如果身體內部沒有疼痛,這並不是因為體內有餘熱,而是因為陰虛不足導致的發熱。應該用四物湯去掉芍藥,加入人參、白朮、茯苓,來清淡地滲泄其熱。如果高燒不退,可以加入炒黑的乾薑,效果非常好。乾薑辛辣溫熱,能引導補血的藥物進入血液部分,產生新的血液;引導補氣的藥物進入氣的部分,補充氣。或者直接使用芎歸調血飲,效果也很好。凡是因為身體勞累而發熱,或是早起勞動後發熱的情況,都用相同的治療方法。
一、產後惡露沒有排乾淨,也會出現發熱怕冷的情況,通常會伴隨脅肋脹滿,甚至大小腹有硬塊疼痛,這稱為「兒枕痛」。產後腹痛是因為血瘀,適合用四物湯加入五靈脂、牡丹皮、桃仁、紅花、玄胡索、香附、青皮、乾薑、肉桂,用酒和水各一錢煎煮,再加入一把黑豆,之後磨入木香,用童子小便和薑汁一起服用,可以幫助排出惡物。或者使用黑神散效果更好,之後再用八物湯加入乾薑、陳皮,少許用童子小便和炒香附調養。
一、產後脾胃虛弱,食慾不佳,難以消化,導致食物積滯而發熱,通常會有打嗝、吐酸水,厭惡食物的味道,口中無味,胸膈飽脹,氣口脈象必定緊張有力。如果發熱怕冷且頭痛,就必須使用治中湯,加入神麯、山楂、砂仁,佐以炒黃連、川芎、當歸。或是使用理脾散效果更好。
一、產後身體虛弱,皮膚不緻密,如果感受風邪而發熱,脈象會是浮而微弱,或伴有自汗,可以用芎芷香蘇散加入羌活、防風來治療。如果感受寒邪,脈象會弦而緊,或惡露不暢,可以使用五積散來治療。如果同時感受風寒,脈象會浮而緊,可以使用五積交加散來治療。有汗的情況要去掉麻黃,邪氣太盛要去掉人參。
一、產後因為飲食不當,又感受了風寒,或是兼有情緒不佳而發熱,人迎脈和氣口脈都會呈現緊張有力的狀態,可以使用行氣香蘇散來治療。
一、產後因為漲奶而發熱怕冷,通常會伴隨乳房脹痛,讓產婦將乳汁揉通,熱就會自然消退,不需要用藥也能痊癒。
一、產後血暈,原因有三種:一種是用力過度導致的暈厥,一種是失血過多導致的暈厥,一種是失血過少導致的暈厥。雖然都是暈厥,但治療方法各不相同。如果因為失血過多而暈厥,應該補血,以芎歸湯為主。如果惡露不止,可以加倍使用炒黑的乾薑來止血。如果失血過少而暈厥,可以使用奪命散。凡是血暈昏迷不醒的人,可以在產婦旁邊放一盆燒紅的木炭,往炭上潑醋,讓醋的氣味熏入病人的口鼻,輕微的可以立刻清醒,嚴重的也能恢復意識。
一、凡是剛生產完的婦女,應該用五積散來清除產後的污血,促進新血的生成,調和身體的陰陽平衡,滋養五臟六腑,使身體的陰陽不失衡,這樣邪氣就無法侵犯,自然不會出現怕冷發熱的問題。此方也可以治療產後氣虛,或是感受外來的寒邪,引起的頭痛、身體疼痛、發熱怕冷,或是單純發熱的情況。煎藥時可以加入少許米醋一起煎煮。本方可以去掉麻黃,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入黃芩。
一、產後中風,導致口噤不開,是因為血虛而風邪侵入臉頰口部,筋脈感受風邪會變得拘攣,所以口部無法張開。如果出現角弓反張的情況,是因為身體虛弱,風邪侵入陽經,導致只有腰背部拘攣,呈現角弓反張的樣子,可以用四物湯加入秦艽、羌活來治療。也可以將荊芥稍微炒過後磨成粉,每次服用兩錢,用黑豆淋酒調服,或是用童子小便調服也可以。另一個方法,用當歸、荊芥等量,加水一碗,少許酒,煎煮至七分,灌入病人口中。如果口噤不開,可以用湯匙撬開一點,慢慢灌下,只要能吞嚥就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