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十二 (10)
卷之十二 (10)
1. 產育
母丁香(一錢,另研),香乳(一錢,另研),麝香(一字,另研),臘月兔腦(去皮膜,研如泥)
上為末,以兔腦和為丸,如雞頭實大,辰砂一錢為衣,陰乾,油紙密封。每服一丸,溫水送下,即產。男左女右手握出其丸,神效。藥用瓷罐盛,黃蠟封口。
催生符式
生九天大力魔軍速降威靈攝天生急急如律令敕。
上用硃砂細研,用新汲水濃調勻,將新筆蘸硃砂,於清晨未食時,至誠念:九天大力魔軍速降威靈攝天生急急如律令敕。至「生」字,急寫「生」字,卻於生字下面一畫下,左繞匝心,想胎元被筆推轉,令急急如律令敕氣一筆推下,須是隨筆一句念,令筆咒俱盡,候乾剪下,折作一丸,用黃蠟丸之,硃砂為衣,濃煎木香湯送下,待痛頻時服,乳香湯亦可。
如神丹,治難產,兼胞衣不大,及死胎。
巴三萆七脫衣裳,細研如泥入麝香,捏作餅兒臍下貼,須臾母子便分張。
灸法,治難產,及胞衣不下。
於左腳小指尖頭上,即至陰穴,灸之,炷如小麥大,三五壯立產。
催生遇仙丹
硃砂(一錢半),雄黃(一錢半),蛇蛻(一尺,煅),蓖麻子(十四粒)
上為末,粥糊為丸,如彈子大。臨產先用椒水洗淨臍穴,納藥一丸於臍中,仍用油紙數重覆藥上,封固,軟帛拴系,立效。
脫衣散,治胞衣不下。
牛膝(三錢),歸尾(二錢),木通(三錢),滑石(四錢),冬葵子(二錢半),加枳殼(三錢)
上銼,水煎,溫服。
有胞衣不下,因產母元氣虛薄者,用芎、歸倍桂以溫之,自下。
一方,下死胎
平胃散一劑,水、酒各一碗,煎一二沸,入朴硝五錢,再煎,傾出候溫服,其胎化為水而下。
一方,治坐草三四日不下者,即刻下。
蜜、香油、好酒各一鍾,三味合入煎,產婦面東服。
一方,治橫逆不順,子死腹中。
伏龍肝為細末,溫酒調服二三錢,其兒帶土而下。
一方,催生下胎
魚膠七寸,麻油燈燒過為末,酒調服。
白話文:
[產育]
古代記載的催生及處理難產的方法,包括藥物、符咒及灸法,內容如下:
藥丸方劑:
一種藥丸使用丁香、香乳、麝香和兔腦製成,丸藥大小如雞頭,以辰砂為外衣。服用一丸即可催生,產婦需以左手(男嬰)或右手(女嬰)握住藥丸。此藥需以瓷罐盛裝,並用黃蠟封口。
另一種藥丸使用硃砂、雄黃、煅過的蛇蛻和蓖麻子製成,如彈子大小。臨產前需用椒水清洗肚臍,將藥丸放入肚臍,再用油紙覆蓋封好。
符咒催生:
需用硃砂寫下「生九天大力魔軍速降威靈攝天生急急如律令敕」的符咒,寫「生」字時需在下方多加一筆,並想像胎兒被符咒的力量推動。將符咒晾乾後剪下,用黃蠟包裹,以濃煎木香湯或乳香湯送服。
外敷藥劑:
一種外敷藥膏以巴三萆七、麝香製成,製成餅狀貼於肚臍下方,可幫助母子分離。
灸法:
在左腳小指尖的至陰穴施灸,每次灸三到五壯,可催生及幫助排出胎盤。
其他處理難產的方法:
針對胎盤不下,可以使用牛膝、歸尾、木通、滑石、冬葵子、枳殼煎水服用。如果產婦元氣虛弱,則需加入川芎、當歸、桂枝溫補。
針對死胎不下,可以使用平胃散加朴硝煎服,使胎兒化為水排出。
針對坐草數日不下,可以使用蜂蜜、香油、好酒混合煎服。
針對胎兒橫位或死胎,可以使用伏龍肝末溫酒服用,幫助排出胎兒。
最後,還有一種催生方法是使用燒過的魚膠,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