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4)

1. 妊娠

子淋散,治妊娠小便澀痛頻數。

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大腹皮(洗去沙土,薑汁拌炒),木通,甘草,淡竹葉

上銼,水煎服。

車前散,治小便淋瀝,或不通,下焦有熱者。

當歸,陳皮,赤芍藥,檳榔,滑石,木通,車前子,赤茯苓,石葦(炙,去毛)

上銼,水煎服。

轉胞,謂妊娠卒不得小便也。因胞長逼近於胞,胞為所逼,令人數溲,胞即膀胱也。然子淋與轉胞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為子淋,頻數出少,不痛為轉胞。間有微痛,終是與淋不同,並以五苓散加阿膠。

冬葵子散,治孕婦轉胞,小便不通。

木通,梔子(炒),冬葵子,滑石(各五錢)

上銼一劑,水一鍾半,煎至一鍾,空心溫服。

此藥滑胎,臨月可用。若六七個月以前,不可用。

又方,冬葵子、滑石、梔子為末,田螺肉搗膏,或生蔥汁調膏,貼臍中立通。

妊娠經水時下,此由衝任氣虛,不能約制。蓋心、小腸二經相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故妊娠經水壅之以養胎,蓄之以為乳。若經水時下,名曰胞漏,血盡則斃矣,屬氣血虛有熱。

膠艾四物湯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黃(薑汁炒),條芩(酒炒),白朮(土炒),艾葉(少許),真阿膠(蛤粉炒珠),砂仁(炒),香附(童便炒黑)

上銼一劑,用粳米同煎服。

芎歸湯(劉敏庵傳),治胎漏下血不止,或心腹脹滿,一服立效。

當歸尾,南川芎(各五錢)

上銼一劑,黃酒煎,臨臥服,入童便一盞即止。

妊娠胎動,或飲食起居,或衝任風寒,或跌僕擊觸,或怒傷肝火,或脾氣虛弱,當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動,但治其母;若因胎動而母病,惟當安其胎。輕者轉動不安,重者必致傷墜。若面赤舌青,是兒死也;面青舌赤吐沫,是母死也;唇口俱青,兩邊沫出,是子母俱死也,察而治之。

佛手散,治妊娠六七個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即便逐下。

當歸(二錢),川芎(四錢),加益母草(五錢,更效)

上銼一劑,水一盞,入酒一盞,再煎一沸,溫服。如人行五里,再進一服。

安胎散,治妊婦偶有所傷,腹痛不安,或從高墜下,重傷所壓,觸動胎元,痛不可忍,及下血,又治胃虛氣逆嘔吐,心腹諸痛。大抵妊娠,不可缺此。

縮砂不拘多少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服,艾鹽湯皆可。此藥非八九個月內,不宜多用。

安胎飲,治孕成之後,覺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疼,或飲食不美,或胎動下血,及五六個月,常服數帖,甚效。

當歸(一錢),川芎(八分),白芍(一錢),熟地黃(一錢,酒洗),條芩(一錢半),白朮(二錢),砂仁(炒,一錢),陳皮(一錢,炒),紫蘇(八分),甘草(四分)

白話文:

[妊娠]

子淋散,治療孕婦小便澀痛、頻數。藥材包括: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大腹皮(洗淨,薑汁炒)、木通、甘草、淡竹葉。將藥材磨碎,水煎服。

車前散,治療小便淋瀝不通,下焦有熱症狀。藥材包括:當歸、陳皮、赤芍藥、檳榔、滑石、木通、車前子、赤茯苓、石葦(炙烤,去毛)。將藥材磨碎,水煎服。

轉胞,是指孕婦突然無法排尿。這是因為胎盤位置靠近膀胱,壓迫膀胱導致頻尿。子淋與轉胞症狀相似,但子淋是小便頻數、點滴而痛,轉胞則是頻數但尿量少且不痛。若有輕微疼痛,則與子淋不同,可用五苓散加阿膠治療。

冬葵子散,治療孕婦轉胞,小便不通。藥材包括:木通、梔子(炒)、冬葵子、滑石(各五錢)。將藥材磨碎,用一杯半水煎成一杯,空腹溫服。此藥有滑胎作用,臨產可用,但懷孕六七個月前不可使用。另有方劑:冬葵子、滑石、梔子研磨成粉,加田螺肉搗成膏,或用生蔥汁調膏,貼在肚臍,以利通尿。

妊娠期間經血仍然下流,是因衝任二脈氣虛,無法約束經血。因為心和小腸經絡互為表裡,心經主管乳汁,小腸經主管月經。懷孕後經血被抑制以養胎育兒。如果經血仍然下流,稱為胞漏,血流盡則母子皆亡,屬於氣血虛弱伴有熱症。

膠艾四物湯:藥材包括: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黃(薑汁炒)、黃芩(酒炒)、白朮(土炒)、艾葉(少許)、阿膠(蛤粉炒珠)、砂仁(炒)、香附(童便炒黑)。將藥材磨碎,與粳米同煎服。

芎歸湯(劉敏庵傳),治療胎漏下血不止,或心腹脹滿,一劑見效。藥材包括:當歸尾、川芎(各五錢)。將藥材磨碎,黃酒煎服,睡前服用,加一杯童尿即可。

妊娠胎動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飲食起居不當,或衝任受風寒,或跌撲撞擊,或怒傷肝火,或脾氣虛弱,需根據病因治療。如果胎動是由於母親疾病引起,則治療母親;如果由於胎動導致母親疾病,則需安胎。輕者胎兒不安,重者可能導致胎兒流產。若孕婦面赤舌青,表示胎兒已死;面青舌赤並吐沫,表示母親已死;唇口皆青,並有泡沫從兩側流出,表示母子皆亡,需仔細觀察後治療。

佛手散,治療懷孕六七個月因外力撞擊胎兒,或胎兒死於腹中,惡露不止,疼痛難忍,口噤欲絕者。如果胎兒未受損傷,疼痛就會停止,母子平安;如果胎兒受損,則會排出。藥材包括:當歸(二錢)、川芎(四錢)、益母草(五錢,效果更好)。將藥材磨碎,用一杯水加一杯酒煎煮沸騰,溫服。服藥後走五里路再服一劑。

安胎散,治療孕婦偶有外傷,腹痛不安,或從高處墜落,或重物壓迫,導致胎元受損,疼痛難忍,並伴有出血,也治療胃虛氣逆嘔吐,心腹諸痛。總之,懷孕期間不可缺少此藥。縮砂仁不拘多少研磨成粉,每次服三錢,熱酒調服,艾鹽湯也可。此藥懷孕八九個月內不宜多用。

安胎飲,治療孕期感覺氣血不順,或輕微腹痛,或腰痛,或飲食不適,或胎動出血,懷孕五六個月常服用幾劑,效果很好。藥材包括:當歸(一錢)、川芎(八分)、白芍(一錢)、熟地黃(一錢,酒洗)、黃芩(一錢半)、白朮(二錢)、砂仁(炒,一錢)、陳皮(一錢,炒)、紫蘇(八分)、甘草(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