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十二 (3)
卷之十二 (3)
1. 妊娠
保生湯,治婦人經候不行,身無病似病,脈滑大而六脈俱勻,乃是孕脈也。精神如故,惡聞食氣,或但食一物,或大吐清水。此名惡阻,切勿作寒病治之。
人參(二錢半),白朮,陳皮,香附,烏藥(各五錢),甘草(二錢半),覺噁心嘔吐,加丁香。
上銼作二劑,生薑三片,煎服。
復元湯,治妊婦嘔吐不止,或頭痛,全不思食,左脈弱,諸藥不效,用以理血歸原。
當歸,川芎,白芍,人參(各五錢),白朮,茯苓,陳皮(各一兩半),半夏(薑湯泡,一兩),桔梗,枳殼(各二錢半),丁香(三錢),甘草(五錢,炙)
上銼作十劑,薑、棗煎服。
妊娠三兩個月內,嘔吐噁心,不納米食,用:
四物湯加陳皮、半夏、藿香、砂仁、白朮、神麯、麥芽、陳蒼米、生薑煎服。
妊娠子煩,謂煩躁而悶亂心神也。蓋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多有是證。《產寶》云:是心肺虛熱,或痰積於胸。若三月而煩者,但熱而已;若痰飲而煩者,吐涎惡食。大凡停痰積飲,寒熱相搏,吐甚則胎動不安。
竹葉湯
防風(去蘆),黃芩,麥門冬(泡去心,各一錢),白茯苓(二錢),竹葉(十斤),水煎,食後溫服。
妊娠子癇,謂痰涎潮搐,目吊口噤也。用
羚羊角散,治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經脈拘急,語言謇澀,痰涎不利,或時發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癇風。
當歸,川芎,防風,獨活,茯神,五加皮,杏仁,薏苡仁,酸棗仁(炒),木香,羚羊角,甘草
上銼,生薑五片,水煎,不拘時服。
子懸,謂妊娠心胃脹滿也。
紫蘇和氣飲,治婦人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或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及胎前一切諸疾。
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紫蘇梗,陳皮,大腹皮,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蔥白七根,水煎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殼、桑白皮。熱,加黃芩。嘔吐,加砂仁。泄瀉,加白朮、茯苓。難產,加枳殼、香附、車前子。
子腫者,謂妊娠面部虛浮、肢體滿也。
茯苓湯,治妊娠七八個月前後,面目四肢浮腫。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熟地黃,白朮(土炒),茯苓,澤瀉,子實,黃芩,梔子(酒炒),甘草(炙),厚朴(薑汁炒),麥門冬(去心)
上銼一劑,水煎服。
子氣者,謂妊娠兩足浮腫也。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
天仙藤散,治妊娠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直腫至膝,行步艱難,喘悶妨食狀似水腫,生於腳趾間,黃水出者,名曰子氣。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炒),紫蘇,陳皮,香附,烏藥,木香,甘草
上銼,生薑煎服。
子淋,謂妊娠小便澀少也。乃腎與膀胱虛熱,不能制水,然妊婦胞系於腎,腎間虛熱而成斯證,甚者心煩悶亂,用:
白話文:
妊娠
保生湯:治療婦女月經停止,身體沒有明顯病痛卻感覺不舒服,脈象滑大而六脈皆勻稱,這是懷孕的脈象。精神狀況如常,但討厭食物的味道,或者只吃一種食物,或者嘔吐清水。這稱為妊娠惡阻,絕對不要當作寒病治療。
藥方:人參(2.5錢)、白朮、陳皮、香附、烏藥(各5錢)、甘草(2.5錢)。若有噁心嘔吐,加丁香。
用法:上藥研磨成粉末,分成兩劑,加生薑三片煎服。
復元湯:治療孕婦嘔吐不止,或頭痛,完全不想吃東西,左脈虛弱,其他藥物無效,用來調理血液、恢復元氣。
藥方:當歸、川芎、白芍、人參(各5錢)、白朮、茯苓、陳皮(各1.5兩)、半夏(用薑湯泡,1兩)、桔梗、枳殼(各2.5錢)、丁香(3錢)、甘草(5錢,炙甘草)。
用法:上藥研磨成粉末,分成十劑,加薑、棗煎服。
妊娠初期(一到三個月)內,嘔吐噁心,無法進食,使用:
藥方:四物湯加上陳皮、半夏、藿香、砂仁、白朮、神麴、麥芽、陳倉米、生薑煎服。
妊娠子煩:指孕婦煩躁不安,心神不寧。這是因為懷孕四個月受少陰君火滋養精氣,六個月受少陽相火滋養元氣,如果孕婦心驚膽寒,容易出現這種症狀。《產寶》中說:這是心肺虛熱,或痰積於胸所致。如果懷孕三個月就煩躁,只是單純的熱症;如果是痰飲導致煩躁,則會吐涎、厭食。總之,停滯的痰飲,寒熱交雜,嘔吐嚴重的話,胎兒會不安。
竹葉湯:
藥方:防風(去蘆根)、黃芩、麥門冬(泡去心,各1錢)、白茯苓(2錢)、竹葉(10斤)。
用法:水煎,飯後溫服。
妊娠子癇:指痰涎涌出、抽搐、眼球上翻、口緊閉等症狀。使用:
羚羊角散:治療妊娠中風,頭頸僵硬,經脈拘緊,言語不清,痰涎阻塞,有時抽搐,昏迷不醒,稱為子癇風。
藥方:當歸、川芎、防風、獨活、茯神、五加皮、杏仁、薏苡仁、酸棗仁(炒)、木香、羚羊角、甘草。
用法:上藥研磨成粉末,加生薑五片,水煎,不拘時服用。
子懸:指妊娠期間心胃脹滿。
紫蘇和氣飲:治療婦女胎氣不和,胸腹脹滿疼痛,或臨產驚恐,氣結數日不解,以及妊娠期各種疾病。
藥方: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紫蘇梗、陳皮、大腹皮、甘草。
用法:上藥研磨成粉末,加生薑三片,蔥白七根,水煎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殼、桑白皮;發熱加黃芩;嘔吐加砂仁;腹瀉加白朮、茯苓;難產加枳殼、香附、車前子。
子腫:指妊娠期間面部浮腫、肢體腫脹。
茯苓湯:治療妊娠七八個月前後,面部四肢浮腫。
藥方:當歸、川芎、白芍藥(炒)、熟地黃、白朮(土炒)、茯苓、澤瀉、車前子、黃芩、梔子(酒炒)、甘草(炙)、厚朴(薑汁炒)、麥門冬(去心)。
用法:上藥研磨成粉末,一劑水煎服。
子氣:指妊娠期間雙足浮腫。因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血液轉化為水液所致。
天仙藤散:治療妊娠三個月胎兒成形後,雙足從腳面腫到膝蓋,行走困難,呼吸困難、食慾不振,症狀類似水腫,腳趾間有黃水流出,稱為子氣。
藥方: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淨炒制)、紫蘇、陳皮、香附、烏藥、木香、甘草。
用法:上藥研磨成粉末,加生薑煎服。
子淋:指妊娠期間小便澀少。這是腎與膀胱虛熱,不能控制水液,但孕婦胎兒繫於腎,腎虛熱而導致此症,嚴重者心煩意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