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4)

1. 婦人科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淡醋湯下。

螽斯丸(王同知傳)〔批〕(按此方養血順氣調經之劑),治婦人赤白帶下,經候不調,或前或後,或行時小腹作痛,腿膝麻痹,腰腹痛,子宮不能攝養。

生地(酒洗,四兩),熟地(酒蒸,四兩),陳皮(一兩),白茯苓(二兩),川芎(二兩),赤芍(二兩),香附(一斤,童便浸,春三、夏二、秋四、冬五日),當歸(酒洗,四兩),枳殼(麩炒,二兩),黃芩(酒炒,二兩),玄胡索(酒炒,二兩),青皮(二兩),蘇木(一兩),紅花(一兩),五靈脂(一兩),乾薑(炒,五錢),粉草(二錢)

上為末,用艾煎湯,入醋一盞,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酒下,或白湯,空心送下。

柴胡抑肝散,治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惡寒發熱全類瘧者。

蒼朮(泔炒,一錢),香附(一錢),川芎(七分),神麯(炒,八分),梔子(炒,一錢),連翹(五分),柴胡(二錢半),青皮(炒,一錢),赤芍(二錢半),生地(五分),丹皮(一錢半),地骨皮(一錢),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或食遠溫服。

抑陰丸,治寡婦寒熱如瘧,思男子而不得者。

柴胡(五錢),黃芩(五錢),赤芍(一錢),秦艽(三錢),生地黃(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煎湯送下。

茯神散,治婦人風虛與鬼通,妄有所見聞,言語錯亂者。

茯神(一錢半),茯苓,人參,石菖蒲(各一錢),赤芍藥(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前服。

治婦人腹中常常作痛,上下不定,經年積血故也。

青皮,陳皮,三稜,莪朮,香附,烏藥,乾薑(各等分)

上銼散,醋煮焙乾為末,空心陳米湯調下。

治婦人玉戶生瘡,作癢不可忍者,皆因欲事損元。

硫黃,生礬(調水,洗三五次),杏仁(燒灰,油調搽)

白話文:

[婦人科]

螽斯丸(王同知傳方):此方具有養血順氣、調經的作用,用於治療婦女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經期提前或延後)、行經時小腹疼痛、腿膝麻木、腰腹疼痛以及子宮虛弱等症狀。

藥物組成:生地黃(酒洗)、熟地黃(酒蒸)、陳皮、白茯苓、川芎、赤芍藥、香附(童便浸泡,春三、夏二、秋四、冬五日)、當歸(酒洗)、枳殼(麩炒)、黃芩(酒炒)、玄胡索(酒炒)、青皮、蘇木、紅花、五靈脂、乾薑(炒)、粉草。 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八十丸,用淡醋湯送服。

柴胡抑肝散:用於治療寡婦因獨居陰冷,性慾受壓抑而導致的類似瘧疾的寒熱症狀(惡寒發熱)。

藥物組成:蒼朮(泔水炒)、香附、川芎、神麴(炒)、梔子(炒)、連翹、柴胡、青皮(炒)、赤芍藥、生地黃、丹皮、地骨皮、甘草。將所有藥物切碎,水煎服,空腹或飯後很久溫服。

抑陰丸:治療寡婦因性慾壓抑而導致的類似瘧疾的寒熱症狀。

藥物組成:柴胡、黃芩、赤芍藥、秦艽、生地黃。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烏梅湯送服。

茯神散:治療婦女因風虛而產生幻覺、神志錯亂等症狀。

藥物組成:茯神、茯苓、人參、石菖蒲、赤芍藥。將所有藥物切碎,水煎服,飯前服用。

治療婦人經年積血導致的腹痛:此方治療婦女長期積血導致的時好時壞的腹痛。

藥物組成:青皮、陳皮、三稜、莪朮、香附、烏藥、乾薑(各等分)。將所有藥物切碎,用醋煮後焙乾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陳米湯送服。

治療婦人陰部生瘡瘙癢:此方治療婦人因房事過度導致的陰部生瘡瘙癢。

藥物組成:硫磺、明礬(用水調和,反覆清洗三到五次)、杏仁(燒成灰,用油調和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