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中濕
脈
經云:脈浮而緩,濕在表也。脈沉而緩,濕在裡也。或弦而緩,或緩而浮,皆風濕相搏也。又曰:或澀或細,或緩或濡,皆可得而斷。
證
夫濕之為病,所感不同。有從外感而得之者,有從內傷而得之者。若居處卑濕之地,與夫道途沖斥風雨,或動作辛苦之人,汗出沾衣,皆濕從外感者也。或恣飲酒漿醺酩,多食柑橘瓜果之類,皆濕從內傷也。
濕之中人,入皮膚為頑麻,入氣血為倦怠,入肺為喘滿,入脾為濕痰腫脹,入肝為脅滿而肢節不利,入腎則腰疼胯痛,身如板夾,腳如砂墜,入腑則麻木不仁,入臟則舒伸不得,而肢體強硬。又云:濕本土氣,火熱能生濕土,故夏月則萬物濕潤,秋涼則萬物乾燥。濕病本不自生,因熱而怫鬱,不能宣行水道,故脾滯而生濕也。
白話文:
《脈》
古書上說:脈象浮而緩慢,表示濕邪在表層;脈象沉而緩慢,表示濕邪在內層。如果脈象弦緊而緩慢,或緩慢而浮,都是風濕互相搏擊的表現。還有說:脈象澀滞或細小,或緩慢或濡滑,這些都可以根據脈象來判斷。
《證》
濕邪致病,感染途徑不同。有的是從外感而來的,有的是從內傷而來的。居住在低洼潮濕的地方,或在路上遭遇風雨侵襲,或勞動辛苦的人,汗出沾衣,都是外感濕邪。放縱飲酒,嗜食柑橘瓜果等,都是內傷濕邪。
濕邪入侵人體,進入皮膚則引起麻木,進入氣血則引起倦怠,進入肺則引起喘滿,進入脾則引起濕痰腫脹,進入肝則引起脅肋脹滿和肢節不利,進入腎則引起腰痛胯痛,身體僵硬如木板,腳像灌了沙一樣沉重,進入腑臟則引起麻木不仁,進入臟器則肢體舒展不开,並且肢體僵硬。
古书还说:湿邪是土气的本性,火熱能生湿土,因此夏季万物湿润,秋季凉爽万物干燥。濕病本身不会自生,而是因热邪郁积,不能宣行水道,导致脾胃滞缓而生濕。
治
因濕生痰,故用二陳湯加羌活、防風、酒炒黃芩,去風行濕,蓋風能勝濕故也。大抵宜發汗及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是其治也。
方
獨活寄生湯,〔批〕(按此方補虛除濕之劑)
治腎氣虛弱,坐臥濕地,腰背拘急,筋攣骨痛。或當風取涼過度,風邪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或腰痛牽引,行步艱辛,及白虎歷節風。
獨活(一兩五錢),桑寄生(三兩,如無,以續斷代之),當歸(一兩五錢),川芎(一兩五錢),白芍(一兩五錢),熟地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茯苓(一兩),牛膝(酒浸,一兩),杜仲(酒炒,一兩),秦艽(去蘆,一兩),細辛(一兩),防風(去蘆,一兩),桂心(一兩),甘草(炙,三錢)
白話文:
治
由於濕氣導致痰液生成,因此使用二陳湯,加入羌活、防風、酒炒黃芩,以祛風行濕。這是因為風能克制濕氣。總的來說,治療方法應以發汗和利小便為主,使上下的濕氣都得以消除,這就是治療的要點。
方
獨活寄生湯,〔批〕(按此方為補虛除濕之劑)
治療腎氣虛弱,久坐濕地,腰背拘緊,筋攣骨痛。或因受風寒過度,風邪入侵腳膝,導致偏枯冷痹,疼痛乏力。或腰痛牽引,行走困難,以及白虎歷節風。
藥材:獨活(一兩五錢),桑寄生(三兩,若無,則以續斷替代),當歸(一兩五錢),川芎(一兩五錢),白芍(一兩五錢),熟地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茯苓(一兩),牛膝(酒浸,一兩),杜仲(酒炒,一兩),秦艽(去蘆,一兩),細辛(一兩),防風(去蘆,一兩),桂心(一兩),甘草(炙,三錢)
解釋
这段文字描述了治疗湿痰和肾气虚弱等病症的理论和处方。
治部分解释了湿痰的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湿气是导致痰液生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用药祛风行湿,同时通过发汗利尿来消除体内湿气。
方部分介绍了独活寄生汤的功效和组成。此方主要用于治疗肾气虚弱导致的腰背疼痛、筋骨拘挛等症状,以及受风寒引起的偏枯冷痹、腰痛等病症。
最后列出了具体药材的名称和用量,供参考。
上銼,每服一兩五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婦人帶下,作腰腿痛,合平胃散,加附子、小茴香。
羌活勝濕湯,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羌活(七分),獨活(七分),防風(五分),升麻(五分),柴胡(五分),藁本(一錢),蒼朮(一錢),川芎(八分),蔓荊子(八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上銼一兩五錢,加入生薑三片,用清水煎煮後服用。婦女帶下,伴隨腰腿疼痛,可將上銼與平胃散合用,並加入附子、小茴香。
羌活勝濕湯用於治療風濕互相搏結,導致全身疼痛的病症。藥方包含羌活七分、獨活七分、防風五分、升麻五分、柴胡五分、藁本一錢、蒼朮一錢、川芎八分、蔓荊子八分、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升陽除濕湯,治濕鬱在下,此湯升以散之。
升麻(一錢),柴胡(一錢),防風(一錢),茯苓(八分),豬苓(一錢),澤瀉(一錢),蒼朮(一錢),陳皮(八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一大片,水煎服。
經驗白朮酒(秘方),治中濕遍身疼痛,難以轉側。
白朮(去蘆,一兩)
上銼一劑,無灰老酒一鍾半,煎一鍾,去渣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取一劑,用清水煎煮,溫熱後服用。
升陽除濕湯用於治療濕氣鬱積在下腹部,此湯藥具有升發之性,能將濕氣散開。
升麻、柴胡、防風各一錢,茯苓八分,豬苓、澤瀉、蒼朮各一錢,陳皮八分。
將藥材切碎,取一劑,加入生薑一片,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白朮酒是治療中濕導致全身疼痛,難以翻身的秘方。
白朮去除蘆頭,取一兩。
將藥材切碎,取一劑,加入無灰老酒一鍾半,煎煮至一鍾,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
2. 燥證
脈
燥脈澀而緊,或浮而弦,或芤而虛。
證
經云: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故燥氣在裡,耗其津液,則大便秘結,消渴生焉,血脈枯而氣亦滯也。或過食辛辣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燥結有時。或風燥於表,鍾於皮膚,皮毛燥澀,乾疥爪枯,勁強緊急,口噤善伸數欠。或時惡寒,筋惕而搐,涎溢胸膈,燥爍瘛瘲,昏冒僵仆,皆由陰血衰少,不能制火,火熾剋金,金受邪則不能平木,以致肝氣獨盛,風邪內生,而成此疾矣。
治
治之之法,以辛潤之,以苦泄之。因虛者,滋陰養血,因火者,瀉火軟堅;因風者,消風散結。此三者,乃治燥證之大法也。
白話文:
脈證治
脈象: 燥脈澀而緊,或浮而弦,或芤而虛。
證狀:
經典記載:凡是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症。因此,燥氣在體內,耗損津液,就會導致大便秘結,消渴病產生,血脈枯竭,氣血運行也受阻礙。
也可能是過食辛辣厚味之物,助長火邪,潛伏於血液中,耗散真陰,津液虧損,導致燥結。
又或者風燥於表,侵入皮膚,導致皮膚乾燥粗糙,乾疥、爪枯,筋骨強直緊繃,口噤善伸,頻頻打哈欠。
有時還會出現惡寒、筋惕抽搐、涎液溢出胸膈,燥熱煩躁、昏迷僵直、昏倒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陰血衰少,不能制約火邪,火邪熾盛克制金氣,金氣受邪氣侵襲,不能平抑木氣,導致肝氣獨盛,風邪內生,而形成這些疾病。
治療:
治療方法以辛潤之,以苦泄之。如果是虛症,則滋陰養血;如果是火邪,則瀉火軟堅;如果是風邪,則用消風散結方。
這三種方法,是治療燥證的大原則。
方
四物湯,治燥氣在裡,津液枯涸,便閉消渴等症。
當歸(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川芎(八分),生地黃(二錢),加桃仁(二錢),大黃(煨,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通幽湯,治燥熱內甚,血液俱耗,以致大便閉結。
當歸(一錢五分),熟地黃(二錢),升麻(八分),紅花(一錢),甘草(一錢),桃仁泥(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調檳榔末一錢下。
白話文:
方
四物湯
四物湯,用於治療燥氣積聚在體內,津液枯竭,導致便秘、口渴等症狀。
- 當歸(一錢五分)
- 白芍藥(一錢)
- 川芎(八分)
- 生地黃(二錢)
- 加入桃仁(二錢)
- 大黃(煨,二錢)
以上藥材混合,切碎,用一劑量的水煎煮,溫熱服用。
通幽湯
通幽湯,用於治療燥熱內盛,血液耗損,導致大便閉塞的症狀。
- 當歸(一錢五分)
- 熟地黃(二錢)
- 升麻(八分)
- 紅花(一錢)
- 甘草(一錢)
- 桃仁泥(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