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一 (8)
卷之一 (8)
1. 脈體捷法
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曰弱。由精氣不足,故脈痿弱而不振也。為元氣虛損、為痿弱不同、為痼冷、為哄熱、為泄精、為虛汗。
長脈按之則洪大而長,出於木位曰長。氣血俱有餘也。為陽毒內蘊,三焦煩郁、為壯熱。若傷寒得長脈,欲汗出而自解也。
短脈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曰短。為氣不足,以前導其血也。為陰中伏陽、為三焦氣壅、為宿食不消。
虛脈按之不足,遲大而軟,輕舉指下豁然而空曰虛。為氣血兩虛之候。為暑、為煩滿多汗、為恍惚多驚、為小兒驚風。
促脈按之來去數,時一止復來曰促。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逆上,亦令脈促。為氣捔、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血、飲、食、痰。蓋先以氣熱脈數,而五者或有一流滯乎其間,則因之而為促。
結脈按之往來遲緩,時一止復來曰結。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也。為癥結、為七情所郁。浮結為寒邪滯經,沉結為積氣在內。又為氣、血、飲、食、痰。蓋先以氣寒脈緩,而五者或一有流滯於其間,則因之而為結。故張仲景謂結、促皆病脈,然漸加即死,漸退即生。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由是復止,尋之良久,乃復強起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臟無氣,他臟代之,真危亡之兆也。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致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代止,只為病脈。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心腹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
蓋凡痛之脈,不可准也。又妊娠亦有脈代,此必二月胎也。
牢脈沉而有力,動而不移曰牢。為裡實表虛,胸中氣促為勞傷痿極,大抵近乎無胃氣,故諸家皆以為危殆,亦有骨間疼痛,氣居於表。
動脈狀如豆大,厥厥動搖,尋之有,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多於關部見之。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為崩、為泄利。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細脈按之則縈縈如蛛絲,如欲絕,舉之如無而似有,且微曰細。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憂勞過度。為傷濕、為積、為病,在內及在下。
數脈一息六至,過平脈兩至曰數。為煩滿。上為頭疼上熱;中為脾熱口臭,胃翻嘔逆。左關為肝熱目赤,右尺為小便赤黃,大便閉澀。浮數,表有熱;沉數,里有熱。
散脈舉之則似浮而散大無力;按之則滿指散而聚,來去不明,漫無根底,為氣血耗散,臟腑氣絕,在病脈主陽虛不斂,又主心氣不足。
白話文:
脈體捷法
弱脈:脈搏極其柔軟細弱,按下去幾乎感覺不到,稱為弱脈。這是由於精氣不足,導致脈象虛弱無力。常見於元氣虧損、痿弱、痼冷、虛熱、遺精、自汗等情況。
長脈:按下去脈搏洪大而有力,且持續時間長,出現在肝經部位,稱為長脈。表示氣血都充足。常見於陽毒內蘊、三焦氣鬱、壯熱等。若傷寒患者出現長脈,則預示著將要出汗而自愈。
短脈:脈搏兩端微弱,中間略強,但達不到應有的位置,稱為短脈。表示氣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常見於陰虛陽亢、三焦氣阻、宿食不消等情況。
虛脈:按下去感覺脈搏不足,遲緩、膨大而柔軟,輕輕觸碰則感覺空虛,稱為虛脈。表示氣血兩虛。常見於中暑、煩躁滿悶多汗、神志恍惚多驚、小兒驚風等情況。
促脈:脈搏來去迅速,時而停止時而出現,稱為促脈。表示陽氣過盛,陰氣不足以制衡,或因肝氣鬱結上逆。常見於氣逆、狂躁、瘀血發狂等情況。也與氣、血、水液、飲食、痰濁等有關。通常先出現氣熱脈數,而這五種病邪中若有一種停滯,則會導致促脈。
結脈:脈搏往來遲緩,時而停止時而出現,稱為結脈。表示陰氣過盛,陽氣不足以溫煦。常見於癥瘕積聚、情志鬱結等情況。脈象浮於表面者為寒邪阻滯經絡,脈象沉於深處者為氣滯積聚於內。也與氣、血、水液、飲食、痰濁等有關。通常先出現氣寒脈緩,而這五種病邪中若有一種停滯,則會導致結脈。張仲景認為結脈和促脈都是病態脈象,病情加重則危及生命,病情好轉則預示痊癒。
代脈:脈搏時而跳動時而停止,不能持續跳動,然後再次跳動,如此反覆,需要長時間才能再次有力跳動,稱為代脈。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言語困難。若非因疾病導致的消瘦,而出現脈象代止,則表示某一臟腑氣虛,其他臟腑代償,是極其危險的徵兆。若因疾病導致氣血驟減,元氣不能持續,或風證、疼痛疾病,脈象出現代止,則為病態脈象。傷寒患者也可能出現心悸伴隨代脈,心腹疼痛也可能出現脈象結澀、停頓、不勻等情況。
一般來說,疼痛患者的脈象不可作為參考依據。此外,妊娠也可能出現代脈,通常是懷孕兩個月。
牢脈:脈搏沉而有力,跳動但位置不移動,稱為牢脈。表示裡實表虛,胸中氣促,為勞傷或痿證極度發展的表現,大多數情況下接近於胃氣虛衰,因此各家醫案都認為是危急的徵兆,也可能伴隨骨骼疼痛,氣滯於表。
動脈:脈象如豆粒大小,微微跳動,仔細尋找才能感覺到,但用力按壓則感覺不到,不往不來,位置固定,多見於關脈部位。常見於疼痛、驚恐、虛勞體痛、崩漏、泄瀉等情況。陽氣動則出汗,陰氣動則發熱。
細脈:按下去感覺脈搏細弱如絲線,好像快要消失一樣,輕輕觸碰幾乎感覺不到,稱為細脈。表示血寒氣虛,氣血不足以充盈脈管。常見於元氣不足、乏力、精氣不足、內外俱冷、痿弱、遺精、憂思勞倦過度等情況。常見於傷濕、積聚、以及內臟或下焦的疾病。
數脈:一分鐘脈搏超過六次,比正常脈搏快兩次以上,稱為數脈。表示煩躁滿悶。上部脈象數者,表示頭痛、上焦熱;中部脈象數者,表示脾熱、口臭、胃氣上逆;左關脈象數者,表示肝熱、目赤;右尺脈象數者,表示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脈象浮而數者,表示表有熱;脈象沉而數者,表示裡有熱。
散脈:輕觸脈搏則感覺浮散而無力,按壓則感覺脈搏滿指而散亂,來去不明,漫無規律,稱為散脈。表示氣血耗散,臟腑氣虛,屬於病態脈象,主要表示陽氣虛弱不能收斂,也表示心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