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 (6)

1. 膏藥

金不換神仙膏(杜進士傳),專治男婦小兒,不分遠年近日,五勞七傷,咳嗽痰喘氣急,左癱右瘓,手足麻木,遍身筋骨疼痛,腰腳軟弱,偏正頭風,心氣疼痛,小腸疝氣偏墜,跌打傷損,寒濕腳氣,虛痢腳氣痞塊,男子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血崩,兼治無名腫毒,瘰癧臁瘡,楊梅頑瘡,誤服輕粉,致傷筋骨疼痛,變為惡毒,腫爛成瘡,大如盤,或流黃水,或流膿血,遍身臭爛不能動履者,貼此膏藥除根,永不再發。

川芎,白芷,生芐,熟芐,當歸,白朮,蒼朮,陳皮,香附,枳殼,烏藥,半夏,青皮,白芷,細辛,知母,貝母,杏仁,桑白皮,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柴胡,薄荷,赤芍,木通,桃仁,玄參,豬苓,澤瀉,桔梗,前胡,升麻,麻黃,牛膝,杜仲,山藥,遠志,續斷,良薑,何首烏,甘草,連翹,藁本,茵陳,地榆,防風,荊芥,羌活,獨活,金銀花,白蒺藜,苦參,殭蠶,天麻,南星,川烏,草烏,威靈仙,白蘚皮,五加皮,青楓藤,益母草,兩頭尖,五倍子,大楓子,巴豆,穿山甲,芫花,蜈蚣(二十條),蒼耳頭(七個),桃柳榆槐桑楝楮枝(各三十)

白話文:

「金不換神仙膏」是杜進士傳下的方劑,專治男女老少,不論久病新病,五勞七傷,咳嗽痰喘氣急,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全身筋骨疼痛,腰腿無力,偏頭痛,心痛,小腸疝氣下垂,跌打損傷,寒濕腳氣,虛痢腳氣腹脹,男性遺精白濁,女性赤白帶下,月經失調,崩漏,也能治無名腫毒,瘰癧,臁瘡,楊梅瘡,誤服輕粉導致筋骨疼痛,化為毒瘡,腫脹如盤,流黃水或膿血,全身潰爛無法行走者,敷用此膏藥可根治,永不再發。

配方如下:川芎、白芷、生薑、熟薑、當歸、白朮、蒼朮、陳皮、香附、枳殼、烏藥、半夏、青皮、白芷、細辛、知母、貝母、杏仁、桑白皮、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柴胡、薄荷、赤芍、木通、桃仁、玄參、豬苓、澤瀉、桔梗、前胡、升麻、麻黃、牛膝、杜仲、山藥、遠志、續斷、良薑、何首烏、甘草、連翹、藁本、茵陳、地榆、防風、荊芥、羌活、獨活、金銀花、白蒺藜、苦參、殭蠶、天麻、南星、川烏、草烏、威靈仙、白蘚皮、五加皮、青楓藤、益母草、兩頭尖、五倍子、大楓子、巴豆、穿山甲、芫花、蜈蚣(二十條)、蒼耳頭(七個)、桃枝、柳枝、榆枝、槐枝、桑枝、楝枝、楮枝(各三十)。

上藥共七十二味,每味用五錢,各要切為粗片,用真芝麻油十二斤,浸藥在內。夏浸三日,冬浸半月方可。煎藥黑枯色為度。用麻布一片,濾去渣,將油再稱,如有十數斤,加飛過黃丹五斤;如油有八斤,加黃丹四斤,依數下丹,決無差矣。將油再下鍋熬,黃丹徐徐的投下,手中用槐柳棍不住的攪,火先文後武熬成,滴在水中成珠不散,春夏硬,秋冬軟,此是口訣。瓷器內貯之,臨用時加細藥。

乳香,沒藥,血蠍,輕粉,朝腦(即樟腦),片腦,麝香,龍骨,海螵蛸,赤石脂

白話文:

配方共有七十二種草藥,每種草藥都需要使用五錢,並且都要切成粗塊狀。接著,需加入十二斤的純芝麻油進行浸泡。夏季浸泡三日,冬季則需浸泡十五日才能開始進行下一步。在煎煮過程中,直至藥材呈現黑色且乾枯為止。然後使用麻布過濾掉草藥殘渣,再重新秤量所剩的油。如果剩餘的油量約為十幾斤,則加入五斤飛過的黃丹;若剩餘的油量約為八斤,則加入四斤黃丹。根據所需油量準確添加黃丹,不會有誤差。再次將油放入鍋中進行熬煮,黃丹緩慢加入,同時用手中的槐樹或柳樹棍不斷攪拌,先以文火後以武火進行熬煮,直到滴入水中形成珠狀且不散開為止。夏季的成品較硬,冬季則較軟,這是判斷熬煮程度的口訣。最後,將成品存放在瓷器中,使用時再加入細藥即可。

  • 乳香
  • 沒藥
  • 血蠍
  • 輕粉
  • 朝腦(即樟腦)
  • 片腦
  • 麝香
  • 龍骨
  • 海螵蛸
  • 赤石脂

上細藥十味,研為細末,瓷器內收貯。臨攤膏藥摻上些須,生肌止痛,調血氣,去風濕甚妙。

五勞七傷,遍身筋骨疼痛,腰腳軟弱,貼兩膏肓穴、兩腎俞穴、兩三里穴;痰喘氣急,咳嗽;貼肺俞穴、花蓋穴、膻中穴。

左癱右瘓,手足麻木,貼兩肩井穴、兩曲池穴。

男子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血山崩漏,貼兩陰交穴、關元穴。

赤白痢疾,貼丹田穴。

小腸氣,疝氣,貼膀胱穴。

瘧疾,男子貼左臂,女子貼右臂,即止。

偏正頭風貼風門穴。

腰痛,貼命門穴。

心氣疼痛,貼中脘穴。

走氣貼兩章門穴。

寒濕腳氣,貼兩三里穴。

白話文:

將十種細藥磨成細粉,用瓷器收好。敷藥前,在藥膏上撒些藥粉,可以生肌止痛,調和氣血,去除風濕,效果非常好。

勞累過度導致全身筋骨疼痛、腰腿無力,貼在膏肓穴、腎俞穴、三里穴上;痰多喘不過氣、咳嗽,貼在肺俞穴、花蓋穴、膻中穴上。

半身不遂,手腳麻痺,貼在肩井穴、曲池穴上。

男性遺精、白濁,女性白帶異常、月經失調、崩漏,貼在陰交穴、關元穴上。

赤白痢疾,貼在丹田穴上。

小腸氣、疝氣,貼在膀胱穴上。

瘧疾,男性貼左臂,女性貼右臂,就能止住。

偏頭痛,貼在風門穴上。

腰痛,貼在命門穴上。

心痛,貼在中脘穴上。

氣喘,貼在章門穴上。

寒濕腳氣,貼在三里穴上。

一切無名腫毒,癧瘡臁瘡,楊梅頑瘡,跌打傷損,痞塊,不必尋穴,皆本病患處,即愈。

追風透骨膏(秘傳)

川烏,草烏,淮烏(各一兩),巴豆(三兩,去殼),木鱉子(三兩,去殼),歸尾(一兩),白蒺藜(一兩),松香(三兩),白芨(二兩),血餘(一團),槐、柳枝(各一握)

上各銼,以桐油二斤,浸藥一二日,熬至眾藥黑色,取出濾去渣,再煎,用密陀僧半斤,研末,漸漸入內,柳條攪不住手,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傾入水中,出火毒,用綿紙攤貼患處。

白話文:

所有無名腫毒、癬瘡、臁瘡、楊梅頑瘡、跌打傷損、痞塊等病症,無需尋找特定穴位,只要在患處使用此方,即可痊癒。

追風透骨膏(祕傳)

材料:川烏、草烏、淮烏(各取一兩)、巴豆(三兩,去殼)、木鱉子(三兩,去殼)、歸尾(一兩)、白蒺藜(一兩)、松香(三兩)、白芨(二兩)、血餘(一團)、槐、柳枝(各取一握)

將所有材料磨碎,以桐油二斤浸泡藥材一兩兩,熬煮至藥材變黑,取出後過濾掉渣滓,再次熬煮,加入密陀僧半斤,研磨成粉末,逐漸加入膏中,用柳條不斷攪拌,直到膏液滴水成珠,不散開為止。然後將膏液倒入冷水中,去除熱力,使用綿紙將膏液貼在患處。

神妙五枝膏(壬中嵩傳)

川烏,草烏,防風,白芷,當歸,熟地黃,木鱉子(去殼),穿山甲,大黃,甘草(各六錢),槐、桃、柳、椿、楮(各用枝一寸),血餘(一握)

上藥俱銼,用香油一斤,入藥於文武火,煎至焦枯,濾去渣,將油再煎,隨入黃丹,炒見火星為度。半斤,柳條攪不住手,滴水成珠為度,去火略待少時,入乳香一兩,沒藥六錢,硃砂二錢,輕粉二錢,亦徐徐攪入內,傾碗中,坐水出火毒。腰痛貼痛處。咳嗽貼肺俞二穴。痞塊貼塊上。諸般瘡毒,隨大小貼之,神效。

白話文:

神妙五枝膏(壬中嵩傳)

配方:

  • 川烏、草烏、防風、白芷、當歸、熟地黃、木鱉子(去殼)、穿山甲、大黃、甘草(各六錢)
  • 槐枝、桃枝、柳枝、椿枝、楮枝(各用一寸)
  • 血餘(一握)

製法:

  1.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
  2. 以香油一斤,加入藥粉,文武火煎煮至藥汁焦枯。
  3. 過濾藥渣,將油繼續煎煮,加入黃丹,炒至出現火星為止。
  4. 煎至油量減至半斤,並且以柳條攪拌時無法拿起,滴水成珠為止。
  5. 將火關掉,稍等片刻,加入乳香一兩、沒藥六錢、硃砂二錢、輕粉二錢,徐徐攪拌均勻。
  6. 倒入碗中,置於水中,以去除火毒。

用法:

  • 腰痛:貼於疼痛處。
  • 咳嗽:貼於肺俞穴。
  • 痞塊:貼於塊狀腫物上。
  • 各種瘡毒:根據瘡毒大小,貼敷於患處。

功效: 神效。

萬靈膏(龔竹林傳)

香油二斤,血餘一握,同煎。柳條攪不住手,化盡將鍋下地,入黃丹一斤,於油內滾起,略扇幾下,緊攪不住手,滴水成珠為度。如不成珠,再於火上略煎,候成珠則止。又不可制過了,再入乳香、沒藥為末,各三錢,入內攪勻,孩兒茶、血蠍加入尤妙。筋骨痛,加麝香少許:治久年頑瘡、諸般惡毒、杖瘡,紙攤貼之,無不神效。

白話文:

萬靈膏(龔竹林傳)

材料:

  • 香油二斤
  • 血餘(動物血的乾燥物)一握

製作步驟:

  1. 將香油和血餘一同煎煮。
  2. 用柳條攪拌,直到攪拌不動為止,表示血餘完全化開。
  3. 將鍋子移下火爐,加入黃丹一斤,讓黃丹在油中滾動。
  4. 用扇子輕輕扇動,並不斷攪拌,直到油滴在水中變成珠狀為止。
  5. 如果油滴不成珠狀,則將鍋子放回火上繼續煎煮,直到油滴成珠狀即可。
  6. 注意不可過度煎煮。
  7. 加入乳香、沒藥各三錢,研磨成粉末,攪拌均勻。
  8. 加入孩兒茶(一種藥草)和血蠍,效果更佳。
  9. 若用於治療筋骨疼痛,可加入少許麝香。

功效:

  • 治療久年頑瘡、各種惡毒瘡傷、杖傷等。
  • 將藥膏塗在紙上,貼在患處,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