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5)

1. 腹中窄狹

(附)

腹中窄狹,須用蒼朮,若肥人自覺腹中窄狹,乃是濕痰流灌臟腑,氣不升降。燥飲用蒼朮,行氣用香附。如瘦人自覺胸中窄狹,乃是濕熱熏蒸臟腑,宜黃連、蒼朮。

枳朮散,治心下窄狹不快。

枳實(麩炒,三錢),白朮(土炒,三錢)

上銼一劑,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蟠桃酒,治氣結聚心下不散。

用桃樹上不落干桃子三兩,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白話文:

腹部覺得狹窄不舒服,必須使用蒼朮這味藥。如果是體型肥胖的人覺得腹部狹窄,那是因為濕氣痰液流竄到內臟,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如果是因為燥熱引起的,就使用蒼朮來化解,如果是氣滯不順,就使用香附來理氣。如果是體型瘦弱的人覺得胸口狹窄不舒服,那是因為濕熱蒸騰內臟所致,應該使用黃連和蒼朮。

以下提供兩個處方:

枳朮散,可以治療心窩處覺得狹窄、不舒服的症狀。

成分:炒過的枳實(三錢)、炒過的白朮(三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兩碗水煎成一碗,溫服。

蟠桃酒,可以治療氣滯在心窩下方,久久不散的情況。

成分:使用桃樹上沒有掉落的乾桃子三兩,磨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在空腹時用溫酒調服。

2. 脹滿

腹脹浮大是出厄,虛小命殂須努力。浮大當發汗,虛小當利小便也。脹滿脈弦,脾制於肝。洪數熱脹,遲弱陰寒;浮為虛滿,緊則中實;浮則可治,虛則危急。

夫中滿腹脹者,其面目四肢不腫,而肚腹脹起,中空似鼓者是也。丹溪曰:心肺,陽也,居上;肝腎,陰也,居下;脾居中,亦陰也。經曰: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是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為平人也。

今也,七情內傷,六淫外浸,或飲食之不節,或房勞之致虛,則脾土之陰受傷,而轉輸之官失職,胃雖受骨,亦不能運化,故陽自升,陰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濁相干,隧道壅塞,氣化濁血瘀鬱而為熱,熱留而久,氣化成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經曰鼓脹是也,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有似於鼓,故名曰鼓,其病膠固難治。又名蠱者,若蠱侵蝕,有蟲之義。

理宜補脾,次養肺金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遠音樂,戒暴怒,無有不安。醫者不察病起於虛,急於獲效;病者苦於脹滿,喜行利藥,以求欲速。殊不知即得一時之快,不一二日之間,脹滿復作,愈盛於前,真元已耗,去死則不遠矣。

古方惟禹餘糧丸,制肝補脾,殊為切當。然恐其溫熱之藥太多,亦須隨證順時加減用之。俗謂氣無補法者,以其痞滿壅塞,似難於補。不思正氣虛而不能運行,邪氣著而不出,所以為病。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氣虛不補,何由以行?且此病之起,固非一年,根深勢篤,欲取速效,自求禍耳。

知王道者,可以語此。其或受病之淺,脾胃尚壯,積滯不固者,惟可略疏導,若以峻攻之策,吾不敢也。

凡胸腹脹初得,是氣脹,宜行氣疏導之劑,木香、檳榔、枳殼、青皮、陳皮、厚朴之類;久則成水脹,宜行濕利水之劑。

一、肥胖之人腹脹者,宜利濕為主,胃苓湯主之。

一、瘦人腹脹者,是熱,宜黃連、厚朴、白芍、香附之類。

一、色白腹脹者,必是氣虛,用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厚朴之類。

一、因有故蓄血而腹脹者,用桃仁、紅花、甚者用桃仁承氣湯利之。

一、因食積而腹脹者,有熱,宜利氣丸,或保和丸,加木香、檳榔、阿魏之類;有寒者,用丁香、砂仁、木香、厚朴、香附、神麯之類。

一、因外寒鬱內熱而腹脹者,用升麻、乾葛、藿香、官桂之類。

一、因多怒而腹脹者,用青皮、陳皮、香附、木香、梔子、蘆薈之類。

一、心腹脹滿或痛,咳嗽痰涎喘促,大便閉,前後心背痛,分心氣飲加三稜,莪朮、檳榔、香附、烏藥。

白話文:

脹滿

脈象

腹部脹大浮腫,是病危的徵兆;如果脈象虛弱細小,則更危險,必須盡力醫治。腹部脹大浮腫,應當用發汗的方法;脈象虛弱細小,應當用利小便的方法。脹滿時脈象呈現弦緊,表示脾臟的功能受到肝臟的制約。脈象洪大而數,表示是熱引起的脹滿;脈象遲緩而虛弱,表示是陰寒引起的脹滿。脈象浮,表示是虛弱的脹滿;脈象緊,表示是實邪引起的脹滿。脈象浮的脹滿還能治療,脈象虛的脹滿則很危急。

病因

所謂中滿腹脹,指的是面部和四肢沒有腫脹,只有腹部脹大起來,中間空空的像鼓一樣。朱丹溪說:心和肺屬於陽,位於上方;肝和腎屬於陰,位於下方;脾位於中間,也屬於陰。經典說:飲食進入胃後,遊走散布精華之氣,向上輸送到脾臟,脾臟散布精華,向上歸屬於肺,肺朝向百脈,通調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水精在全身散布,五經同時運行。所以脾臟具有坤的寧靜的德性,同時有乾的健運功能,因此能夠使心肺的陽氣下降,肝腎的陰氣上升,形成天地交泰的局面,這就是健康的人。

現在因為七情內傷、外感六淫,或者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導致虛損,脾土的陰氣受到損傷,轉輸的功能失常,胃雖然接受食物,也不能運化,因此陽氣自己上升,陰氣自己下降,形成天地不交的局面。清氣和濁氣互相干擾,通道阻塞,氣化形成濁血瘀積而產生熱,熱邪久留,氣化就會形成濕,濕熱互相產生,就形成了脹滿,經典說的鼓脹就是這種情況。因為它外表雖然堅硬而滿,裡面卻空無一物,像鼓一樣,所以叫做鼓脹,這種病很頑固難治。又叫做蠱,有像蟲子侵蝕一樣的意思。

治療上應該補養脾氣,其次滋養肺金來制約肝木,使脾臟沒有被邪氣侵犯的憂慮;滋養腎水來制約心火,使肺臟得到清肅的功能;減少鹽味的攝取,防止助長邪氣;斷絕妄想,保護母氣;遠離音樂,戒除暴怒,才能平安無事。醫生不了解病是因虛而起,急於求得療效;病人苦於脹滿,喜歡使用瀉藥,以求快速見效。卻不知道即使得到一時的舒暢,過不了一兩天,脹滿又會復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真元已經耗盡,離死亡也就不遠了。

古代的方劑中,只有禹餘糧丸,制約肝臟並補養脾臟,非常恰當。但是恐怕它溫熱的藥物太多,也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和季節變化來加減用藥。俗話說氣虛沒有補益的方法,是因為它痞悶脹滿,好像難以補益。卻沒有想到是正氣虛弱而不能運行,邪氣停留而不出去,所以才導致疾病。經典說:身體強壯的人,氣機運行就會痊癒;身體虛弱的人,邪氣停留就會形成疾病。氣虛不補,又如何運行?而且這種病的發生,絕非一年就能形成,病根深固,如果想求快速見效,只是自尋禍端罷了。

懂得治病大道理的人,可以與他談論這個問題。如果病得不深,脾胃還很強壯,只是積滯不消,稍微疏導一下就可以,如果用峻烈的攻伐之法,我不敢苟同。

治療

凡是胸腹脹滿剛發病時,是氣滯引起的脹滿,應該用行氣疏導的藥物,如木香、檳榔、枳殼、青皮、陳皮、厚朴之類;如果時間久了變成水腫,就應該用行濕利水的藥物。

一、肥胖的人腹脹,應該以利濕為主,可以用胃苓湯來治療。

一、瘦弱的人腹脹,屬於熱證,可以用黃連、厚朴、白芍、香附之類的藥物。

一、臉色蒼白的人腹脹,一定是氣虛,可以用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厚朴之類的藥物。

一、因為體內有瘀血而腹脹,可以用桃仁、紅花,嚴重時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一、因為飲食積滯而腹脹,有熱可以用利氣丸或保和丸,再加木香、檳榔、阿魏之類的藥物;有寒可以用丁香、砂仁、木香、厚朴、香附、神麯之類的藥物。

一、因為外感寒邪,導致內熱而腹脹,可以用升麻、葛根、藿香、肉桂之類的藥物。

一、因為經常發怒而腹脹,可以用青皮、陳皮、香附、木香、梔子、蘆薈之類的藥物。

一、如果心腹脹滿或者疼痛,咳嗽痰多氣喘,大便不通,前後心背疼痛,可以用分心氣飲加三稜、莪朮、檳榔、香附、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