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

《儒門事親》~ 卷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1)

1. 扁鵲華佗察聲色定死生訣要

病人五臟已奪,神明不守,聲嘶者,死。

病人循衣縫,詀語者,不可治。

病人陰陽俱絕,掣衣撮空,妄言者,死。

病人妄語錯亂,及不能言者,不治;熱病者,可治。

病人陰陽俱絕,失音不能言者,三日半死。

病人兩目眥有黃色起者,其病方愈。

病人面黃目青者,至期而死,重出在下文。

病人面黃目赤,不死;赤如衃血者,死。

病人面黃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者,死。

病人面黃目黑者,不死;黑如炲,死。

病人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人面目俱黃者,不死。

病人面青目白者,死。

病人面黑目白者,不死。

病人面赤目青者,六日死。

病人面黃目青者,九日必死。是謂亂經。飲酒當風,邪入胃經,膽氣妄泄,目則為青,雖天救亦不可生。

病人面赤目白者,十日死;憂、恚、思,心氣內索,面色反好,急棺槨。

病人面白目黑者,死。此謂榮華已去,血脈空索。

病人面黑目白,八日死。腎氣內傷,病因留積。

病人面青目白,五日死。

病人著床,心痛短氣,脾氣內竭,後百日復愈。能起彷徨,因坐於地,其上倚床,能治此者也。

病人耳目鼻口,有黑色起入於口者,必死。

病人目無精光,若土色不受飲食者,四日死。

病人目無精光,及牙齒黑色者,不治。

病人耳目及顴頰赤者,死在五日中。

病人黑色出於額上髮際,直鼻脊兩顴上者,亦死在五日中矣。

病人黑色出天中,下至上顴上者,死。

病人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口者,死在三日中矣。

病人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必死矣。

病人面黑,直視惡風者,死。

病人面黑唇青者,死。

病人面青唇黑者,死。

病人面黑,兩脅下滿,不能自轉反者,死。

病人目不回,直視者,一日死。

病人頭目久痛,卒視無所見者,死。

病人陰結陽絕,目睛脫,恍惚者,死。

病人陰陽結絕,目眶陷者,死。

病人眉系傾者,七日死。

病人口如魚口,不能復閉,而氣出多不返者,死。

病人臥,遺尿不覺者,死。

病人屍臭者,不可治。

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

心病目黑,腎之日,壬癸死。

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

肺病頰赤目腫,心之日,丙丁死。

腎病面腫唇黃,脾之日,戊己死。

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

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鵝羽,不欲如枯骨。

黑欲如黑漆,不欲如炭。

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土。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黑在腎,黃在脾,青在肝,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診目病,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也;從下上者,陽明病也;從外入內者,少陽病也。

診寒熱瘰癧,目中有赤脈,從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

診牙齒痛,按其陽明之脈來太過者,獨熱在右,右熱;熱在左,左熱;熱在上,上熱;熱在下,下熱。

診血者,脈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多黃,多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寒熱身痛,面色微,齒垢,黃爪甲上,黃疸也。安臥少黃赤,脈小而澀者,不嗜食。

2. 診百病死生訣第七

診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傷寒已得汗,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溫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死不治。

溫病穰穰大熱,其脈細小者,死。(《千金》「穰穰」「作時行」)

溫病下痢,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厥逆汗出,脈堅強急者,生;虛緩者,死。

溫病二、三日,身體熱,腹滿,頭痛,食如故,脈直而疾者,八日死;四、五日,頭痛,腹痛而吐,脈來細強,十二日死;八、九日,頭不痛,身不痛,目不變,色不變而反利,脈來喋喋,按之不彈手,時時,心下堅,十七日死。

熱病七、八日,脈不軟(一作喘)、不散(一作數)者,當有喑,喑後三日,溫汗不出者,死。

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舌焦乾黑者,死。

熱病未得汗,脈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瘥。

熱病已得汗,脈靜安者,生;脈躁者,難治。

熱病已得汗,大熱不去者,亦死。

熱病已得汗,熱未去,脈微躁者,慎不得刺治。

熱病發熱,熱甚者,其脈陰陽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診人被風,不仁,痿蹶,其脈虛者,生;堅急疾者,死。

診癲病,虛則可治,實則死。

診癲病,脈實堅者,生;脈沉細者,死。

又癲疾,脈得大滑者,久而自已,其脈沉小急實,不可療;小堅急者,亦不可療也。

診頭痛目痛,久視無所見者,死。

診人心腹積聚,其脈堅強急者,生;虛弱者,死。又實強者,生;沉者,死。其脈大,腹大脹,四肢逆冷,其人脈形長者,死;腹脹滿,便血,脈大時絕,極下血,小疾者,死。

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脈沉則生,浮則死。

腸澼下膿血,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腸澼之屬,身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懸澀者,死。以臟期之。

腸澼下膿血,脈沉小留連者,生;數疾且大,有熱者死。

腸澼筋攣,其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緊者,死。

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膿血,脈微小者,生;緊急者,死。

泄注,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數者,死。

䘌蝕陰注,其脈虛小者,生;緊急者,死。

咳嗽,脈沉緊者,死,浮直者,浮軟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

咳,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

肌瘦下脫,形熱不去者,必死。

咳而嘔,腹脹且泄,其脈弦急欲絕者,死。

吐血、衄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汗若衄,其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吐血脈緊強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

上氣脈數者,死,謂損形故也。

上氣喘息低昂,其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必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可治,加利必死。

上氣注液,其脈虛寧伏匿者,生;堅強者,死。

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者,生;實而逆澀死。(《太素》云:寒氣在上,脈滿實何如?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矣。其形盡滿何如?曰:舉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滿而不應。如是者,順則生,逆則死。何謂順則生,逆則死?所謂順者,手足溫也;逆者,手足寒也)

病癉,脈實大,病久可治;脈弦小堅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脈數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

消渴,脈沉小者,生;實堅大者,死。

水病,脈洪大者,可治;微細,不可治。

水病脹閉,其脈浮大軟者,生;沉細虛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則死。

卒中惡咯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浮大疾快者,生。

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亦生。

瘡、腰脊強急、瘛瘲,皆不可治。

寒熱瘛瘲,其脈代絕者,死。

金瘡血出太多,其脈虛細者,生;數實大者,死。

金瘡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瘡出血一、二升,脈來大,二十日死。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者,其脈來大者,七日死,滑細者生。

從高頓僕,內有血,腹脹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人為百藥所中傷,脈澀而疾者,生;微細者,死;洪大而遲者,生(《千金》「遲」作「速」)。

人病甚而脈不調者,難治;脈洪大者,易瘥。

人內外俱虛,身體冷而汗出,微嘔而煩擾,手足厥逆,體不得安靜者,死。

脈實滿,手足寒,頭熱,春秋生,冬夏必死矣。

老人脈微,陽羸陰強者,生;脈大加息者,死;陰弱陽強,脈至而代,期月而死。

尺脈澀而堅,為血實氣虛也。其發病,腹痛逆滿,氣上行。此為婦人胞中絕傷,有惡血,久成結瘕,得病以冬時,黍穄赤而死。

尺脈細而微者,血氣俱不足;細而來有力者,是穀氣不充;病得節輒動,棗葉生而死。此病秋時得之。

左手寸口脈偏動,乍大乍小不齊,從寸至關,關至尺,三部之位,其脈動,各異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脈桃花落而死。

右手寸口,脈偏沉伏,乍小乍大,朝浮大,而暮沉伏。浮大即太過,上出魚際;沉伏即下,不至關中。往來無常,時復來者,榆葉枯落而死。

右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有頃更還,二十動一止,乍動乍疏,連連相因,因不與息數相應,其人雖食谷,猶不愈,蘩草生而死。

右手尺部脈,四十動而一止,止而復來,來逆如循張弓弦,絙絙然,如兩人共引一索,至立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