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 卷十二 (10)
卷十二 (10)
1. 防風當歸飲子
柴胡,人參,黃芩,防風,甘草,芍藥,大黃,當歸,滑石(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五錢,生薑三片,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柴胡、人參、黃芩、防風、甘草、芍藥、大黃、當歸、滑石這九味藥材,各取一兩,一起研磨成粗粉。每次取三到五錢的藥粉,加入三片生薑,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濾掉藥渣,溫熱服用,服用的時間沒有限制。
2. 白朮湯,治孕婦痢嘔吐血。
白朮,黃芩,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食前服。
白話文:
白朮湯,治療懷孕婦女拉肚子、嘔吐,甚至吐血的症狀。
藥方組成:白朮、黃芩、當歸(各取等量的份量)。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後,在吃飯前服用。
3. 兼治於外者
4. 桂苓湯·麻黃湯·升麻湯
(以上三方,在前汗法中附)
白話文:
這三種藥方(桂苓湯、麻黃湯、升麻湯),都在之前講述發汗方法的內容中提到過了。
5. 五積散
蒼朮(二兩四錢),桔梗(一兩四錢),枳殼(麩炒),陳皮(二味各六錢),白芷,川芎,當歸,甘草(炙),官桂(去粗皮),半夏(湯浸),茯苓(各三錢),麻黃(一錢,去節),厚朴,乾薑(各四錢)
上除官桂、枳殼別為末外,以慢火炒,令黃色,為末,與官桂等攪勻。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蔥白三寸,鹽、豉七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五積散
將蒼朮二兩四錢、桔梗一兩四錢、麩炒過的枳殼和陳皮各六錢、白芷、川芎、當歸、炙甘草、去粗皮的官桂、用湯浸過的半夏、茯苓各三錢,以及去掉節的麻黃一錢、厚朴、乾薑各四錢。
除了官桂和枳殼另外研磨成粉之外,其餘藥材用小火炒至黃色,再研磨成粉,然後與官桂、枳殼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蔥白三寸、鹽和豆豉各七粒,一起煎煮至剩七分。濾掉藥渣後溫服,不限時間。
6. 青衿散
治咽喉。
益元散加薄荷、青黛,生蜜丸如彈子大。噙化。
白話文:
治療喉嚨不適的藥方。
在益元散的基礎上,加入薄荷、青黛,再用生蜂蜜混合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7. 獨治於內者
8. 陷胸湯
大黃(二兩半),芒硝(一兩八錢半),甘遂(一字,另為末)
上以水三盞,先煮大黃至一盞,去滓,下芒硝,令沸,次下甘遂末,放溫服之。
白話文:
用三碗水,先煮大黃至剩下一碗,濾掉藥渣,再放入芒硝煮滾,最後加入甘遂粉末,放溫後服用。
9. 大黃丸
大黃,黑牽牛,枳殼,木通(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以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大黃、黑牽牛、枳殼、木通(以上各一兩)全部研磨成粉末,加水揉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10. 備急丸
巴豆(去皮油),大黃,乾薑(炮,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溫水下,不拘時服之。
白話文:
將巴豆(去除外皮和油脂)、大黃、乾薑(炮製過的,以上各取一兩),全部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溫開水送服,什麼時候服用都可以。
11. 枳殼丸
商枳殼(一兩,麩炒),牽牛頭末(四兩)
上為細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或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枳殼(一兩,用麩皮炒過),牽牛子末(四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和成丸,大小像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在吃飯前,用溫熱的酒或生薑湯送服。
12. 蓮殼散
治血崩。
棕皮(燒灰),蓮殼(燒灰存性,二味各半兩),香附(三兩,炒)
上為末。米飲調下三、四錢,食前。
白話文:
治療血崩。
將棕櫚皮燒成灰,蓮子殼也燒成灰(保留藥性),這兩種藥材各取半兩;香附取三兩,炒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四錢,用米湯調和後在飯前服用。
13. 木香檳榔丸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廣朮(燒),黃連(麩炒,以上各一兩),黃柏,大黃(各三兩),香附子(炒),牽牛(各四兩)
上為細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將木香、檳榔、青皮、陳皮、廣朮(燒過)、黃連(用麥麩炒過,以上各一兩),黃柏、大黃(各三兩),香附子(炒過)、牽牛子(各四兩),全部磨成細末,用水調和做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14. 導飲丸
青皮,陳皮,京三稜(炮),廣朮(炮),黃連,枳殼(麩炒,以上各一兩),大黃,黃柏(以上各三兩),香附子(炒),黑牽牛(以上各四兩)
上為細末,桐子大,用水丸。每服三、五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水吞服。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