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 卷十二 (7)
卷十二 (7)
1. 神助散
苦葶藶(二兩,炒),黑牽牛(三兩半,微炒,取頭末用之),澤瀉(二兩),豬苓(二兩,去皮),椒目(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入酒半盞,調藥三錢,絕早面東服之。
白話文:
將苦葶藶(炒過,約75克)、黑牽牛(稍微炒過,取最細的粉末,約131克)、澤瀉(約75克)、豬苓(去皮,約75克)、椒目(約19克),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三根蔥的蔥白,加入一杯米漿水,煎煮至半杯,再加入半杯酒,將藥粉三錢(約9克)調入,在清晨空腹面向東方服用。
2. 桂苓白朮丸
官桂,茯苓,半夏(以上各一兩),白朮,乾生薑(一分),橘皮(去白),澤瀉,黃連(各半兩),黃柏(二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食後服之。
白話文:
將官桂、茯苓、半夏(各一兩),白朮、乾生薑(各一分),橘皮(去掉白色內層)、澤瀉、黃連(各半兩),黃柏(二兩)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像小豆一樣。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用薑湯送服,在飯後服用。
3. 桂苓白朮散
官桂,茯苓,白朮(以上各半兩),甘草,澤瀉,石膏,寒水石(以上各一兩),滑石(二兩)
上為細末。熱湯調三錢,新水生薑湯亦可,食後服。
白話文:
將官桂、茯苓、白朮各取半兩,甘草、澤瀉、石膏、寒水石各取一兩,滑石取二兩,全部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藥末,用熱開水調勻服用,也可以用新煮好的生薑湯調服,在飯後服用。
4. 白朮調中湯
白朮,茯苓,橘皮(去白),澤瀉(以上各半兩),甘草(一兩),乾薑(炒),官桂,縮砂仁,藿香(以上各一分)
上為末。白湯化蜜少許,調下二錢,無時。煉蜜每兩作十丸,名曰白朮調中丸。
白話文:
將白朮、茯苓、橘皮(去除白色部分)、澤瀉(以上各取半兩),甘草(取一兩),乾薑(炒過)、肉桂、縮砂仁、藿香(以上各取一分),全部研磨成粉末。用溫開水加入少許蜂蜜調和,每次服用二錢粉末,不拘時間。或者將蜂蜜煉製後,每兩蜂蜜製作成十顆藥丸,稱為白朮調中丸。
5. 寧神散
治嗽。
御米殼(二兩,蜜炙),人參,苦葶藶(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入烏梅同煎三、五沸,去滓,稍熱服,食後。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寧神散,是治療咳嗽的。
藥材包含:炒過的米糠(用蜂蜜拌炒過,二兩)、人參(一兩)、苦葶藶(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烏梅一起煎煮三到五次沸騰後,濾掉藥渣,稍微溫熱時服用,在飯後服用。
6. 寧肺散
御米(蜜炒,去穰),甘草,乾薑,當歸,白礬,陳皮(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煎齏汁調三錢。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用薑汁調和後服用。
7. 人參補肺散
人參,麻黃(去節),白朮,防己,防風(各等份),桑白皮(倍加)
上銼㕮咀。以漿水一碗,煎至半,去滓,溫服,每用半兩,各稱過。
白話文:
將人參、去除莖節的麻黃、白朮、防己、防風,都取相同份量,再將桑白皮的份量加倍。
將上述藥材切碎或搗碎後,用一碗米漿水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每次服用半兩的藥材,每次都需個別秤重。
8. 白朮湯
白朮,甘草,當歸,陳皮,桔梗,枳殼(各等份)
上為粗末。水煎,去滓,溫服三、五錢。
白話文:
將白朮、甘草、當歸、陳皮、桔梗、枳殼,這六種藥材都取相同的份量,一起磨成粗末。加水煎煮後,濾掉藥渣,取溫熱的藥液服用,一次服用三到五錢。
9. 薏苡仁湯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薏苡仁(三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煎,入糯米為引,米軟為度,食後服之。
白話文:
將桔梗一兩、甘草二兩、薏苡仁三兩,切成約黃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加入糯米當作藥引,煮到米軟爛的程度即可,在飯後服用。
10. 益黃散
治小兒痢。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甘草(以上各半兩),丁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煎,食前服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痢疾的。
藥材包含: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甘草(以上各半兩)、丁香(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在飯前服用。
11. 香連丸
木香,訶子肉(麵炒),黃連(炒,以上各半兩),龍骨(二錢)
上為細末,飯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湯下。
白話文:
將木香、訶子肉(用麵粉炒過)、黃連(炒過),以上三種藥材各取半兩,再加上龍骨二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飯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12. 火門
13. 涼膈散
大黃(一兩),連翹(四兩),甘草,黃芩,薄荷,朴硝,山梔(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入蜜竹葉煎三、五沸,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將大黃(一兩)、連翹(四兩)、甘草、黃芩、薄荷、芒硝、山梔子(以上各一兩)這些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一碗水,加入蜂蜜和竹葉一起煎煮三到五次沸騰,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沒有限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