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

《儒門事親》~ 卷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4)

1. 濕門

凡男子、婦人,病水濕瀉注不止,因服豆蔻、烏梅、薑、附酸熱之劑,《經》曰:陽氣耗減於內,陰精損削於外,三焦閉塞,水道不行。水滿皮膚,身體痞腫,面黃腹大,小便赤色,兩足按之,陷而不起。《內經》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可用獨聖散吐之。如時月涼寒,宜於燠室不透風處,用火一盆,借火力出汗;次以導水、禹功,量病人虛實,瀉十餘行,濕去腫減則愈矣。是汗、下、吐三法俱行。

三法行畢,臟腑空虛,先宜以淡漿粥,養胃腸三、兩日;次服五苓、益元同煎,或燈心湯調下亦可。如大勢未盡,更服神功散,可以流濕潤燥,分陰陽,利水道。既平之後,宜大將息。慎忌油、鹽、酒、果、房室等事三年,則不復作矣。

凡上喘中滿,酸心腹脹,時時作聲,痞氣上下不能宣暢,叔和云:氣壅三焦不得昌是也。可用獨聖散吐之;次用導水禹功散,輕瀉三、四行,使上下無礙,氣血宣通,並無壅滯;後服平胃散、五苓散、益元、甘露散,分陰陽,利水道之藥則愈矣。

凡老人久病,大便澀滯不通者,可用神功丸、麻仁丸,時時服葵羹、菠菜,自然通利也。

凡三消者,《內經》所謂肺消渴等,可取生藕汁服則愈。

白話文:

凡是男子、婦女,因為水濕病導致腹瀉不止,是因為服用了豆蔻、烏梅、薑、附子等酸熱的藥物。《黃帝內經》說:陽氣在體內被消耗減少,陰精在體外被損耗削弱,導致三焦不通暢,水道運行失常。水液積聚在皮膚,身體浮腫,臉色發黃、肚子脹大,小便呈現紅色,按壓雙腳,會凹陷下去而且無法馬上恢復。《黃帝內經》說:各種濕邪導致的腫脹滿悶,都屬於脾胃的問題。可以用獨聖散來催吐。如果天氣寒冷,適合在溫暖不透風的房間裡,用一盆火,藉助火力來發汗;接著使用導水、禹功散這類的藥物,依照病人身體的虛弱程度,瀉下十幾次,濕氣去除、腫脹消退就會痊癒了。這就是汗法、瀉法、吐法三種方法都使用。

三種方法都使用完後,臟腑會比較虛弱,先用稀粥來調養胃腸三、兩天;接著服用五苓散、益元散一起煎煮,或是用燈心湯調服也可以。如果病情還沒完全好,再服用神功散,可以幫助濕氣流通、滋潤乾燥、調和陰陽、疏通水道。痊癒後,應該好好休養。要謹慎忌吃油膩、鹹味、酒、水果、性生活等事情三年,就不會再復發了。

凡是出現氣喘、胸腹脹滿、胃酸過多、腹部脹氣,常常發出聲音,胸悶氣堵上下不通暢,就像王叔和說的:氣滯在三焦無法暢通。也可以用獨聖散來催吐;接著使用導水、禹功散,稍微瀉下三、四次,讓上下通暢,氣血流通,不再有壅塞;之後服用平胃散、五苓散、益元散、甘露散等調和陰陽、疏通水道的藥物就會痊癒了。

凡是年紀大的老人,如果長期生病,大便乾澀不通暢,可以使用神功丸、麻仁丸,常常吃葵菜羹、菠菜,自然就會通暢了。

凡是患有三消病症的,像是《黃帝內經》所說的肺消渴等病,可以取用生藕汁來服用就會痊癒。

2. 寒門

《經》曰:寒瘍流水,俗呼為凍瘡。因冬月行於冰雪中而得此證。或經年不愈者,用坡野中淨土曬乾,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餅子,如大觀錢厚薄,量瘡口大小貼之,以火艾加於餅上灸之,不計壯數,以泥干為度,去幹餅子,再換濕餅,灸,不問多少,直至瘡痂覺痛癢,是瘡活也。然後口含漿水洗漬,用雞翎一十二莖,縛作刷子,於瘡上洗刷淨。

以此洗刷,不致肌肉損傷也。以軟帛拭乾。次用木香檳榔散敷之。如夏月醫之更妙。

白話文:

《內經》說:寒冷引起的皮膚潰瘍會流出液體,民間俗稱凍瘡。這是因為冬天在冰雪中行走而得到的病症。有些人會經年不癒,可以用田野中乾淨的泥土曬乾,再將大蒜搗成泥狀,捏成餅狀,像大錢一樣厚薄,依照瘡口大小貼在患處,在餅上用艾草施灸,次數不限,以泥土乾燥為標準,拿掉乾餅,再換上濕餅,繼續灸,次數不限,直到瘡痂感到疼痛搔癢,就表示瘡活了。然後口含米漿水沖洗,用十二根雞毛紮成刷子,在瘡上洗刷乾淨。

這樣清洗刷洗,不會傷到肌肉。用柔軟的布擦乾。接著敷上木香檳榔散。如果夏天治療效果會更好。

3. 內傷

凡一切冷食不消,宿食不散,亦類傷寒,身熱、惡寒戰慄、頭痛、腰脊強。不可用雙解散,止可導飲丸、木香檳榔丸五、六十丸,量虛實加減,利五、七行,所傷冷物宿酒推盡,頭痛病自愈矣。次以五苓散,生薑、棗煎,用長流水煎取五、六錢。不可服酒症丸、進食丸,此藥皆犯巴豆,有大毒故也。

凡膏粱之人,起居閒逸,奉養過度,酒食所傷,以致中脘留飲,惡悶、痞滿、醋心,可服木香導飲丸治之。若田野芻蕘之人,食疏衣薄,動作勞役,若酒食所傷,心腹滿悶、醋心、時時吐酸水,可用進食丸,以其勝毒也。病甚者,每月瀉三、五次。

凡一切沉積,或有水不能食,使頭目昏眩,不能清利,可茶調散吐之;次服七宣丸、木香檳榔丸。

凡人咳嗽一聲,或作悲笑啼泣,抬舁重物,忽然腰痛氣刺,不能轉側,或不能出氣者,可用不臥散嚏之,汗出痛止。

白話文:

所有因為吃冷食導致消化不良、或舊食物積滯不散的情況,都類似於外感風寒,會出現身體發熱、怕冷發抖、頭痛、腰背僵硬等症狀。這時不能用雙解散這類藥物,只能用導飲丸或木香檳榔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並根據個人體質的虛弱或強壯情況調整劑量,讓腸胃排泄五到七次,把吃進去的冷食或宿醉都清除乾淨,頭痛自然就會痊癒。之後再服用五苓散,用生薑、紅棗和流動的水一起煎煮,取五、六錢服用。絕對不能服用酒症丸或進食丸,因為這些藥都含有巴豆,有劇毒。

對於那些生活富裕、平時過於安逸、飲食過度的人來說,如果因為吃喝過多而導致胃部積水、感到噁心、胸悶、胃脹、反酸,可以服用木香導飲丸來治療。但對於那些從事農耕、砍柴等勞力工作、飲食簡單的人,如果因為吃喝過多而導致心腹脹滿、反酸、時常吐酸水,就可以服用進食丸,因為它能解毒。病情嚴重的,可以每個月瀉下三到五次。

所有因體內積聚而導致的症狀,例如有水腫導致無法進食、頭暈目眩、精神不清,可以服用茶調散催吐;之後再服用七宣丸或木香檳榔丸。

如果有人因為咳嗽一聲、或者悲傷哭泣、或搬抬重物時,突然感到腰痛如針刺、無法轉動身體、甚至呼吸困難,可以使用不臥散來引發噴嚏,出了汗疼痛就會停止。

4. 外傷治法

凡一切刀器所傷,用風化石灰一斤,龍骨四兩,二味為細末,先於端四日,採下刺薊菜,於端午日五更合搗,和成糰子,中間穿眼,懸於背陰處,陰乾,搗羅為末,於瘡上摻貼。亦得裡外臁瘡,並諸雜瘡皆效。

凡犬咬蛇傷,不可便貼膏藥及生肌散之類。《內經》云:先治內而後治外可也。先當用導水丸、禹功散之類。可瀉驚恐不散、毒氣。或瀉十餘行,即時痛減腫消,然後可用膏藥生肌散之類,敷之則愈矣。

凡一切蟲獸所傷及背瘡腫毒,杖瘡焮發,或透入里,可服木香檳榔丸七、八十丸,或至百餘丸,生薑湯下五、七行,量虛實加減用之。《經》曰:先治內而後治外是也。

凡落馬墜井,因而打撲,便生心恙,是痰涎散於上也。《內經》曰:所謂因氣動而病生於外。宜三聖散,空心服之。如本人虛弱瘦瘁,可用聖獨散吐之;後服安魄之藥,如定志丸之類,牛黃、人參、硃砂之屬。

白話文:

所有刀劍利器造成的傷口,可以使用風化石灰一斤、龍骨四兩,將這兩味藥材磨成細末。在端午節前四天,採摘下刺薊菜,在端午節當天清晨,將刺薊菜和藥末一起搗爛,揉成團狀,中間穿個孔,然後懸掛在陰涼處陰乾。陰乾後再搗成粉末,撒在傷口上。這個藥粉對於內外臁瘡以及各種雜瘡都有療效。

凡是被狗咬傷或被蛇咬傷,不可以馬上貼膏藥或使用生肌散之類的藥物。《內經》說:應該先治療體內,再治療體表。首先應該服用導水丸、禹功散之類的藥物,可以排除驚嚇導致的不安和體內的毒氣。如果瀉下十幾次,疼痛就會立刻減輕,腫脹也會消退,然後才能使用膏藥、生肌散之類的藥物敷在傷口上,這樣才能痊癒。

凡是被蟲獸咬傷,或是背部生瘡腫毒、棍棒造成的傷口紅腫發熱,甚至深入體內,可以服用木香檳榔丸七、八十丸,甚至一百多丸,用生薑湯送服,使之瀉下五、七次,根據身體的虛弱程度調整用量。《經》說:應該先治療體內,再治療體表。

凡是從馬上摔下來或從井裡跌落,因此造成跌打損傷,就會產生心神不寧的狀況,這是因為痰涎散布在上面的緣故。《內經》說:這就是所謂的因為氣機紊亂而導致疾病發生在體表。應該服用三聖散,在空腹時服用。如果病人身體虛弱消瘦,可以使用聖獨散來催吐;之後再服用安定心神的藥物,例如定志丸之類的,成分包括牛黃、人參、硃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