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 卷十一 (2)
卷十一 (2)
1. 論火熱二門
凡傷寒、中風、溫疫、時氣、冒暑,感四時不正之氣。若邪毒之氣,人或感之,始於巨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前三日在於表陽也,後三日在於里陰也。《內經·熱論》,通謂之傷寒。熱病者,言一身之熱氣也;傷寒者,外感於寒邪也。夫傷寒之寒熱者,惡寒為表熱里和,故惡寒脈浮大也;發熱為裡熱表和,故發熱脈滑實也。
可以吐法而解之,用拔雪湯主之。生薑、蔥白、豆豉同煎葶藶苦酒湯,上而越之。若病人脈沉實者,或不大便,喘滿詀語,不必拘日數,急攻於裡,可用通解丸;胃中渴燥者,大承氣湯下之。慎不可用銀粉、巴豆粉霜、杏仁、芫花熱性之藥,用之必致危殆。仲景云:調理傷寒者,皆在汗、下之理。
白話文:
當人受到寒邪、中風、溫疫、時氣、暑氣等四時不正之氣侵襲,邪毒之氣會從巨陽開始入侵,兩天後進入陽明,三天後進入少陽。前三天在表陽,後三天在里陰,這些疾病統稱為傷寒。熱病指的是全身發熱,傷寒指的是外感寒邪。傷寒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畏寒是表熱裡寒,所以畏寒的時候脈象浮大;發熱是裡熱表寒,所以發熱的時候脈象滑實。可以用吐法治療,可用拔雪湯為主藥,搭配生薑、蔥白、豆豉煎成葶藶苦酒湯,讓病邪從上而下排出。如果病人脈象沉實,或便秘,呼吸急促,言語不清,不必拘泥於病程,要迅速攻入里,可用通解丸;如果胃中口渴乾燥,可用大承氣湯瀉下。切忌使用銀粉、巴豆粉霜、杏仁、芫花等熱性藥物,否則必致危險。仲景說:治療傷寒的关键在于發汗和瀉下。
當明表裡,無不愈矣!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深可慎之。汗、下之後,切宜慎口,可服淡粥而養之,不然,其病復作。
又論傷寒七八日,潮熱腹滿,發黃有斑者,何臟使然?《內經》云: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手少陰心經,此四經受病也,仲景云,兩寸口脈俱浮滑,胸中有痰攻上者,可用瓜蒂散吐之;吐後,隨證調治處藥。發黃之證,皆因陽明中風,太陽中濕,瘀血與宿谷相摶,令人發黃。
煎梔子茵陳蒿湯,調加減五苓散服之後,利小便快者,如皂角色汁,此為效矣。發斑者,心經受熱,故有此證。詳斑輕重用藥之理:輕者斑紅,可用越桃飲子;重者斑紫,毒氣胃中盛也,大青四物湯、元參升麻湯主之。潮熱腹滿者,謂邪熱在胃中也,可以盪滌邪熱,流濕潤燥,宜急治之。
白話文:
只要能夠清楚辨別表裡症狀,任何病症都能痊癒。但是治療疾病,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定要謹慎小心。出汗或瀉下之後,更要注意飲食,可以喝些稀粥來補充營養,否則很容易復發。
針對傷寒病發七八天,出現潮熱、腹脹、發黃、有斑點的症狀,究竟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呢?《內經》指出,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手少陰心經,這四條經脈都可能受病影響。仲景也說,如果兩寸脈搏都浮滑,胸口有痰往上湧,可以服用瓜蒂散來催吐;吐完之後,再根據病症調整用藥。發黃的症狀,都是因為陽明經中風邪,太陽經中濕邪,瘀血與積食相互糾纏,導致身體發黃。
可以用梔子茵陳蒿湯煎服,之後再配合加減五苓散,如果小便順暢,顏色像肥皂水一樣,就代表藥物有效。發斑點的症狀,是心經受熱引起的,根據斑點的輕重程度來用藥:斑點顏色偏紅,可以使用越桃飲;斑點顏色偏紫,代表毒氣在胃中積聚,可以用大青四物湯或元參升麻湯治療。潮熱腹脹,表示邪熱在胃中,應該盡快治療,清除邪熱、流通濕氣、滋潤乾燥。
雜病寸口脈沉實者,亦在胸中。有啟玄子注云:上盈不愈者,吐而奪之,此病乃瘳矣。斑黑者,危而難治也。黃病血病,問其小便利與不利也,驗又有頭痛數日不止者,此乃六陽受病也。手之三陽,從手走至於頭;足之三陽,從上走至於下。蓋六陽之聚會也。久痛不愈者,令人喪目,以胸膈亦有宿痰故也。
先以羌活散湧之,以川芎石膏散、白虎湯,選而服之則愈矣。
又一法:治頭痛不愈者,可煎連須蔥白豆豉湯,多服之,後吐為效;吐後,可服川芎薄荷湯,辛涼之劑,清上之藥,疏風丸散之類。仲景云:傷寒頭痛,脈寸口急而頭痛是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患了各種雜病,並且脈象在寸關尺三部中,摸起來沉實,代表病症可能在胸腔內。古書中記載,如果病症向上發展,久治不愈,可以採用催吐的方法,將病氣逼出來,病就能好了。但如果舌苔上出現黑色斑點,情況就十分危急,難以治療。對於黃疸病和血症,要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如果患者連續頭痛好幾天,這是六陽經脈受到病邪侵襲的徵兆。手的三陽經脈,從手部向上延伸至頭部;腳的三陽經脈,從頭部向下延伸至腳部。這六陽經脈匯聚於頭部,所以頭痛是六陽經脈受病的典型表現。如果疼痛久治不愈,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因為胸膈部位可能積聚了痰濕。可以先服用羌活散促進痰濕排出,之後再根據病情服用川芎石膏散或白虎湯,這樣就能痊癒。另外,也可以用連須蔥白和豆豉煎湯,多喝一些,直到吐出來,之後再服用川芎薄荷湯,以及疏風丸等辛涼解表藥物,可以有效治療頭痛。傷寒引起的頭痛,脈象在寸關尺三部中,摸起來會急促,這也是頭痛的典型症狀。
凡男子有病,面黃身熱,肌瘦,寒熱往來如瘧狀,更加涎嗽不止,或喘滿,面目浮腫者,或身體俱熱,或有自汗。《內經》云:病名傷寒夾勞之證也。治之奈何?病在上者,其高者因而越之。可用防己散吐之;吐後,初用通解丸一服;次服人參黃耆散、便血、加減小柴胡湯,擇而用之。《內經》謂:男女之證,皆同類,用其治法也。依此調治,無不取效矣。
凡人病心胸痞悶,不欲飲食,身體壯熱,口燥舌乾,大小便不利。有一工治之,說下元虛冷,便投暖藥十數服,其病不愈。又一醫所論與前亦同,又投暖藥五、七日,其證轉加困弱。請余治之。診脈而說曰:審問日數、飲食、大小便何似?小便赤色,大便黑色。便言傷寒瘀血之證,初用大黃芍藥湯二劑,次服犀角地黃湯二服,後用通經丸一服,換過大便黃色,以為效驗。此藥服十餘服,方可病瘥矣。
白話文:
男子若出現面色發黃、身體發熱、肌肉消瘦、寒熱交替如同瘧疾、伴隨唾液過多咳嗽不止,或呼吸困難、面部浮腫,或全身發熱,或自汗等症狀,古籍《內經》稱之為傷寒夾勞。治療方法依症狀而定:若病在上焦,可以用防己散吐出病邪,之後服用通解丸,接著根據情況選擇服用人參黃耆散、便血、加減小柴胡湯等藥物。古代醫書記載男女病症相類似,治療方法也大致相同。按照這些方法調治,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若患者出現心胸鬱悶、食慾不振、身體發熱、口乾舌燥、大小便不暢等症狀,有的醫生認為是下元虛冷,便一味使用溫熱藥物,但患者病情沒有好轉。另有醫生也同樣認為是下元虛冷,連續使用溫熱藥物五到七天,反而病情加重,虛弱不堪。我診脈後詢問患者病程、飲食、大小便情況,發現小便顏色發紅,大便顏色發黑,判斷是傷寒瘀血所致。因此先用大黃芍藥湯兩劑,之後服用犀角地黃湯兩劑,最後用通經丸一劑,患者大便顏色轉為黃色,效果明顯。這幾種藥物連續服用十多劑,就能痊癒。
凡男子婦人,所顯證候,皮膚髮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兼有頭痛頰赤,心忪,唇乾舌燥,日晡潮熱,夜有盜汗,涕唾稠黏,胸膈不利,或時喘嗽,五心煩熱,睡臥不安,飲食減少,多思水漿,經脈不通,病名曰何病?《奇病論》曰:女子不月,血滯之病也;男子腎虛,精不足也。凡治此證,降心火、益腎水,此之謂也。
可先用通解丸,瀉三、二行,次服當歸飲子,又用加減五苓散、木香三稜丸、人參黃耆散、犀角散之類,詳其虛實,選而用之。若咯膿咯血,大小便血,但亡血者,不可宣吐,勿服酸辛熱物姜附之類藥,不可不戒慎也。若犯諸亡血之證者,不可發汗,不可溫補。脾胃之藥若服之,雖進飲食,不生肌肉,此病轉加危篤,乃成虛勞之病也。
白話文:
無論男女,若出現皮膚發熱、肌肉消瘦、四肢無力,伴隨頭痛、臉頰發紅、心慌、嘴唇乾裂、舌頭乾燥、下午發熱、晚上盜汗、鼻涕和唾液黏稠、胸悶、偶爾咳嗽、五心煩熱、睡不好、食慾不振、經常想喝水等症狀,就叫做虛勞。根據《奇病論》,女子是因經血不通、血瘀積滯,男子則是腎虛精氣不足造成的。治療這個病症,需要降心火、補腎水。可以用通解丸先瀉掉幾次,再服用當歸飲,之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減五苓散、木香三稜丸、人參黃耆散、犀角散等藥物。如果出現咯血、吐膿、大小便出血等症狀,就不要催吐,也不要吃辛辣、溫熱的藥物,比如生薑、附子等。如果出現失血的症狀,就不要發汗,也不要溫補。服用健脾胃的藥物,就算吃飯,也無法長肉,反而會加重病情,最終發展成嚴重的虛勞。
凡醫人不明發表攻裡,亂投湯劑,有誤性命。更大忌夏月燔灸中脘、臍下、關元、氣海背俞、三里等。燔灸千百壯者,全無一效,使病者反受其殃,豈不痛哉?虛勞之疾,私嗜肉、食、面、辛酸之物,不可食之。但可食者,謹按神農食療而與之。菠稜葵菜、冰水清涼之物,不可禁也。
且圖寒涼滑利腸胃,使氣血並無壅礙燥澀。《經》曰: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若不忌慎,致令病人胃口閉澀,則形體漸瘦,此乃死之由也。諸勞皆仿此。但諸人咯膿血、衄血、大小便血者,可服三黃丸、黃連解毒丸、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大黃、芍藥、犀角地黃湯,大作劑料,時時呷之。《內經》曰:所謂邪熱傷於肝心之病,依此調治,萬舉萬全矣。
白話文:
醫生如果不懂得区分表里症状,胡乱开药,会导致病人丧命。尤其忌讳在夏天用灸法治疗中脘、脐下、关元、气海背俞、三里等穴位。灸法灸上千百壮,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会加重病人的病情,实在令人痛心。虚劳病人私自贪食肉、食、面、辛酸等食物,不可食用。只能食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可以食用的食物。菠萝葵菜、冰水等清凉的食物,不可禁止。
应该注重清热凉血,使肠胃通畅,气血畅通无阻,不燥涩。经书中说:“谷物进入胃中,经脉才能运行;水进入经脉,才能形成血液。”如果病人不忌口,导致胃口闭塞,身体就会逐渐消瘦,这就是死亡的征兆。其他劳损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但是病人咯血、鼻出血、大小便出血的,可以服用三黄丸、黄连解毒丸、凉膈散,并加入桔梗、当归、大黄、芍药、犀角、地黄汤,做成汤剂,随时服用。内经中说:“邪热伤及肝心所引起的疾病,应该遵循这个方法治疗,必能药到病除。”
凡人年四十以上,日久多言,以致虛損,面色黧黑,飲食無味,心胸痞悶,四肢倦怠,肌體餘熱,大小便不利,治之奈何?《內經》曰:不可熱補之。夫男子腎虛,水不足也,凡補虛之劑,多用烏、附、天雄之類,豈知腎惡燥也!女子陰虛,血不足也。凡補虛多以陽劑,是以知陽勝而陰虧也。
不可用性熱之藥補之,空心可服加減八物丸、當歸飲子、減桂五苓散。煩渴,加益元,名曰淡滲散。更服通解丸,顯仁丸亦可服之,大有神效。
凡人有臟毒下血,何謂也?《生氣通天論》曰:邪熱傷肝,因而大飽,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故膿血者,血隨熱行,參差入於腸胃之間,乃成瀉血也。若身體壯熱,則為難治;身涼者,可治也。可先調中消血,蕩除積血,瀉之三、二行;瀉後,服芍藥柏皮丸、黃連解毒湯、五苓散、益元散各停,新汲水調下五、七錢。甚者取地黃汁半盞,服之則愈矣。
白話文:
一般人到了四十歲以上,如果長時間說話過多,就會導致虛損,出現面色黯黑、食慾不振、胸悶、四肢疲倦、身體發熱、大小便不順暢等症狀,該怎麼治療呢?《內經》說:不能用溫熱的藥物來補益。因為男性腎虛,是水不足,大多數補虛的藥物都使用烏、附、天雄等藥材,卻不知道腎臟害怕燥熱。女性陰虛,是血不足,許多補虛的藥物都是陽性的,由此可見陽氣過盛就會導致陰氣虧虛。
不可使用性熱的藥物來補益,空腹可以服用加減八物丸、當歸飲子、減桂五苓散。如果有煩渴的症狀,可以加上益元散,叫做淡滲散。也可以服用通解丸、顯仁丸,效果十分顯著。
一般人如果有臟毒下血,這是怎麼回事呢?《生氣通天論》說:邪熱傷肝,又吃得過飽,筋脈受損,腸道潰爛形成痔瘡。所以膿血是血液隨著熱氣流動,混雜進入腸胃之間,就形成了瀉血。如果身體發熱,就難以治療;如果身體涼,就可以治療。可以先調和脾胃、消血,清除積血,瀉血三、二行;瀉血後,服用芍藥柏皮丸、黃連解毒湯、五苓散、益元散各停,用新汲取的水調服五、七錢。嚴重者服用地黃汁半盞,服用後就會痊癒了。
凡下利膿血,腹痛不止者,何也?諸痛癢皆屬於心火也。可用通解丸加減瀉之,量其虛實用之;次用消濕散加生薑、大棗、芍藥服之;瀉訖,又用新水調五苓散服之。又一法,煎燈心湯,調下益元散五、七錢。此病大忌油膩腥葷熱物。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拉肚子,並且排泄出膿血,肚子又痛得不停,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各種疼痛和瘙癢都屬於心火旺盛的表現。可以用通解丸加減藥物來瀉火,根據患者虛實情況調整用量;接著可以服用消濕散加生薑、大棗、芍藥;瀉火之後,再用清水調服五苓散。另外,也可以煎煮燈心湯,加入五到七錢的益元散服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病症要忌食油膩腥葷和熱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