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

《儒門事親》~ 卷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

1. 小滿巳上三之氣

三之氣為病,多發熱,皆傳足經者多矣。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太陽者,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陽明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少陽者,胸脅痛、耳聾、口苦、寒熱往來而嘔。此三陽屬熱。太陰者,腹滿、咽乾、手足自溫、自利不渴,或腹滿時痛;少陰者,故口燥舌乾而渴;厥陰者,腹滿囊縮、喘熱悶亂、四肢厥冷、爪甲青色。三之氣病,宜以清涼,上溫下養,不宜用巴豆丸下之。

2. 大暑未上四之氣

四之氣為病,多發暑氣、頭痛、身熱、發渴。不宜作熱病治,宜以白虎湯。得此病不傳染,次發脾泄、胃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霍亂吐瀉、下痢及赤白相雜、水穀不分消、腸鳴切痛、面浮足腫、目黃口乾、脹滿氣痞、手足無力。小兒亦如此。四之氣病,宜滲泄,五苓散之類也。

3. 秋分酉上五之氣

五之氣為病,多發喘息、嘔逆、咳嗽及婦人寒熱往來、㾬瘧、痹痔、消渴、中滿、小兒斑癮瘡疱。五之氣病,宜以大、小柴胡湯,宜解治表裡之類。

4. 小雪亥上終之氣

終之氣為病,多發風痰、風寒濕痹四肢。秋收多,冬水復旺,水濕相搏,肺氣又衰。冬寒甚,故發則收,則痿厥弱,無以運用,水液澄清冷,大寒之疾。積滯、瘕塊、寒疝、血瘕,凡氣之疾。終之氣病,宜破積發汗之類。

5. 肝之經足厥陰風乙木

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為此諸病。

6. 膽之經足少陽風甲木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內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

7. 心之經手少陰暑丁火

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

8. 小腸經手太陽暑丙火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為此諸病。

9. 脾之經足太陰濕己土

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為此諸病。

10. 胃之經足陽明濕戊土

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衝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

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

11. 心包絡手厥陰為母血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

12. 三焦經手少陽為父氣

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

13. 大腸經手陽明燥庚金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為此諸病。

14. 肺之經手太陰燥辛金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

15. 腎之經足少陰寒癸水

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嗌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為此諸病。

16. 膀胱經足太陽寒壬水

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踹腳皆痛,小指不用,為此諸病。

風治法: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甘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防風通聖散天麻散防風湯,祛風湯,小續命湯消風散排風湯

暑治法: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白虎湯桂苓湯玉壺丸碧玉散玉露散石膏湯

濕治法: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鹹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朮木香散,桂苓,白朮丸五苓散,葶藶,木香散益元散神助散

火治法:火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涼膈散解毒丸神功丸八正散調胃散,大小承氣湯

燥治法: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辛潤之,以苦下之。

神功丸,麻仁丸脾約丸潤體丸潤腸丸四生丸葶藶散

寒治法: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堅之。

姜附湯,四逆湯二薑湯朮附湯,大戊己丸附子理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