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

《儒門事親》~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撮要圖

外有風寒暑濕,屬天之四令,無形也。

內有飢飽勞逸,屬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氣動而內有所成者,謂積聚、癥瘕、瘤氣、癭起、結核、狂瞀、癲癇。疏曰:癥,堅也,積也;瘕,氣血也。

二者,始因氣動而外有所成者,謂癰腫、瘡瘍、疥癬、疽痔、掉瘈、浮腫、目赤、熛痓,胕腫、痛癢之類是也。

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內者,謂留飲、癖食、飢飽、勞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是也。

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外者,謂瘴氣、賊魅、蟲蛇、蠱毒、伏屍、鬼擊、沖搏、墜墮、風、寒、暑、濕、斫、射、割刺之類是也。

2. 風木鬱之病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四肢、兩脅、咽膈不通,飲食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僵仆,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3. 暑火鬱之病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肋、胸背、首面、四肢䐜膹臚脹,瘍痱嘔逆,瘛瘲,骨痛節疼,及有動泄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惱,善暴死也。

4. 濕土鬱之病

故民病心腹脹,腹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䐜,嘔逆霍亂,飲發注下,肘腫身重,脾熱之生也。

5. 燥金鬱之病

故民病咳逆,心腹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

6. 寒水鬱之病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痞堅腹滿,陰乘陽故也。

7. 初之氣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陰風木之位,陽用事而氣微。故曰:少陽得甲子,元頭常准,以大寒交初之氣,分以六周,甲子以應六氣,下傲一月。正月、二月少陽,三陰三陽亦同。

8. 二之氣

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之位。陽氣清明之間,又陽明之位。

9. 三之氣

小滿至大暑,少陽相火之位。陽氣發,萬物俱成,故亦云太陽旺。其脈洪大而長,天氣並萬物,人脈盛衰。造物造化亦同。

10. 四之氣

大暑至秋分,太陰濕土之位。天氣吉感,夏後陰已用事,故曰:太陰旺。此三陰三陽,與天氣標本陰陽異矣。脈緩大而長。燥金旺,緊細短澀。以萬物乾燥,明可見矣。

11. 五之氣

秋分至小雪,陽明燥金之位。氣衰陰盛,故云金氣旺,其脈細而微。

12. 終之氣

小雪至大寒,太陽寒水之位。陰極而盡,天氣所收,故曰:厥陰旺。厥者,盡也。

13. 風木肝酸達針

與膽為表裡,東方木也,色青,外應目,主治血。芍藥味酸微寒,澤瀉鹹平,烏梅酸熱。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木主動。治法曰:達者,吐也。其高者,因而越之。可刺大敦,灸亦同。

14. 暑火心苦發汗

與小腸為表裡,南方火色,外應舌,主血運諸經。大黃苦寒,木香苦溫,黃連苦涼,沒藥苦熱。

諸痛癢瘡瘍,皆屬於心火。治法曰:熱者汗之,令其疏散也。可刺少衝,灸之亦同。

15. 濕土脾甘奪針

與胃為表裡,中央土也,色黃應唇,主肌肉,應四時。蜜甘涼,甘草甘平。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土。治法曰:奪者,瀉也。分陰陽,利水道。可刺隱白,灸亦同。

16. 燥金肺辛清針

與大腸為表裡,西方金也,色白,外應皮毛、鼻,亦行氣。乾薑辛熱,生薑辛溫,薄荷辛涼。

諸氣膹郁,皆屬於肺金。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表。可刺少商,灸亦同。

17. 寒水腎咸折針

與膀胱為表裡,北方水也,色黑,外應耳,主骨髓。牡蠣鹹寒,水蛭鹹寒。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水。治法曰:折之,謂抑之,制其沖逆。可刺湧泉,灸亦同。

18. 大寒子上初之氣

初之氣為病,多發咳嗽、風痰、風厥、涎潮痹塞、口喎、半身不遂、失音、風癲、風中、婦人胸中留飲、兩臍腹微痛、嘔逆噁心、旋運驚悸、狂惕、心風、搐搦、顫掉。初之氣病,宜以瓜蒂散吐之,在下泄之。

19. 春分上脾二之氣

二之氣為病,多發風溫、風熱。經曰:風傷於陽,濕傷於陰。微頭痛身熱,發作風溫之候。風傷於衛氣也,濕傷於脾氣也。是以風溫為病,陰陽俱自浮,汗出,身重,多眠,鼻息,語言難出。此以上二證,不宜下。若與巴豆大毒丸藥,熱證並生,重者必死。二之氣病,宜以桂枝麻黃湯,發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