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
1. 卷十
2. 撮要圖
外有風寒暑濕,屬天之四令,無形也。
內有飢飽勞逸,屬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氣動而內有所成者,謂積聚、癥瘕、瘤氣、癭起、結核、狂瞀、癲癇。疏曰:癥,堅也,積也;瘕,氣血也。
二者,始因氣動而外有所成者,謂癰腫、瘡瘍、疥癬、疽痔、掉瘈、浮腫、目赤、熛痓,胕腫、痛癢之類是也。
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內者,謂留飲、癖食、飢飽、勞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是也。
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外者,謂瘴氣、賊魅、蟲蛇、蠱毒、伏屍、鬼擊、沖搏、墜墮、風、寒、暑、濕、斫、射、割刺之類是也。
白話文:
外在有風、寒、暑、濕這些,屬於大自然的四季變化,是無形的影響。
內在有飢餓、飽脹、勞累、安逸這些,也屬於大自然的四季變化,是有形的影響。
第一種,是因為氣的運行失調而導致體內產生的疾病,像是積聚、癥瘕、瘤氣、癭、結核、狂躁昏亂、癲癇。註解說:癥,是堅硬的腫塊,是積聚而成;瘕,是氣血不順所致。
第二種,是因為氣的運行失調而導致體外產生的疾病,像是癰腫、瘡瘍、疥癬、疽痔、掉瘈(抽搐)、浮腫、眼睛紅腫、熛痓(高熱抽搐)、胕腫(足踝腫)、痛癢等。
第三種,不是因為氣的運行失調,而是因為身體內部本身問題產生的疾病,像是停留在體內的痰飲、飲食偏嗜、飢餓或過飽、過勞損傷、宿食不化、霍亂、悲傷、恐懼、喜悅、憤怒、思念、憂愁鬱結等等。
第四種,不是因為氣的運行失調,而是因為外部環境因素所產生的疾病,像是瘴氣、鬼魅邪祟、蟲蛇咬傷、蠱毒、傳染病、被鬼神沖擊、意外撞擊、跌倒墜落、風寒暑濕侵襲、刀砍、箭射、割傷刺傷等等。
3. 風木鬱之病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四肢、兩脅、咽膈不通,飲食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僵仆,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白話文:
所以人民會有的病症是胃部、心口一帶感到疼痛,四肢、兩側肋骨、喉嚨和胸膈之間覺得不通暢,吃不下東西。嚴重的話,會耳鳴、頭暈目眩,眼睛看不清人,容易僵硬跌倒,筋骨變得僵硬無法活動,突然昏倒而失去知覺。
4. 暑火鬱之病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肋、胸背、首面、四肢䐜膹臚脹,瘍痱嘔逆,瘛瘲,骨痛節疼,及有動泄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惱,善暴死也。
白話文:
所以人們會出現氣虛、瘡瘍、癰腫等皮膚問題,脅肋、胸背、頭面、四肢等部位感覺脹痛,皮膚癢、噁心嘔吐、抽搐、骨頭關節疼痛,還會拉肚子、發熱像瘧疾、肚子突然疼痛、出血、精液減少、眼睛紅、心煩熱,嚴重時會昏迷、煩躁不安,甚至猝死。
5. 濕土鬱之病
故民病心腹脹,腹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䐜,嘔逆霍亂,飲發注下,肘腫身重,脾熱之生也。
白話文:
所以,人們會生病,感到心口和腹部脹滿,肚子咕嚕咕嚕叫,而且會多次腹瀉。嚴重時,會出現心痛、胸脅脹滿、想吐、上吐下瀉(霍亂)、喝了水就腹瀉不止、手肘腫脹、身體沉重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脾臟產生熱邪的緣故。
6. 燥金鬱之病
故民病咳逆,心腹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
白話文:
所以人民的疾病會出現咳嗽、氣逆上衝,胸腹脹滿牽引到小腹,容易突然劇烈疼痛,身體無法轉動側臥,喉嚨乾燥,臉色像蒙上一層灰塵般不好看,這是因為金氣過盛而導致木氣生病的緣故。
7. 寒水鬱之病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痞堅腹滿,陰乘陽故也。
白話文:
所以人民生病,是因為寒邪侵入心臟,導致心痛、腰椎疼痛、大關節活動不靈活、彎曲伸展困難、容易暈厥、腹部脹滿痞塞堅硬,這是因為陰寒之邪壓制了陽氣的緣故。
8. 初之氣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陰風木之位,陽用事而氣微。故曰:少陽得甲子,元頭常准,以大寒交初之氣,分以六周,甲子以應六氣,下傲一月。正月、二月少陽,三陰三陽亦同。
白話文:
從大寒到立春、春分這段時間,是屬於厥陰風木的位置,陽氣開始發揮作用但還很微弱。所以說:少陽之氣在甲子日開始,就應該按照正常的規律運行,以大寒交節氣作為一年初氣的開始,將一年分成六個循環週期,用甲子來對應六氣的變化,每個月的氣候變化稍微慢一個月。正月和二月是少陽之氣主導,三陰三陽的運行變化也都是依照這個規律。
9. 二之氣
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之位。陽氣清明之間,又陽明之位。
白話文:
春分到小滿這段時間,是少陰君火所主導的方位。這段時間陽氣清朗明亮,同時也是陽明所主導的方位。
10. 三之氣
小滿至大暑,少陽相火之位。陽氣發,萬物俱成,故亦云太陽旺。其脈洪大而長,天氣並萬物,人脈盛衰。造物造化亦同。
白話文:
從節氣小滿到大暑這段期間,是屬於少陽相火的位置。這時陽氣開始旺盛,萬物都逐漸長成,所以也可以說這時是太陽最旺盛的時候。這時的脈象會呈現洪大而長的狀態,天氣的變化和萬物的生長,都會影響人體脈搏的盛衰。大自然的運作和變化,也與此相同。
11. 四之氣
大暑至秋分,太陰濕土之位。天氣吉感,夏後陰已用事,故曰:太陰旺。此三陰三陽,與天氣標本陰陽異矣。脈緩大而長。燥金旺,緊細短澀。以萬物乾燥,明可見矣。
白話文:
大暑到秋分這段時間,是太陰濕土主導的方位。如果天氣正常,可以感受到夏至之後,陰氣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所以說這時是太陰旺盛的時候。這裡說的三陰三陽,和天氣的表裡陰陽是不一樣的。這個時段的脈象會是緩慢、寬大且較長的。如果燥金旺盛,脈象就會變得緊張、細小、短促且不流暢。觀察萬物變得乾燥的現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個道理了。
12. 五之氣
秋分至小雪,陽明燥金之位。氣衰陰盛,故云金氣旺,其脈細而微。
白話文:
秋分到小雪這段時間,是屬於陽明燥金的位置。這個時節,陽氣開始衰退,陰氣逐漸增強,所以說金氣旺盛,這個時期的脈象會變得細小而微弱。
13. 終之氣
小雪至大寒,太陽寒水之位。陰極而盡,天氣所收,故曰:厥陰旺。厥者,盡也。
白話文:
小雪到大寒這段時間,太陽運行到寒水的位置。陰氣到達極點並開始消退,天氣也開始收斂,所以說:厥陰之氣旺盛。厥的意思是終盡。
14. 風木肝酸達針
與膽為表裡,東方木也,色青,外應目,主治血。芍藥味酸微寒,澤瀉鹹平,烏梅酸熱。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木主動。治法曰:達者,吐也。其高者,因而越之。可刺大敦,灸亦同。
白話文:
肝臟與膽互為表裡,在五行中屬東方木,顏色是青色,對應身體的器官是眼睛,主要掌管血的運行。芍藥味道酸且稍帶寒性,澤瀉味鹹性平,烏梅味酸性熱。各種因風邪引起的肢體抖動、頭暈目眩等症狀,都與肝有關。木的特性是主動。治療原則說:所謂「達」的意思,就是使其向上向外發散。對於高位的病邪,就應該順著它的特性向上向外發散。可以針刺大敦穴,用艾灸效果也一樣。
15. 暑火心苦發汗
與小腸為表裡,南方火色,外應舌,主血運諸經。大黃苦寒,木香苦溫,黃連苦涼,沒藥苦熱。
諸痛癢瘡瘍,皆屬於心火。治法曰:熱者汗之,令其疏散也。可刺少衝,灸之亦同。
白話文:
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在五行中屬南方火的顏色,外在對應於舌頭,主要負責血液在全身經脈中的運行。大黃性味苦寒,木香性味苦溫,黃連性味苦涼,沒藥性味苦熱。
各種疼痛、搔癢、瘡瘍,都屬於心火所致。治療方法是:屬熱的病症,就用發汗的方法,使熱邪疏散開來。可以針刺少衝穴,艾灸的效果也相同。
16. 濕土脾甘奪針
與胃為表裡,中央土也,色黃應唇,主肌肉,應四時。蜜甘涼,甘草甘平。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土。治法曰:奪者,瀉也。分陰陽,利水道。可刺隱白,灸亦同。
白話文:
脾與胃互為表裡,都屬於中央的土,顏色是黃色,對應於嘴唇,主管肌肉,也對應四季的變化。蜂蜜味道甘甜性涼,甘草味道甘甜性平。
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脹滿,都歸屬於脾土的問題。治療方法說,奪的意思是瀉,也就是將多餘的濕氣排除。要分辨陰陽,疏通水道。可以針刺隱白穴,用艾灸的效果也相同。
17. 燥金肺辛清針
與大腸為表裡,西方金也,色白,外應皮毛、鼻,亦行氣。乾薑辛熱,生薑辛溫,薄荷辛涼。
諸氣膹郁,皆屬於肺金。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表。可刺少商,灸亦同。
白話文:
肺臟與大腸互為表裡,在五行中屬於西方的金,顏色是白色,對應身體外在的皮毛和鼻子,也負責運行氣。乾薑味道辛辣性熱,生薑味道辛辣性溫,薄荷味道辛辣性涼。
各種氣機鬱滯不暢,都與肺金有關。治療原則是:清理則應清降胸膈、使小便順暢、解除表邪。可以針刺少商穴,艾灸也有相同效果。
18. 寒水腎咸折針
與膀胱為表裡,北方水也,色黑,外應耳,主骨髓。牡蠣鹹寒,水蛭鹹寒。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水。治法曰:折之,謂抑之,制其沖逆。可刺湧泉,灸亦同。
白話文:
腎臟與膀胱互為表裡,在五行中屬於北方水,顏色是黑色,外在的對應器官是耳朵,主要掌管骨髓。牡蠣性味鹹寒,水蛭性味也鹹寒。
各種寒冷的收縮牽引現象,都歸屬於腎水的問題。治療方法叫做「折」,意思是抑制,控制它向上衝逆的趨勢。可以針刺湧泉穴,用艾灸的效果也相同。
19. 大寒子上初之氣
初之氣為病,多發咳嗽、風痰、風厥、涎潮痹塞、口喎、半身不遂、失音、風癲、風中、婦人胸中留飲、兩臍腹微痛、嘔逆噁心、旋運驚悸、狂惕、心風、搐搦、顫掉。初之氣病,宜以瓜蒂散吐之,在下泄之。
白話文:
大寒節氣最初的氣候變化所引起的疾病,多數會出現咳嗽、風痰、因風邪引起的昏厥、口中流涎、痰涎阻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失聲、因風邪引起的癲癇、中風,婦女則可能會有胸腔積液、肚臍兩側腹部稍微疼痛、嘔吐、噁心、頭暈目眩、驚恐心悸、煩躁不安、心風、抽搐、顫抖等症狀。這種初之氣所引起的疾病,適合用瓜蒂散來催吐,或者用瀉藥來使之從下方排出。
20. 春分上脾二之氣
二之氣為病,多發風溫、風熱。經曰:風傷於陽,濕傷於陰。微頭痛身熱,發作風溫之候。風傷於衛氣也,濕傷於脾氣也。是以風溫為病,陰陽俱自浮,汗出,身重,多眠,鼻息,語言難出。此以上二證,不宜下。若與巴豆大毒丸藥,熱證並生,重者必死。二之氣病,宜以桂枝麻黃湯,發汗而已。
白話文:
春分時節,脾臟所主導的第二個節氣(二之氣)如果出現病症,大多會發生風溫和風熱的疾病。中醫經典說:「風邪侵襲人體,容易傷害陽氣;濕邪侵襲人體,容易傷害陰氣。」如果出現輕微的頭痛、身體發熱等症狀,這就是風溫病發作的徵兆。這是因為風邪傷害了人體的衛氣,而濕邪傷害了人體的脾氣。所以,風溫這種疾病,會使人體陰陽之氣都向上浮散,導致出汗、身體沉重、嗜睡、呼吸不順暢、說話困難。以上兩種病症都不適合使用瀉下藥。如果使用巴豆這種劇毒的瀉下藥,熱證會更加嚴重,病情嚴重者必定會死亡。在第二個節氣出現的病症,應該使用桂枝麻黃湯來發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