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 卷六 (3)
卷六 (3)
1. 勞風十六
戴人見一男子,目下腫如臥蠶狀。戴人曰:目之下,陰也,水亦陰也。腎以水為之主,其腫至於目下故也。此由房室交接之時,勞汗遇風,風入皮腠,得寒則閉,風不能出,與水俱行,故病如是。不禁房則死。
白話文:
有個姓戴的人看到一個男子,他的眼睛下方腫得像臥蠶一樣。戴先生說:「眼睛下方,是屬於陰的部位,水也是陰性的。腎臟是主管水的,現在腫脹出現在眼睛下方,就是這個原因。這是因為在男女行房事時,出了汗又吹到風,風邪侵入皮膚的毛孔,如果又受寒就會閉塞,風邪無法排出,就跟著水一起流動,所以才會生這種病。如果再不節制房事,就會死。」
2. 中風十七
高評事,中風稍緩,張令湧之;後服鐵彈丸,在《普濟》加減方中。或問張曰:君常笑人中風,服鐵彈丸,今自用之,何也?張曰:此收後之藥也。今人用之於大勢方來之時,正猶蚍蜉撼大樹,不識次第故也。
白話文:
高評事中風的狀況稍微緩和了一些,(所以)用了張令湧的藥方;後來又服用鐵彈丸,這個藥方是《普濟方》裡的加減方。有人問張令湧說:「你以前常常嘲笑別人中風,服用鐵彈丸,現在自己也用了,是為什麼呢?」張令湧回答說:「這個藥是收尾用的。現在的人在病勢正猛烈的時候就用它,就像螞蟻想撼動大樹一樣,是因為不了解用藥的順序。」
3. 暑形
4. 中暑十八
小鄭年十五,田中中暑,頭痛,困臥不起。戴人以雙解散汗之,又以米醋湯投之,未解。薄晚,又以三花神祐丸大下之,遂愈。
又
張叟年七十一,暑月田中,因飢困傷暑,食飲不進,時時嘔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脅作痛。醫者概用平胃散、理中丸、導氣丸,不效;又加針灸,皆云胃冷,乃問戴人。戴人曰:痰屬胃,胃熱不收,故流痰水。以公年高,不敢上湧,乃使箸探之,不藥而吐之痰涎一升;次用黃連清心散、導飲丸、玉露散以調之。飲食加進,惟大便秘,以生薑、大棗煎調胃承氣湯一兩奪之,遂愈。
白話文:
小鄭十五歲,在田裡中暑,頭痛,困倦得起不來。有人給他吃了雙解散讓他發汗,又給他喝米醋湯,都沒好。傍晚,又用三花神祐丸讓他大量排泄,就痊癒了。
另外,張老先生七十一歲,在炎熱的月份於田裡工作,因為飢餓疲勞而中暑,吃不下東西,時常嘔吐,口中一直流出痰水,腹部和脅肋疼痛。醫生們都用平胃散、理中丸、導氣丸等藥方,都沒有效果;又加上針灸,都說是胃寒,於是去問戴醫師。戴醫師說:痰屬於胃,胃熱無法收斂,所以才會流出痰水。因為老先生年紀大了,不敢用藥讓他嘔吐,就用筷子探喉嚨,沒用藥就吐出一升痰液;接著用黃連清心散、導飲丸、玉露散等藥方來調理。飲食開始增加,只有大便不順暢,用生薑、大棗煎煮調和胃承氣湯一兩來通便,就痊癒了。
5. 㾬瘧十九
故息城一男子病瘧,求治於戴人。診兩手脈,皆沉伏而有力,內有積也,此是肥氣。病者曰:左脅下有肥氣,腸中作痛,積亦痛,形如覆杯,間發止,今已三年,祈禳避匿,無所不至,終不能療。戴人曰:此㾬瘧也。以三花神祐丸五、七十丸,以冷水送過五、六行。次以冷水止之,冷主收斂故也。
濕水既盡一、二日,煎白虎湯,作頓啜之,瘧猶不愈,候五、六日,吐之以常山散,去冷痰涎水六、七次,若翻漿。次以柴胡湯和之,間用妙功丸磨之,瘧悉除。
白話文:
從前息縣有個男子得了瘧疾,找戴醫師看病。戴醫師把了他的兩手脈,發現脈象都是沉伏但有力,這是體內有積聚的現象,是肥氣造成的。病人說:「我左邊肋骨下方有肥氣,肚子裡面會痛,積聚的地方也痛,形狀像倒扣的杯子,發作時間不固定,這種狀況已經三年了,期間我求神祭拜、躲避隱藏,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始終治不好。」戴醫師說:「這是㾬瘧。」他開了三花神祐丸給病人,一次吃五、七十丸,用冷水送服,連續吃了五、六次。之後再用冷水止住藥性,因為冷水有收斂的作用。
等到體內濕氣都排盡一兩天後,再煎煮白虎湯,一次喝完,但瘧疾還是沒好。過了五、六天,再用常山散讓他吐,吐出六、七次的冷痰涎水,像翻漿一樣。之後再用柴胡湯調和身體,並間隔著用妙功丸磨成粉服用,瘧疾就完全好了。
6. 火形
7. 馬刀二十
襄陵馬國卿,病左乳下二脅間期門穴中發癰,堅而不潰,痛不可忍。醫瘍者皆曰乳癰,或曰紅系漏,或曰覷心瘡,使服內托散百日,又服五香連翹湯數月,皆無驗。國卿傴僂而來,求治於戴人。遇諸市,戴人見之曰:此馬刀癰也。足少陽膽經之病,出《靈樞·十二經》以示之。
其狀如馬刀,故曰馬刀。堅而不潰。乃邀之於食肆中,使食水浸湯餅。國卿曰:稍覺緩。次日,先以滄鹽上湧,又以涼劑滌去熱勢,約數十行,腫已散矣。
又
朱葛黃家妾,左脅病馬刀癰,憎寒發痛,已四五日矣。戴人適避暑於寺中。來乞藥,戴人曰:此足少陽膽經病也。少血多氣,堅而不潰,不可急攻。當以苦劑湧之,以五香連翹湯托之。既而痛止,然癰根未散。有一盜醫過,見之曰:我有妙藥,可潰而為膿,不如此,何時而愈?既紝毒藥,痛不可忍,外寒內熱,嘔吐不止,大便黑色,食飲不下,號呼悶亂,幾至於死。諸姑惶懼,夜投戴人。
戴人曰:當尋元醫者,余不能治。其主母亦來告,至於再三。戴人曰:脅間皮薄肉淺,豈可輕用毒藥!復令洗出,以涼劑下之,痛立止,腫亦消也。
白話文:
襄陵有個叫馬國卿的人,左邊乳房下方的兩側肋骨之間、期門穴的位置長了個癰瘡,腫塊堅硬卻不破,疼痛難忍。看外科的醫生都說是乳癰,有的說是紅絲疔,有的說是看心瘡,讓他吃了內托散一百天,又吃了五香連翹湯好幾個月,都沒效果。馬國卿彎著腰來求戴人治療。在街市上遇到戴人,戴人看著他說:「這是馬刀癰啊,是足少陽膽經的病。」還拿出《靈樞·十二經》給他看。
這種病形狀像馬刀,所以叫馬刀癰,腫塊堅硬而不潰爛。戴人於是請他到餐館吃飯,讓他吃泡在水裡的湯餅。馬國卿說:「感覺稍微好一點了。」第二天,先用鹽水催吐,又用寒涼的藥物清除熱勢,瀉了幾十次,腫塊就消散了。
另外,朱葛黃家的妾,左邊肋骨長了馬刀癰,怕冷發痛,已經四五天了。戴人正好在寺廟裡避暑,她來求藥,戴人說:「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病,氣多血少,腫塊堅硬不破,不能馬上用猛藥攻治,應該用苦味的藥物催吐,再用五香連翹湯來托住。」之後疼痛停止了,但是癰瘡的根還沒消散。有個江湖醫生經過,看到後說:「我有妙藥,可以讓它潰爛化膿,不然什麼時候才能好?」用了毒藥後,痛得受不了,外面發冷裡面發熱,嘔吐不止,大便黑色,吃不下東西,大聲呼叫悶亂,幾乎要死了。家裡的姑婆們很害怕,連夜跑去求戴人。
戴人說:「應該找原來的醫生,我沒辦法醫治。」她的主母也來求,一再哀求。戴人說:「肋骨間的皮膚薄肉也淺,怎麼可以隨便用毒藥呢!」又讓人把藥洗掉,用寒涼的藥物來瀉,疼痛立刻停止,腫塊也消散了。
8. 項瘡二十一
戴人在西華,寄於夏官人宅。忽項上病一瘡,狀如白頭,瘡腫根紅硬,以其微小,不慮也。忽遇一故人見邀,以羊羔酒飲,雞魚醢蒜皆在焉。戴人以其故舊,不能辭,又忘其禁忌。是夜瘡疼痛不可忍,項腫及頭,口發狂言,因見鬼神。夏君甚懼,欲報其家。戴人笑曰:請無慮,來日當平。
乃以酒調通經散六、七錢,下舟車丸百餘粒,次以熱面羹投之。上湧下泄,一時齊作,合去半盆。明日日中,瘡腫已平。一、二日,腫消而愈。夏君見,大奇之。
白話文:
戴先生住在西華,寄住在夏先生家裡。忽然脖子上長了一個瘡,看起來像白色的小膿包,瘡腫起來,根部紅腫又硬,因為它很小,所以不放在心上。後來遇到一位老朋友邀請,用羊羔酒款待,雞、魚、肉醬、蒜等食物都有。戴先生因為是老朋友,不好推辭,又忘了飲食禁忌。當晚瘡痛得無法忍受,脖子腫到頭部,口中胡言亂語,還看到鬼神。夏先生非常害怕,想通知他家人。戴先生笑著說:「請不用擔心,明天就會好了。」
於是,他用酒調和通經散六、七錢,服用舟車丸一百多粒,接著喝熱麵羹。結果上吐下瀉,同時發作,加起來吐瀉了半盆。隔天中午,瘡腫就消平了。過一兩天,腫就完全消退痊癒了。夏先生看到,覺得非常驚奇。
9. 代指痛二十二
麻先生妻,病代指痛,不可忍。酒調通經散一錢,半夜大吐,吐畢而痛減。余因嘆曰:向見陳五曾病此,醫以為小蟲傷,或以草上有毒物,手因觸之。遷延數月,膿盡方已。以今日觀之,可以大笑。
白話文:
麻先生的妻子,患了像指頭被夾住般的疼痛,痛到無法忍受。我讓她用酒送服一錢的通經散,半夜她大量嘔吐,吐完後疼痛就減輕了。我因此感嘆說:之前看過陳五也得過這種病,醫生認為是小蟲咬傷,或是因為手接觸到草上的毒物所致。拖延了好幾個月,膿都流光了才好。現在看來,真是令人覺得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