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

《儒門事親》~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風八

夫中風,失音悶亂,喎斜口眼。《內經》曰:風之為病,善行而數變。故百病皆生於風也。可用三聖散吐之。如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粥菜不能下者,煎三聖散,鼻內灌之,吐出涎,口自開也。次服通聖散涼膈散大人參半夏丸桂苓甘露散等,大忌雞、豬、魚、兔、酒、醋、蕎麵動風引痰之物。吐痰之法,在方論中。

頭風眩運,手足時復麻痹,胃脘發痛,心腹滿悶,按之如水聲,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辛涼清上之藥。仲景曰:此寒痰結於胸中之致然也。

2. 痹九

夫大人小兒,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及手足麻木不仁者,可用鬱金散吐之。吐訖,以導水丸通經散泄之。泄訖,以辛溫之劑,發散汗出,則可服當歸、芍藥、乳、沒行經和血等藥。如不愈,則便不宜服此等藥。

3. 痿十

夫男女年少,面黃身熱肌瘦,寒熱往來如瘧,更加涎嗽不止,或喘滿面浮,此名曰肺痿。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次用人參柴胡飲子、小柴胡飲子,加當歸桂苓甘露散之類。《內經》曰:男女之病皆同也。男子精不足,是味不化也;女子血不流,是氣不用也。又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

4. 厥十一

夫厥之為病,手足及膝下或寒或熱也。舉世傳為腳氣寒濕之病,豈知《內經》中本無腳氣。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熱厥為手足熱,寒厥為手足寒也。陽經起於足指之表,陰經起於足心之下。陽氣勝則足下熱,陰氣勝則足下寒。熱厥者,寒在上也;寒厥者,熱在上也。

寒在上者,以溫劑補肺金;熱在上者,以涼劑清心火則愈矣。若屍厥、痿厥、風厥、氣厥、酒厥,可以湧而醒,次服降火益水、和血通氣之藥,使粥食調養,無不瘥者。若其餘諸厥,仿此行之,慎勿當疑似之間,便作風氣,相去邈矣。

5. 癇十二

夫癇病不至於目瞪如愚者,用三聖散投之。更用火盆一個,於暖室中,令汗、下、吐三法俱行,次服通聖散,百餘日則愈矣。至於目瞪愚者,不可治。《內經》曰:神不得守。謂神亂也。

6. 瘧十三

夫富貴膏粱之人病瘧,或間日,或頻日,或作熱,或作寒,或多寒少熱,或多熱少寒,宜以大柴胡湯下之。下過三、五行;次服白虎湯玉露散桂苓甘露散之類。如不愈者,是積熱大甚,宜以神芎藏用丸、三花神祐丸調胃承氣湯等藥,大作劑料下之;下訖,以長流水煎五苓散服之,或服小柴胡湯數服亦可。如不愈,復以常山散吐之;後服涼膈散、白虎湯之類,必愈矣。

大忌熱面及羊肉、雞、豬、魚、兔等物。如食之,瘧疾復作,以至不救。

貧賤芻芻蕘之人病瘧,以飲食疏糲,衣服寒薄,勞力動作,不可與膏粱之人同法而治。臨發日,可用野夫多效方、溫脾散治之。如不愈,用辰砂丹治之則愈矣。如服藥訖,宜以長流水煎白虎湯、五苓散服之,不宜食熱物及燥熱之藥,以瘧疾是傷暑伏熱之故也。《內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可不信哉?忌物同前。

7. 泄利十四

夫大人小兒暴注,瀉水不已。《內經》曰:注下也。注下者,水利也,火運太過之病,火主暴逆之故也。急宜用水調桂苓甘露散五苓散益元散,或以長流水煎過,放冷服則愈。慎不可驟用罌粟殼乾薑、豆蔻、聖散子之類,縱瀉止則腸胃不通,轉生他疾。止可以分陰陽,利水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