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

《儒門事親》~

回本書目錄

1. 卷四

2. 風一

夫風者,厥陰風木之主也。諸風掉眩,風痰風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留飲飧泄,痰實嘔逆旋運,口喎抽搦,僵仆目眩,小兒驚悸狂妄,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咽膈不通,偏正頭痛,首風沐風,手足攣急,肝木為病,人氣在頭。

防風通聖散,防風,天麻湯,防風湯,祛風丸,排風湯,小續命湯,消風散

白話文:

風這種病,是屬於厥陰經的風木所主導的。各種因為風引起的頭暈目眩、風痰、風厥、流口水、肢體不利索、半身不遂、失聲說不出話、體內積水消化不良、痰多噁心嘔吐、嘴歪眼斜、抽搐、昏倒、頭暈目眩,小孩子受到驚嚇心悸狂躁、胃脘(胃部)好像被頂住一樣的疼痛、向上擴散到兩脅,咽喉食道不順暢、偏頭痛或正頭痛、吹風引起的頭痛、手腳痙攣,這些都是肝木生病,影響氣血往頭部運行的緣故。

可以用防風通聖散、天麻湯、防風湯、祛風丸、排風湯、小續命湯、消風散這些藥方來治療。

3. 暑二

夫暑者,為少陰君火之主也。諸痛癢瘡瘍,癰疽腫毒,及胃煩熱,嗌乾咳喘,唾血泄血,胕腫,肩胛皆內痛,心痛,肺脹,腹脹,鬱悶。風溫病多發,風傷於榮,溫傷於衛。血為榮,氣為衛。其脈兩手多沉,自汗出,身重,多睡必鼾。三日以里,且宜辛涼解之,或辛溫解之。

如不已,表證未罷,大不可下。如下則胃中虛空。四日之外,表熱入里,則譫語口乾,發疹潮熱,直視失溲者,十死八、九。肺金為病,人氣在胸。及小兒瘡疹丹熛,但發人氣在腹。

白虎湯,桂苓甘露散,化痰玉壺丸,益元散,玉露散,石膏散

白話文:

所謂的暑,是屬於少陰君火所主導的。各種痛、癢、瘡、潰瘍、癰、腫、毒,以及胃部煩熱、喉嚨乾渴咳嗽氣喘、咳血、便血、浮腫、肩胛內部疼痛、心痛、肺脹、腹脹、胸悶,這些都與暑有關。暑天也容易發生風溫病,風邪侵犯了營分(血液),溫邪侵犯了衛分(體表)。營分屬於血,衛分屬於氣。暑邪的脈象通常兩手都偏沉,會自己流汗、身體沉重、嗜睡且會打鼾。發病三天之內,應該用辛涼或辛溫的藥物來解除暑邪。

如果沒有好轉,表示表證還沒解除,絕對不能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如果用了瀉下的方法,會導致胃氣虛空。發病四天之後,表熱會轉入體內,出現胡言亂語、口乾舌燥、發疹、潮熱、眼睛直視、大小便失禁等症狀,這種情況十有八九會死亡。暑邪影響到肺金,人氣會聚集在胸部。小兒的瘡疹丹毒,則是人氣聚集在腹部。

可以使用的方劑有:白虎湯、桂苓甘露散、化痰玉壺丸、益元散、玉露散、石膏散。

4. 濕三

夫濕者,為太陰濕土之主也。諸濕腫滿,霍亂泄注,胕腫骨痛,及腰膝頭項痛,風痹痿厥,唾有血,心懸如飢,熱痛始作。三陽受之,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可汗而已。如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可下而已。或七日不愈,再傳至十三日,大邪皆去,六經悉和則愈矣,腎水為病。

五苓散,葶藶木香散,白朮木香湯,益元散,大橘皮湯,神助散,桂苓白朮丸

白話文:

所謂的「濕」,是屬於脾胃這個濕土之氣所主導的。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腹脹滿悶、上吐下瀉、肢體浮腫、骨頭疼痛,以及腰部、膝蓋、頭部、後頸的疼痛,還有風濕麻痺、肢體痿軟無力、昏厥、吐血、心中空虛像肚子餓,以及發熱疼痛剛開始發作等症狀,都與濕氣有關。

如果濕邪侵犯三陽經,第一天影響太陽經,第二天影響陽明經,第三天影響少陽經,可以透過發汗的方式治療。如果第四天影響太陰經,第五天影響少陰經,第六天影響厥陰經,可以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如果第七天還沒有好轉,濕邪有可能會再次傳變,直到第十三天,體內大部分邪氣都會去除,六經的氣血也都調和順暢,就會痊癒。若濕氣影響到腎水,也可能導致疾病。

以下列出一些可用的方劑:五苓散、葶藶木香散、白朮木香湯、益元散、大橘皮湯、神助散、桂苓白朮丸。

5. 火四

夫火者,少陽相火之主也。諸暴死,發熱惡寒,痛病大作,傳為水腫,面黃身痿,泄注膿血,赤白為利,癰腫疽毒,丹熛瘍疹,小兒疳瀉,腹脹,暴下如水,心胸中熱,甚則鼽衄,胸脅皆痛,耳聾口苦舌乾,與臟毒下血,米穀不化,腸鳴切痛,消渴上喘,肺金為病。

涼膈散,黃連解毒湯,瀉心散,神芎丸,八正散,調胃散,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所謂的「火」,是指少陽相火所主導的現象。各種突然死亡的情況、發熱怕冷、劇烈疼痛、病情惡化到轉變成水腫、臉色蠟黃身體虛弱、腹瀉膿血、排泄物呈紅白色、癰腫瘡毒、丹毒皰疹、小兒疳積腹瀉、腹部脹滿、突然腹瀉如水、胸口發熱,嚴重的話會流鼻血、胸部兩側疼痛、耳聾口苦舌頭乾燥,以及臟腑毒素導致的下血、食物消化不良、腸鳴疼痛、口渴氣喘等,這些都屬於肺金受損而引起的病症。

可以用以下這些藥方來治療:涼膈散、黃連解毒湯、瀉心散、神芎丸、八正散、調胃散、調胃承氣湯。

6. 燥五

夫燥者,是陽明燥金之主也。諸氣憤郁,腸胃乾涸,皮膚皴揭,脅痛,寒瘧,喘咳,腹中鳴,注泄鶩溏,脅肋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肉脫色惡,及丈夫㿗疝,婦人少腹痛、帶下赤白,瘡瘍痤癤,喘咳潮熱,大便澀燥,及馬刀挾癭之瘡,肝木為病。

神功丸,脾約丸,麻仁丸,潤體丸,四生丸

白話文:

所謂的「燥」,是陽明燥金這個臟腑功能失常所主導的。各種氣機鬱悶不暢,腸胃乾燥,皮膚乾裂脫屑,脅肋疼痛,忽冷忽熱的瘧疾,氣喘咳嗽,肚子裡咕嚕咕嚕叫,拉肚子或大便像鴨子大便一樣稀溏,脅肋突然劇烈疼痛,痛到無法翻身,喉嚨乾燥,面色灰暗,肌肉消瘦,膚色變差,以及男性的睪丸疝氣,女性的少腹疼痛、白帶或赤白帶下,瘡瘍、粉刺或癤子,氣喘咳嗽並伴隨發熱,大便乾硬難解,以及像馬刀一樣的瘰癧瘡,這些都屬於肝木系統出問題所引起的疾病。

可使用的藥丸有:神功丸、脾約丸、麻仁丸、潤體丸、四生丸。

7. 寒六

夫寒者,是太陽寒水之主也。諸寒冷濕痹,肘臂攣急,秋濕既多,寒咳為嗽,痰厥心痛,心中澹澹大動,胸脅胃脘痛不可食,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上下所出不禁,目盲,堅痞,色炱,渴而飲冷積水,足浮腫,囊縮,四肢冷,爪甲青,心火為病。

姜附湯,四逆湯,二薑湯,朮附湯,大已寒丸,理中湯

白話文:

寒冷這種情況,是太陽寒水經脈所主導的。各種寒冷、潮濕引起的痺症,以及手肘、手臂的拘攣、抽筋,秋天濕氣過多的時候,會導致寒咳、咳嗽,痰阻氣機引起的昏厥、心痛,心中感覺空虛、悸動厲害,胸部、脅肋、胃脘疼痛,吃不下東西,吃了也不覺得餓,嘔吐、腹瀉,排出腥臭汙穢的物體,身體彎曲、伸直都不方便,大小便失禁,眼睛失明,腹部堅硬痞塞,面色灰暗,口渴卻想喝冷水,體內積水,腳部浮腫,陰囊收縮,四肢冰冷,指甲、趾甲發青,這些都是心火被寒邪所抑制而造成的疾病。

治療可以使用:薑附湯、四逆湯、二薑湯、朮附湯、大已寒丸、理中湯等方劑。

8. 解利傷寒七

夫冒風、時氣、溫病、傷寒,三日以里,頭痛身熱惡寒,可用通聖散、益元散各五、七錢,水一大碗,入生薑十餘片,蔥白連須者十餘莖,豆豉一撮,同煎三、五沸,去滓,稍熱,先以多半投之;良久,用釵子於咽喉中探引吐了,不宜漱口;次用少半,亦稍熱投之,更用蔥醋酸辣湯投之,衣被蓋覆,汗出則愈矣。

如遇世亂,《內經》曰:歲火太過,炎暑流行,火氣太盛,肺金受邪,上應熒惑,大而明現,若用辛涼之劑解之,則萬舉萬全也。若遇治世人安,可用升麻湯、葛根湯、敗毒散,辛溫之劑解之。亦加蔥根白、豆豉,上湧而表汗。《內經》曰:因其輕而揚之。揚者,發揚也。吐汗發揚寒熱之邪。

既吐汗之後,必大將息,旬日之後,其邪不復作也。又一法,或於無藥之處,可用酸齏汁一大碗,煎三、五沸,去菜葉,猛服訖;少間,用釵子咽喉中探引吐了,如此三次;後煎蔥酸辣湯投之,以衣被蓋覆,汗出則解。《內經》曰:酸苦湧泄為陰。湧者,吐也。傷寒三日,頭痛身熱,是病在上也。

在上者,固宜湧之,然後以淡漿粥養之,一、二日則愈矣。

又一法,可用不臥散解之,於兩鼻內聞之,連嚏噴三、二十次,以衣被蓋覆。用此藥時,當於暖室中,嚏罷,以酸辣漿粥投之,汗出如洗。嚏噴者,用吐法也。此法可與雙解散為表裡也。

又有導引一法,可於一閒處用之。先教病人盤腳而坐,次用兩手交十指,攀腦後風池風府,二穴乃是風門也;向前叩首,幾至於地,如此連㸃一百二十數;急以蔥醋粥辛辣湯投之,汗出立解。

傷寒、溫疫、時氣、冒風、中暑,俱四時不正之氣也。人若初感之,皆頭痛、惡寒、身熱,及寒熱往來,腰脊強,是太陽經受之也。《內經》曰:可先治外而後治內。先用生薑、蔥白、豆豉煎雙解散,上湧及汗出則解。如不解者,至五、六日,或不大便,喘滿詀語實熱,兩手脈沉,可用調胃、大、小承氣湯下之,慎不可用銀粉、巴豆霜、杏仁、芫花熱藥,下之則必死。此先治外,而後治內也。

如大汗之後,慎不可食葵羹、藿菜及羊、豬、雞、犬、魚、兔等肉。惟不先明,必致重困,後必難治也。傷寒七、八日,發黃有斑,潮熱腹滿者,或痰實作止,雖諸承氣湯下過者,仲景曰:寸口脈浮滑者,可用瓜蒂散吐之。然傷寒寸口脈浮滑者可用,雜病寸口脈沉者可吐。叔和云:寸脈沉兮胸有痰。

啟玄子曰:上盛不已,吐而奪之是也。

白話文:

如果感染了風寒、季節性疾病、溫病或傷寒,在發病三天內出現頭痛、發燒、怕冷等症狀,可以使用通聖散和益元散各五到七錢,加一大碗水,放入十幾片生薑、十幾根連鬚蔥白、一小撮豆豉,一起煎煮三到五次沸騰後,去除藥渣,稍微溫熱後,先喝下大部分藥湯。過一會兒,用髮簪之類的東西在咽喉處探引,使其嘔吐出來,但不宜漱口。接著喝下剩餘的少量溫熱藥湯,然後再喝下蔥醋酸辣湯,蓋上被子,發汗後就會痊癒。

如果遇到亂世,如同《內經》所說:「如果當年火氣太旺盛,炎熱的暑氣會流行,火熱之氣過於強盛,會使肺金受到邪氣侵襲,對應天上的熒惑星,其光芒會明顯而巨大。」這時,如果用辛涼的藥物來化解,就能萬無一失。但如果遇到太平盛世,人們安居樂業,就可以使用升麻湯、葛根湯或敗毒散等辛溫的藥物來化解。也可以加入蔥根白和豆豉,使其產生嘔吐和發汗的表症效果。《內經》說:「應該順著其輕而向上發散。」這裡的發散,指的是發揚,也就是通過嘔吐和發汗來發散體內的寒熱邪氣。

嘔吐和發汗之後,必須好好休養,十天之後,邪氣就不會再復發。還有一個方法,如果是在沒有藥物的地方,可以用一大碗酸菜汁,煎煮三到五次沸騰後,去除菜葉,趁熱喝下。過一會兒,用髮簪之類的東西在咽喉處探引,使其嘔吐出來,這樣重複三次。之後再喝下煎好的蔥酸辣湯,蓋上被子,發汗後就會痊癒。《內經》說:「酸苦能使陰氣上湧而發泄。」這裡的湧,就是指嘔吐。傷寒三天內,出現頭痛發燒,表示病邪在身體的上部。

病邪在上部,自然適合用嘔吐的方法來治療,之後再用清淡的米粥來調養,一兩天就會痊癒。

還有一個方法,可以使用不臥散來治療,將藥粉放在兩個鼻孔處聞,使其連續打噴嚏三到二十次,然後蓋上被子。用這個藥的時候,應該在溫暖的房間裡進行,打完噴嚏後,喝下酸辣漿粥,發汗如同洗澡一般。打噴嚏的治療方式,其實也是利用嘔吐的原理。這種方法可以和雙解散搭配使用,作為表裡治療。

還有一種導引的方法,可以在空閒的地方進行。先讓病人盤腿而坐,然後用兩手交叉握住手指,放在腦後的風池和風府兩個穴位,這兩個穴位是風門。接著向前叩頭,盡可能貼近地面,這樣連續做一百二十次。然後立刻喝下蔥醋粥或辛辣湯,發汗後就能立即痊癒。

傷寒、溫疫、季節性疾病、感受風邪、中暑,都是由於四時不正的氣候引起的。人如果剛感染這些疾病,都會出現頭痛、怕冷、發燒,以及寒熱交替、腰背僵硬等症狀,這是太陽經受到侵襲的表現。《內經》說:「應該先治療外在的症狀,然後再治療內部的問題。」先用生薑、蔥白、豆豉煎煮雙解散,使其產生嘔吐和發汗的效果,這樣就能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到五六天後,出現大便不通、氣喘腹脹、胡言亂語等實熱症狀,並且兩手脈搏沉實,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或小承氣湯等瀉下藥來治療。切記不能使用銀粉、巴豆霜、杏仁、芫花等熱性藥物來瀉下,否則會導致死亡。這就是先治療外在症狀,然後再治療內部問題的原則。

在大汗之後,切記不能食用葵菜羹、藿香菜,以及羊肉、豬肉、雞肉、狗肉、魚肉、兔肉等肉類。如果事先沒有搞清楚這些禁忌,一定會導致病情加重,之後就更難治療。傷寒七八天後,出現發黃、有斑點、潮熱腹脹等症狀,或者因為痰液堆積而停止排便,即使已經使用過承氣湯等瀉下藥,張仲景認為,如果寸口脈浮滑,可以使用瓜蒂散來催吐。但傷寒患者的寸口脈浮滑時可以使用,雜病患者的寸口脈沉實時才可使用。叔和認為:「寸脈沉實,表示胸中有痰。」

啟玄子說:「如果上盛之勢沒有停止,就應該用嘔吐的方法來去除。」